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MING RI FENG SHANG337社 会 视 野文|孙 慧让音乐和美术牵手——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美术的融合摘要:音乐与美术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音乐是抽象艺术,与绘画一样,需要兴趣和基础,在音乐欣赏中与巧妙的结合绘画,只有通过循序渐进、抓住重点并有目的地引导才能做到。
我们利用听音作画,开发并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得学生将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在画纸上的是一幅幅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独特作品。
关键词:音乐欣赏;绘画;想象;创意表达音乐与美术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
音乐中的音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而美术是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而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
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
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新教材中音乐欣赏部分编者的精心编排,笔者将从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对作品的艺术感悟力、想象力,及营造音乐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音乐之美和美术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共有;审美意境等和谐美共有;认识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审美功能共有等。
基于“四季如歌”主题的小学音乐·美术“融合教学”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03-28T03:25:36.138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0月总第265期作者:周燕飞[导读] 本文以音乐课《捉迷藏》、美术课《四季歌》组成的融合课《四季如歌》为例,通过创设画面欣赏,在审美意境中感受四季;创设造型联想,在节奏律动中歌唱四季;创设色彩体验,在直观创作中畅想四季;创设作品赏析,在综合表演中感恩四季。
周燕飞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小学部311400摘要:本文以音乐课《捉迷藏》、美术课《四季歌》组成的融合课《四季如歌》为例,通过创设画面欣赏,在审美意境中感受四季;创设造型联想,在节奏律动中歌唱四季;创设色彩体验,在直观创作中畅想四季;创设作品赏析,在综合表演中感恩四季。
关键词:四季如歌主题式音乐美术融合教学“四季如歌”本是指我校“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实”、“冬之梦”系列晚会。
“四季如歌”系列晚会已对全校师生产生重大影响,也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据此,我们以此为契机,从中提炼出“如歌教育的理念”,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系列活动课程,围绕“春之华、夏之韵、秋之实、冬之梦”四季,挖掘生命四季循环和成长元素,开发主题式的跨学科整合实践活动。
《四季如歌》音乐美术学科融合综合课程是在我校“四季如歌”课程引领下,两个学科进行学科的整合与融合、有机渗透地尝试。
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通过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形成立体想象空间,打造学生喜爱的如歌课堂,为课堂教学创设新的模式,进行新的探索。
采用多种方式推进,在学校开展“四季如歌”综合课程的引领下,挖掘生命四季循环等成长元素,开发主题式的学科融合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展示独特自我,奏响学生的生命之歌。
一、“四季如歌”学科融合教学课程内容重组音美学科融合是基于教材、立足生本,从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借助听觉和视觉等系统,将音乐美术课程在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突破,巧妙融合成一门课程组织教学,并达到或超越原课程设置目标的课程实践活动。
初中音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京剧《贵妃醉酒》等。
2. 欣赏同主题的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空》等。
3. 分析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引导学生理解艺术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分析、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结合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与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与美术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欣赏音乐作品: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京剧《贵妃醉酒》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欣赏美术作品:展示《蒙娜丽莎》、《星空》等,让学生体会美术的独特韵味。
4. 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理解艺术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等方面。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音乐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与美术的融合。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理念。
3. 开展跨学科项目,如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主题的作品。
七、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有独特性的作品。
艺术融入音乐与美术教学的互动案例在音乐和美术教学中,艺术融入是一个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音乐和美术相互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两个互动案例,以展示艺术如何融入音乐和美术教学,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案例一:音乐与绘画的互动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播放一首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创作。
学生们可以用颜料、画笔等绘图工具,在纸上随意挥洒,将音乐中的节奏感表现出来。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同时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例如,当播放一首快节奏的音乐时,学生的画笔动作可能会更加激烈和有力。
而当播放一首缓慢柔美的音乐时,学生的画笔动作可能会变得柔和和缓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绘画作品进行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案例二:音乐与雕塑的互动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知和观察雕塑作品。
首先,播放一段与雕塑主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给学生展示一座精美的雕塑作品,让他们用心去观察、感知。
随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塑造材料来创作一个与所听音乐和观察雕塑相关的小型雕塑。
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情感和雕塑的形象和意境进行创作。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将音乐的内涵和雕塑的特点相结合,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物体塑造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在音乐和美术教学中的巧妙融合。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艺术的融入不仅可以在音乐和美术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艺术与不同学科相融合,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艺术融入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1. 简介创意表达是一种将不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方式。
美术和音乐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创作过程、表达方式和情感触发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术与音乐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如何丰富和深化创意表达。
2. 美术与音乐的共同点•创作过程相似性:无论是绘画还是创作音乐,都需要艺术家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美术家使用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想法,而音乐家则利用声音、旋律和节奏来传递情感。
•表现力强大:美术和音乐都有非常强大的表现力。
绘画可以通过色彩、构图和笔触来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来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
•创意世界的构建: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世界。
艺术家通过选择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构建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 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方式3.1 视觉与音乐配合•视觉元素配乐:将音乐与美术作品相结合,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增强观看美术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一幅抽象绘画时,配上奔放激昂的音乐可以加强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感。
•图像化音乐:将音乐转化为图像,在绘画中表达出来。
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2 美术与音乐主题融合•以美术作品为灵感创作音乐:艺术家可以根据欣赏到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作音乐,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再诠释或回应。
•以音乐为灵感创作美术作品:艺术家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获得灵感,然后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识呈现出来。
4. 创意表达的效果与意义•丰富多样的体验:结合美术与音乐可以带给观众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同时也扩展了艺术形式的范畴。
•情感共鸣增强:通过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加强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共鸣,使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美术课程中与音乐的相互融合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美术学科葛妍内容摘要:美术同其他门类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把音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立艺术学习情境,加大对学生的信息刺激强度,使美术教学收到了短时间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
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美术课程中与音乐的相互融合美术与音乐相互渗透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正确完善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与透射。
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为美术教学服务,使学生理解、欣赏、鉴赏美术作品从原来的只用眼睛转变为由眼、耳多种途径向学生输入信息,为学生创立艺术学习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了学生的灵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迅速提高,是美术课向愉快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
一、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
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美术也是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
在人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抽象作品中离不开想象思维,并充满音乐性,音乐直接刺激创造想象,从音符、旋律中创造出抽象作品来。
让学生从身心摆脱束缚,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二、美术与音乐在艺术教学中有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在音乐中,我们讲到歌曲的曲调时就会用到“色彩”这一术语,大调“色彩”比较明朗,适于表达雄壮、欢乐的情绪;小调“色彩”比较晦暗,适于表达柔和、忧愁的情绪。
初中音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展示对应的美术作品,如德加的《月光舞会》。
1.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中的共同主题,如月光、优雅、宁静等。
1.3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1 教师播放另一首与美术作品相关的音乐作品,如莫奈的《睡莲》对应的德彪西的《月光》。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以及与美术作品的关联。
2.3 学生尝试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第三章: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3.1 教师展示一幅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美术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对应的丁托列托的《圣马太的召唤》。
3.2 学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以及与音乐作品的关联。
3.3 学生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第四章:学生创作与展示4.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4.2 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4.3 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第六章:音乐与美术作品的比较6.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首音乐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与亨德尔的《弥赛亚》。
6.2 学生分析两首音乐作品在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第七章:美术作品的创作与音乐伴奏7.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创作一幅与之相匹配的美术作品。
7.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
7.3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音乐伴奏的选择理由。
第八章: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综合表演8.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和一幅美术作品。
8.2 学生在班级中进行综合表演,展示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结合。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音乐与美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然而,当音乐与美术相互融合时,会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以及其对艺术创作和观赏体验的影响。
一、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以感知和传达情感为目的。
通过创造形象和声音,两者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音乐和美术都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美和形式的追求,都试图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线条的曲直等传达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音乐也可以通过演奏的形式与美术相结合,如音乐会上的配乐和舞台剧中的音乐元素等。
三、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影响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叠加,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音乐可以启发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灵感,美术作品也可以激发音乐家的音乐创作灵感。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此外,音乐和美术也可以共同营造一种氛围,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
四、音乐与美术的应用领域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常常与画面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设计领域,音乐和美术也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美感和视听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两者的融合关系既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都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潜力,为人们呈现更加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音乐与美术的统一性-音乐论文音乐与美术的统一性金波艺术家无论从事美术或者音乐,都是自己情感的表达,而这样的情感表达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进行表现。
虽然从表面上看美术是用笔触来表现,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似乎是两种无关的手段来表现各自的艺术感情,但是从这两种表现的内在本质来看,他们的表现手段中有许多是统一的,包括艺术语言、神韵与程式化、节奏、情调……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美术与音乐的统一性。
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家所从事的情感追求,只不过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的艺术形式,而美术则是用笔来表现的艺术形式。
虽然他们两者之间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相同的。
换句话说,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这样就带出了艺术的统一性这个问题。
音乐与美术虽然是两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但他们在统一性方面却是相同或相似的。
这些统一性表现在艺术语言、神韵与程式化、情调、形象性、旋律等方面。
这里,我就这些统一陛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艺术语言的统一性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所选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音乐中,艺术家把声音用作直接的表情,予人以直观的感染。
言语(即说话)不等于语言,它是对语言的加工运用,包含许多语言之外的成分,如抑扬顿挫、缓急轻重、厉柔粗细,各式各样的情感等,他们的作用是借助人们对声音的各种状貌的直接听觉感受,唤起人们对生活感情的联想。
在音乐中,这种语言符号有时可分为两个因素——语言音调与表情音调。
语言音调在各种语言形成以后很少发展,而且趋向公式化。
他的变化也与全部语言的变化一样缓慢。
表情音调则相反,跟说话的人所处生活条件休戚相关,因而是无限丰富、变化无穷的,它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充分的个性化,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急剧地改变。
在这样的语言音调和表情音调的感染下,对于创作出形象生动、亲切易解、感染力巨大、生命力充沛的曲调,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若是分析一下绘画艺术手段,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绘画语言——符号的运用,给人认知与直观的感染。
如何将音乐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音乐元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利用音乐元素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的互动。
探索音乐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兴趣。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表现艺术的机会。
小学阶段是学生艺术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将音乐元素融入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元素, 美术课堂, 融合意义, 利用, 丰富, 引导, 互动, 探索,表现方式, 培养, 审美情感, 艺术表达能力, 激发兴趣, 结论, 教学方式, 学生发展, 艺术素养, 创造机会.1. 引言1.1 音乐元素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意义音乐元素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艺术体验,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理解世界。
音乐和美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在音乐元素融入美术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从而在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味和感悟能力。
通过将音乐元素融入美术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2. 正文2.1 利用音乐元素丰富美术课堂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到柔和安静的音乐时创作柔和平静的画作,而在听到激昂奔放的音乐时则可以创作充满活力和动感的作品。
通过将音乐元素融入美术课堂内容中,可以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美术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相应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
2. 分析音乐与美术作品在主题、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3. 引导学生从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会欣赏和评价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与美术作品时,找出作品的异同点。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教师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展示相应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
3.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音乐与美术作品在主题、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师进行总结。
4. 拓展与提高: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明确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理解同主题作品之间的相互启发和补充。
2.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找出音乐与美术作品在主题、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湘教版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演唱和表现本课作品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
定义详见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零点乐队构建起点为零的乐队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性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奏的愉悦感,了解器乐演奏中“加花”(本课重点)的含义,能在演奏中即兴创作。
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音乐欣赏是一听觉感受为主的感受性实践活动。
人声的分类、声乐演唱形式以及贺绿汀的介绍为本课知识点。
人声的特点和音域(略)贺绿汀: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钢琴《牧童短笛》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本课属音乐创造领域,音乐创造分为两类: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
(从模仿开始)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已经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中演唱所学歌曲。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本课属感受与鉴赏领域——器乐欣赏课。
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手势、画线条或色块、律动等)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记住主题音乐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的感想。
格罗非:美国作曲家。
《百老汇之夜》、《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大峡谷》组曲等。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舞剧《奇异的满大人》、小提琴协奏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等。
本杰明*布里顿: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第七单元:音乐在我身边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以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讲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第八单元:少年好时光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80音乐+美术的牵手之约——音乐与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合的探索黄莉(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105)摘要:学科综合是现代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艺术课程自然也在走向综合化。
在分析音乐与美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探索将二者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视觉艺术和听觉结合有效地结合,动静交替,让他们牵起手来,让学生全方位享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美术;融合;探索音乐、美术很美,音乐给人听觉的享受,美术给人视觉的享受,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流动性,它能开发智慧,同时也让人类的大脑得到调剂和锻炼。
而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以观赏的、静止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作品。
音乐和美术同属艺术学科,笔者在教美术课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将二者相互融合,这样的课堂更更丰富多彩,学生的生成更为精彩。
一、案例的描述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画画、唱歌,喜欢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情描绘他们认为有趣美好的事物,很多时候是我们所谓的大人们是不能理解的。
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就能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两者相结合,把技能、情感和创造性融合起来,欣赏音乐时会把这种音与形巧妙结合,引导学生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绘画的元素表现歌曲的内容,使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来了》,教师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文字配画,学生理解歌词就会变得简单,记忆更深刻。
更生动的了解春天里小草发芽、小花儿绽放……这节音乐课,因为融入了美术元素,学生学习更主动,课堂效果更棒。
二、音乐与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合的探索的策略与方法(一)节奏与构图是音乐与美术的灵魂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旋律中。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的感官性更强,它更注重构图,这点从美术课程标准里就可以看出,例如苏教版美术教案中有《学学构图》一课,S形构图、平行构图……通过不同的构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美感以及作品的思想主题,画面中人、物等的合理安排,都展现出作品的平衡以及秩序当中的张力,画作的表现力以及艺术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初中音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美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2. 美术作品:水墨画、油画、水彩画等表现同一主题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作品的主题,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美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美术作品的主题,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与音乐作品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如《月光奏鸣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2. 展示美术作品:展示与音乐作品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如水墨画、油画等。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如主题、情感、表现手法等。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主题,创作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音乐与美术关系的认识。
2. 记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收集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意见,以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收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美术作品:搜寻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以便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
与音乐主题有关的中国油画作品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大潮带动了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质的油画真正传入,这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世界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由于油画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笔者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历史背景,来划分此类作品的界限。
一、新中国成立前与音乐演奏有关的油画作品油画从真正意义上传入中国,正值国家苦难、人民水深火热之时,文化艺术百废待兴。
也许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音乐演奏的油画作品给人更多的体会是一种生活的艰辛与苦难,画面传递着忧郁与沉重的气氛。
徐悲鸿,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先驱者和探索者。
其作品《箫声》(1926年)(图1)、《月色》(1939年)(图2)都是有关音乐演奏的绘画作品,画中新式发型的女性人物衣着旗袍,凝神吹着萧,却一点也感觉不到欢乐。
画面色彩偏暗,人物造型丰满、圆润,结构严谨,素描功底扎实,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和印象派马奈的风范。
其中的乐器都是中国传统的箫,身着旧式衣服,新式发型,写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婉约和曲线美,具有传统的中国民族气质和深沉的忧郁感。
余本也属于早期国外学习艺术,后回国继续艺术创作和教学之士。
代表作《奏出人间心酸》(1930年)(图3),其中乐器是中国传统板胡,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乐器的陈旧和破落;人物赤裸着上身全神贯注于演奏,似乎非常用力、非常悲伤以至于身形弯曲、头深深俯回胸前、右手臂膀肌肉紧张鼓起;画面色彩以黑、棕色居多,用光非常讲究,集中于右侧动态和板胡。
通过他的作品,仿佛可以听见音乐的凄苦与哀怨,也许正在奏阿炳的《二泉映月》。
二、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音乐元素的油画作品新中国成立至今,油画艺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曾激情高扬、波澜起伏、徘徊迷失,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
《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华容四中汤符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战马奔腾》
《伏尔加船夫曲》
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音乐作品,观赏美术作品,展开联想与想象,并
进行思考与探索。
2、通过欣赏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初步了解音乐与美术之
间的关系。
3、通过对同主题的音、画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初步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用心感受音乐与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欣赏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与意境、音乐与人物形象一棵,就音乐与诗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绘画作品。
㈠欣赏两幅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
①《渔舟唱晚》
②《清明上河图》
㈡聆听两段音乐
①《渔舟唱晚》(古筝曲)
②《清明上河图——商队图》(二胡曲)
㈢为画面选配音乐(用所听到的两段音乐为这两幅画面配乐,如何选配呢?)㈣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会这样选?
通过欣赏大家能感受到画面与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与意境是一致的,画面与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2、新授:
①欣赏:《战马奔腾》
a、引子的旋律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哪首乐曲?在引子结尾部分我们听到了战马嘶鸣声,你能联想到一个怎样的音乐形象?
(边防战士骑马奔驰的英武形象)
b、尾声:
尾声这段乐曲和引子的旋律有联系吗?你听到了二胡模拟哪种乐器的声响?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解放军进行曲》的旋律又再次响起,有模拟了冲锋号声,乐曲在战马嘶鸣声中突然放慢速度,强有力的结束全曲。
结尾这样处理,可谓首位呼应,乐曲叙述完整。
)
c、A段:
【主题1】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激奋昂扬、节奏铿锵、精悍有力,塑造了边防战士挎枪骑马的英武雄姿。
)【主题2】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悠扬婉转,富于歌唱性。
表达了守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自豪之情)d、B段:
大家边听边把这段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感觉这段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一下,这段乐曲描述一个怎样的场景?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激烈、起伏跌宕。
仿佛把我们带到战马嘶鸣、电擎奔驰、勇往直前、顽强格斗的艺术情景之中。
)
e、完整欣赏《战马奔腾》
激昂的音乐让我们沉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听大家联想或想象到一个画面;而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通过看大家能直观地感受到艺术形象的存在。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并且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面命名。
②欣赏水墨画《战马奔腾》
a、同学们为这幅美术作品命名。
大家看这幅画面呢,我们说艺术是相通的,在这幅画面中,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吗?
(这幅水墨画光与影组成的每一条线都是一句句的旋律,密集的骑兵战士与宽广的草原形成了不同的节奏,近景与愿景彰显着不同的力度。
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画面中音乐的存在。
)
(音乐与画面和相互交融,共同作用,表达主题。
但由于美术作品的具象形,使得美术作品表达的内容具有一点的局限性,而音乐表达的内容更丰富一些。
)②音、画共赏《伏尔加船夫曲》
下面大家要欣赏的是曾震撼世界美术界的一幅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美术家列兵的成名作。
1869年列兵到涅瓦河野游时,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的拉平底船的纤夫。
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震撼。
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
正是因为画家将他对沙皇统治的不满,对资本家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使得每一个看到这幅油画的人,心灵都能受到强烈的震撼,所以,这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
A、带着问题音画共赏,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题目。
a、这首歌曲力度变化的特点?
b、歌曲的演唱形式?
c、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小调歌曲。
歌曲的力度采用了ppp—fff—ppp的力度处理方法。
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直至消失在远方的情景。
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这样的主题:在沙皇统治和资本家的双重压榨和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总结音乐与绘画的特点
共性:音乐和绘画都是情感的表达,都能给人以美德享受,陶冶人的情操,都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与想象。
个性:
1、音乐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流动的时间艺术,通过音响、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刻画音乐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2、绘画的特点
绘画是视觉的艺术,是凝固的空间艺术,通过线条、色彩、造型来表达画面的意境与内容。
3、连线题
旋律色彩
音色、和声构图
曲式、节奏线条、造型
三、知识与能力拓展
用美术表现音乐主题且用纯音乐名词来命名绘画作品【出示课件】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常常同绘画、文学、语言等其他门类的艺术相结合,共同作用,刻画意境,表达主题。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美、领略美、鉴赏美。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就让艺术为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