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5026白平衡计算公式000
- 格式:xls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
解读数码相机之——白平衡篇(WhiteBalance)解读数码相机之——白平衡篇(White Balance)时间:2006-08-03 23:48来源:相识色影作者:everyday 点击:2921次很多人对白平衡概念不是很清楚,更不知怎样正确设置调整,以至于许多初用数码相机的人对拍摄的照片色彩不满意。
要想真正掌握了解白平衡,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概念。
色温这个概念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
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
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
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
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
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熟悉不过。
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K,阴天约为7000-9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
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
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
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
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
摄像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灰色世界法(grey world method)要计算未知光源的特性必须从图片中提取相关的统计特性。
当我们能够仅使用一个统计特性就获得未知光源特性时,算法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在这种情况下,未知光源必须在整幅图片上都是统一的。
均值于是就成为了此类方法之下最好的统计指标。
而灰色世界法正是利用了均值作为估算未知光源的关键统计量。
从物理意义上说,灰色世界法假设自然界景物对于光线的平均反射的均值在总体上是个定值,这个定值近似地为“灰色”。
在给定图片的白平衡算法中,灰色世界假设图片中的反射面足够丰富,以至于可以作为自然界景物的一个缩影。
若这幅图片是在经典光源下拍摄的,其均值就应该等于灰色。
若这幅图是在非经典光源下拍摄的,那么均值就会大于或者小于灰色值。
而该均值对于灰色的偏离程度则反映了未知光源相对于已知光源的特性。
虽然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可以从一些方面进行调整。
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灰色的定义形式的选择。
包括对于光谱的定义、对于光谱成分的定义和在经典光源之下的RGB 的响应。
另一个更加重要的调整方面就是对于灰色的选择。
不管如何定义灰色,最佳的灰色之选必然是自然界实事上出现的灰色。
但是这个值是无法获得的(除非是合成数据),所以对于灰色的选择是不同的灰色世界算法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一个方法是假设这个灰色就是实事上的灰色。
也就是说反射光谱是均衡的。
给定光源之下的RGB 响应是纯白色对此光源的响应值的一部分。
比方说,可以使用50%作为反射率(虽然这个灰色值对于人眼视觉习惯而言可能过于明亮)。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大量的数据提炼出一个均值,并把它定义为灰色。
这种方法提炼的灰色值可能因为数据库使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最终提炼的灰色也能仅适用于原始的数据库,而对于数据库未包括的图片的适用度就会比较差一些。
确定下来的灰色表达形式可以用来表示。
下标i 表示信道,上标c 为canonical 的首字母,表示经典光源。
在确定灰色的表达形式后只要用RGB 响应与经典光源下灰色的比值来归一化图片就可以了。
LED室内表贴全彩显示屏主要技术参数黑金刚P6.67户内超薄箱体图片:箱体内部细节:模组参数:屏体参数:LED室外显示屏主要技术参数PH10户外全彩显示屏PH10户外全彩屏每平方米10000点,像素点间距为10mm采用2红、1绿、1蓝三色高亮日本发光二极管子,每种管各256级灰度构成了16,777,216种颜色;可显示白平衡和16,777,216种颜色,亮度高距屏500m处,阳光直射幕表面的条件下,显示内容仍可清晰可见;且能实时、同步地显示各种信息,如二维或三维动画、录像、电视、影碟以及现场实况等多种视频信息内容。
室外LED显示屏led显示屏P12户外全彩模组及技术参数点击数:1511产品概述相关产品显示文字长4个,高2个灰度级数据8位256级,数据扩展到12位、实现4096级(全彩) 显示色彩数据16777216色,扩展到40963种颜色(全彩)无故障时间≥50000小时可视角水平160°、垂直120°连续显示≥24小时显示寿命≥10万小时屏体重量≤35㎏/㎡驱动方式数字扫描接收卡扫描频率≥300HZ发送卡采集频率≥60HZ亮度自动调节8级(不影响灰度)对比度/亮度/色溫手动调节256级工作环境温度-20℃~+60℃工作环境湿度0~90% RH操作系统DOS/中文Windows9x/Me/2000/NT/XP文字输入多种中、英文字体信息输入键盘/鼠标/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视频输入电视/录像机/VCD/DVD/摄像机等信息编辑可对文字、图像及画面编辑,修改艺术加工动画效果移动、滚屏、旋转、放大、缩小等功能图文编辑计算机信号与视频信号可同步叠加三维动画支持现有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控制平台专用控制软件,中文界面,可控制播放、编辑监视方式同步显示(指计算机显示器和LED显示屏)时钟功能显示年、月、日及当前时间等。
白平衡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
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从原理上讲:灰卡可以用来校正或者评价白平衡效果,如标准的灰卡等。
所谓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
使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
应当讲这就如我们人眼一样可在不同的色光下辨别固有色。
这就如用滤色片校色一样。
只是数码相机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
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自动白平衡,分档设定白平衡,精确设定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
不同的相机设有不同调节白平衡的方式。
一般的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大都采用自动白平衡。
准专业大都设有分档设定白平衡。
专业的数码相机设有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
专业数码相机这三种模式的白平衡都拥有,准专业数码相机拥有自动和分档设定白平衡。
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选用。
,是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
再依据次数据调整曝光,产生红、绿、蓝电信号的增益。
自动白平衡最大的优势是;、。
但有时按它的调整拍摄离准确的还相距甚远。
有时它还会帮倒忙。
分档设定白平衡,是按光源种类分和色温值分两类。
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是按光源种类分的这类。
在相机上分别设有日光、阴天、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的图标档位。
拍摄时只需将拍摄时的光源种类和相机上的白平衡档位相吻合就可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
但由于分设档位少,分设档位的精度不高,在一些特殊光照条件下拍摄就不能准确的记录色彩。
按色温分类的白平衡,理论上讲其精度要高于按光源种类分档。
色温与白平衡的口诀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导语:去年笔者跟随一批摄影老师前去,在实际拍摄中发现一个情况,偏灰白色的炊烟拍出来的画面怎么都少点意境。
直到一位老师跟我说:“你可以尝试用用白平衡或调节色温”,而后效果的确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经历之前,笔者都是完全依赖自动白平衡进行拍摄,忽略其中的一些神奇效果,因此,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说的就是这白平衡与色温。
光是影响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
比如在日出之时与夕阳下西下这一时间段的光源下,在钨丝灯光的室内或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等,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效果都是反差极大的。
这说明一个现象,光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有时为了还原真实的光线环境,我们必须用到白平衡,而白平衡设置是否合适,则影响了照片的色彩还原质量。
可能有些人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用PS后期一调不就哦了,话没错,可对于我等小白们,并非每个人都会后期啊。
所以这里想纠正一个观念,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还是踏踏实实先学好摄影相关的基本知识及技巧,别完全依靠后期,如果前期能做好的事为什么不做好呢?因此要想跑得快,先学好走路吧。
白平衡、色温概念要弄清1、什么是白平衡白平衡就是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让相机在不同光线环境中拍出来的照片色彩尽可能还原标准“白色”。
再简单点的说就是矫正照片偏色的过程。
相机测光以及测白平衡的标准2、什么是色温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
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
那么,我们知道了K是色温的单位,这些数值该怎么理解和记下呢?大家了解下面几个要点就好。
不同环境下的色温值(图片来源网络)A、和人物有关:K(开尔文温度)由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创立,此后便以其名为单位了。
B、打铁现象说色温原理:“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白平衡色温值的详尽参考值色温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色温K值越小,照片越蓝,K值越大,照片越红。
但看了好多关于色温的文章,竟越看越糊涂了!比如一天中,早上的色温K值要小于傍晚日落时分的色温K值,这个大家应该不会有歧意,但说法就不一了,有的人说早上的色温要高于日落时的色温,据此理解,是不是和光圈的概念一样,数值越大色温越低呢?色温原理介绍时关于色温K值从低到高是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蓝,可以理解为低色温到高色温的变化是暖色调向冷色调的过度。
但我们将手中的相机白平衡打到K(色温)上对一个固定场景测定,由低K值逐渐到高K值,发现出片2500K很蓝-4000K-5000K逐渐正常-6000k-10000K色彩就很黄,这好像与前面的说明是相反的,成了低K 到高K为冷色到暖色了,查找资料后才理解,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出在“平衡”二字,补偿才是核心!1、低色温到高色温的变化是暖色调向冷色调的过度----这是对的,但这是指场景的色光本身。
2、对于同一个场景的色光,相机的色温设置的越低,该色温和场景的实际色温的差别就越大,照片越蓝;反之则相反。
就是说,这是拍摄时实际色温和相机色温设置的差别所造成的效果,是另一个问题。
3、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现场光线色温低,相机就给补偿高点儿,反之则反。
相机上的白平衡“色温”(K)值,是一种补偿值。
当环境色温高的时候,你要调低(K)值4000--3000--或者更低。
你就理解为环境色温高,需要你给予的补偿值就少。
A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色温值(K)中午日光 5500日出后二小时 4400日落前二小时 4300日出后一个半小时 4000日出后40 分钟 2900日出后30分钟 2400日落前30分钟 2300日出后20分钟 2100日出.日落时 1900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自然光的变化 3-5月 6 -8月 9-10月 11-12月直射日光9-15时 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 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 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 5900 5800 5900 5700阴天 6700 6950 6750 6500蓝色天空 27000 14000 12000 12000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光源种类色温值电子闪光灯光 5300-60001000-5000W卤素灯 5000-6000高色温碳弧灯 5500白色碳弧灯 5000500W高色温摄影灯 3200500W摄影泛光灯 3400摄影卤素灯光 3000-40001300W新闻碘钨灯 3200200W普通灯炮 2980100W普通灯泡 290075W普通灯泡 280040W普通灯泡 2650蜡烛光 1850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摄影入门」什么是白平衡白平衡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白平衡设置的不对,那么画面的色彩就会与肉眼实际看到的相去甚远。
白平衡有时也叫做色彩平衡,表示通过改变图像的颜色值从而能够在特定的显示或者打印设备上得到正确的颜色。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确定画面中的颜色为白色。
而决定一幅照片的白平衡的关键因素就是色温,通过改变色温,可以改变图片的白平衡状态。
不同色温下的画面色彩什么是色温根据定义,色温是指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单位通常使用开尔文,符号为K。
了解特定光线下的色温能为我们正确的处理好白平衡。
虽然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白色的,但是随着太阳在一天中的照射角度的变化,呈现的色温是不同的。
正午的太阳光从头顶上直射下来,天空中呈现蓝色(倘若没有雾霾的话),这时的色温是一天中最高的。
而当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天空中呈现橙色或者紫色,这时候的色温是比正午低很多。
所以,如果只用固定的色温拍摄的话,那么肯定无法得到正常的画面色彩。
这似乎有点难以理解,因为它与我们的常识相悖。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蓝色绿色青色这些颜色都是冷色,而红色橙色黄色则是暖色。
出现这种相悖的原因在于,把蓝色归为冷色把红色归为暖色是心理上的感觉。
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红色会让人联想到火焰而蓝色则会联想到海洋和冰川。
而色温则不同,它是基于黑体被加热而产生的光线,蓝色要比红色的温度更高。
这是物理现象,虽然难以理解,但只要知道这么回事即可。
各种光源的色温值参照当色温为5500K的时候,光线中包含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的比例大致相同,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白色的光线。
当光源的色温低于5500K时并不断下降,光谱中的绿光成分保持不变,但是红光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蓝光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当光源色温高于5500K并逐渐上升时,光谱中的绿色成分仍然保持不变,但是蓝光的比例逐渐上升,红光的比例之间减少。
白平衡相关知识介绍白平衡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校正照片中色彩偏差的过程。
每种光源都有其独特的色温,而摄影过程中的光照条件会对图像中的颜色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照片中的颜色准确、自然,需要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一、白平衡的意义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如白炽灯的色温较低,日光的色温较高。
这会导致拍摄的照片呈现出冷调或暖调,影响画面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得图像中的颜色准确呈现,还原实际物体的色彩,有效提高照片的质量。
二、白平衡的调整方法1.使用预设白平衡模式照相机中通常提供了几种常用的白平衡模式,如自动白平衡(AWB)、日光、阴影、荧光灯等。
选择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可以自动调整颜色温度,使得捕捉到的图像的色彩更准确。
2.自定义白平衡在较为复杂的光照环境下,可以通过自定义白平衡来获得更准确的色彩表现。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白平衡设备或白色纸片放在拍摄环境中,通过照相机功能设置参照物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3.后期调整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没有设置好白平衡或者存在颜色偏差,也可以通过后期软件对图像进行调整。
常见的后期软件如Adobe Lightroom、Photoshop等都提供了丰富的白平衡调整工具,可以通过手动调整或者自动调整来校正色彩偏差。
三、色温和感觉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的术语,以单位“开尔文”(K)表示。
色温越低,表示光源越暖,色调越偏红;色温越高,表示光源越冷,色调越偏蓝。
在一幅照片中,色温的不同可以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例如,暖色调的照片常常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适合用于拍摄日落、黄昏等场景;冷色调的照片则给人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适用于拍摄寒冷或者凌晨的场景。
四、白平衡的应用场景白平衡在不同的摄影场景中有不同的应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场景:1.室内拍摄室内光照条件较为复杂,常常存在多种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等。
为了保证室内拍摄出准确的色彩,需要根据实际光源来调整白平衡。
2.天光拍摄不同时间的天光色温不同,如太阳升起时的温暖的晨光、中午的阳光、黄昏的余辉等。
数码相机白平衡设定技巧详解数码相机白平衡设定技巧详解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φω?0?9 phos(光线)和γραφι?0?9graphis(绘图),即“以光线绘图”。
因为有了光,人类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因此,“光”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然而当人们使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彩色影像时,常常发现所拍摄的实际色调与所看到效果像差很大,例如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钨丝灯光下影像会呈现橙红色,而在阴雨天影像又会发蓝,这一切皆可用一句俗语来解释——“灯下不观色”。
这句俗语充分揭示了光与色的密切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摄影中要引入这个重要的概念——白平衡。
白平衡基础概念——色温色温就是定量地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
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是衡量光源颜色的国际标准,并不算温度的概念。
而是借用一个黑体(全辐射体),从绝对零度(-273度)开始加温,当温度升高到800度左右的时,颜色开始由黑变红,随温度升高,颜色发生红—橙—黄—白—蓝系列变化。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加热后之间变成红色,在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融化变成橙黄色,更高的温度甚至变成耀眼的白色。
色温的国际单位为K(Kelvin),色温值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中午日光色温值为5500K,摄影专用钨丝灯色温值为3200K,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为1000K左右,不难发现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
也就是说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
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φω?0?9 phos(光线)和γραφι?0?9graphis(绘图),即“以光线绘图”。
因为有了光,人类才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因此,“光”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然而当人们使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彩色影像时,常常发现所拍摄的实际色调与所看到效果像差很大,例如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钨丝灯光下影像会呈现橙红色,而在阴雨天影像又会发蓝,这一切皆可用一句俗语来解释——“灯下不观色”。
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原理引言:白平衡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由于光源色温不同而造成的色偏,使得图像中的白色成为真实的白色。
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自动白平衡算法,它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像素值来动态调整白平衡参数,从而实现色彩校正。
1. 白平衡的原理白平衡是根据光源的色温来调整图像中的颜色。
色温是以绝对温度(K)为单位来衡量光源的颜色,常见的光源色温有暖色调(低色温,如蜡烛光)和冷色调(高色温,如阳光)。
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下,人眼对颜色的感知会有所不同。
白平衡的目标就是使得图像中的白色保持真实的白色,即不受光源色温的影响。
2. 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的原理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是一种基于像素值的自动白平衡算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像素值来确定白平衡参数的调整范围。
具体步骤如下:2.1 获取图像的像素值需要读取图像,并获取每个像素点的RGB值。
RGB即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的分量值,它们的范围通常是0-255。
2.2 计算颜色通道均值对于图像的每个颜色通道,可以计算出它的均值。
这个均值反映了整个图像在该颜色通道上的色调。
2.3 计算颜色通道阈值在计算了颜色通道均值之后,可以根据均值来计算一个阈值,用于判断图像中的像素是否属于白色区域。
阈值的计算方式可以是将均值乘以一个系数,得到一个动态的阈值。
2.4 调整白平衡参数在得到了颜色通道阈值之后,可以根据阈值来调整白平衡参数。
具体来说,如果某个像素的RGB值超过了阈值,就将其调整为白色;如果RGB值低于阈值,就将其调整为非白色。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图像中的白色区域进行自动调整。
3. 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的优势相比于其他的白平衡算法,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具有以下优势:3.1 自适应性强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像素值来动态调整阈值,使得算法具有自适应性。
无论图像中的光源色温如何变化,都可以通过调整阈值来实现白平衡。
3.2 算法简单白平衡动态阈值算法的原理相对简单,只需要计算颜色通道的均值和阈值,并进行简单的像素调整操作。
白平衡与色温原理及运用详解新手提高教程白平衡是什么?什么是色温?各种白平衡模式有什么用?如何用白平衡营造出不同的拍摄气氛和效果?有试过拍出来的相片整张偏蓝或许偏黄吗?想拍出蓝色的雪景,但拍来拍去都是白色、偏黄?想拍出黄昏的金黄,拍出来却没有想像中那么金?不少人都会苦恼到底是不是镜头或是机身有毛病!其实这一切都关乎到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
白平衡听上去好像挺专业。
但当你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就能令你在拍摄中更容易获得理想色调和感觉!调整白平衡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准确的色彩。
不同的光源拥有不同的色温,导致整张相片出来的色调不一样。
所谓色温,我们会用冷和暖来形容。
简单举例:白色光管灯是一种色温较高的光源,色调会偏冷/蓝;相反,钨丝灯的色温就较低,色调就会偏暖/黄。
色温其实是将光源与绝对黑体(absolute blackbody,一种理论上会吸收一切光线,不会反射光或是被光穿透的物质)比照表面温度测量值,测量单位是Ke lvin (°K)度。
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
以下是色温表: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1600K:日出和日落1800K:烛光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3200K:日光灯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箱的最常用标准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小K值)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大K值)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肉眼是不会发现这些"色温"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懂得自动调节,所以如果色温不是太过非比寻常,不然一张白色的纸在我们的眼里永远都是一张白色的纸。
数字图像基本处理——⽩平衡(colorbalance)下⾯介绍两种简单的处理图像⾊彩平衡问题的算法,⾊彩平衡就是说将⼀张图⽚中RGB三个通道的值处理的相对均衡,也就是将图像中物体原本的颜⾊恢复出来,⽽不是在光照或者阳光下变⾊。
算法1:White Balancematlab实现如下:function res = WhiteBalance(img)RGB=imread(img);R=RGB(:,:,1);G=RGB(:,:,2);B=RGB(:,:,3);I=0.299*R+0.587*G+0.114*B;kr=mean(I(:))/mean(R(:));kg=mean(I(:))/mean(G(:));kb=mean(I(:))/mean(B(:));% res(:,:,1)=kr*R;% res(:,:,2)=kg*G;% res(:,:,3)=kb*B;res=cat(3,kr*R,kg*G,kb*B);end算法2:Maximum Value BalanceT R,T G,T B的含义:⾸先统计三个通道中⾼于S RGB的强度的个数,找到最⼤个数为N max,最后在每个通道中找到第N max个最⼤的强度值(也就是从⼤到⼩排序第Nmax个值)分别为T R,T G,T B。
matlab实现如下:function res = MaxValueBalance(img)RGB=imread(img);R=RGB(:,:,1);% figure, imhist(R);G=RGB(:,:,2);% figure, imhist(G);B=RGB(:,:,3);% figure, imhist(B);Srgb=min([max(R(:)) max(G(:)) max(B(:))]);Nmax=max([sum(sum(R>=Srgb)) sum(sum(G>=Srgb)) sum(sum(B>=Srgb))]);Tr_temp=sort(R(:),'descend');Tr=Tr_temp(Nmax);Tg_temp=sort(G(:),'descend');Tg=Tg_temp(Nmax);Tb_temp=sort(B(:),'descend');Tb=Tb_temp(Nmax);kr=Srgb/Tr;kg=Srgb/Tg;kb=Srgb/Tb;% res(:,:,1)=kr*R;% res(:,:,2)=kg*G;% res(:,:,3)=kb*B;res=cat(3,kr*R,kg*G,kb*B);end最后主函数测试⼀些⽰例图⽚,主函数如下:clear;close all;clc;addpath('E:\Digital_img_processing\Lecture_3_dicussion_color_balance');fig1='BW1.png';fig2='BW2.png';fig3='BW3.jpg';wb_algorithm3=WhiteBalance(fig3);% wb_algorithm2=WhiteBalance(fig2);% wb_algorithm1=WhiteBalance(fig1);%figure, imshow(wb_algorithm3);title('White Balance algorithm 3');% figure, imshow(wb_algorithm2);% title('White Balance algorithm 2');% figure, imshow(wb_algorithm1);% title('White Balance algorithm 1');% mvb_algorithm3=MaxValueBalance(fig3); % mvb_algorithm2=MaxValueBalance(fig2); % mvb_algorithm1=MaxValueBalance(fig1); % figure, imshow(mvb_algorithm3);% title('Max Value Balance algorithm 3');% figure, imshow(mvb_algorithm2);% title('Max Value Balance algorithm 2');% figure, imshow(mvb_algorithm1);% title('Max Value Balance algorithm 1');测试结果如下:算法1(输⼊->输出):值得注意的是,后⾯两个测试图⽚有⽩⾊的边框,这在平衡后的图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去掉这些⽩⾊的边框效果会更好,如下:算法2(输⼊->输出):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些使⽤matlab或者是处理数字图像的基本问题,查了⼀些其他资料,予以总结)①变量清除的问题:如果重复执⾏某⼀脚本命令⽂件,需要在最前⾯加上在前⾯clc; close all; clear all; 为了清除⼯作空间中之前的变量,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变量值。
实际需要电流IC 压降值R0为IC 旁23脚Rext 外挂电阻
Rtim 为白平衡电阻N 为白平衡电阻共用N 个IC 基数值0.03647 1.24510415
Rtim 为白平衡电阻IC 压降值R0为IC 旁23脚Rext 外挂电阻
实际需要电流N 为白平衡电阻共用N 个IC 基数值2197.5 1.245100.002415
5020为1.24V 5024、5026为1.26V
其中R0为IC 旁23脚Rext 外挂电阻,Rtim 为白平衡电阻,N 为白平衡电阻共用N 个IC ,p7.628扫的IC 为4个;
I=(1.24V/(R0+N*Rtim))*15
Rtim=(1.24V*15/I-R0)/E14单元板白平衡的电阻计算公式:
单元板白平衡的电流计算公式:核 准审 核制 作標 準 書
聚积(MBI 系列IC )白平衡电流计算公式规范文件編號發行日期额定电流算电阻
额定电阻算电流
版本頁次A11RS13-2009年8月8日修訂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