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格式:docx
- 大小:1023.75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细菌鉴定中主要生理生化反应的常规实验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个原理如下:1、淀粉水解试验:在淀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两种细菌(1—枯草杆菌,5—大肠杆菌),培养两天以后,再往培养基中加碘液染色,若该细菌能分泌胞外淀粉酶,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淡然在染色后,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
2、明胶水解试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的细菌,若能产生明胶酶利用明胶,则该培养基在4摄氏度条件下会处于液体状态,从而区别于正常条件下4摄氏度时固态的明胶培养基。
3、糖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有些细菌能利用糖发酵产酸和产气,有些则不能。
酸在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4、IMVC实验包括四个试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环境的细胞血检查。
①吲哚试验: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本次不做该试验。
②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算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是培养液PH值降至4.2以下,加入甲基红后溶液呈红色。
③柠檬酸盐利用试验:有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而有些细菌则不能利用。
由于细菌不断地利用柠檬酸盐并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PH由中性变为碱性,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有浅绿色变为蓝色。
④伏-普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 VP):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在羧化酶的催化下脱羧后形成活性乙醛,后者与丙酮酸缩合,脱羧形成乙酰甲基甲醇,或者乙醛化合生成乙酰甲基甲醇。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录入时间:2009-8-13 15:12:12 来源:中国生命科技论坛1、实验原理(1)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
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亦不相同,如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酸的产生可利用指示剂来判定。
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溟甲酚紫[P HS . 2 (黄色)一6 . 8 (紫色)] ,当发酵产酸时,可使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产生可由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 )试验(该试验简称MR 试验)很多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 降低到4 . 2 以下,这时若加甲基红指示剂呈现红色。
因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 . 4 (红色)一pH6 . 2 (黄色)。
若某些细菌如产气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但很快将丙酮酸脱梭,转化成醇等物,则培养基的pH 仍在6 . 2 以上,故此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现黄色。
(4)大分子物质代谢实验.靛基质(口引睬)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
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
淀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细菌对大分子的淀粉不能直接利用,须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或麦芽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细菌水解淀粉的过程可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即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1)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
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
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来确定。
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
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
因为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
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
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
(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
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
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
淀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
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中,鉴定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本报告将介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二、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包括试剂、操作步骤、结果解释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
三、材料与方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基;2. 硝酸盐还原试剂;3. 糖类试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4. 氨基酸试剂:天冬氨酸、赖氨酸;5. 酶试剂:淀粉酶、蛋白酶;6. 无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解释1. 硝酸盐还原试验步骤:(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若液体变为红色,则表示细菌能够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是亚硝化菌。
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细菌不能还原硝酸盐。
2. 糖类代谢试验步骤:(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葡萄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代谢;若在果糖或半乳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果糖或半乳糖进行发酵代谢。
3. 氨基酸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天冬氨酸和赖氨酸;(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天冬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进行代谢;若在赖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赖氨酸进行代谢。
4. 酶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淀粉和蛋白质;(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淀粉试管内出现了透明带,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若在蛋白质试管内出现了变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蛋白酶。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各种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可用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或称生化反应。
生物化学试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
检查细菌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2)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如酚红肉汤基础培养基pH7.4)加入0.5~1.0%(w/v)的特定糖(醇、苷)类。
所使用的糖(醇、苷)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单糖、多糖或低聚糖、多元醇和环醇等,见表6-4-1。
将待鉴定的纯培养细菌接种入试验培养基中,置35℃孵育箱内孵育数小时到两周(视方法及菌种而定)后,观察结果。
若用微量发酵管,或要求培养时间较长时,应注意保持其周围的湿度,以免培养基干燥。
(3)结果:能分解糖(醇、苷)产酸的细菌,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应(如酚红变为黄色),产气的细菌可在小倒管(Durham小管)中产生气泡,固体培养基则产生裂隙。
不分解糖则无变化。
(4)应用: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不同细菌可发酵不同的糖(醇、苷)类,如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大肠埃希菌则可发酵葡萄糖和乳糖。
即便是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种糖类,其发酵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可发酵葡萄糖,但前者仅产酸,而后者则产酸、产气,故可利用此试验鉴别细菌。
表6-4-1 常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的糖、醇类单糖四碳糖:赤藓糖, 五碳糖:核糖核酮糖木糖阿拉伯糖,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三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多糖菊糖(多分子果糖)淀粉醇类侧金盏花醇卫茅醇甘露醇山梨醇非糖类肌醇2.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组别:周四晚第四组指导老师:李海花【摘要】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关键词】细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IMVIC,糖发酵,硫化氢,硝酸盐一、实验目的:1. 学习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的原理2. 学习巩固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的接种方式并熟练掌握各种接种方法3. 观察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二、实验原理: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它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的原理如下: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
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产酸后溴甲酚紫指示剂可由紫色pH(6.8)变为黄色(pH5.2),产气的细菌可使半固体培养基中存有气泡.2.IMVI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V. P. 反应: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通过缩合和脱羧后转变成乙酰甲基甲醇(亦称三羟基丁酮),然后被还原为2,3-丁二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为二乙酰,二乙酰再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的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
在试管中加入α-萘酚时,可促进反应进行。
甲基红反应: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将培养基中的糖先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等。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种类的过程。
在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1. 氧气需求实验氧气需求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气需求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需氧菌;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厌氧菌;如果细菌既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也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2. 糖类发酵实验糖类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糖类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糖类进行了发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糖类具有发酵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化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氧化还原剂具有反应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4. 酶活性实验酶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底物的变化情况。
如果底物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底物具有酶活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再解读知识专栏: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再解读封面图片: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培养物导语:在细菌学研究领域,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特性、代谢途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进行具体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的鉴定过程及意义。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在细菌鉴定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待测的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
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化学试剂的反应,以及产物的生成情况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性质。
本实验的目的即是通过几项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进一步探究待测细菌的特性和代谢途径。
二、实验方法1. 大肠杆菌的蛋白酶试验(编号:1)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凝固酶试纸。
观察到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即从黄色转变为品红色,说明大肠杆菌在此试验中结果为阳性。
进一步解读:凝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胶原蛋白的酶,大肠杆菌能够产生这种酶,因此在这一试验中呈阳性反应。
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待测菌株是大肠杆菌,从而对其进行鉴定分类工作。
2.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氧化/发酵试验(编号:2)我们使用菲斯氏培养基进行此实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如果培养基由绿色变为黄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的进行氧化反应,即为氧化阳性;如果培养基继续保持绿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进行发酵,即为发酵阳性。
进一步解读: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葡萄糖的氧化/发酵反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判断菌株的能量代谢途径是氧化还是发酵,并且可以辅助鉴定菌株的种类。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氧化/发酵试验(编号:3)氧化/发酵试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此实验中,当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表示菌株对葡萄糖的进行氧化反应,即为氧化阳性;若培养基继续保持紫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进行发酵,即为发酵阳性。
进一步解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氧化/发酵反应结果也能帮助我们确定菌株的代谢途径,并对其分类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对细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一系列实验,涉及对细菌代谢途径、酶活性、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实验:
1.形态学观察:
形状:观察细菌的形状,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等。
结构:使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胞壁、胞膜、纤毛、鞭毛等结构。
2.生理特性:
生长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和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营养需求:测试细菌对不同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等)的利用能力。
3.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IMViC测试:Indole(吲哚)测试、Methyl Red(甲基红)测试、V oges-Proskauer(V-P)测试、Citrate(柠檬酸)测试、
4.氧化还原反应:观察细菌对不同氧化还原指示剂(如甲基红、溴亚甲蓝)的反应,推断其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适应性。
5.酶活性测试:
氧化酶:使用氧敏感指示剂观察酶的活性。
淀粉酶:利用淀粉琼脂板,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发生淀粉分解带。
蛋白酶:使用明胶板检测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
6.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
7.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RNA测序:通过测序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种类鉴定。
8.培养基选择:利用特定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大肠杆菌等,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鉴定。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
2.了解细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了解细菌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在鉴别中的意义。
4.学习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
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紫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杜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杜氏小管中无气体。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
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3.伏-普试验(VP):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某些细菌产生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阳性。
4.靛基质(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
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5.硫化氢实验:某些细菌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酸铵亚铁等铁盐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性硫化亚铁之黑色沉淀,为硫化氢实验阳性。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各种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可用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或称生化反应。
生物化学试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
检查细菌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2)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如酚红肉汤基础培养基pH7.4)加入0.5~1.0%(w/v)的特定糖(醇、苷)类。
所使用的糖(醇、苷)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单糖、多糖或低聚糖、多元醇和环醇等,见表6-4-1。
将待鉴定的纯培养细菌接种入试验培养基中,置35℃孵育箱内孵育数小时到两周(视方法及菌种而定)后,观察结果。
若用微量发酵管,或要求培养时间较长时,应注意保持其周围的湿度,以免培养基干燥。
(3)结果:能分解糖(醇、苷)产酸的细菌,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应(如酚红变为黄色),产气的细菌可在小倒管(Durham小管)中产生气泡,固体培养基则产生裂隙。
不分解糖则无变化。
(4)应用: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不同细菌可发酵不同的糖(醇、苷)类,如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大肠埃希菌则可发酵葡萄糖和乳糖。
即便是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种糖类,其发酵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可发酵葡萄糖,但前者仅产酸,而后者则产酸、产气,故可利用此试验鉴别细菌。
表6-4-1 常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的糖、醇类单糖四碳糖:赤藓糖, 五碳糖:核糖核酮糖木糖阿拉伯糖,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三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多糖菊糖(多分子果糖)淀粉醇类侧金盏花醇卫茅醇甘露醇山梨醇非糖类肌醇2.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背景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化反应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特性。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可以获取有关其代谢能力、营养需求和产物生成等信息。
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提供准确的鉴定和分类建议。
分析1. 嗜热/嗜冷性嗜热/嗜冷性是指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嗜热菌(适宜高温)、嗜冷菌(适宜低温)或中温菌(适宜中等温度)。
2. 好氧/厌氧性好氧/厌氧性是指细菌对氧气需求的差异。
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含氧和不含氧的培养条件下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好氧菌(需氧)、厌氧菌(不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能在有或无氧的条件下生长)。
3.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观察细菌壁结构的常用方法。
该实验通过处理细菌样品,并使用革兰染色剂将其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蓝紫色)或革兰阴性(红粉色)。
4. 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淀粉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滴定并观察是否出现透明圈。
透明圈表示淀粉被降解且产生了淀粉酶。
5. 水解酪蛋白活性水解酪蛋白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酪蛋白的降解能力。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酪蛋白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盖有硫酸铜的试管放置在平板上,观察是否出现由蓝色转变为紫色的反应。
颜色变化表示细菌产生了水解酪蛋白酶。
6. 氧化/发酵代谢氧化/发酵代谢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含有碳源的培养基中,并根据pH指示剂颜色变化观察细菌是通过氧化代谢还是发酵代谢产生能量。
氧化代谢通常伴随着pH值升高,培养基呈碱性;而发酵代谢则通常伴随着pH值降低,培养基呈酸性。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第五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带血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为.反应阳性。
有些细菌发酵糖类产生有机酸较多,使发酵液的pH下降到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时发酵液变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某种微生物能以某种糖类为碳源,产酸产气,则判断为发酵这种糖。
【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3.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杜氏小管。
【实验方法】(一)V-P反应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上述相应试管的培养基中。
空白对照不接种。
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3.观察记录去除以上培养物,分别取出2ml培养液加入另外5支相应编号的空试管中,加入与培养液等量的V-P试剂,充分震荡2min。
放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min观察记录结果。
(二)甲基红实验于V-P实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立即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变化(三)吲哚实验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一.目的与意义一般来说,对一株从自然界或其他样品中分离纯化的未知菌种的鉴定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个体形态观察,进行革兰氏染色,分辨是G(+)菌还是G(-)菌。
并观察其形状、大小、有无芽孢及其位置等;②菌种形态观察,主要观察其形态、大小、边缘情况、隆起度、透明度、色泽、气味等特征;③做动力试验,看他能否运动及其鞭毛着生类型(端生、周生);④做生理生化反应及做血清学反应实验。
最后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结果,通过查阅微生物分类检索表,给未知菌进行命名。
此实验为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就是使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种类、代谢类型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故利用这些差异作为细菌分类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要求在此实验中了解细菌在不同底物环境中各种代谢途径和产物,加深理解细菌生化反应原理;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中生理生化特点,学会鉴定细菌。
生理生化反应的项目很多。
本实验结合肠道杆菌科的分类鉴定,选作其中重要的几项实验。
二.材料与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2.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添加溴甲酚紫试剂)、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童汉氏蛋白胨水培养基、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添加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pH6.8 绿—pH7.6 蓝)、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3.试剂:甲基红指示剂、40%NaOH、吲哚检验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双氧水等。
4.用具。
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试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糖(醇)类发酵实验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及能源,但各种菌因含有不同发酵糖(醇)类的酶,故表现出有的能分解或不分解某些糖类,有的分解糖产酸,并产气,或只产酸不产气,可根据这些特点鉴别细菌(培养基中指示剂溴甲酚紫pH6.8以上呈紫色,pH5.2以下呈黄色)。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区别操作:(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添加溴甲酚紫试剂)中,无菌操作,穿刺接种,37℃培养1天。
实验六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
2、通过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分解利用情况,了解细菌碳、氮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4、学习各种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
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糖(醇)类发酵实验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指示剂溴甲酚紫【pH 5.2(黄色)~ pH 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
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甲基红实验(M.R.实验)甲基红【pH 4.4(红色)~pH 6.2(黄色)】实验,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
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 降低到4.2 以下。
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pH 升至大约6。
3、Voges-Proskauer 实验(伏-普实验,V.P. 实验)伏-普试验是用来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
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成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所含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 V.P.反应阳性。
4、靛基质(吲哚)实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5、硫化氢实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6、明胶液化试验明胶在25度以下可维持凝胶状态,以固体状态存在,而在 25度以上时明胶就会液化。
有些微生物可产生一种成为明胶酶的胞外酶,水解这种蛋白质,而使明胶液化,甚至在4度仍能保持液化状态。
7、淀粉水解实验细菌水解淀粉的过程可以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即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
8、柠檬酸盐利用实验有的细菌如产气杆菌,能利用柠檬酸钠为碳源,因此能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并分解柠檬酸盐后产生碳酸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
此时培养基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pH6.0(黄)~7.6(蓝)】,由绿色变为深蓝色。
三、实验器材1、仪器和用具37℃恒温培养箱、试管。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试管架、记号笔。
2、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未知菌种S1。
3、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吲哚试剂。
上次配制的试管培养基(葡萄糖/乳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胰蛋白胨水培养基,硫化氢试验培养基,明胶液化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平板。
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和准备(前一节课完成)。
2.培养基的标记:用记号笔在试管上标明培养基的名称、所接种的菌名和实验组号。
3.取不同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接种对应菌种。
4.37℃下培养24小时后,对糖类发酵实验、硫化氢实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实验直接观察结果。
5.对以下实验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再观察结果:a)甲基红试验加甲基红试剂数滴;b)V.P.加入40%KOH 5~10滴后,再加入等量的 -萘酚溶液,再在37℃恒温箱保温30分钟;c)吲哚试验加数滴吲哚试剂;d)明胶液化试验,将3支试管放入4度冰箱30分钟,取出后观察明胶液化情况;e)在淀粉培养基平板上的不同区域滴加碘液,观察淀粉-碘液显色反应的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1、葡萄糖发酵实验图1 葡萄糖发酵(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葡萄糖发酵中,大肠杆菌、未知菌S1的溶液都变黄,为阳性,其中仅大肠杆菌杜氏小管含气泡;而变形杆菌和对照的溶液不变色,为阴性,杜氏小管均无气泡。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并产气,未知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
经过与其他组对比和查阅资料,变形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实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培养基未成功接种上变形杆菌。
2、乳糖发酵试验图2 乳糖发酵(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乳糖发酵中,大肠杆菌的溶液变黄,为阳性,其杜氏小管也含气泡;而变形杆菌、未知菌S1和对照的溶液不变色,为阴性,杜氏小管均无气泡。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并产气,而变形杆菌和未知菌S1不能分解乳糖或者分解乳糖不产酸也不产气。
3、甲基红(M.R.)实验图3 甲基红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甲基红实验中,大肠杆菌的溶液为红色,产气杆菌的溶液为橘黄色,未知菌S1的溶液为深红色,对照溶液为黄色。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和未知菌S1分解糖类产生有机酸,产气杆菌在培养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4、伏-普(V.P. )实验图4 伏-普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产气杆菌、未知菌S1、大肠杆菌、对照)【结果】伏-普实验中,产气杆菌和未知菌S1的溶液为红色,为阳性;大肠杆菌溶液稍有浅红色,对照溶液为黄色,均为阴性。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产气杆菌和未知菌S1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很微量的乙酰甲基甲醇。
5、吲哚实验【结果】吲哚实验中,大肠杆菌的溶液为红色,为阳性;产气杆菌、未知菌S1和对照的溶液未变红,为阴性。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产生色氨酸酶,将色氨酸分解产生靛基质;产气杆菌和未知菌S1不能分解色氨酸。
图5 吲哚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未知菌S1、对照)6、硫化氢实验图6 硫化氢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硫化氢实验中,只有变形杆菌的培养基中产生了黑色沉淀,为阳性;大肠杆菌、未知菌S1和对照均未产生黑色沉淀,为阴性。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变形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而大肠杆菌和未知菌S1不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
7、明胶液化试实验图7 明胶液化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明胶液化实验中,只有未知菌S1的明胶培养基中液化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对照的培养基均未液化。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未知菌S1能产生明胶酶,水解明胶;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不能产生明胶酶。
8、淀粉水解实验图8 淀粉水解实验(从左上角顺时针依次为对照、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未知菌S1)【结果】淀粉水解实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未知菌S1的周围培养基未变蓝;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变形杆菌的周围培养基变蓝。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和未知菌S1能产生淀粉酶;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变形杆菌不产生淀粉酶。
9、柠檬酸盐利用实验图9 柠檬酸盐利用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未知菌S1、对照)【结果】柠檬酸利用实验中,只有产气杆菌的培养基变为深蓝色;大肠杆菌、未知菌S1和对照的培养基仍为绿色。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产气杆菌能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大肠杆菌和未知菌S1不能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
(二)实验结果汇总图表 1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汇总注:葡萄糖发酵实验中变形杆菌的结果为不产酸不产气,推断未接种上,变形杆菌应为产酸的。
六、思考题1、接种后的明胶试管可以在37度培养,在培养后你必须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证明液化的存在?答:将明胶培养基放入4℃冰箱30min,仍不凝固说明明胶被实验细菌水解液化,为阳性。
2、在吲哚试验和硫化氢产生试验中细菌各分解哪种氨基酸?答:吲哚试验中细菌分解的是色氨酸;硫化氢产生试验中细菌分解的是含硫的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等。
3、假设某种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怎样的结果?答:如果此微生物有氧代谢葡萄糖,则因为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气体而不产生酸,所以结果为杜氏小管有气泡,培养基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4、通过哪些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区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答:由本次实验检测结果可知,区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可采用一下生理生化反应:(1)乳糖发酵试验:前者黄色(产酸)有气泡,后者紫色(不产酸)无气泡。
(2)硫化氢产生试验:前者无沉淀(-),后者有黑色硫化铁沉淀(+)。
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明胶液化实验变形杆菌为阳性,因此也可以由此方法鉴别。
七、实验小结这次实验重点是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前的操作,比如明胶要观察必须先在4℃冰箱冷藏,拿出来后要尽快观察防止其在室温下融化;而吲哚试验要注意不要晃动,因为产生的玫瑰色靛基质本来就不多,如果剧烈晃动使之扩散开来的话,就基本上看不见了。
在实验中,助教老师们耐心为我们进行了操作的示范,遇到各种问题也都细致地为我们进行解答,如果没有各位老师和助教辛勤的准备和付出,我们不可能顺利地完成此次实验。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助教们的帮助!八、参考文献1、陈金春、陈国强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2、Michael T. Magigan, Jon M. Martinko, Jack Parker. Brock Biology ofMicroorganisms, ten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USA, 2005.3、R. E. 布坎南,N. E. 吉本斯等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译,《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