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袋鼠
- 格式:doc
- 大小:8.88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语言《小袋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袋鼠》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能够模仿故事中小袋鼠的言行举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袋鼠》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故事所传递的正能量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袋鼠》。
2. 小袋鼠手偶或贴纸。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袋鼠手偶或贴纸,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或图书,讲述《小袋鼠》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变化。
3. 讨论故事: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小袋鼠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解决的?”等,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5.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小袋鼠,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复述故事给家人听,加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袋鼠跳游戏,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兴趣,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动作表现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内容,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认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词汇和概念。
2.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在角色扮演环节,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会受伤。
八、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图书《小袋鼠》:可用于展示故事内容和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小班语言《小袋鼠》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指导手册》小班上册章节:第二单元小袋鼠内容:故事《小袋鼠》及相关词语卡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故事情节的理解,新词汇的掌握。
重点: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学会分享、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词语卡片、小袋鼠玩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袋鼠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讲述故事《小袋鼠》,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解答幼儿疑问。
3. 词语学习(5分钟)展示词语卡片,教授新词汇,如“袋鼠”、“妈妈”、“快乐”等,让幼儿跟读、模仿。
4. 实践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袋鼠,练习故事情节,培养表演能力。
5. 创作时间(5分钟)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小袋鼠,培养幼儿创造力。
6. 分享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关爱他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袋鼠的故事情节、新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述故事《小袋鼠》答案:幼儿能够复述故事基本情节,新词汇正确使用。
2. 作业题目:绘制自己心中的小袋鼠答案:幼儿能够运用彩笔、画纸完成作品,展现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对新词汇掌握较好,但在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羞涩。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幼儿情感培养,提高自信心。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座谈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关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同时,开展类似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故事《小袋鼠》内容细节:故事讲述一只小袋鼠在妈妈的关爱下成长,学会关爱他人的过程。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小袋鼠》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小袋鼠》。
通过学习本课,让幼儿了解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描述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小袋鼠,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袋鼠图片、PPT课件、小袋鼠玩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袋鼠玩偶引入话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偶的特点,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袋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小袋鼠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进行描述。
4. 课堂小结(5分钟)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小袋鼠的简笔画,旁边标注小袋鼠的特点和习性。
6. 作业设计(10分钟)作业一:画一画小袋鼠,并标注出它的外貌特征。
作业二:用文字描述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七、作业题目及答案1. 作业一题目:画一画小袋鼠,并标注出它的外貌特征。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正确标注出小袋鼠的特征。
2. 作业二题目:用文字描述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答案:小袋鼠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它们有一只能装宝宝的袋子,喜欢吃树叶和果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其他袋鼠科动物,如大袋鼠、树袋鼠等,增强幼儿对动物知识的了解。
同时,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小袋鼠》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中的《小袋鼠》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描述小袋鼠的语言表达,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袋鼠。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小袋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袋鼠图片、故事课件、实践活动道具。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袋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袋鼠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小袋鼠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袋鼠的生活习性,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描述小袋鼠的例句,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描述,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袋鼠。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画的小袋鼠,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小袋鼠》2. 内容:小袋鼠外貌特征: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强壮的后腿。
小袋鼠生活习性:生活在澳大利亚、跳跃前进、育儿袋。
描述小袋鼠的例句:小袋鼠毛茸茸的,跳跃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袋鼠,并用一句话描述它。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故事讲解,让幼儿了解了小袋鼠的特征和习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小袋鼠,亲身体验它们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小袋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7篇《幼儿园小班小袋鼠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幼儿园小班小袋鼠教案篇一1、知道把异物塞入口、鼻、耳等处会有危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当自己或是同伴异物入口、鼻、耳等处,知道及时告知大人。
1、多媒体课件2、小猴头饰一、感受五官1、出示幻灯(一张没有五官的脸)请幼儿说说脸上少了什么?2、根据幼儿回答说说各个五官的作用。
3、请幼儿闭眼走路,捂耳朵听教师说好,捏鼻子呼吸,感受五官的作用。
二、危险的小圆珠1、播放幻灯,出示皮皮猴,介绍主人公皮皮猴。
3、逐一播放幻灯,根据幻灯逐一提问:(1)皮皮猴怎么了?(2)皮皮猴将什么放入了耳朵?(3)皮皮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4、播放幻灯,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边5、提问(1)“大象老师是怎么说的?”(2)还有什么不能放入口鼻?三、怎样避免五官伤害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属于异物是不能放入口鼻的?播放幻灯看看常见的几种危险的小异物。
2、进餐和吃水果时要注意什么?播放幻灯,了解生活中常见几种有核的水果。
3、看看异物进入身体会造成怎样的伤害?播放幻灯。
4、如果有异物不小心进入口鼻、耳朵,我们该怎么办?观看幻灯,了解简单的应对方法。
5、教师小结:珠子、扣子、发夹、硬币、图钉等小物品不能塞入耳朵、嘴巴、鼻子。
进餐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小饭粒进入气管。
吃有核的水果要小心。
早上来幼儿园口袋里不能藏有小物品,午睡时不咬衣服扣子或拉链。
如果有异物不小心进入嘴巴、鼻子、耳朵,要赶紧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如果看到同伴在玩危险的小物品,或者同伴已经将异物塞入口鼻,要赶紧通知大人。
幼儿园小班小袋鼠教案篇二1、知道卡片中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够按照物品用途尝试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习惯动手动脑,对分类活动产生兴趣。
1、自制卡片(玩具、图书、杯子、橡皮泥、衣服)五张2、装有不同类别物品的大纸箱四个1、教师出示自制卡片,引导幼儿说说卡片种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024年小班语言教案小袋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语言教材《小袋鼠》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袋鼠的特点、学习小袋鼠的语言表达、了解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袋鼠的基本特点,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小袋鼠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语言描述小袋鼠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袋鼠的基本特点,学会表达对小袋鼠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袋鼠图片、视频、语言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语言表达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袋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袋鼠的特点。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小袋鼠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
a. 外形特点: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巴、短小的四肢。
b. 生活习性:生活在澳大利亚、善于跳跃、有育儿袋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小袋鼠跳跃,增强课堂趣味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袋鼠的语言表达,如“小袋鼠怎么说?”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袋鼠》2. 板书内容:a. 小袋鼠的特点:毛茸茸、长尾巴、短四肢、育儿袋。
b. 小袋鼠的语言表达:咕咕、咕咕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小袋鼠的画,并用语言描述小袋鼠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小袋鼠毛茸茸的,长着长长的尾巴,短小的四肢,还有可爱的育儿袋。
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善于跳跃,还会说“咕咕、咕咕咕”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袋鼠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特点和语言表达,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描述小袋鼠的特点。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示例。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详案《小袋鼠》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本次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小袋鼠》绘本故事的教学。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内容的掌握:通过听故事、复述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2.语音语调的学习:通过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3.词汇的学习: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袋鼠”、“树袋熊”等。
4.数学概念的学习:故事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为数的概念、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听力、口语表达和音韵意识能力。
2.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及一些基础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
3.引导幼儿领会故事中的词汇。
教学难点1.使幼儿能够掌握故事中涉及到的一些基础数学概念。
2.让幼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取的是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听:通过听故事,让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2.说: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学会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读:通过让幼儿跟读故事,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4.写:通过绘本故事串联数学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概念,并通过简单计算和填空的形式练习幼儿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环节通过场上背景音、教师打招呼、教师自我介绍、回顾上一节课内容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故事学习1.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名称和故事主角。
2.教师朗读故事并让幼儿跟读。
3.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和仿读故事中的重难点段落。
第三步:语音教学1.教师模仿钱袋鼠的语音特点,让幼儿连唱三遍“袋鼠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
2.教师指导幼儿发音和语调,然后让幼儿独立练习。
第四步:词汇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袋鼠”、“树袋熊”等。
2.教师指导幼儿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并激发幼儿深刻理解词汇的联想能力。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袋鼠(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袋鼠一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鸟问好二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怪汽车三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袋鼠一活动背景:刚入园的孩子年龄尚小,加上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许多幼儿平时走路还要爸爸妈妈抱着,如何帮助孩子尽快的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尝试着自己走进教室,参与活动呢?我想到了小班下学期的一首歌曲“袋鼠妈妈”,结合《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以及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学会指读汉字:小袋鼠、妈妈抱、好宝宝2.通过本节活动增强幼儿的独立性3.通过本节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活动准备:字卡三张,小袋鼠挂图一幅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你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小朋友的思维很快介入了我的问题,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已喜爱的小动物的名称)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幼儿急切地回答“想”)二、新授生字儿歌:1.教师出示挂图“是什么?”(幼儿齐声说“小袋鼠”)教师“对,是袋鼠”边说边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并让幼儿用问候法和字卡打招呼(幼儿显得很兴奋)。
2.教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袋鼠吗?是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很大的口袋,你们知道袋鼠妈妈的口袋有什么用?”(戴娅妮说:“是盛好吃的。
”吴锦浩说:“是让小袋鼠坐在里面的”教师“看小袋鼠自己不走路,躲在妈妈的口袋里让妈妈抱着,多害臊!”教师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的上半段,教师“我们班小朋友可能干了都是自己走着来上学的,不要妈妈抱对不对?”教师出示字卡问“你们要不要妈妈抱?”(幼儿响亮地回答“不要妈妈抱”)3.教师出示“好宝宝“字卡“我们不要妈妈抱,都是好宝宝,让我们对自己说我们都是好宝宝”(幼儿伸出大拇指兴奋地对自己说:“我是好宝宝”)教师念儿歌下半段。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袋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故事《小袋鼠》。
通过故事讲述小袋鼠的成长过程,以及与妈妈之间的亲情互动,让幼儿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知道袋鼠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关系。
2. 学会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通过故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和句子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袋鼠玩偶、图片、PPT、录音机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着小袋鼠玩偶,以互动的方式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引导幼儿说出袋鼠的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一起阅读故事,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场景,以PPT的形式展示,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5. 语言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袋鼠妈妈找宝宝”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制作小袋鼠,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袋鼠的特点和故事中的重点词汇。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袋鼠》2. 重点词汇:袋鼠、育儿袋、跳跃、亲情等。
3. 重点句子: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在草地上跳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袋鼠妈妈和小袋鼠。
2.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温馨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的调动等。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袋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节《小袋鼠》。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袋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说出小袋鼠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幼儿能通过观察、模仿,提高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袋鼠的外形特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袋鼠图片、视频、故事书、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小袋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呈现:播放小袋鼠视频,让幼儿观察小袋鼠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3. 例题讲解:讲解小袋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引导幼儿模仿小袋鼠的动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袋鼠,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袋鼠》2. 板书内容:外形特征: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巴、短小的四肢、大眼睛等。
生活习性:生活在森林里,善于跳跃,吃树叶、果实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小袋鼠,并用语言描述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小袋鼠是毛茸茸的,它有长长的尾巴,善于跳跃。
它生活在森林里,喜欢吃树叶和果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袋鼠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小袋鼠,让幼儿亲身体验,加深对小袋鼠的认识。
同时,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小袋鼠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袋鼠的外形特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详案:小袋
鼠
活动背景:
刚入园的孩子年龄尚小,加上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许多幼儿平时走路还要爸爸妈妈抱着,如何帮助孩子尽快的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尝试着自己走进教室,参与活动呢?我想到了小班下学期的一首歌曲“袋鼠妈妈”,结合《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以及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学会指读汉字:小袋鼠、妈妈抱、好宝宝
2.通过本节活动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3.通过本节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字卡三张,小袋鼠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小朋友的思维很快介入了我的问题,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已喜爱的小动物的名称)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幼儿急切地回答“想”)
二、新授生字儿歌:
1.教师出示挂图“是什么?”(幼儿齐声说“小袋鼠”)
教师“对,是袋鼠”边说边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并让幼儿用问候法和字卡打招呼(幼儿显得很兴奋)。
2.教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袋鼠吗?是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很大的口袋,你们知道袋鼠妈妈的口袋有什么用?”(戴娅妮说:“是盛好吃的。
”吴锦浩说:“是让小袋鼠坐在里面的”
教师“看小袋鼠自己不走路,躲在妈妈的口袋里让妈妈抱着,多害臊!”教师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的上半段,教师“我们班小朋友可能干了都是自己走着来上学的,不要妈妈抱对不对?”教师出示字卡问“你们要不要妈妈抱?”(幼儿响亮地回答“不要妈妈抱”)
3.教师出示“好宝宝“字卡“我们不要妈妈抱,都是好宝宝,让我们对自己说我们都是好宝宝”(幼儿伸出大拇指兴奋地对自己说:“我是好宝宝”)教师念儿歌下半段。
三、游戏《捉迷藏》:
教师举着生字卡“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字宝宝,他们是?”(幼儿大声说出“小袋鼠、妈妈抱、好宝宝”)“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字宝宝他们全都藏在里面,我们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教师指读一遍儿歌后让幼儿在儿歌中将学过的生字找出来。
(陈佳玉在聚精会神地寻找,有的幼儿在三三两两的商量着)
四、学习儿歌《小袋鼠》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遍后让幼儿集体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数遍。
五、音乐游戏《袋鼠妈妈》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袋鼠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蹦蹦跳跳的”教师“对,小袋鼠是蹦蹦跳跳的走路,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袋鼠妈妈的游戏”(赵镇怡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想做袋鼠妈妈好吗?”幼儿兴奋地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