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穴位敷贴中频治疗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6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7 -26- 中华医学·气证·呼吸睡眠体免疫功能增强,经足三里穴注射,缓解咳嗽、呼吸困难等COPD常见症状。
维生素B1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参与体内糖类物质的分解代谢,可保护神经系统,还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食欲。
肺功能指标中,FEV1等指标能够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数据都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更好;COPD的基本特征是气道炎症反应,多项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参与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3项炎症因子水平都比对照组低,说明气道炎症反应明显减轻[7,8],此外,观察组疗程结束后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能和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有关。
总之,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COPD缓解期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1]欧健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204-205.[2]欧健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西医结合疗效的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209-210.[3]孙国华,吕纪玲,刘宝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9-22.[4]易良杰,刘丽萍.穴位注射序贯穴位埋线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32-34.[5]张洁,朱慧志,胡国俊.中医药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文献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91-93.[6]张圣,杜亚青,张延威.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对COPD需呼吸机支持患者肠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255-256.[7]郭洁,张勇,武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中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337-339.[8]钟烨丽,钟国就.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11-12+17.编辑:白莉编号:EB-18061405F(修回:2018-06-24)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治疗冠心病失眠Application of Wuzhuyu Powder in vinegar on both Yongquan acupoint in treating insomn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何石燃(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18)27--03证型:GBA【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治疗冠心病失眠。
治疗心脏疾病、疏通全身血液的董氏奇穴
1、通关、通山、通天穴
【三穴定位】
1.通关穴:大腿正中线上,膝盖横纹上5寸
2.通山穴:在通关穴直上2寸处。
3.通天穴:在通山穴直上2寸处。
【三穴主治】
1、通于心血管系统,故可以治疗心悸、心脏病、心口痛、心血管硬化症。
2、通于胃肠道系统,故可以治疗胃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肠道不通症。
3、治疗四肢痛、膝盖痛、手脚发抖。
【三穴针刺】:直刺0.8-1.0寸。
【按摩】:采用指揉法或掌跟揉法,每晚一次,每次3-5分钟。
2、通心穴、通灵穴
【二穴定位】
1.通心穴:大腿正中线上,膝盖横纹上1寸
2.通灵穴:通心穴直上2寸处。
【二穴穴性】:安心宁神、疏通心络。
【二穴主治】:心脏扩大引起的前额疼痛、心神不安、心脏积水、血管硬化。
【二穴针刺】:直刺0.5-0.8寸,或从下往上斜刺0.8-1.0寸。
【应用】: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五穴为董氏奇穴中治疗心脏病最重要的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的血液。
五穴配通胃穴、通肾穴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
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探究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护理。
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配合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治疗,且两组都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合护理干预,疗效确切。
【关键词】穴位贴敷;耳穴贴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护理冠心病,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发病率高,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结构随之改变,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
为了探讨穴位敷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作用及护理,笔者选择60例患者并且分成两组进行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共30例患者,男性占19例,女性占11例,年龄范围50-81岁,平均年龄(67.92±4.38)岁,病程范围1-14年,平均病程(6.81±1.23)年。
研究组,共30例患者,男性占17例,女性占13例,年龄范围52-78岁,平均年龄(66.27±5.01)岁,病程范围1-12年,平均病程(7.01±1.19)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研究组配合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治疗。
(1)穴位贴敷,取穴包括至阳穴、足三里、丰隆、内关和膻中,药物包括檀香、三七、冰片和降香,研磨成细粉,按照2:2:1:4的比例混合调匀,添加饴糖调制成黏稠膏状,75%酒精常规消毒穴位,涂抹药膏,用直径1cm、高0.5cm的药饼,将药饼贴在对应穴位,并用胶布固定,隔天换药1次。
冠心病病例: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病例分析:我今年52岁,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平时应酬较多,喜欢吃油腻食物,缺乏运动。
最近几个月,我经常感到胸闷、心悸,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症状会更加严重。
经过医院检查,我被诊断为冠心病。
治疗方案: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中医外治法来治疗我的冠心病。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按摩、敷贴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冠心病症状。
治疗过程:1. 针灸治疗:我每周会去针灸科进行两次针灸治疗。
医生会选择心脏经络上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在针灸过程中,我会感到局部酸麻胀痛,但整体上可以忍受。
2. 拔罐治疗:我每周会进行一次拔罐治疗。
医生会在我的后背心脏对应区域拔上四个罐子,保持十分钟。
拔罐后,我会感到背部有轻微的疼痛和不适,但休息一下就能好转。
3. 按摩治疗:我每天都会进行一次按摩治疗。
按摩师会对我身上的心脏反射区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冠心病症状。
按摩过程中,我会感到全身轻松,胸闷、心悸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4. 敷贴治疗:我每天都会贴上中药敷贴。
医生会根据我的体质和病情,调配合适的中药敷贴,贴在我的心脏对应区域。
敷贴后,我会感到局部有温热感,胸闷、心悸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我的冠心病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现在,我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胸闷、心悸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大大降低。
我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有所改善,我开始注重饮食清淡,增加户外运动,整个人感觉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在冠心病病例中,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
作为一位亲历者,我将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阐述我在这一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展现中医外治法的魅力。
病例分析:我,一个年过五旬的中年人,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应酬不断,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
就在几个月前,我开始频繁感到胸部紧压感,心慌气短,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波动时,这些症状愈发严重。
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对冠心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观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治疗,一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能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症状和改善心肌缺血。
【关键词】冠心病中药穴位贴敷温灸【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10-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
临床上中药穴位贴敷对冠心病的护理已有大量报道,但合并温灸对冠心病的护理报道较少,而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极为鲜见。
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对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符合标准患者共100例,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2.89±5.11)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病程1年以内8例,1—3年的16例,3年以上26例;观察组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1.52±5.09)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病程1年以内12例,1—3年的17例,3年以上21例;两组均为住院病人,两组年龄、男女比例、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合并温灸治疗。
2.2.1选穴穴位贴敷选穴:膻中穴,心腧穴,神阙穴,涌泉穴,内关穴。
温灸选穴:心腧穴,神阙穴,内关穴。
俩穴位“救活”心脏阳气!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的都能用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说起心脏,它可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
心阳不振,不能鼓舞、调摄血液,我们的生命就受到威胁。
这是谁都懂的道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振奋心阳呢?今天,“精诚名医汇”为您献上一个小小妙招。
它可以巧妙地,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让我们心脏的阳气转起来、活起来。
这就是璇玑穴和巨阙穴配伍应用。
在我们的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穴下1寸,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的位置,就是我们的璇玑穴。
沿着璇玑穴向下,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的位置,有一个穴位,叫做巨阙穴。
这两个穴位,每天用手指来点压,每个穴位点压15分钟,先璇玑穴,后巨阙穴,每天如此半个小时,对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十分有益。
通过此法,我们可以巧妙地提振心中阳气。
“精诚名医汇”为什么要把这个方法告诉你?此中自有一番道理。
列位看官,首先说这璇玑穴。
这个穴位,想必大家不是很熟悉。
在近年来的养生保健科普宣传中,此穴也少有提及。
实际上,这个穴位的重要性,是必须重视起来的。
什么是璇玑穴?看官,你抬头望,我们的星空上是不是有北斗七星?你可知北斗七星当中,距离天枢星最近的两颗星星,就叫做天璇星和天玑星。
这两颗星星,随北斗天枢之旋转而旋转。
这璇玑穴的名字,为何与星象联合在一起?这就是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特点体现了。
古人认为,这璇玑穴作为任脉重要穴位,高居心君之上,为心胸气机的旋转支点。
通过它,可以调节心肺之气机。
另外,君不见,古代的浑天仪,其中轴就叫做璇玑。
人的胸膛就像一个浑天仪。
这璇玑穴在里面,就像浑天仪的中轴一般,可以指挥调动心胸之气。
所以,古往今来的临床家,都将此穴视作可以调节上焦气机,化解心胸气滞、通畅心肺脉络的关键穴位。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巨阙穴。
这个穴位,来头也着实不小。
列位看官应该对岳飞的一首《满江红》记忆犹新吧。
里面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干预。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92±0.43)次/周,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为(3.08±0.45)min,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评分为(68.76±6.34)分、(72.36±7.03)分、(77.42±7.25)分、(86.54±7.76)分、(68.97±5.76)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可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生活质量冠心病心绞痛多由冠脉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前胸可出现阵发性或压榨性疼痛,且多于情绪激动、劳累或受寒后发作,影响降低生活质量[1-2]。
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多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强心等综合治疗为主,可稳定患者病情,加快心绞痛症状消失,但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需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方可保证病情稳定,促进机体恢复。
中医认为本病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护理干预已积累较多宝贵经验,予以特色护理技术利于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穴位贴敷与耳穴贴压均为中医传承已久的基于腧穴、经络理论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结合本病特点,刺激相应穴位,以发挥经络传导作用,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3-4]。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侯春蕾,桂明泰,宋雨晴,周训杰,符德玉摘要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 胸痹心痛 范畴,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㊂中医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㊁治法方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穴位敷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能够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机制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疗效,因此,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胸痹心痛具有突出的优势㊂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合理的腧穴配伍以及方药选用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抑郁状态等㊂但针对穴位敷贴疗法的机制㊁原理㊁不良反应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部分临床试验仍存在诸多不足㊂对于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有助于完善穴位敷贴作用机制理论体系,制定统一的穴位敷贴治疗研究标准,促进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㊂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穴位敷贴;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2.015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2]显示,2000 2020年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位列全人类致死原因第1位㊂目前针对冠心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干预㊁手术治疗及心脏康复等[3]㊂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4]㊂然而PCI 主要用于治疗局部严重狭窄的血管,对冠状动脉微小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有限[5],部分病人预后并不理想[6]㊂冠心病属于中医 胸痹 心痛 范畴㊂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颇多,历代中医学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对本病认识逐渐深入㊂胸痹病名最初见于‘黄帝内经“: 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㊂ 汉代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中对 胸痹 的认识,将心痛与胸痹置于同篇,提出胸痹心痛 阳微阴弦 的病机㊂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理瀹骈文“言: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㊂ 该方法基于中药㊁穴位㊁子午流注[7]等中医理论,使药物通过穴位进行透皮吸收,能够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疗效,具有基金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专项[No.YW (2023-2024)-01-01];上海中医药大学产业发展中心医养结合科创项目(No.YYKC -2021-01-157)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通讯作者 符德玉,E -mail :*************引用信息 侯春蕾,桂明泰,宋雨晴,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292-296.操作简便㊁费用低廉㊁保存方便㊁不良反应少的优点[8]㊂因此,推广穴位敷贴疗法可以丰富冠心病中医治疗手段,提高疗效及依从性㊂1 穴位敷贴的中西医治疗原理1.1 中医理论基础整体观念是指导中医学探究病因病机和实施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人体通过经络系统将全身组织器官联系㊂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能够将药物的理化作用通过经络通达全身,进而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9]㊂穴位敷贴将中药理论与腧穴理论结合,发挥双重疗效,起到内病外治㊁药穴双效的作用㊂历代医家就有应用穴位敷贴治疗疾病的先例㊂吴师机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㊂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以膏统治百病 ㊂孙思邈则提出外敷法治疗心痛的理论,将药捣筛制备熨背散用以治疗 胸背疼痛而闷㊂1.2 现代机制研究穴位敷贴以经皮给药系统为基础,经皮吸收,进入循环而起到全身治疗效果㊂研究显示,皮肤承担一定的内分泌功能[10],且受交感神经调节[11]㊂例如,皮肤脂肪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㊁前列腺素F1α(prostaglandin α,PGF1α)等物质,调节血管收缩功能;分泌脂蛋白酯酶,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13]㊂腧穴作为人体特定部位,对药物作用敏感,能够放大效应,因此,穴位敷贴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于一般部位给药[14]㊂既往研究发现芥子碱[15]和延胡索乙素[16]经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经非穴位皮肤,说明腧穴是穴位贴敷中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㊂穴位敷贴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避免了 首关效应 和口服药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㊂另外,药物贴敷通过刺激皮肤穴位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心室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兴奋灶,继而扩张局部血管,改善组织细胞营养状况[17],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机体免疫状态[18]㊂2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2.1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炎症水平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系统功能受血清炎性因子水平㊁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功能影响㊂穴位敷贴能够有效对相关指标进行干预,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功能,对冠心病心绞痛起到良好疗效㊂众多学者研究发现,穴位敷贴能够有效降低受试对象炎性因子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炎症㊂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行正规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19]㊁白介素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㊁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20]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21]等细胞因子血清含量均低于对照组㊂其中hs-CRP促进血栓前组织因子的产生,刺激内皮细胞表达[22]㊂白介素作为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3-25]㊂TNF-α参与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与其他细胞炎性因子协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26-27]㊂Lp-PLA2由炎性细胞产生,促进磷脂类物质水解,提高血管炎症水平[28]㊂GDF-15也参与体内的炎症反应,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呈正相关[29-30]㊂血脂代谢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㊂柯清月等[31]采用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陈琳等[32]采用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刘茜茜等[33]采用午酉时穴位贴敷干预冠心病病人,均发现穴位敷贴有利于改善血脂水平㊂血管内皮系统功能与血小板水平密切相关,但尚未发现有研究直接观察血小板水平与穴位敷贴治疗的联系㊂唐晶等[34]以冠心通脉贴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得出该疗法能显著降低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㊂Hcy水平升高促进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导致血栓形成的增加[35],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36-37]㊂王秀玲等[38]发现三九穴位贴敷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内皮素(endothelin,ET)㊁PGF1α和血栓素B2(thromboxan B2, TXB2)水平有关㊂杨帆等[39]进一步发现中药丹参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可能与PGF1α水平提高及TXB2㊁ET水平降低有关㊂PGF1α由前列环素分解而来,能够代偿性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 TXB2为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降解产物,在心绞痛发生时血管内皮合成和释放TXA2,TXA2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介导血栓形成㊂2.2提高心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有效发挥中药活血化瘀㊁行气通络的作用,提高心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㊂任惠锋等[42]发现心绞痛贴膏治疗能够提高左室射血分数,说明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能促进心功能改善㊂徐雄生等[41]研究表明心络贴可明显改善低心率变异性病人的心率变异性㊂2.3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抑郁状态穴位敷贴治疗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减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而帮助病人减停硝酸甘油,提高生活质量㊂张露露等[42]发现和化宣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有助于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㊁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㊂王瑾[43]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开展穴位敷贴治疗,得出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㊂因此,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不仅有利于缓解胸痛㊁胸闷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而且有助于帮助病人减轻抑郁状态,建立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进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㊂3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穴位分析依据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原理,取穴一般采用俞募配穴㊁本经配穴㊁局部配穴的传统方法㊂因此,治疗胸痹应选取心经㊁脾经以及任脉穴位㊂除此之外,部分研究采用红外热成像取敏感穴法,丰富了穴位敷贴的取穴方式㊂3.1俞募配穴俞募配穴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配合应用,以加强腧穴之间协同作用的一种配穴方法[44],募穴与俞穴前后相配㊁阴阳协同,形成 募穴-脏腑-俞穴 这种前后对应关系,对相应脏腑病证有显著疗效[45]㊂现代研究发现,俞穴与募穴在体表的投影基本一致,其穴位冲动可投射到相同脊神经节段[46]㊂赵蔷薇[47]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膻中㊁双厥阴俞㊁双心俞㊁双内关行穴位敷贴,结果表明观察组血压水平㊁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㊂3.2本经配穴胸痹心痛最直接相关的病变部位在心,而心包代心受邪,故治疗首选属于手少阴心经㊁手厥阴心包经之腧穴,包括内关㊁大陵㊁少海㊁间使㊁郄等㊂王珍等[48]发现玄红胸痛贴穴位贴敷于膻中㊁至阳㊁阴郄㊁内关㊁心俞后,治疗组在心电图疗效㊁临床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㊂另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蕴,阻滞气机,血行不畅,也会导致心脉痹阻,故治疗痰浊闭阻证病人当配合祛痰化浊,通痹止痛,故可选择足阳明胃经㊁足太阴脾经穴位进行配穴[49]㊂唐晶等[34]以内关㊁心俞㊁膻中㊁足三里为主穴,血海㊁丰隆㊁三阴交为配穴开展穴位敷贴治疗,发现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Hcy水平㊂3.3局部配穴经脉所在,主治所及 ,足太阳膀胱经㊁任脉的循行路线都经心胸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㊂贯淼[50]针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在膻中㊁内关㊁心俞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显著高于对照组(50.0%)㊂3.4红外热成像取敏感穴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精确测量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的红外热辐射差,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范围,进而反映机体代谢功能㊂近年来出现冠心病与相关穴位的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红外区与中红外区在辐射强度㊁光谱形态等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表相关穴位点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冠心病心肌供血状态的关联性[51]㊂王天翊等[52-53]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温度特异性穴位,发现相关穴位有低温表现,穴位敷贴可以影响心区体表代谢,缓解心绞痛及中医症状㊂4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药分析胸痹心痛本虚标实,其总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可涉及肝㊁脾㊁肾[54]㊂因此,治疗胸痹心痛应标本兼顾,虚则补之,实则泻之㊂穴位贴敷与中医内治法用药的组方原则㊁方义分析相似㊂敷贴用药常辛温,多归心㊁脾㊁肝经[55],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开窍药㊁行气药㊁补虚药为辅㊂4.1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内经“认为经气闭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㊂故活血通络㊁行气止痛当贯穿胸痹病治疗的始终㊂袁玲玲等[56]研究发现,宣痹逐瘀贴(白芷㊁赤芍㊁川芎㊁桃仁㊁红花㊁乳香㊁没药)穴位敷贴有助于减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绞痛症状㊂张敬等[57]发现使用通心贴(川芎㊁冰片)能够显著提高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治疗总有效率㊂4.2辛温通阳,散寒止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胸痹病人体质素虚者多见,寒邪内侵,更遏胸阳㊂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气血不行,痹阻胸中,不通则痛,故发为胸痹㊂故治疗阴寒凝滞型病人在活血通络药物基础上加辛温(热)㊁入心经之药物,温通心阳,散寒止痛,达到治疗效果㊂张露露等[42]采用和化宣痹贴(川乌㊁桂枝㊁白芍㊁甘草㊁三七㊁檀香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67.65%)㊂彭立萍等[59]自制通冠散(附子㊁乳香㊁没药㊁桃仁㊁红花等)穴位贴敷,发现穴位贴敷能显著减少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时间,降低硝酸甘油片服用量㊂4.3豁痰开结,通络止痛痰浊闭阻证病人平日恣食膏粱厚味,脾胃受损,致使水谷精微运化障碍,聚而成湿,湿聚为痰,上停心胸,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互结,心脉痹阻㊂故以豁痰开结㊁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㊂故本证型病人治疗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加瓜蒌㊁薤白㊁白芥子㊁石菖蒲㊁半夏㊁干姜等药物㊂黄宝英[59]将瓜蒌㊁薤白㊁桂枝㊁丹参等熬膏制成敷贴,发现穴位贴敷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对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㊁减轻疼痛程度有良好效果㊂赵受伟等[60]将苏合香㊁白芥子㊁石菖蒲㊁法半夏㊁生姜汁制成苏合香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现相似结果㊂4.4益气温阳,养心活血胸痹病人多发于中老年人,病人年过半百,肾气虚衰,不能鼓舞五脏六腑之阳,心阳不振,血脉难行,发为心痹㊂故治疗胸痹阳气虚衰证病人,当以温补阳气为主,减辛香发散之剂,防耗气伤血之弊㊂近年来出现以补益为主要治疗原则的穴位敷贴,其中多用黄芪㊁肉桂㊁丹参等药物,旧血不去,心血不生㊂时敏等[61]用益气活血贴(黄芪㊁肉桂㊁丹参等)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现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病人疼痛程度㊂王希珏[62]将黄芪㊁党参㊁五味子㊁丹参㊁炙甘草等制成心舒贴,结果显示其能够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㊂5小结随着循证医学的飞速发展,国内穴位敷贴工作者充分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针对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原理㊁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等开展深入研究㊂近年来穴位敷贴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方法也在不断规范,从观察性研究㊁对照研究逐步向随机㊁对照㊁双盲试验研究发展[63]㊂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㊂例如,敷贴中含有中药成分,应当根据中医内科学辨证对药物进行加减,但研究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多地以辨证选穴来配合病人不同的证型,往往忽视了中药的选取㊂原因可能是穴位敷贴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制作,根据辨证论治对药物组成临时进行加减有一定困难㊂由此可见,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诊断客观化㊁辨证标准化,进而推动敷贴药物制作的标准化,对于减少敷贴制作成本㊁提高疗效有所裨益㊂此外,综合较多关于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发现,无论是单类药还是多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单穴位贴敷还是多穴位敷贴,其疗效未见明显差异㊂原因可能是不同研究敷贴时长㊁频次㊁疗程不统一,进而导致不同临床观察之间的疗效无法横向比较㊂穴位敷贴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被证明有着确切㊁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对该疗法的机制㊁原理㊁不良反应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未来应当加强对中药皮肤滞留量测定㊁皮肤免疫与内分泌功能㊁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和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代谢情况㊁敷贴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㊂因此,亟须完善穴位敷贴作用机制理论体系,制定一套简单易行㊁客观统一的研究标准,促进穴位敷贴疗法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王肖龙.内科学(精编教材)[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5.[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2019[EB/OL].[2023-01-01].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24835/9789241565707-eng.pdf?isAllowed=y&sequence=9. [3]ARSLAN F,BONGARTZ L,TEN BERG J M,et al.2017ESC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comments fromthe Dutch ACS Working Group[J].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2018,26(9):417-421.[4]ROFFI M,PATRONO C,COLLET J P,et al.2015ESC guidelines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J].Cardiol,2016,10(17):831-872.[5]HEUSCH G,GERSH B J.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and strategies of protection beyond reperfusion:acontinual challenge[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7,38(11):774-784.[6]HAUSENLOY D J,YELLON D M.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 neglected therapeutic target[J].Journal of ClinicalInvestigation,2013,123(1):92-100.[7]张贺,张健,杜艳君,等.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干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9):1476-1479.[8]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3-114.[9]田从豁,彭冬青.中国贴服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6.[10]SLOMINSKI A,WORTSMAN J.Self-regulated endocrine systemsin the skin[J].Minerva Endocrinologica,2003,28(2):135-143. [11]VERNON RAYNER D.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whiteadipose tissue regul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2001,60(3):357-364.[12]AHIMA R S,FLIER J S.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Trends in 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00,11(8):327-332. [13]MA T ARESE G,LA CA V A A,SANNA V,et al.Balancing susceptibility toinfection and autoimmunity:a role for leptin?[J].Trends inImmunology,2002,23(4):182-187.[14]谢平,谷素敏,杜亚豪,等.奇正伤湿止痛膏对大鼠皮肤角质层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41-43. [15]刘霞,郭秀彩,林媛媛,等.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生物物理学性质影响芥子碱渗透特性研究[J].中草药,2013,44(9):1111-1116. [16]郭秀彩,刘霞,徐月红.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皮肤渗透特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1034-1038. [17]邓婷婷,董志斌,马玉侠.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穴用药规律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5):485-491.[18]王茵萍,徐月红,陈宝,等. 白芥子涂法 复方及单味药抗豚鼠哮喘效应的比较[J].江苏医药,2011,37(14):1643-1645. [19]王建明,刘宁.穴位敷贴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2):245-248. [20]胡婷,邹权,张丹,等.疏痹贴治疗气阴两虚㊁痰瘀阻络型冠心病的整体治疗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3):113-114. [21]王帅,王凤荣.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心肌酶及TNF-α㊁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974-978.[22]TANIGUCHI H,MOMIYAMA Y,OHMORI R,et al.Associations of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ith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corona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5,178(1):173-177.[23]董军,姜华,陈树涛.白细胞介素-6㊁白细胞介素-10㊁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心病关系的初步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11):1112-1113.[24]ZHANG C C,LI Y L,WU Y N,et al.Interleukin-6/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pathway is essential formacrophage infiltration and myoblast proliferation during muscleregeneration[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3,288(3):1489-1499.[25]KUKIELKA G L,SMITH C W,LAROSA G J,et al.Interleukin-8gene induction in the myocardium aft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n vivo[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95(1):95. [26]宋春来.肿瘤坏死因子α㊁脂联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分析[D].西宁:青海大学,2013.[27]韩秋青.肿瘤坏死因子与冠心病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0,31(12):1689-1690.[28]EPPS K C,WILENSKY R L.Lp-PLA2-a novel risk factor for high-risk coronary and carotid artery disease[J].Journal of InternalMedicine,2011,269(1):94-106.[29]MAY B M,PIMENTEL M,ZIMERMAN L I,et al.GDF-15as a biomarker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J].Arquivos Brasileiros De Cardiologia,2021,116(3):494-500.[30]WOLLERT K C,KEMPF T,WALLENTIN L.Growth differentiationfactor15as a biomarke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inChem,2017,63(1):140-151.[31]柯清月,熊祥芬,涂淑芳,等.中药复方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7):130-133. [32]陈琳,龙丽,钟佳,等.穴位贴敷在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51-53.[33]刘茜茜,王士兵.午酉时穴位贴敷结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病人血脂㊁心电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3220-3223.[34]唐晶,姜钧文,肖蕾,等.冠心通脉贴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2,44(3):257-262.[35]WEIR D G,SCOTT J M.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the neuropathyin cobalamin deficiency[J].Baillière's Clinical Haematology,1995,8(3):479-497.[36]VYSSOULIS G,KARPANOU E,KYVELOU S M,et al.Associations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aortic stiffness and waverefl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isolated officehypertension and normotensive controls[J].Journal of HumanHypertension,2010,24(3):183-189.[37]MAN A S,SMULDERS Y,DEKKER J,et al.Homocysteine levelsare not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function inelderly Caucasian subjects without and with type2diabetesmellitus:the Hoom study[J].J Intern Med,2005(258):536-543.[38]王秀玲,刘素文,高明焕,等.三九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5):817-821.[39]杨帆,吴乐文,戴昌文.中药丹参膏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及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3):2587-2590.[40]任惠锋,周宏伟,张欢.心络贴治疗冠心病效果评价及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8,38(1):13-15. [41]徐雄生,苏一飞,郑富文.自拟中药硬膏热贴敷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4):73-75. [42]张露露,张其慧.和化宣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8,40(1):113-117.[43]王瑾.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40例[J].陕西中医,2014,35(5):596-597.[44]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45]郑华斌,张永辉,陈媛.合募㊁俞募配穴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20-21.[46]童晨光,衣华强,谷世喆,等.小肠俞募穴与小肠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1):41-43. [47]赵蔷薇.午酉时穴位贴敷结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压㊁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5):58-61.[48]王珍,张志国,张志军.玄红胸痛贴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J].中医研究,2018,31(6):27-28.[49]陈维.心绞痛贴膏外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50]贯淼.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1):21-24.[51]章毓清,丁光宏,沈雪勇,等.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J].中国针灸,2004,24(12):846-849.[52]王天翊,刘夕源,唐子岳,等.中药贴敷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红外热成像及抑郁量表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5):104-107.[53]刘丽莎,谷忠悦,王淑娟,等.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胸痹心痛患者红外热成像及中医临床疗效与评价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98-201;259.[54]陈湘君.中医内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9-93.[55]陈昕怡,高旭,张前福,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贴敷治疗心绞痛的用药与选穴规律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1):2007-2012;2035.[56]袁玲玲,张丹.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6):294-297.[57]张敬,张连涛,董文娟.通心贴穴位外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172. [58]彭立萍,王艳霞.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86-2188.[59]黄宝英.午戊时穴位贴敷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8):65-67.[60]赵受伟,余佳,潘英侃,等.苏合香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55-56. [61]时敏,么传为,睢勇,等.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9):182-184. [62]王希珏.心舒贴穴位贴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1):188-189.[63]张玲霖,张洁,李德华,等.穴位敷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2):70-73.(收稿日期:2023-02-18)(本文编辑王丽)。
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胸痛胸闷30例朱婕【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对冠心病胸闷胸痛的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胸闷胸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午未时之外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观察组在按子午流注法原理于午未时(11:00~15:00)进行穴位贴敷,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干预后胸闷胸痛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每天胸闷胸痛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西药能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冠心病;胸痛;胸闷;子午流注;穴位贴敷【作者】朱婕【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心病是多种原因引发的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轻则胸闷,重则胸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将人体中的12条经脉对应着每天的12个时辰,时辰在变,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衰,是按时辰取穴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2]。
中医穴位外治法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肌表、穴位作用于经络、气血以及脏腑,由外至内,祛除疾患,效果良好 [3] 。
而中医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透皮给药系统,能随时间的推移进行一定剂量的给药,在保持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以及肝脏的影响[4]。
为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胸闷胸痛,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干预,以预防和改善患者的胸闷胸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足三里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44例称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在心衰诊疗指南相关治疗同时配合足三里穴位敷贴,记录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NT-proBNP、LVEF、中医证侯积分变化。
结果:足三里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NT-proBNP、LVEF、中医证侯均有所改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足三里穴位敷贴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NT-proBNP、LVEF、中医证侯。
【关键词】穴位敷贴;足三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289-02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组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住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且一旦出现症状,其5年生存率小于50%,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目前国际上对慢性心衰的诊治高度重视,治疗上也趋于规范,慢性心衰西医治疗策略实现了由短期到全程、由单一器官到全身神经内分泌系统、从单纯的治疗到防治并重,从单纯改善症状到重视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演变。
本文以44例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心衰诊疗指南相关治疗同时配合足三里穴位敷贴,旨在探讨足三里穴位敷贴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门诊慢性心衰患者,在心衰诊疗指南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敷贴治疗观察6个月。
1.2 治疗方法该临床观察病例选择符合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心衰诊断标准及中医气虚血瘀辨证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入组,并参照指南予以规范化西医治疗,选用同一厂家同一生产批次穴位敷贴贴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处,嘱患者每日按压刺激穴位贴敷三次,每次10分钟,隔日更换贴敷一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年第7期(中旬)【基金项目】:2016年昆山社会发展指导性项目(KSZ1607)。
论著/冠心病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张娴尹晓薇谭英斌(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32)【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与足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心绞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缺血总负荷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穴位敷贴;心肌桥;心绞痛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被覆盖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西医药物治疗有时缓解亦不明显。
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心肌桥患者心绞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共69例。
排除标准:心动过缓或哮喘等不能耐受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有皮肤病不能耐受穴位敷贴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4±5.3)岁,对照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62±6.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口服,起始剂量为12.5mg/bid,根据患者心率调整剂量,使静息心率控制在60次/分左右,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人再给予对症治疗,两组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再加用穴位敷贴治疗。
心痛Ⅰ号膏外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陆道树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1995(004)003
【总页数】1页(P37)
【作者】陆道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14
【相关文献】
1.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观察 [J], 张丽君;赵海红;赵江花;胡宏英
2.克心痛药膜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J], 周建中
3.心痛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 [J], 熊抗美
4.心痛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0例疗效观察 [J], 马连珍
5.“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 [J], 王作顺;戴永娜;刘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