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八大景点导游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下面一起来看下为大家精选的导游词。
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介绍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关于介绍泉州景点导游词(1)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现在请各位看这座门楼,它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现在请各位看门楼后墙上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早的名称,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泉州旅游十大景点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泉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素有“东方第一海峡”、“世界石刻之都”之称,拥有众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景点。
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泉州旅游的十大必游景点,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一、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建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寺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一个了解泉州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潘山潘山位于泉州市福州古道南段,是一个享有盛名的观赏花卉的胜地。
每年春天,潘山的樱花、桃花、杜鹃花等各种花卉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开元洞开元洞位于泉州市南安市,是一处以石窟雕塑著称的旅游景点。
洞内保存有大量的唐代石刻造像,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等各种文化元素,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西街西街是泉州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遗迹。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购物和观光。
五、南少林寺南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少林寺分支之一,位于泉州市惠安县。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武术典籍和器械,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六、洛江古城洛江古城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遗址。
城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碑刻,是了解泉州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七、土楼群土楼群是位于泉州市南靖县的一处著名景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八、安平桥安平桥是泉州市的一座古代石桥,建于明代,是泉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
桥身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了解泉州古代桥梁工艺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地点。
九、钟山钟山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旅游风景区。
山上有悬空寺、神仙谷等著名景点,景色优美,是泉州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十、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市的一座著名风景区,被誉为“泉州后花园”。
山上有梵音禅寺、龙潭公园等景点,环境优美,是泉州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泉州市古城区景点
泉州市古城区是泉州市的核心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以下是一些古城区的景点:
1. 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市内的一座山峰,山上有各种古迹和庙宇,如清源寺和万夫宫,是泉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2. 开元寺:开元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建于唐朝,被誉为泉州佛教中心。
寺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佛教信仰者的重要朝圣地。
3.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是一座专门展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馆内展品丰富,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内容。
4. 泉州城楼:泉州城楼是明代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楼之一。
楼内陈列有泉州古代城市规划模型和历史文物,游客可以了解泉州的城市历史和文化。
5. 泉州海洋世界:泉州海洋世界是一座大型海洋生物展览馆,馆内有各类海洋动物和植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
6. 泉州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藏品,包括陶瓷、石刻、青铜器等。
馆内有专门的展馆介绍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只是部分古城区的景点,泉州市古城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览。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清源山导游词讲解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解说导游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泉州府孔庙!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的景点。
福建泉州府孔庙是中国的一座古代孔庙,也是泉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泉州府孔庙建于元代至明代,占地约1.5万平方米,是福建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孔庙之一。
它以供奉孔子为主,同时也供奉着孔子的儿子孟子和弟子颜回等。
泉州府孔庙是中国南方最为重要的孔庙之一,被誉为“东洋故宫”。
首先,我们来到了庙门。
庙门建筑气势宏伟,庄重大气。
门上方的匾额上书“宗庙”,意味着这里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走过庙门,我们进入了第一个大殿——显圣殿。
这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用于祭祀孔子。
在殿内,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孔子像,孔子头戴红帽,身穿礼服,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东西两厢房。
东厢是供奉孔子及其儿子孟子的地方,而西厢是供奉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地方。
这两个厢房的建筑风格与显圣殿相似,都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孔子及其儿子、弟子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更多有关孔子的故事和思想。
最后,我们来到了孔庙的后殿——礼器库。
这里陈列着丰富的古代礼器和孔庙使用的文物,如乐器、鼓铙、大钟等。
这些礼器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了孔庙的庄严和尊贵。
通过参观泉州府孔庙,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文物,还能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泉州府孔庙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宗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象征,也是泉州市民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场所。
好了,泉州府孔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谢谢大家!。
泉州著名十大景点泉州,这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下面为您介绍泉州著名的十大景点,让您在旅行中领略泉州的美丽与神秘。
1. 清源山清源山被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是泉州最著名的山峰之一。
这里有着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泉州十景之一。
您可以在这里登高远望、观赏瀑布、参观古寺、品尝美食。
2. 崇武古城崇武古城是泉州市区最古老的地方之一,被誉为“南方北戴河”,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感受泉州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您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品尝美食、感受当地生活。
3. 泉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天下禅宗的四大丛林之一。
这里有着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了解泉州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4. 洛阳桥洛阳桥是泉州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桥建于唐朝,是泉州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了解泉州古代建筑和工艺的好去处。
5. 九仙山九仙山是一个闽南宗教圣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观。
您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品尝素斋、体验宗教活动。
6. 石牛山石牛山是一个天下第一奇石山,也是八闽日出第一山。
这里有着壮丽的山景和奇特的石头地貌,是拍照和观赏日出的好去处。
7. 闽台缘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您可以在这里了解福建和台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
8. 埔村埔村是泉州三大渔女村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渔业文化和自然景观。
您可以在这里品尝海鲜、观赏海景、了解当地生活。
9. 安溪清水岩安溪清水岩被誉为蓬莱仙境,这里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您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赏花、品茶。
10. 小岞风车岛小岞风车岛是一个网红景点,这里有着美丽的海滩和风车,是拍照和游玩的好去处。
在泉州的旅程中,您一定能够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无论您喜欢历史建筑、自然风光还是民俗风情,都能在泉州的这十大景点中找到自己的喜好。
泉州名胜古迹介绍泉州名城古迹介绍1(清源山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
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
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
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老君岩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雕于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3.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
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山门天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
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
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4.东西塔东西塔是我国现在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开元寺中两侧,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
两塔都是仿木花岗石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
塔基都是须弥座,东塔座基束腰部部分,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西塔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类花鸟虫鱼和装饰图案。
塔心为八角实心体。
塔身上每一门龛皆翼以浮雕佛像,共80尊。
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搜集的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清源山导游词讲解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泉州市旅游景点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胜地。
泉州市的旅游景点有:
1. 泉州古城:古城位于泉州市中心地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宏伟的古建筑,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崇武九天宫:位于泉州市南部,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福建省重要的历史古迹;
3. 祝融古城:祝融古城位于泉州市西南部,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城市,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福建古都”;
4. 鲤鱼乡:鲤鱼乡位于泉州市西北部,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光,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以及古老的民俗文化;
5. 龙岩古城:龙岩古城位于泉州市东部,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古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少数能够保持原貌的古城。
6. 湄洲岛:湄洲岛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位于泉州市东南方向,是一处集游览、度假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
地,拥有美丽的海景、绿色的植物生态、海上野生动物等旅游资源。
泉州市区景点
1.清源山风景区: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有着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和巨石群落等景观。
2.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中心,是一座以园林艺术为主题的
公园,湖中有小岛、小桥、流水等景观,还有游船可供游客观光。
3. 开元寺塔:位于泉州市区南部,是泉州最古老的文化遗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泉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4. 泉州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是一座以泉州历史文化
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展示了泉州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深受游客喜爱。
5. 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东部,是一座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
公园,园内有湖泊、山林、花草等景观,还有休闲娱乐设施供游客使用。
6. 洛江闽南古建筑群:位于泉州市区北部,是一组保存完好的
闽南传统古建筑群,有着明清建筑风格和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是游客体验闽南文化的好去处。
- 1 -。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古城,就叫做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
近年来,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
各位朋友一定也有同感吧?我们要想了解祟武古城,就必须追本溯源,从头讲起。
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
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
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
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
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
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
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
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
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
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
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
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
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
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
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
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
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
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泉州,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古老城市。
它是中国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历史名城,被誉为“东方比萨”。
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
在唐宋时期,泉州是中国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成为东南亚贸易的中心。
泉州还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和移民来到这里。
在泉州,您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历史建筑和古迹。
首先,让我们来到鼓浪屿,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岛,是泉州的著名景点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欧式建筑和风景如画的海滩。
岛上还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如英国领事馆、黄氏宗祠和日本领事馆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开元寺,这是泉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内有许多古代佛像和文物,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另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是清源山,这是泉州的标志性山峰之一。
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做清源寺,寺内有许多古代佛像和文物展览。
您可以沿着山路徒步旅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迷人的日出和日落。
泉州还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开元洞、万祥楼、光华塔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丝绸、瓷器和木雕等。
您可以参观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泉州的传统文化。
除了历史和文化,泉州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
有名的特色菜包括“佛跳墙”、“美食之王”、“林氏鱼翅”等。
这些菜肴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泉州的代表性美食。
最后,让我们来到泉州的海滩,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洋的美景。
泉州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如金牛湾、刮东湾等。
您可以在这里沐浴阳光,享受海水和沙滩的乐趣。
泉州是一个独特的城市,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
这里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美味的美食。
无论您是来欣赏历史建筑,还是品尝美食,或者只是放松心情,泉州都将是您旅行的理想之地。
欢迎您来泉州,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 实仗神庥 ,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 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 ,后易宫名为天后宫 .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 ,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规格、年代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报考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 .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二)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安平桥是国家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 安平桥 ,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 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 ,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 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 ,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 ,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 .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 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 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 ,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 ,西曰新市 ,东曰旧市 .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 ,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条!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三)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 ,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 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 , 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 , 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 , 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四)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孔庙的主要建筑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 (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 ,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 .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泮官楼上撰有榴联: 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 ,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 ,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三)棂星门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 ,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 ,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五)泮池和月台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六)大成殿及两庑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色彩艳丽、富有闽南建筑艺术特点.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 ,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二、孔庙陈列的文物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一)礼器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 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 ,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礼器是祭孔时用以装酒和食物的.前478年,孔子逝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将其故居立庙,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之类.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以太牢(猪、牛、羊各一)祭礼孔子 ,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迁始规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举行祭孔大典,即大祭 ,又称丁祭 ,并由皇帝颁定祭孔祀仪,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服饰、舞具和供品等.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其中云雷尊为初献(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总称为三献礼 .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二)乐器与舞器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词四言八句: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 ,作为附属礼仪形式.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献奏《宣平》之章;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四、终献奏《叙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 ,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 (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 ,(乐。
泉州景点导游词泉州景点导游词(精选18篇)泉州景点导游词篇1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左右,呈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形态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
东、西塔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
原是五层木塔。
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
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
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10年才完工。
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
塔为框架式的结构。
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
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
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
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
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
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
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铜铎声叮咚,悦耳怡人。
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
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
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
东塔已于1997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泉州景点导游词篇2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迹。
泉州市十大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泉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城市。
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泉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座城市以其众多令人惊叹的景点而闻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泉州市的十大景点。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详细介绍,读者们可以了解到泉州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游览体验。
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有关泉州市景点的全面介绍。
我们将深入挖掘每个景点的历史渊源、景观特色和旅游体验,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市的风景名胜。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们可以在未来的旅行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深入体验泉州市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依次介绍泉州市的十大景点,包括景点一到景点十。
每个景点的介绍将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著名建筑和风景区等相关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读者们可以对泉州市的景点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所介绍的景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泉州市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对泉州市的旅游资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未来的旅行中有更加丰富和难忘的体验。
总之,本文将以泉州市的十大景点为切入点,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向读者们展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魅力。
无论是历史迷还是自然爱好者,无论是文化探索者还是风景欣赏者,泉州市都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市的美景,激发对这座城市的探索欲望,为未来的旅行提供宝贵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编写:本文将对泉州市的十大景点进行介绍。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每个景点的特色和魅力。
首先,我们将从泉州市景点一开始,逐一介绍每个景点的背景和历史。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泉州市景点二的独特之处,包括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
清净寺
泉州是宋朝对外进行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当时聚集了许多中亚阿拉伯商人。
清净寺就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这座古老的寺院,它建于公元1009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寺门、礼拜大殿、明善堂。
岁月流转,寺内保存着的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敕发保护清净寺及伊斯兰的《敕谕》碑刻,见证着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中山街
侨乡泉州的中山街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长达两公里多。
中山路上,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同样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的建筑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的历史见证。
少林寺
唱: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这是电影《少林寺》的插曲,“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之中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泉州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大师入闽所建。
肇建于唐,是我国南禅宗名刹,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
沧桑历尽,在泉州少林寺消失几近230个春秋之后,1992年10月在寺院遗址奠基复建,如今的泉州少林寺已经初具规模,是展示名城泉州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于清同治六年始建,历时44年。
现存较完整的宅第共16座,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雕饰精美,不仅表现了闽南高超的建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是研究近代中国特别是福建沿海中外建筑艺术交流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清水岩
安溪清水岩,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多年历史。
内奉中国百仙之一的“清水祖师”,是闻名海内外的宗教朝拜圣地。
主要景点有“枝枝朝北树”,有相传每年长三寸、雷鸣电闪矮三分的罗汉松,有全国独一无二、外观为“帝”字形的祖师庙等。
清水岩在东南亚、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分庙有300多座。
到清水岩游览您不仅可以饱尝回归大自然乐趣,同时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震撼!
石牛山
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风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
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保护珍贵树种郁郁葱葱。
景区内有“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
岱仙瀑布发源于石牛山,溪水流经山势雄浑的飞仙山山峰,飞流直泻188米,雄伟壮观,被誉为“华东第一瀑”。
景区周边有“闽中第一漂”——桃仙溪漂流,迤逦盘旋5公里,途径九濑、九潭、九湾十八曲。
漂流过程犹如一支雄浑跌宕的交响乐,可尽情领略赋予的山水情韵。
海峡体育中心
宏伟的建筑、先进的设施,完整的配套设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参观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主场馆——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
体育馆建筑面积36030 m2,可容纳观众近10000人,是海峡体育中心的主体工程。
从外观来看,不管哪个角度,体育馆都像一艘船。
其寓意是海上丝绸之路破浪前行的航船。
而体育场4个角部耸立的灯塔,整个建筑就如一朵绽放的莲花,象征着泉州城的生机勃勃与包容性。
戴云山
戴云山与白云齐,透顶方知世界低:
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
这首诗就是唐僧知亮对泉州德化戴云山的真实描写。
主峰海拔1856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属于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3.4%,重点保护对象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