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 格式:ppt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9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3. 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四舍五入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几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是求积的近似值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关于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一个数值近似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指定的小数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
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是在孩子们学完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的小数倍之后学习的内容,从横向知识层面讲,这一节属于本单元较为简单的一节,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内容,只需再次细心计算即可。
从教材安排的纵向知识层面讲,本节课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孩子们已经会熟练得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且和前面学习的小数性质结合起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教材这样安排层层递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吃透教材并非难事。
在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本节课并非孤立存在的,近似数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且作者在设计本节课时也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找最切合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近似数的用途,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说学情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初学这一内容时,孩子们接受这一知识有些吃力,但是在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和分析后,孩子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得还很不错,知道了出现“约等”、“精确”、“保留”“省略”等字眼时都是让求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遇到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保留形式,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等,学生在之前也有所了解。
比如钱中没有比分更小的单位,学生也知道了遇到钱的问题时就算题中没有要求,也应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值。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各和生活经验,对本节课帮助很大,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经过预习就能掌握本节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只是在小数乘法计算完后依照需要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必然的数位。
所用的方式同求小数的近似数一样。
教材通过计算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的问题,说明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式和依如实际需要确信保留必然的小数位数。
在“做一做”及练习中一样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可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依如实际情形灵活把握。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把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前面学习了小数乘法以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以后,能够依照题目要求或现实需要,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普遍地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依照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进一步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教学难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进程:教材分析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只是在小数乘法计算完后依照需要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必然的数位。
所用的方式同求小数的近似数一样。
教材通过计算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的问题,说明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式和依如实际需要确信保留必然的小数位数。
在“做一做”及练习中一样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可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依如实际情形灵活把握。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把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前面学习了小数乘法以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以后,能够依照题目要求或现实需要,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普遍地应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积的近似值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积的近似值,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一些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时估算总价、烹饪时调整食谱分量等,让学生意识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果你需要买2.3千克的苹果,每千克5元,你该如何快速估算总价?”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到学习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3. 积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积的近似值的意义。
(2)介绍四舍五入法,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3)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在求积的近似值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 实际应用(1)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四舍五入法的运用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值》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求近似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重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道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买了3.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12元,请问小明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而引出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求近似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求23.56的近似值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第13页练习三第1~3题,是学习完小数乘法后,利用小数乘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核心能力运用迁移的学习能力,探究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1.在熟练把握小数乘法运算方法的基础上,经历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过程,把握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能依照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习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五)学习难点依照实际情形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四舍五入法,温习四舍五入法的应用特点,由旧知引向新知,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堂设计1.导入师:我们差不多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有时也不需要保留专门多的小数位数,如何样求出积的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通过平等对话,交流已有的体会,回忆过往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点燃学习的热情。
】2.问题探究(1)收集信息,发觉问题出示例6(PPT课件)。
师: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引导发觉0.049亿是近似数,45是准确数,感知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不一定都要明白数的准确数,也会用到近似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增加区别点,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弄清题意,为后续解决问题做铺垫。
】(2)独立列式运算师:如何样运算狗约有多少了嗅觉细胞?请独立完成,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所求问题实际是“求0.049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3)尝试迁移,自主探究师:假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课件补充那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收集不同的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单元积的近似值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只是在小数乘法计算完后依据需要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存肯定的数位。
所用的方法同求小数的近似数一样。
教材通过计算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的问题,说明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依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肯定的小数位数。
在“做一做〞及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存几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灵敏掌握。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前面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依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稳固小数乘法计算。
2.依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进一步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教学难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应用题的审题。
只有拥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比问题的对错更有意义。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了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并学习了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依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依据四舍五入法保存假设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依据客观生活需要对于乘积进行位数保存。
在上交作业的时候,我发觉局部同学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经过调查我发觉,一局部同学是因为根底较差,在计算过程中耗时较长,因此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另一局部同学则是属于比拟懒惰,贪玩,X力较差。
征对调查到的情况,我采纳不同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这局部同学的表现也有了很大改善。
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6、“做一做”,练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取近似数。
【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
【情景导入】1.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重点反馈:7.497≈7.50,你是怎么想的?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2.超市的白菜每千克0.86元,王老师买了1.9千克白菜,应付多少钱?(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
师:请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应该怎样付钱,要付多少钱?想法一:买白菜用去0.86×1.9=1.634(元),就应付1.634元。
想法二:没法付1.634元。
想法三:可以取积的近似数1.63元。
(3)想一想谁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师:大家真聪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所以付款时只算到“分”。
那么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取积的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有时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小数位数,取积的近似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积的近似数。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学生回答: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教师出示教材第10页例6的主题情境图。
师: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是啊!你看狗是多么勇敢的动物,它敢把持刀的坏人抓住。
它是怎么发现坏人的呢?2.教师投影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读题,理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