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33
外国哲理诗
赫尔姆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
人们有时会缺乏理智,逻辑混乱,唯我独尊;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爱他的。
如果你勤勉向上,有人会指责你别有用心,谋取私利;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勤勉向上。
如果你。
功成名就。
难免会来虚假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力争成功。
诚实和坦率会使你易遭伤害;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诚实坦率。
你今朝的善行,世人会在明晨淡忘;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多做好事。
胸怀大志的伟人往往失势于目光短浅的庸夫;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胸怀大志。
人们虽然常常怜悯失意的弱者,却总是趋炎于得志的权势;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扶助某些弱者。
你多年建树的业绩可能毁于一旦;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努力建树。
献出你的全部精华去造福于人类,可能会使你身陷困境;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向人类献出你的精华。
(美国)霍尔姆斯张笑洋曹旋旋译。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经典哲理美文,是我们生命最宝贵的学习和丰富的财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典哲理短文,欢迎阅读参考!经典哲理短文西方篇【1】: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法】蒙田作者简介: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法国思想家、家。
曾当过十五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时期内深居简出,代表作为《随笔集》三卷,形成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书给人带来乐趣。
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
倘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
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
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
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开始掺进乐中来。
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
就让那些媚俗的人去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
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
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哲学的萌芽[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一个孩子在听别人讲述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上帝创造了天和地……,”这时他立刻追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呢?”显然,这个孩子已认识到:问题是永无终了的,心灵是永无边界的,结论性的答案是永无可能的。
还有一个小女孩同她父亲在树林中散步,倾听她父亲讲述着小精灵们在夜晚的林间空地上跳舞的故事。
小女孩说:“但是,这儿并没有什么小精灵呀……”于是,她父亲将话题转向那些实在的事物。
他描绘了太阳的运行,讲到究竟是太阳环绕地球还是地球环绕太阳的问题,然后又解释了地球为何是圆的,以及地球是怎样以地轴为中心而旋转……。
“哦,那可不是这样的,”小女孩一边跺着有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意识不可能因死亡而消灭,失去意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意识才能意识到意识的消失。
接下去它声称,价值是只对心灵存在的,而且要求一个至高无上的人认识它的心灵。
如果上帝是爱,人对他有价值,那就无法相信,上帝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怎么会任其毁灭。
但在这一点上,显得有一定的含糊。
一般经验,尤其是哲学家们的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
不朽这个概念太伟大,用不到凡夫俗子头上去。
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恒的惩罚,也不配永恒的赐福。
因此,有些哲学家提出一种见解:有可能达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将享受一定范围内的继续存在,直到他们有机会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完善,然后获得他们企求的消亡,而没有这种可能的人则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灭了。
但是我们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严肃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以后不会再进行哲学探讨,因而他们的言论不过是些偶发之词,那么这种强词夺理就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孩子们常具有某些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反而失去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是进入了一个由习俗、偏见、虚伪以及全盘接受所构成的牢笼,在这里面,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坦率和公正。
儿童对于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会做出本能的反应,他能感觉到、看到并追寻那些即将消失在他视野中的事物。
优美的国外哲理散文优美的国外哲理散文优美的国外哲理散文欣赏篇一: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
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有人问我,“简单的生活”是否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靠微薄的存款生活,并清心寡欲?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
“简单”意味着“悠闲”,仅此而已。
丰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欢,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要让金钱给你带来焦虑。
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收入微薄的退休工人,都可以生活得尽量悠闲、舒适,在过“简单生活”这一点上人人平等。
这个时代,不是人人都必须像梭罗一样带上一把斧子走进森林,才能获得平静安逸的感觉。
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是我们是否愿意抑制媒体、商业向我们大力促销的“财富中心论”,是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发展的热情、真实和意义。
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唯一途径。
当我们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地倒下;或者是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责,并一年到头陪尽笑脸;为了无休无止的约会,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到头来回家面对的只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干嘛这样,它真的那么重要吗?“简单”的好处在于:也许我没有海滨前华丽的别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我就能节省一大笔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施行或者是买上早就梦想已久的摄影机。
我也再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提升并不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从事半日制工作或自由职业,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由自己支配。
而且我们如果不是那么太忙,能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我们将可以和家人、朋友交谈,分享一个美妙的晚上。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地枯萎。
历史名人励志哲理美文阅读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名人励志的哲理美文供您阅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历史名人励志哲理美文阅读篇【1】:哥伦布1451年,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
虽然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是他从没有对纺织产生过任何兴趣。
每天,他都站在海边望着远方,他想知道,如果自己从这边游过去,对面会不会有更繁华的城市。
他经常会问:“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到对面去看看?”父亲说:“等你长大了,有钱了,买了自己的船,就可以去了。
”他接着沮丧地说:“那我什么时候会有钱呢?”父亲蹲下来,严肃地说:“孩子,只要你把目光放远点,财富迟早会被你左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父亲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他如获至宝,待在房间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一周都没有走出房间。
等读完了,他热血沸腾地对父亲说:“我想去黄金满地的中国。
”那一年,他才8岁,他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航海家。
为了实现拥有一条船的梦想,1476年,他参加了一支法国的海盗船队,后来流浪到葡萄牙,当了一名水手,开始了他的航海梦想。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近海航行,而是把目光瞄向更远处。
通过申请,他获得了一次去冰岛的机会。
在到达冰岛之后,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前航行了160公里。
这次航行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西航的志向,那一年他26岁,他坚定地对父亲说:“我的目标是横跨大西洋,去彼岸的亚洲。
”当葡萄牙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壮志时,他毅然去了西班牙。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他硬是说服了所有反对他的人。
尽管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漫长得花费了他整整8年时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
他执著地相信,只要把目光放远一点,海那边就有无穷的财富在等着他。
1492年8月,带着招募到的88名水手,他领着3艘船出发了。
由于这次航行寄托着大家的梦想,所有人都信心满满。
【导语】⼈⽣就是由欲望不满⾜⽽痛苦和满⾜之后⽆趣这两者所构成。
⽣命没有终极意义。
下⾯是为⼤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名⼈的哲理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篇⼀:名⼈哲理故事】 《毕加索:时刻的光线》 ⾳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
⼀次,鲁宾斯坦在好⼏个⽉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
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张桌⼦、⼀瓶葡萄酒、⼀把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觉得⾃⼰在说废话?难道你不知道,每⼀分钟都是不⼀样的我,每⼀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瓶酒,但我能够从中看到不⼀样的个性,看到不⼀样的酒瓶,不⼀样的桌⼦,不⼀样的世界⾥的不⼀样的⽣命!在我的眼睛⾥,这⼀切都是不⼀样的。
”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歌时,皆可弹出不⼀样的韵味。
哲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请拿出虚怀若⾕的胸襟,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世界原本能够如此美丽,⽣活原本能够如此丰富,精神原本能够如此充实。
与⼈相处之道 【篇⼆:名⼈哲理故事】 《郑板桥教⼦》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怪”之⼀。
他在⼭东潍县当县官时,⼉⼦⼩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浪漫签名 ⼩宝6岁时上学了。
为了教育⼉⼦,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岁始得⼀⼦,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做官,此是⼩事,第⼀要明理做个好⼈。
” 郑板桥⾃⼰是个读书⼈,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最重视的还是⼉⼦的品德。
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姑纵惜也。
” 他主张,他的孩⼦和仆⼈的⼉⼥应平等对待。
他说:“家⼈⼉⼥,总是天地间⼀般⼈,当⼀般爱惜,不可使吾⼉凌虐别⼈。
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哲学的萌芽[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一个孩子在听别人讲述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上帝创造了天和地……,”这时他立刻追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呢?”显然,这个孩子已认识到:问题是永无终了的,心灵是永无边界的,结论性的答案是永无可能的。
还有一个小女孩同她父亲在树林中散步,倾听她父亲讲述着小精灵们在夜晚的林间空地上跳舞的故事。
小女孩说:“但是,这儿并没有什么小精灵呀……”于是,她父亲将话题转向那些实在的事物。
他描绘了太阳的运行,讲到究竟是太阳环绕地球还是地球环绕太阳的问题,然后又解释了地球为何是圆的,以及地球是怎样以地轴为中心而旋转……。
“哦,那可不是这样的,”小女孩一边跺着有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意识不可能因死亡而消灭,失去意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意识才能意识到意识的消失。
接下去它声称,价值是只对心灵存在的,而且要求一个至高无上的人认识它的心灵。
如果上帝是爱,人对他有价值,那就无法相信,上帝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怎么会任其毁灭。
但在这一点上,显得有一定的含糊。
一般经验,尤其是哲学家们的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
不朽这个概念太伟大,用不到凡夫俗子头上去。
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恒的惩罚,也不配永恒的赐福。
因此,有些哲学家提出一种见解:有可能达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将享受一定范围内的继续存在,直到他们有机会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完善,然后获得他们企求的消亡,而没有这种可能的人则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灭了。
但是我们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严肃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以后不会再进行哲学探讨,因而他们的言论不过是些偶发之词,那么这种强词夺理就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孩子们常具有某些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反而失去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是进入了一个由习俗、偏见、虚伪以及全盘接受所构成的牢笼,在这里面,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坦率和公正。
儿童对于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会做出本能的反应,他能感觉到、看到并追寻那些即将消失在他视野中的事物。
英文哲理名篇短篇作文Life is like a rollercoaster, with its ups and downs, twists and turns. We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next, but we have to hold on tight and enjoy the ride.Sometimes we have to take a step back and 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 It's easy to get caught up in the small details and lose sight of what really matters.Failure is not the end of the road, but just a detour on the way to success. It's important to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and keep moving forward.Happiness is not a destination, but a journey. It's about finding joy in the little things and appreciating what we have in the present moment.The only limits in life are the ones we set for ourselves. It's important to break free from self-imposed boundaries and reach for the stars.Kindness is a language that everyone understands. A simple act of kindness can brighten someone's day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Success is not measured by wealth or fame, but by the impact we have on others. It's about leaving a positive legacy that will inspire future generations.In the end, 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how much we have, but how much we have given. It's the love and kindness we share with others that truly defines our legacy.。
有哪些著名的哲理散文1、《培根人生论》《培根人生论》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散文集,《培根人生论》又称《培根随笔》,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
它与《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蒙田随笔》《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散文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
该作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3、《思想录》《思想录》是17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创作的哲理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70年。
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
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精选23篇)苏格拉底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自然有着大量的哲理故事,能够让大家学习。
本次,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当多的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篇1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
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
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
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
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
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篇2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
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经典英语哲理短文大全集通过英语美文,不仅能够感受语言之美,领悟语言之用,还能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英语哲理文章,是我们学习人生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英语哲理短文,欢迎阅读参考!经典英语哲理短文篇【1】Life is like a big swing, dangling between the depths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As soon as we descend down the slope of sadness, we accelerate over the ever-feel-good acclivity of happiness. At times of distress, when we are down we slip over an abyss of emotional trauma and frustrations. One who can rise above the occasion, is the architect of many wins over sorrows.To come above tougher times you have to pep yourself up, when you are feeling low, lost and confused. This can be done effectively by self-talk. Self-talk is a way of talking to oneself. I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soul searching. When talking to ourselves, we hardly lie as our conscience controls our speech. Self talk is efficient because when we are vocal about our thoughts, it makes a larger impact on our mind.Our brain then receives the same message from the mind as well as the ears. This repetition pep talks and thoughts fine tunes the performance of brain.Self-talk is a software, which when properly loaded onto our mind directs ourselves for better results and a healthy mind. Actually many times in our life, we find others advising us to do better in studies, sports, life etc. We usually get bugged by these people and blank our ears out of their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It is because it doesn't come from within us. And when something comes from within you, you always try your best to do justice to it. Self-talk can thus ameliorate our status.Each one of us hassome good points and some bad ones.Though we hardly admit in pubic, we know in our mind that we could do better in some areas of our personal landscape. This get better attitude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practical reality using self-talk.If you are an introvert and you want to be the gregarious person like you friend next door, all you need to do is talk to yourself. Tell yourself with all the sincerity and emotions that "I can be like him. I am a natural born speaker. I do like people and speaking comes naturally to me. I just have to be ready to listen and speak". Suppose you love a person and want to tell him or her, then just say to yourselves "I love her with all my heart. She is the only one and I know it. If I don't let her know, it would be grave injustice on my part.Every person loves to be loved. Even she will". These are just some examples I have explained. It's up to you to program your own mantra.If you are highly optimistic to do better, there is no better motivator than self-talk. So guys start talking.经典英语哲理短文篇【2】Very much ,ever since you were brought into this world. when you coulden't open your mouth till the first two years on planet earth, inner voice is the one through which you interpreted and understood things.Inner voice is the voice mouth of the subconscious mind .the subconscious mind is always acting as a secondary reflector of thoughts and ideas in the body. It justifies and rationalizes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When we go aganist what the inner voice say we get a guilty conscious and are bothered by it throughout our lives.At times when we are feeling low or those unforgettablemoments when we are let down, we seem to need some kind of emotional or mental support. We usually speak to our closest pal or our dearest family member during times of distress to ease the burden .At such times we get over the initial drizzle of emotional anxiety and mental restlessness,because of the pepping up by our empathic listener. we suddenly feel rejuvenated because our inner voice alerts us to get on with things and leave the things of past on the memory books of our brain.The inner voice is always right most of the times because it knows us better than others and probably even ourselves. It is the dare devil child of the intuitions which we have been having since childhood. It's good to go by intuitions most of the tims because its the response provided due to the synchronism between our mental and physical being.Whenever you are trying your first cigarette, or whenever you are asked to take sides in an argument, you are always in a sense of dilemma. During these times your inner voice automatically gives its verdict, which when over written, might leave us unhappy in the future. It's up to us to either ignore the morale booster inside us or go out to the world and search for spiritual guru's and happines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very much present within us.。
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颇深的人生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能有非分的贪心,贪心容易招来祸患。
下面是有外国哲理性,欢迎参阅。
外国哲理性散文:让生命绽放出独有色彩世间纷扰,时常倦了、伤了、痛了在所难免。
倦过、伤过、痛过,有的人给自己上了枷锁,流放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有的人给自己摸了颜色,掩没在深不见底的黑渊;有的人给自己竖了灯塔,前进在波澜壮阔的海域。
不同的选择,会有着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路线会有着不同的终点。
生活似乎总是不能如人所愿,大千世界总有着太多的困扰,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似乎总是看不到想要的那一抹曙光。
时常像战士一样努力前进,然而一场战斗的结束新的战斗紧随而至,生活的战场仿佛永无止境,胜利之神似乎忘记了眷顾,希望如笼罩在迷雾中遥远而渺茫。
在这样的时候,疲倦如附骨之蛆,疼痛若烈焰灼身。
在身与心的煎熬中,有的人认为生活本是如此,然而这并不是生活给予的。
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生命就是旅途,死亡也同样,穿越时空长河的鸟之双翼,在翱翔之际,让人不禁追随”。
作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在漫长的时间里,需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观念,一个可以看得到的希望,学会享受生命的过程,学会给自己予希望,学会不断地自我完善。
Manisabornchild,hispoweristhepowerofgrowth.(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生活是生命的旅程,从婴儿的步履蹒跚,到周岁后的站立自如;从蒙学的简单易懂,到学科的种类繁多;从少年的懵懂无知,到青年的机智明了;从校园的简单美好,到社会的复杂纷扰。
生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会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到终点,成长不会停止。
自然赋予了生命特有的能力是在时间的变化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不断演进中,进行不断地自我完善。
生命的成长伴随着情感,情感的自我完善是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爱与被爱形成了生命情感的统一。
生活中有关于亲情,有关于爱情,有关于友谊。
---------------------------------------------------------------最新资料推荐------------------------------------------------------国外名人哲理故事心灵鸡汤国外名人哲理故事心灵鸡汤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富含哲理的故事,通过阅读哲理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到朋友们传递正能量。
人生中的哲理是需要用心发现的,也有很多名人关于哲理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为大家介绍国外名人哲理故事心灵鸡汤,希望可以帮助到朋友们。
国外名人哲理故事心灵鸡汤《华盛顿砍树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
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
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撮 ,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析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毒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羽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 掩华盛顿和盘托出。
乳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 牟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谎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喳你说谎。
哲理故事幽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疹 ,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奄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犊严感。
国外名人哲理镑故事心灵鸡汤《毕加索: 债时间的光线》音乐家杯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谱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
1 / 4阿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继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右画同样的东西。
背景是阳婴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且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裂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移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求 ,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 岗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舔 ,难道你不厌倦吗? 业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芝觉得自己在说废话?难道呻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禹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梢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现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摸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映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从 ,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鱼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菌一切都是不同的。
从此愚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钦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覆的韵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富有哲理的名家散文篇一: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哲学的萌芽[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一个孩子在听别人讲述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上帝创造了天和地??,”这时他立刻追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呢?”显然,这个孩子已认识到:问题是永无终了的,心灵是永无边界的,结论性的答案是永无可能的。
还有一个小女孩同她父亲在树林中散步,倾听她父亲讲述着小精灵们在夜晚的林间空地上跳舞的故事。
小女孩说:“但是,这儿并没有什么小精灵呀??”于是,她父亲将话题转向那些实在的事物。
他描绘了太阳的运行,讲到究竟是太阳环绕地球还是地球环绕太阳的问题,然后又解释了地球为何是圆的,以及地球是怎样以地轴为中心而旋转??。
“哦,那可不是这样的,”小女孩一边跺着有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意识不可能因死亡而消灭,失去意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意识才能意识到意识的消失。
接下去它声称,价值是只对心灵存在的,而且要求一个至高无上的人认识它的心灵。
如果上帝是爱,人对他有价值,那就无法相信,上帝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怎么会任其毁灭。
但在这一点上,显得有一定的含糊。
一般经验,尤其是哲学家们的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
不朽这个概念太伟大,用不到凡夫俗子头上去。
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恒的惩罚,也不配永恒的赐福。
因此,有些哲学家提出一种见解:有可能达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将享受一定范围内的继续存在,直到他们有机会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完善,然后获得他们企求的消亡,而没有这种可能的人则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灭了。
但是我们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严肃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以后不会再进行哲学探讨,因而他们的言论不过是些偶发之词,那么这种强词夺理就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孩子们常具有某些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反而失去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是进入了一个由习俗、偏见、虚伪以及全盘接受所构成的牢笼,在这里面,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坦率和公正。
外国人生哲理文章关于1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我们不是常在下层阶级——劳动阶级,特别就是工作在野外的人们脸上找出开心满足用户的表情吗?而那些富于的上层人士不常就是愁容满面,满怀困惑吗?所以我们当尽力保护身心健康,唯有身心健康方能够盛开惬意的花朵。
至于如何维护健康实在也无需我来指明——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放纵和动荡不安的情绪,但也不要太抑制自己。
要经常做户外运动、冷水浴以及遵守卫生原则。
没有适度的日常运动,便不可能永远健康,生命过程便是依赖体内的各种器官的不停运动,运动的结果不仅影响到有关身体各部分,也影响全身。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便是运动。
”运动也的确是生命的本质。
有机体的所有部分都一刻不停地迅速运动着。
比如说,心脏在一收一张间有力而不息地跳动,每跳28次便把所有的血液由动脉送到静脉再分布到身体各处的微细血管中。
肺像个蒸气引擎无休止地膨胀、收缩。
内脏也总在蠕动工作着。
各种腺体不断地吸收再分泌激素。
甚至于脑也随着脉搏的跳动和我们的呼吸而运动着。
世上有无数的人注定要从事坐办公室的工作,他们无法经常运动了。
体内的騷动和体外的静止无法调和,必然产生显著的对立。
本来体内的运动也需要适度的体外运动来平衡,否则就会产生情绪的困扰。
大树要繁盛荣茂也需风来吹动。
人的体外运动须与体内运动平衡,此点尤为重要。
美好系则之于人的精神,精神的优劣又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这只要想想我们对同样的外界环境和事件,在健康强壮时和缠绵病榻时的看法及感受如何不同,即可看出。
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的,并非客观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它的看法。
就像伊皮泰特斯所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美好十之八九离不开身心健康的身心。
存有了身心健康,每件事都就是令人欢乐的;丢掉身心健康就丢掉了欢乐。
即使人具备了不起的心灵、快活悲观的气质,也可以因身心健康的失去而黯然失色,甚至变质。
所以当两人见面时,我们首先便问候对方的身心健康情形,相互祝福身体康泰,因为身心健康真的就是成就人类美好最重要的成分。
外国的哲理散文有关外国的哲理散文要生活得写意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
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
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
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
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
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我知道恺撒与亚力山大就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当的生活乐趣。
我想指出,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
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
我们倒是些大傻瓜。
我们说:“他一辈子一事无成。
”或者说。
“我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怎么!您不是生活过来了吗?这不仅是最基本的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的诸活动中最有光彩的。
“如果我能够处理重大的事情,我本可以表现出我的才能。
”您懂得考虑自己的生活,懂得去安排它,那您就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了。
天性的表露与发挥作用,无需异常的境遇。
它在各个方面乃至在暗中也都表现出来,无异于在不设幕的舞台上一样。
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致,而不是要打仗,去扩张领地。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友谊的奥秘我们平常所称的“朋友”与“交谊”无非是因某种机缘或出于一定利益,彼此心灵相通而形成的亲密往来和友善关系。
而我这里要说的友谊,则是两颗心灵叠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成为一体,令二者联结起来的纽带已消隐其中,再也无从辨认。
倘若有人硬要我说出为什么我爱他,我会感到不知如何表达,而只好这样回答:“因为那是他;因为这是我。
”这种结合出于某种我无法解释的必然如此的媒介力量,超乎我的一切推论,也不是我的任何言辞所能够表达。
外国名家哲理短文40篇哲学的萌芽[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一个孩子在听别人讲述世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上帝创造了天和地……,”这时他立刻追问:“在开始之前又是什么呢?”显然,这个孩子已认识到:问题是永无终了的,心灵是永无边界的,结论性的答案是永无可能的。
还有一个小女孩同她父亲在树林中散步,倾听她父亲讲述着小精灵们在夜晚的林间空地上跳舞的故事。
小女孩说:“但是,这儿并没有什么小精灵呀……”于是,她父亲将话题转向那些实在的事物。
他描绘了太阳的运行,讲到究竟是太阳环绕地球还是地球环绕太阳的问题,然后又解释了地球为何是圆的,以及地球是怎样以地轴为中心而旋转……。
“哦,那可不是这样的,”小女孩一边跺着有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意识不可能因死亡而消灭,失去意识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意识才能意识到意识的消失。
接下去它声称,价值是只对心灵存在的,而且要求一个至高无上的人认识它的心灵。
如果上帝是爱,人对他有价值,那就无法相信,上帝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怎么会任其毁灭。
但在这一点上,显得有一定的含糊。
一般经验,尤其是哲学家们的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
不朽这个概念太伟大,用不到凡夫俗子头上去。
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恒的惩罚,也不配永恒的赐福。
因此,有些哲学家提出一种见解:有可能达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将享受一定范围内的继续存在,直到他们有机会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完善,然后获得他们企求的消亡,而没有这种可能的人则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灭了。
但是我们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严肃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以后不会再进行哲学探讨,因而他们的言论不过是些偶发之词,那么这种强词夺理就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孩子们常具有某些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反而失去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是进入了一个由习俗、偏见、虚伪以及全盘接受所构成的牢笼,在这里面,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坦率和公正。
儿童对于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会做出本能的反应,他能感觉到、看到并追寻那些即将消失在他视野中的事物。
然而,他也会忘记那些曾经显露在他眼前的事物,因而后来当别人把他曾经说过的话,以及他曾经提过的问题,告诉他时,他自己也感到诧异。
错语者[英]阿·克·本森只有两种人是我所讨厌的,他们是:发表谬论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少量的谬论倒没有什么,它们会引起小小的争论,起到刺激谈话的作用。
但一大堆谬论就会令人讨厌了,它们变成一种包围心灵的篱笆,人们会感到十分失望,因为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谈话的魅力一半来自隐隐约约地窥探对方的思想,如果谈话的人老是在信口胡言,不断地说一些出乎意料的令人吃惊的话,这就让人讨厌了。
在精彩的谈话当中,会突然出现一条林间小道,就像人们把木材从阿尔卑斯山的森林区运送到山谷去的林间小道,在那里,你可以看见一片狭长的绿色森林,上面洒满了闪烁的阳光,还有一个乌黑的山头。
在最精彩的谈话中,人们可以突然发现一些高贵、可爱、庄严、朴素的东西。
另外一种十分令人讨厌的谈话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发表的谈话,他从不考虑他的听众,只是把心里想的全盘托出。
这样的谈话,有时也可以从中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但像我所说的那样,精彩的谈话应该引起别人窥探对方心灵的兴趣,而不是被迫呆呆地看着它。
我有一位朋友,更确切地说,一位老朋友,他说话时就像在心上打开一扇活动的窗,你朝里边一看,只见黑黝黝地有些什么东西在流动着,也许是小河或下水道吧,它有时干净流畅,有时又像是堆满了垃圾和瓦砾,然而你却无从逃避,你得呆呆地站在那儿看着它,呼吸它发出的臭气,一直到他愿意把天窗关上为止。
许多诚挚、固执的人在谈话时都犯了错误,他们以为只要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就能引人人胜。
谈话也和许多别的东西一样,半成品比成品好。
喜欢谈话的人应该注意避免冗长。
我们知道,和一个决心要把一切都说得有头有尾、一清二楚、点滴不漏的人谈话,会让你多么失望!在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现出许多问题、许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它们统统被一连串的谈话的激流冲掉了。
这样谈话的人都有自满情绪,认为他们的消息准确完整,他们的结论完全正确。
不过一个人在形成和坚持一种强有力的看法时,也应该认识到它毕竟只是看法之一,对方大概也会有不少的话要说。
从意识开始[俄]列夫·托尔斯泰经常有人思考,也经常听到有人说:抛弃个人的幸福是人的长处,人的功勋。
实际上,抛弃个人的幸福——不是人的长处,也不是功勋,而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人意识到自身是一个同整个世界相分离的躯体的时候,他认识到别的躯体也与全世界分离着,他就能理解人们彼此间的联系,他也能理解自己躯体的幸福只是幻影。
这时他才能理解只有能使理性意识满足的幸福,才是惟一真实的。
对动物来说,不以个体幸福为目的的、与这个幸福相矛盾的动作都是对生命的否定。
但是对人来说,恰恰相反,那种目的只在于获得躯体幸福的活动是对人类生命的完全的否定。
作为动物,没有理性意识向它揭示它的充满了痛苦、终有止境的生命,对它来说,躯体的幸福及由此而来的种族延续就是生命的最高目的。
对于人来说,躯体只是生命存在的阶梯。
人的生命的真正幸福,只是从这里展现出来。
这个幸福同躯体的幸福不同。
对人来说,对躯体的意识不是生命,而是一条界线,人的生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人的生命完全在于更多地获得人本身所应有的、不依赖于动物性躯体幸福的幸福。
按照流行的生命观念,人的生命是他的肉体从生到死的这段时间。
但是这并不是人类的生命,这只是作为动物的肉体的生命存在。
说人的生命是某种只出现在动物性生命中的东西,就像是说有机体的生命是某种只在物质的存在中表现出来的东西。
人首先会把那些看得见的肉体的目的当做是生命的目的。
这个目的看得见,因此也让人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人的理性意识向他揭示的目的反倒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了,因为它们是看不见的。
否定看得见的东西,献身于看不见的东西,对此人们总觉得可怕。
对被世界上的伪科学教坏的人来说,那些自动实现着的、在别人和自己身上都是可见的动物性要求,似乎是简单的、明确的。
而那些新的不能看见的理性意识的要求则被认为是相反的,这些要求的满足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完成,而是应当让人自觉地实现,因此它变得复杂,变得不明晰。
抛弃看得见的生命观念,献身于看不见的意识,这自然要令人惊异害怕。
就好像如果孩子能感到自己的出生,他会感到同样的惊异和害怕,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一切都很明显。
看得见的观念引向死亡,惟有看不见的意识才提供永恒的生命。
穿衣打扮[德]康德对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却不应显露出来,因为那样会产生难堪(或窘迫),或者是装腔作势(矫揉做作)。
与这两者相反的是洒脱大方:对于自己在举止得体方面、在衣着方面不会被别人指责的某种自信。
好的、端庄的、举止得体的衣着是一种引起别人敬重的外部假象。
也是一种欲望的自我压抑。
衬托(对比)是把不相关的感官表象在同一概念之下加以引人注意的对置。
沙漠之中的一块精耕细作的土地仅仅由于对比而衬托了它的表象,一间茅草盖顶的房子配上内部装饰考究的舒适房间,这都使人的观念活跃,感官由此加强。
反之,穷困而盛气凌人,一位珠光宝气的盛装女土内衣却很脏,或者像从前某个波兰贵族那样,宴饮时挥霍无度,侍从成群,却穿着树皮鞋,这些都不是衬托。
为不错的事物辅之以更能表现其美的因素,才称之为衬托。
美的、质优的、款式新颖的服装是人的衬托。
新颖,甚至那种怪诞和内容诡秘的新颖,都使注意力变得活跃。
因为这是一种收获,感性表象由此获得了加强。
单调(诸感觉完全一模一样)最终使感觉松驰(对周围环境注意力的疲惫),而感官则被削弱。
变化则使感官更新。
例如一篇用同一腔调诵读的布道词。
无论是大声喊叫的还是温言细语的,用于篇一律的声音来诵读,都会使全教区的人打起瞌睡来。
工作加休息,城市生活加乡村生活,在交往中谈话加游戏,在独自消遣时一会读历史,一会读诗歌,搞哲学又搞数学,在不同社交场合穿着不同的服饰,这都使心灵得到加强。
这是同一生命力在激动感觉的意识,不同的感觉器官在它们的活动中相互更替。
生活单调无色彩,对懒惰的人来说,留下了空虚(疲惫),使人生没有味道.衣服的颜色衬托得面部更好看,这是幻象,但脂粉却是欺骗。
前者吸引人,后者则愚弄人。
于是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几乎不能忍受在人或动物的雕像上画上自然的颜色,因为他们每一瞥都受骗,以为这些雕像是活的,常常就这样猝然撞入他们的眼帘。
一般来说,所有人们称之为得体的东西都是形式,即仅仅是漂亮的外表。
虫语[美]富兰克林那两位,一位是蚋先生,一位是蚊先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它们似乎忘记了“虫生”的短促,好像很把握可以活满一个月似的。
你们多快乐呀,我这么想,你们的政府一定是贤明公正、宽仁待民的。
你们没有牢骚可发,你们也用不着闹党派斗争,你们竟有闲情逸致在这里讨论外国音乐的优劣。
我转过头来,看见另一片树叶上有一位白发老蜉蝣,它正在自言自语。
我听得很有趣,因此把它笔录下来。
我的好朋友的情深意厚,我已领受很多,她的清风明月的风度,她的妙音雅奏,一向使我倾倒不已,我这一段笔记,无非博她一笑,聊作报答而已。
老蜉蝣说:“我们的哲入学者,在很久很久以前,以为我们这个宇宙(即所谓芍丽磨坊),其寿命是不会超过8小时的。
我想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自然界芸芸众生,无不倚赖太阳为生,但是太阳正在自东向西地移动,很明显,太阳已经落得很低,快要沉到我们地球尽处的海洋里去了。
太阳西沉,为大地周围的海洋所吞,世界变成一片寒冷黑暗,一切生命无疑都将灭亡,地球归于毁灭。
地球的寿命一共18小时,我已经活了7个小时了,说起来时间也真不少,足足有420分钟呢!我们之中有谁能够如此尽享高寿的呢?我看见好几代蜉蝣出生、长大,最后死去。
我现在的朋友只是些我青年时代朋友的子孙,可是它们,咳,现在是都已不在“虫世”了。
我追随它们于地下的时候也将不远,因为现在我虽然仍旧步履轻健,但天下无不死之虫,我顶多也只能再活七八分钟而已。
我现在还是辛辛苦苦地在这片树叶上搜集蜜露,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我所收藏的,我自己是吃不到了。
回忆我这一生,为了我们这树丛里同胞的福利,我参加过多少次政治斗争,可是法律无道德配合,政治仍旧不能清明,因此,为了增进全体蜉蝣类的智慧,我研究过多少种哲学问题!‘道心惟微,虫人惟危。
’我们这一族蜉蝣必须随时戒慎警惕,否则一不小心。
在几分钟之内,就可能变得像别的树丛里历史较悠久的别族蜉蝣一样,道德沦丧,万劫不复!我们在哲学方面的成就又是多么的渺小!呜呼,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的朋友常常来安慰我,说我年高德劭,为蜉蝣中之寿星,可是到了第18小时的时候,整个芍丽磨坊都将毁灭,世界末日已临,还谈得上什么历史吗?”成功的代价[英]罗素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会选择利润率8%的风险投资,而不要4%的安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