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的地理环境介绍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18
走访晋中调研报告范文晋中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我于近期对晋中市进行了走访,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一、概况晋中市是山西省重要的文化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
市区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00万人。
市内有3个县级市和10个县区,其中以介休、祁县和榆次为重点调研对象。
二、产业发展晋中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
煤炭是晋中市的支柱产业,占据了其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冶金和化工产业也相对发达,主要集中在榆次和介休地区。
机械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较为薄弱,但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三、旅游资源晋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台山、悬空寺等。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佛教文化的圣地。
悬空寺位于五台山上,建于1400多年前,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外,晋中市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如祁县古城墙、榆次古城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晋中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区各个功能区均有明确划分,道路系统相对完善。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卫生不够整洁等。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更多的投资,晋中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力度,改善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
五、农业发展晋中市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苹果等农作物,养殖牛、羊、鸡等畜禽养殖业也比较发达。
农产品质量较高,但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还有待提升。
晋中市需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发展机遇和挑战晋中市作为山西省的中心城市,在中部地区具有发展的机遇。
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大、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人才引进困难等。
晋中市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提高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晋中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环境。
晋中市灵石县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DD市CC县位于XX省中部,DD市南端,东倚太岳山,以沁源为邻,北与介休、孝义毗邻,南靠霍州市、汾西,西与交口、汾西两县交界。
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0′-112°,北纬36°40′-37°。
全县总面积1206km2,总人口25.6万,全县管辖6镇6乡,598个自然村。
CC县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本项目厂址位于XX省DD市CC县BB乡AA村XX公司厂区内,站区中心地理坐标为:N36.********°,E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1、地形CC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两大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带,全县地形起伏较大,高低悬殊。
县境东部的霍山区,地形较高,霍山主峰牛角鞍,海拔2566.6m;花石崖,海拔2523.6m,为县内最高点。
西部属DD山,县境边界为中华山,海拔1355m,为西部最高点。
中部为汾河谷地,汾河从桑平峪村流入CC,海拔740m;在石桥下流出CC境内,海拔580m,为DD市最低点。
纵观全县地形,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宽缓槽型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以来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
2、地貌CC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使得全县地貌形态复杂。
各地地貌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仅包括侵蚀断块单斜中山,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霍山区,主要由变质岩类及小面积碳酸盐类、碎屑盐类组成。
构造以单斜为主,多南北向断层及北东东向断层,属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
海拔一般为1300~2500m,相对高差400~1000m。
区内雨量丰沛,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山高、谷深、坡陡、脊尖,盖层分布区常见单面山。
侵蚀堆积地貌:本地貌仅包括侵蚀强烈的梁峁状黄土塬地,分布于霍山以西广大地区。
市情概况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和太原市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和临汾市接壤。
晋中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和太原市的南门户。
南同蒲铁路、太(原)焦(作)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南北纵穿,石(家庄)太(原)铁路东西横贯。
太原——旧关、大同——运城、太原——长治3条高速公路和108国道、208国道、207国道、307国道以及12条省级公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构成网状。
市城区距太原市武宿空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晋中城区北距首都北京市487公里,距省城太原市27公里、大同市382公里、天津市607公里、呼和浩特市667公里;东至阳泉市92公里、石家庄市204公里;东北至秦皇岛市869公里、哈尔滨市1775公里;南至郑州市550公里(太焦线)、广州市2250公里;东南至上海市1468公里、福州市2073公里;西南至西安市624公里、成都市1466公里、昆明市2686公里;西北至兰州市1300公里、乌鲁木齐市3192公里。
晋中是晋商故里,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间“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
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晋中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著名历史人物中,政治家有春秋祁奚、东汉王允、北宋文彦博、清代祁隽藻;文学家有唐代王维、温庭筠,实业家有晋商巨子乔致庸、渠本翘,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当代名人中,有法学家张友渔、历史学家侯外庐、画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及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
晋中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是全市重要的林产品基地;中部丘陵岗峦起伏、草种繁多,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西部平川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为发达的农业区。
山西晋中导游词晋中,全称山西晋中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偏西,东临太原市,南毗山西吕梁市,西南界洪洞县,西接临汾市,北连大同市,是山西的一个地级市。
晋中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中原历史文化瑰宝”。
下面为您介绍晋中的风景名胜及文化特色。
一、晋中的风景名胜1.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城市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平遥古城有明清古建筑7000多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 晋祠晋祠位于晋中市离市区5公里处的千佛山,是纪念当年晋国辖境之一晋阳平阳周文王及文王的先祖晋景公所建的一座大型宗祠,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皇家祠庙建筑群之一。
3. 千佛山千佛山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南郊,是山西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里是晋中市的一处山区风景区,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点,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市太谷县的河口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传统中国式大宅,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规模的民居建筑群。
乔家大院共有八个庭院,宅院内住着乔氏家族的后裔,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民居的“活文物”。
5. 榆次古城榆次古城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晋中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山西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有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城之一”。
二、晋中的文化特色1. 晋中民居晋中是中国北方的农业大省之一,这里的民居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与北方的建筑特色。
晋中的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宅院内有花院、正厅、厢房等,屋檐上通常有精美的彩画。
2. 民间艺术晋中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刺绣、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在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继承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3. 晋中的传统节日晋中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
美丽晋中美丽平遥晋中,素来都被称为美丽的晋中,而在晋中,还有一个更加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平遥古城。
这是中国唯一以整座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靠河北省,西濒吕梁市,北接太原、阳泉市,南邻临汾、长治市。
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约120公里,总人口约300万,面积达16404平方公里,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0。
5%。
晋中—我的家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她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短短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项事业充满着蓬勃的朝气,特别是城市建设让你耳目一新,当你踏入这片土地,就能感受到它的繁荣和富强。
放眼望去,那一幢幢高楼大厦,宽敞整洁的大街,鸟语花香的街心公园,更能体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
市中心的繁华路段灯光闪烁,闪耀的灯火,络绎不绝的车流以及来来往往的人流,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你感觉身临仙境。
晋中的特产很多,如:莜面、甜苦荞面、牛肉、杏仁露等,享誉四方。
随便走进一家商场,印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商品应有尽有。
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的变化,不再是过去的一日三餐求吃饱,冬暖夏凉有穿的,而是吃要讲究营养搭配,穿要讲究时尚潮流,特别是私有车辆的普及,更能体会人们的富裕。
美好的晋中怎么能少了人们安居的地方?因此,如今的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到处耸立着幢幢高楼大厦。
建筑工人忙碌了,他们造出了一片片漂亮的商品住宅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滨河小区”、“嘉和园”、“水岸华庭”等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昏黄的霞光洒在斑驳的墙垣,风沙的侵蚀一道道刻在墙体,灰色是它的主色调,饱经沧桑的古城安详的注视着每一位来客。
墙角几株吐芽的老树,龟裂的枝干绽放出白色的花,一丝绿意几抹春色焕发着古城几分生机。
山西晋中土壤--褐土山西晋中土壤--褐土摘要:山西晋中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形复杂。
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也是本省主要地带性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二级阶地以上的阶地、丘陵和低山。
其成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是具有黏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
褐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合理保护这些土壤,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是发挥这些土壤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一、山西晋中简介,我的家乡--晋中地区山西处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南北狭长,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偏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大陆度在60%以上)。
山西境内陆形复杂,地貌多样,山脉起伏,高低悬殊,水平气候与垂直气候交织在一起,各地气候差异甚大,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干燥寒冷。
土壤是在气候、植被、地貌、成土母质、时间因素、人为活动等诸多因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由于本省纬度,海陆位置和成土环境条件,使得本省气候错综复杂,植被变异和更替明显,因而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晋中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介于东经11125′~11408′20″,北纬36 39′36″~3805′24″。
全市土地总面积16428km2,由于受汾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加之太行山、太岳山的南北横卧,沟壑纵横,地形复杂。
海拔最高处太岳山脉的石膏山顶2566.6m,海拔最低点灵石县南关镇石桥村汾河河道中心仅580m,相对高差1986.6m。
从地貌类型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土石山区,面积12041km2,占总面积的73.3%;二是黄土丘陵阶地区,面积2771km2,占16.9%; 三是冲积平原区,面积1616km2,占 9.8%。
从地面主要物质组成的土壤来看,主要类型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浅色草甸土、盐碱土等五大类,土壤质地松散,易受冲刷侵蚀。
从土层厚度看,土石山区极薄,呈小斑块分布;黄土丘陵阶地区土层较厚,一般5~20m;冲积平原区土层亦较厚,一般1~5m,底层多为沙土和砾石。
晋中市晋中市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山西省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晋中市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太谷县,南接山阴县,西界左权县,北临五台县,东北与阳曲县接壤。
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地势起伏,气候温和,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境内有太行山山脉和中条山山脉,以及细河、罗庄、汾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
这些地理条件为晋中市的农业、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晋中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古代晋国的发源地也位于此地。
晋中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0400年左右,当时是晋国的都城,因此得名晋中。
在汉代、魏晋南北朝等时期,晋中地区经历了频繁的战乱与更迭。
而唐朝之后,晋中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的地区,出现了诸如山西腔、晋剧等独特的地方戏曲和文化艺术形式。
目前,晋中市的经济已经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农业作为晋中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以小麦、高粱、玉米、苹果等作物种植为主。
此外,晋中市还以煤炭、石墨、铁矿、石膏等丰富的地下资源为基础,发展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如襄垣矿区和祁县煤炭基地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同时,晋中市也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在旅游方面,晋中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晋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悬空寺、王家峪风景区等。
五台山是晋中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普陀山,是佛教圣地之一。
悬空寺则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以其峭壁上的建筑群而闻名于世。
王家峪则是一处以自然美景和庙宇建筑闻名的旅游胜地。
另外,晋中市在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晋中市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如晋中师范学院、晋中医学院等。
晋中市的医疗条件也相对较好,各类医疗机构设备先进,医疗服务水平较高。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首先,晋城市气候宜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度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1.5℃,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气温为-4.6℃,最热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5.9℃。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为445.8毫米。
由于城市地处太行山脉脚下,受山势的影响,晋城市地势起伏较大,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其次,晋城市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晋城市位于世界著名的华北煤炭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晋城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除了煤炭外,晋城市还拥有一定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铁、铜、锌等。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再次,晋城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
市境内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交汇处,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晋城市境内有蓄水量较大的晋城水库和汾河等水域,为城市的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同时,晋城市还积极开展水资源综合治理,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晋城市的土地资源较为优越。
晋城市土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拥有较大的农田面积。
城市周边的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晋城市的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还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给。
综上所述,晋城市拥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煤炭和金属矿产资源、充足的水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地资源。
这些自然条件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然而,城市在利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好这些优势资源,晋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评价一晋中市概况1 地理位置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水与吕梁地区隔河相望,西南靠韩信岭与临汾市为界;南面以太岳山为屏,与长治市接壤;北面分别与太原市和阳泉市为邻。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5'~114°05'之间,北纬36°39'~38°06'之间。
最西端在灵石县梁家嫣乡角角嫣村以西,最东断在昔阳县王寨乡马草沟村以东,最南端在灵石县南关镇南沟村以南,最北端在寿阳县解愁乡郝家庄以北。
东西直线距离约246公里,南北直线距离约为165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6386.3平方公里(合2457.95万亩)。
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晋中市地处太行山脉中段、太原盆地东部。
从东到西依次为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和太原盆地相间排列,形成了本市地形地貌的基本格局。
地势为东部及东南部高,西部及西北部低;由东部山地向西部盆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境内高低起伏,地貌类型多样。
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占45.4%,丘陵占37.9%,平原占16.7%;山区海拔在1000米~2500米之间,最高处为灵石县境内的牛角鞍,海拔达2567米;丘陵区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间;平原区属汾河一、二级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海拔多在800米左右;灵石县南关镇石柜村汾河出境处河滩,海拔在600米以下,是全市最低处。
(2)气候晋中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境内气候垂直变化及东西差异突出。
总的气候特征为:春季短促,多风沙、常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天高气爽,气候温和;冬季严寒少雪。
春夏秋都有旱象,以春季少雨、干旱最为严重。
全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9小时,气温≥0℃的日照时数在1765.7~2045.1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6.3~10.7℃之间;日均气温≥0℃的持续天数在240~270天之间,积温在3400~4300℃之间;日均气温≥10℃的持续期在140~190天之间,积温在2400~3800℃之间;无霜期平均在124~186天之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03.7mm,全年降水总量为82.7亿立方米。
山西晋中导游词山西晋中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山西文化。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西晋中的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晋中,我将为大家带领游览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一、晋中简介晋中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
这里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晋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到浓厚的山西文化氛围。
二、行程安排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下行程安排,依次参观晋中的主要景点。
1. 文昌阁首先,我们将来到晋中市区的文昌阁。
文昌阁是晋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以尊敬儒家学者文昌帝君而得名。
阁内陈列着大量关于文昌帝君和晋中历史文化的文物和展品,让我们感受到晋中的传统文化底蕴。
2. 晋中古城墙接下来,我们将来到晋中市区的古城墙。
晋中古城墙是晋中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这座城墙始建于明朝,全长约7公里,周围围绕着历史悠久的老街区。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城墙上,俯瞰整个晋中市区的美景。
3. 榆次古城榆次古城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城区,是晋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这里有许多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是了解晋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古城中的寺庙、宅院和古街巷,感受到古代晋中的繁华和魅力。
4. 平遥古城接下来,我们将驱车前往晋中周边的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中国首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
这里有众多的古建筑、古街巷和古城墙,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古城内的历史古迹,感受到古代商业城市的繁荣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5. 五台山最后,我们将来到晋中市辖区内的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坛——晋祠,有著名的文学山——圣母山,还有众多寺庙和园林。
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
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辖一区、一市、九县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2749个行政村。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近39万,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川占总面积的15.6%,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五个县,西部以平川为主,包括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四个县。
晋中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和太原市中间,是l997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厚重的文化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平遥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为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乔家、渠家、王家、曹家4个晋商大院,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山西第一大剧种—晋剧,起源于晋中,也称中路梆子。
左权小花戏和祁太秧歌,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被认定起源于晋中和顺一带,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介休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清明文化之乡。
晋中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种类繁多,保存完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
晋中民俗文化,秉承北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商贸、饮食、节庆、婚假等方面独树一帜,晋中面食久负盛名,影响广泛,素有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之说。
名人志士众多。
春秋时期,“割骨奉君、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唐代名相温彦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近代书法家赵铁山,晋商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民国时“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孔祥熙;当代著名农业模范陈永贵,资深农业专家杜润生,著名版画家力群,著名画家李琦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等,都是晋中的杰出代表。
你知道晋中的地形地貌吗?
晋中的地形地貌
晋中地处黄⼟⾼原东部边缘,地势东⾼西低,⼭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以上。
因地质变化,境内总体表现为东部⼭地、中部盆地、西南部⼭地和西部汾河⾕地四个地貌单元。
东部⼭地处于太⾏⼭脉中段,属典型岩溶化的⾼中⼭、中⼭地貌,海拔多在1500⽶以上,⼭势南北⾛向,南⾼北低,主要⼭峰有左权的北天池(海拔2097⽶)、和顺的阳曲⼭(海拔2059⽶)。
中部盆地是新⽣代以来形成的新裂陷带,北⾼南低,海拔在700——900⽶间。
西南部⼭地为太岳⼭脉北端,有发育完好的倾斜单⾯⼭,东缓西陡,LU势险峻,属⾼中⼭、中⼭地貌,海拔超过2000⽶的⼭峰有灵⽯的⽜⾓鞍、⽯膏⼭(2533⽶)和介休的绵⼭(2120⽶)、天峻⼭(2009⽶)。
西部汾河平川沿汾河呈带状分布,海拔多在800⽶以下。
汾河出境处⼀段,因韩侯岭隆起⾃然形成峡⾕,地表为黄⼟残垣、丘陵及侵蚀中⼭地貌。
⼭地、丘陵、平川分别占全市总⼟地⾯积的63.9%、20.5%和15.6%。
晋商⽂化旅游区的6县、市、区正好位于晋中西部平川、汾河⾕地。
但这⼀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形仍以LU地、丘陵为主。
其中榆次、太⾕、祁县东部为太⾏⼭,平遥、介休、灵⽯东部为太岳⼭。
西部则是晋中盆地底部和汾河冲积平原。
全境的极⾼点和最低处均在灵⽯县境内,极⾼点为灵⽯县东部的太岳⼭脉最⾼峰⽜⾓鞍,海拔2567⽶;最低处为灵⽯县西南部⽯桥村附近的汾河出境处,海拔仅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