关于望垄江隧道软弱围岩地段偏压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5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措施韩克强[中国通号(郑州)电气化局中原铁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在针对软弱围岩隧道进行施工时,由于软弱围岩类型的隧道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对其进行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选择和利用符合实际要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可以为人们的日常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 U455.4 [文献标识码] BThe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WeakSurrounding Rock TunnelHan Keqiang[Zhongyuan (Zhengzhou) Railway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SC,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Abstract: I n the construction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s,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tunnels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 typ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ctively take targeted measures, select and utiliz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at meet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so as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provide security for people’s daily travel.Key words: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对周围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路隧道洞口工程隧道洞口1、隧道洞口基本要求隧道洞口包括隧道洞门、洞口段、明洞及其前后部分区间的边仰坡设计。
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洞口地形条件与洞口地形协调,保护自然环境,树立“不破坏是对环境最大的保护”的理念,提倡“早进洞、晚出洞”,减少洞口开挖,提早施作明洞或洞门结构,符合安全性、自然性原则。
1、隧道洞口基本要求隧道洞口开挖,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路堑、洞口边坡、仰坡。
可能引起边、仰坡的坍塌、产生偏压、诱发滑坡等地质病害。
处理这些病害困难、费用高,投入运营后,也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搞好洞门施工,是保护环境、保证隧道顺利施工重要条件。
隧道洞口施工应选择对环境保护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案,不把工程本身和投资放到第一取舍的位置。
2、隧道洞门•2.1 洞门形式公路隧道的洞门形式主要有两类,即:•1)端墙式洞门,包括: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台阶式洞门、柱式洞门、拱翼式洞门;•2)明洞式洞门,包括:直削式洞门、削竹式洞门、倒削竹式洞门、喇叭口式洞门、棚洞式洞门、框架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台阶式洞门柱式洞门拱翼式洞门直削式洞门削竹式洞门喇叭式洞门倒喇叭式洞门棚洞式洞门框架式洞门2 隧道洞门2.2 端墙式洞门的应用端墙式洞门,适用于仰坡陡峻、山凹地形、斜交地形的狭窄地带。
洞门端墙和翼墙是具有抵抗来自边坡、仰坡土压力的支挡结构,须按承受主动土压力的挡土墙进行设计,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2.2端墙式洞门的应用1)当仰坡陡峻,且仰坡较高时,可采用端墙式洞门为防止上仰坡飞石,视情况应适当接长明洞。
2)山凹地形、沟谷地形、地形狭窄地带,两侧路堑边坡较高时,宜采用端墙式洞门,3)桥隧相连、延长明洞困难,可采用端墙式洞门,2.2端墙式洞门的应用4)斜交地形、傍山进洞,可采用台阶式、端墙式洞门2 隧道洞门2.3明洞式洞门的应用明洞式洞门是与隧道主体连接的洞口段衬砌突出于山体坡面的结构。
明洞式洞门,适用于地形开阔、边仰坡不高、仰坡较平缓、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的地带。
隧道洞口偏压墙施工方案概述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过程,而隧道洞口偏压墙作为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洞口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隧道洞口偏压墙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施工准备1.完成隧道洞口的地质勘测,获取地质资料,包括土层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
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工程设计和选择施工工艺。
2.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搅拌机、钢筋、混凝土等。
确保施工设备安全可靠,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工序、工期、施工人员和材料调度等。
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施工工艺1.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洞口区域的土方开挖工作。
要注意作业安全,及时清理挖土,并合理堆放。
2.外模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洞口外模的安装,确保模板的水平和垂直度。
外模安装时要注意预留放置钢筋的空间。
3.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安装。
钢筋加工要精准,连接要牢固,钢筋与外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4.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配比和浇筑方式。
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工作。
保持施工现场湿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影响强度的发展。
施工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施工期间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
2.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加强对材料的检查和试验,监控施工过程中各项参数。
3.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进行。
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协调各个施工工序的衔接。
4.地质风险:针对洞口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工作。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由于地质问题导致的施工事故和质量问题。
施工验收1.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
核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检查施工质量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2.进行相关试验,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具体介绍铁路双线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摘要:本文结合金温铁路麻芝川隧道工程实例,艺和施工控制,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施工控制1 前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隧道洞口位置的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顺层偏压、覆盖层薄、土质松散、边坡失稳,围岩体结构承载力差,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塌方、冒顶、边仰坡塌滑风险事件。
麻芝川隧道是金温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进口地段就属这类情况。
2 工程概况2.1 概述麻芝川隧道进口段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泽雅镇。
隧道起迄里程为 DK168+673~DK171+515,全长 2842m。
隧道全部位于左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下坡,坡率为 4.0‰。
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
2.2 工程地质麻芝川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自然坡度 25~45°,局部可见基岩裸露。
进出口均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乡村公路通达。
隧道区地层分布较简单,基岩多有出露。
地表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ml、第四系残坡积层 Qel+dl,下伏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 J3x 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碎石屑岩类基岩裂隙水。
区内地表流水活跃,地下水不发育,影响隧道的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
隧道区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 1723.0 毫米,4~9 月最集中。
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 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隧道进口进口工程特点2.3 隧道进口工程特点从现场看,隧道进口进洞条件差,边仰坡的坡度陡峭。
进口洞口段处于浅埋偏压严重,位于第四系残积层内。
进口段表层为含砾粉质黏土,硬塑,厚 0~2.5m,下伏基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强风化厚 1~7.5m,下为弱风化,岩质较硬,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与方案优化探讨摘要: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一直是隧道工程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施工方案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方法;优化措施1. 引言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是一种常见但又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类型。
由于软弱围岩导致的地层不稳定性和较小的覆岩深度,使得这类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风险较高。
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案优化,是当前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先进行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特点的分析,然后对现有的施工方法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一些施工方案的优化措施。
2.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特点(1)地层不稳定性:软弱围岩在地层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较差的特点,容易产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软弱围岩浅埋隧道施工中,地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难点。
(2)覆岩深度较浅: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覆岩深度一般在10米以下,甚至更浅。
这种较小的覆岩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地表沉降、建筑物受损等问题。
(3)偏压效应:由于软弱围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压效应,给围岩带来一定的变形和应力的增加,从而影响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面临着地层不稳定性、覆岩深度较浅和偏压效应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法。
3. 现有施工方法评述目前,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开挖支护法、冻结法、地面注浆法、地下爆破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开挖支护法:开挖支护法是一种常见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进行隧道开挖的采用支护结构对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但缺点是对围岩的破坏较大,不利于地质环境的保护。
大断面软弱围岩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摘要: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隧道洞口存在浅埋、软弱围岩、偏压、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导致施工难度增加,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目标,需要根据工程的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顺利地解决了隧道洞口不良地质的施工难点,对大断面软弱围岩偏压隧道洞口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During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many tunnel openings have un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shallow burial,weak surrounding rock,bias pressure and poor stability,resulting in increased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progress and other goals,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site conditions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ctual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and adopt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technicalmeasures to successfully solv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of the b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t the tunnel entrance.关键词:软弱围岩;偏压;加固处理Key words:weak surrounding rock;bias pressure;reinforcement treatment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5-0136-020 引言隧道洞口段施工往往作为隧道工程的主要控制工程段。
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并提出新的进洞方案,此方案可减少对山体及植被的破坏,同时更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
【关键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通常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多见于变质岩性。
变质岩岩性主要有两种:(1)、变质砂岩层:青灰色—灰黑色,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粉砂质千枚状板岩,硅质砂岩,岩性坚硬致密,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0~80Mpa,抗风化强,主要分布于K203+550~K203+670,为Ⅲ~Ⅳ类围岩。
(2)、千枚状板岩层:以黄绿色斑点板岩、粉砂质斑点板岩为主,偶夹灰黑色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千枚状构造,岩性较软,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为IV 类围岩。
整个隧道段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发育。
2工艺流程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早进晚出的进洞方案,即洞门修建应尽量避免对山体的扰动,尽可能减少边仰坡刷坡范围。
洞口处已有部分按路基开挖,且边坡较高(约55米),不宜再破坏洞口边坡,就采取了回填贫砼反压、套拱、超前长管棚等辅助施工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
2.1 进洞套拱工艺流程该隧道进洞方案首次提出了“亲嘴”原理,其工艺流程如图2:图2 套拱工艺流程图2.2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软弱围岩承载力低、稳定性差,易发生坍方,再加上处于偏压、浅埋段,因此,如何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和消除偏压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成为关键。
其工艺流程如图3:图3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3施工方法3.1套拱隧道采用了在设计进行方案论证时由交通部蒋博士提出的“亲嘴”原理进洞,即在洞外一定距离首先施作一个类似明洞的暗洞,逐步向洞内方向推进,直到完全嵌入山体。
该隧道采用I16工字钢作为内模支撑,再浇注90cm厚C25#钢筋混凝土,将I16工字钢一起浇注在混凝土中,并在浇注前预埋Ф150mm钢管作为超前长管棚施工的定位、定向套管。
隧道偏压施工方案一、引言隧道偏压施工方案是在隧道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通过调整隧道内外的压力差,实现隧道的施工和开挖。
本文将介绍隧道偏压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隧道偏压施工是通过在隧道内外单位面积上施加不同的压力,使隧道壁体受到差压的作用,从而使得隧道开挖时的变形或位移集中在隧道壁内侧,减少对隧道壁外侧的影响。
这种施工方法可以降低地表沉降和边坡滑动的风险,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三、施工流程3.1 前期准备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隧道地质勘探、地质分析、设计隧道偏压方案等。
3.2 确定施工参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差、施工速度、控制变形等参数,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考虑到地质条件、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安全,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3 施工准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4 施工操作根据施工方案,按照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参数,监测隧道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3.5 完工验收隧道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检查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根据检查结果,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
四、注意事项4.1 地质条件评估在确定隧道偏压施工方案时,必须充分评估地质条件,包括岩性、脆性、裂缝等情况,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4.2 施工参数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包括压力差、施工速度、控制变形等,通过监测和调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3 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掌握应急处理和救援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4.4 施工监测和调整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隧道偏压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调整压力差,实现隧道的开挖和施工。
浅埋、偏压及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通过对老屋冲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浅埋、偏压段的处理优化了出洞口施工方案。
、着重介绍了钢拱架沉降、拱顶沉降速率较大原因的分析和对监控量测数据与超前支护的内在关系及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隧道施工软弱破碎围岩浅埋偏压监控量测超前支护拱顶沉降出洞1工程概况老屋冲隧道全长199m设计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其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52+784、DK52+983。
隧道位于丘陵区,丘坡自然坡度10~30度。
最大埋深8~10m,最小埋深1~2m。
出洞口偏压,外接明洞17m。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形条件隧道出口DK52+955为明暗交结处,拱顶覆土厚度约8~10m不均,下伏石炭系泥质灰岩,呈灰黑色强~弱风化。
呈左低右高之势,高差2.2m,地表围岩表层覆盖粘土层松散、破碎,节理发育,成洞困难,地表易塌陷、开裂。
DK52+910~DK52+955段为Ⅴ级围岩,DK52+955~DK52+966段为Ⅴ级偏压明洞。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该隧道出口端属于典型的浅埋偏压型。
该隧道表层为粉质粘土夹碎石,硬塑。
层状结构节理发育,岩芯较破碎,呈块状伴少量柱状。
强风化层厚约2~17.5m。
3地表下沉、拱顶下沉、洞内收敛变形的处理措施隧道DK52+950、DK52+945段面监控量测值如下表序号里程日期拱顶沉降(mm)洞内收敛变形(mm)地表沉降累计(mm)外观描述1DK52+9504.30-60.62-33.31-109.29DK52+950顶面地表受偏压影响及土体滑动拉力导致裂缝出现25.21-136.86-58.67-186.32洞顶地表裂缝多为纵向或纵横向,且有由外向掌子面延伸趋势3DK52+9454.30-32.66-25.12-39.14DK52+945初支断面有细微裂缝且伴有滴水现象但钢架无变形45.21-75.08-63.49-116.52DK52+945拱顶沉降值的日趋增大受开挖影响较大现场出洞口埋深较浅,存在小范围坍塌、掉块甚至降雨引起冒顶的可能。
关于望垄江隧道软弱围岩地段偏压施工方案
2011-06-23 14:28:58 来源:中华铁道网
望垄江隧道是汝(城)郴(州)高速公路一个重要通道,但是隧道洞顶山体的偏压给隧道带来较大的安全、质量隐患,威胁着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本篇通过对隧道偏压因果分析,介绍了处理隧道偏压的综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参数。
(作者: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刘坤)
摘要: 望垄江隧道是汝(城)郴(州)高速公路一个重要通道,但是隧道洞顶山体的偏压给隧道带来较大的安全、质量隐患,威胁着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本篇通过对隧道偏压因果分析,介绍了处理隧道偏压的综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参数。
关键词:软弱围岩偏压管棚
一、工程概况
望垄江隧道是汝郴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界内)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起讫桩号K62+610~K62+930,。
开挖断面宽度12m,高8.60m,设计时速80km/h,纵面线型为单向i=+2.8%。
隧道右洞郴州端(K62+877~K65+925),坡面较陡,岩层倾向与坡面岩层同向,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Q4)系,多为小块石夹土,围岩组织结构完全遭到破坏,岩性软,岩层极不稳定,自然坍塌现象严重。
此段山体左侧为挖方路基,右侧山体对隧道产生偏压较严重;右幅洞室承受山体的自重荷载较大,自重荷载对隧道产生较大的剪应力作用;造成整个隧道受到单向力作用,易造成整个隧道矢稳,发生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威胁着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二、具体分析山体偏压对双连拱隧道产生影响
(1)造成隧道中隔墙矢稳
由于整个山体的自重力全部作用在隧道左洞室,且此段围岩状况较差,那么整个山重荷载将全部作用在它的永久支护体上,即隧道二次衬砌上。
图示分析
由于F•1>>F11,将导致中隔墙受力不均衡,左侧的剪应力相对较大,整个中隔墙将会失稳,将导致中隔墙墙开裂,或者是中隔墙基地的倾陷。
中隔墙在连拱隧道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一旦中隔墙出现质量问题,整个隧道将受到致命影响,而且中隔墙质量问题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对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对隧道偏压问题的处理。
(2)隧道偏压对洞身影响
由于望垄江隧道洞身受到承载力相差较大,特别是左洞室,整个洞室受力极不对称,支护结构承受显著不对称的围岩压力,将造成支护结构开裂,整个隧道净空断面产生变形。
因此,隧道偏压的处理将是一个关键,将关系到整个隧道质量能否达标的关键。
三、处理措施
本方案采用管棚支挡及边坡部分注浆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保证隧道开挖后,山体减少对隧道的侧压力。
1、管棚支护(长度40m)施工
管棚工程是在隧道开挖之前沿隧道开挖断面外轮廓以一定间隔与隧道平行钻孔,插入注浆花管。
再从注浆后的注浆导管内充填砂浆,来增加钢管外围岩的抗剪强度,并使钢管与围岩一体化,由管棚和围岩构成棚架体系。
其效果可归纳为:
梁效应,因钢管是先行设置的,在掘进时,钢管在掌子面及其后方的支撑支持下,形成梁结构,以防止围岩的崩塌和松驰。
加强效应:钢管插入后,压注水泥浆,加强钢管周边的围岩。
1.1望垄江隧道管棚的配置和施工方法
望垄江隧道是由Ф70、Ф108双排导管组成的管棚结构,Ф108管在内侧,Ф70管外侧,长度均为40m。
其具体施工工艺为:
Ⅰ、为保证钻孔放样,在明洞衬砌外设80cm厚C25钢拱架套拱,套拱纵向长2.0m。
Ⅱ、设周边侧设钻孔点位置,Ф108、Ф70管环向间距均为40cm。
Ⅲ、配置潜孔钻机,打入Ф108、Ф70钢花管,仰角均为1°。
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25m。
Ⅳ、清除导管内水泥浆液;Ф108管内充填砂浆,充填砂浆Ф108管环向间隔80 cm;Ф70管内加设三根Ф22钢筋(长度40m),加筋导管间隔80 cm。
φ108充填砂浆导管与φ70加设钢筋导管交错布置。
2、边仰坡注浆加固
2.1为保持隧道进口端边仰坡的稳定,在刷坡完毕的边仰坡上,钻设直径为70mm
的钻孔,钻孔中插入φ42注浆小导管管长为L=4.5m、间距1.2m×1.2m梅花形布置,清除孔内水泥浆,然后充填砂浆,在地形中形成注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钢筋加固体,可以阻止由于隧道开挖而产生的坡面滑坡,提高围岩的抗剪强度,防止坡体下滑造成对洞身的压力。
2.2 注浆参数确定
水泥与水玻璃体积比:1:0.5
水泥浆水灰比:1:1 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2.4 压力0.5~1.0Mpa
2.3 注浆量确定。
浆液扩散半径。
考虑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侧,扩散半径Rk按下式计算
Rk=(0.6¬—0.7) l0
式中l0—小导管之间中心距离
单根小导管浆液注入量Q1
Q1=πRK2 l0•η
式中: Rk—浆液扩散半径(m)
l0—导管长度(m)
η—岩体孔隙率
2.4注浆结束后,采用声波探测仪测量岩体的声速,判断注浆效果。
四、与旧施工工艺效果对比
对于隧道偏压处理原施工工艺多采用抗滑桩或单一的山体注浆处理;但是这两种施工工艺与本工艺比较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效益问题;抗滑桩或单一的山体注浆费用较大,特别是单一山体注浆,施工费用远远超过本施工工艺。
(2)施工控制问题:抗滑桩施工产生的爆破严重影响了山体的稳定性,山体注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及产生的效果很难控制。
(3)后期产生效果问题:抗滑桩起到效果的就是抗滑动,起支挡作用;山体注浆就是固,使山体形成整体,防止局部不稳形成滑动;而本方案采用管棚进行支挡,采用部分山体注浆进行加固,即采用支挡与山体加固相结合的方式,将隧道与山体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这有效的消除了由于山体自重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剪应力作用。
实践证明,望垄江隧道周边围岩及隧道洞内量测反馈的数据表明此段地质围岩加强支护7~10d后,隧道及整个山体的变形开始变缓;20~30d后整个山体及隧道趋于稳定状态,这充分说明隧道支护的加强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处理方法在对处理隧道软弱地段偏压的施工中是确实可行的。
五、结论
望垄江隧道对软弱围岩段山体偏压的成功处理的关键在于抛弃单一的思考形式,它合理的将两种施工方法综合到一起,达到施工支护的整体性及稳定性。
这种综合施工技术必将是隧道施工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成光,于敦荣等.公路隧道施工[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2]关宝树,等.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
[3]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11。
刘坤简介:于2006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一直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总公司从事工作;2006年6月~2008年08月在常吉高速公路担任计量工作,2008年09月至今在汝郴高速公路文明工作站任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