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 等高线图 地貌 (单位:米)
等高线特征
景观图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 差较小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 差较大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 两侧高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中部海拔较 两侧低
地形 等高线图 地貌 (单位:米)
等高线特征
景观图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A.101 米
B.198 米
C.298 米 D.601 米
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图中显示 H 处在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而 B 处在背风坡,故 H 地的降水多于 B 地。甲、乙两地相对高度 为 170 米,CD 为山脊,EF 为山谷,H 处在东南坡上。第(2)题,图中 G 处为陡 崖,适合攀岩运动;该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 200 米,则陡崖相对高 度应大于 200 米、小于 600 米,故选 C 项。
4.第四步:作垂线:从剖面线 PQ 上的各控制点向横坐标引出垂线,依据 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A'点至 M'点。
5.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从 P'点一直连到 Q'点,即得 PQ 线的地形 剖面图。
强调: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 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思路展示:(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一般需要考虑两个端点的海拔、 最高点和最低点及其他地势起伏转折点的位置和海拔、在不同端点中间的 地势起伏趋势。(2)想要判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剖面图,必须明确图中 甲、乙两地高度及两地之间的高低起伏状况。(3)题中的设问关键是“居 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因此该地应选在地势较低且靠近河流 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