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定稿)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问题逐渐显现。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能源、水资源、土地、气候变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能源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太阳能等多种形式。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同时,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不断加重环境的负担,并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如何平衡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未来,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政府需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能源问题带来新思路和新解决方案。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资源,但全球水资源的供应量却并不足够。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有约25亿人口面临缺水问题。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地区。
因此,应对水资源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各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同时,全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
土地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土地的资源越来越紧张。
此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土地退化。
为了应对土地问题,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全球变暖、气候灾害、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因此而产生。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且更加深化了各种资源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应该制定具体的减排计划,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和交流也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气候变化等方面。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DoCX页)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世界淡水资源供需状况和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缘由。
2.举例说明中国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的特点。
3.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4.举例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紧迫性的表现。
【重点难点】1.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和耕地日益削减的主要缘由及其危害。
2.一些矿产资源面临耗竭的主要缘由及其危害。
【学问链接】一、淡水资源短缺(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淡水资源短缺的缘由(1)自然缘由a.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①_________ %o绝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②和③,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也未能被人们利用。
人类最简单获得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b.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匀称:受⑤等地理条件的影响,⑥、俄罗斯、加拿大、⑦等国水资源丰富。
⑧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⑵人为缘由a.不合理开发利用: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实行了不合理的开发与⑨措施,以致⑩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很多地方出现水体严峻⑪,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b.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人类对水的需求包括⑫和⑬O随着⑭不断增加,⑮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供需冲突特别突出。
2.水资源短缺的影响(1)水资源短缺⑯着经济发展,影响⑰产量,对⑱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干脆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⑲o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⑳、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惊慌的重要缘由之一。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02.水资源短缺的缘由:a.时空分布不均。
总规律由。
多北少,。
的需求量03.我国水资源供需。
为对。
二、耕地日渐削减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①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a.耕地比重②—,人均占有量③ob.耕地的地理分布很④,各省区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教案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研究此教案,学生将了解全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并思考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资源枯竭1. 背景介绍- 解释资源枯竭的概念,指出某些资源数量有限,随着使用的增加,将会耗尽。
- 引用实际例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石等。
2. 影响- 探讨资源枯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 分析资源枯竭可能引发的问题,如能源危机和经济崩溃等。
3.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如推广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节约能源等。
-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来缓解资源枯竭问题。
三、环境破坏1. 背景介绍- 解释环境破坏的概念,包括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
- 引用实际例子来说明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 影响- 探讨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分析环境破坏可能引发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增加等。
3.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方法,如推行可持续农业、减少污染和提倡生态旅游等。
-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组织和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气候变化1. 背景介绍- 解释气候变化的概念,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不稳定。
- 引用实际例子来阐述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2. 影响- 探讨气候变化对天气模式、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分析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问题,如海啸、干旱和洪灾等。
3.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如推行清洁能源和改善交通工具效能等。
- 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行动。
五、总结本教案介绍了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
学生通过学习此教案,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全球性的挑战。
学生也将被鼓励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的目标。
人类未来的发展将会面临资源短缺的挑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
随之而来的挑战包括能源匮乏、水资源紧缺、粮食和自然资源的消耗等。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能源、水资源和自然资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源短缺能源是人类社会运转的基础,但人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因此,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较低的环境污染程度,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水资源紧缺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据统计,全球约有40%的人口面临着缺水问题。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关键在于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加大节水宣传和技术创新投入,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开展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减轻水资源紧缺的压力,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资源消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已经引发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环境的破坏。
森林、土地和矿产等资源都面临着枯竭的风险。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环境恢复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并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对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类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着来自资源短缺的挑战。
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加强资源管理与保护,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实施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政策。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我们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未来。
辩论辩题的资源问题正方,资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这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其次,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势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地区冲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资源问题,包括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推动资源的公平分配。
首先,我们可以从个人做起,提倡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比如,减少浪费食物,节约用水和电力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资源,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资源问题。
比如,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推动资源的公平分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同应对全球资源危机。
反方,资源问题并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被夸大的问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并不意味着资源会枯竭,人类可以通过科技和创新来开发新的资源,比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
其次,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并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导致的。
只要这些国家能够改革自己的体制,资源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
因此,资源问题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合作来解决的问题。
此外,资源问题也并不是全球性的问题,而是一些地区性的问题。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
只要这些国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可以解决资源问题。
因此,资源问题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合作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解决创造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式,就可以解决资源问题。
另外,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资源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使用资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教学设计
韩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分析世界与中国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原
因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资源问题,获取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2.采用案例教学法,掌握自然资源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养成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正确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
理解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偿、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一旦超过了极限,就会出现资源问题。
目前,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一、自然资源
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3.分类: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二、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世界淡水供应少
(1)可以用的水资源少
①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②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
i淡水中绝大部分储存在两极冰帽和大陆冰川中,占淡水总量的86%,因地处偏远,难以获取;
ii还有12%的淡水为地下水,必须凿井提水方能获取。
iii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面流水,也未能被人们利用。
③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2)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水资源丰富。
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3)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以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水体严重污染,使原来不充足的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2.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生产需求工业用水
(1)人类对水的需求农业用水
生活需求
(2)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表3.1
提示:1.从总水量来看,亚洲、北美、欧洲多,大洋洲、中美、南美洲和非洲少。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径流量的多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状况等,如南美洲的径流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与人口的分布地区不协调,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2.从各部门的用水比例来看,欧洲和北美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农业、生活,而非洲、亚洲、中东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且农业用水比例远远高于工业。
这主要是由各地区经济的部门结构来决定的。
3.从生活用水的角度看,欧洲、北美、大洋洲、南美洲的比例较高,非洲、亚洲和中关的比例较低。
这主要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关。
(3)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③影响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图3.2)。
⑴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水资源丰富,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⑵长江以北外流河区的广大地区
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⑶内流河区
属于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3.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思考:你怎样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资源中的重要性?
点拨:南水北调工程,利用水循环的原理缓解了北方的缺水问题,达到了南北方的协调发展,为北方的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
阅读:中国的水问题
通过这个阅读,需要能够了解:
中国存在的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可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等问题。
三、耕地日渐减少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思考:依据图3.4,分析以下问题。
1.依据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世界人口、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三条曲线,分析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
点拨: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目前人类已经面临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供求矛盾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如虚线所示),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
点拨:从图3.4可以看出,开垦土地只能把这样的困境延缓一段时期。
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
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前景将怎样变化?
点拨:从图3.4可以看出,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能把这样的困境延缓一段时期。
4.你认为开垦土地、使农业产量翻番的可行性怎样?为什么?
点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但是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因为从图3.4提供的信息说明,耕地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中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有1.28亿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
2.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1)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2)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3.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近年来,我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均不断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图3.5)。
4.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
由于人口增加,为了满足粮食供应的需求,人们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强度,致使土地退化严重,加上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等,使耕地受到严重的污染,更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思考:你是怎样认识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点拨:在唐代以前,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发的土地在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大,自唐、明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到了近代,可开垦的土地有限,加之各种建筑用地面积加大,而人口仍然快速增长,导致人均土地面积将进一步下降。
目前我国人口仍然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四、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但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矿产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4。
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
⑴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⑵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⑶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资源保证程度更低,特别是绝对需求量大的石油、铁、铜、铝、硫、磷等重要矿产缺口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课堂讨论:结合我国的石油资源问题及其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展开讨论,让学生体验到矿产资源短缺的严重性、紧迫性,从而为树立节约矿产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
概念、意义、分类:二、淡水资源短缺(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供应少
2.需求量大
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时间分配不均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三、耕地日渐减少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四、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