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25、词五首(望江南)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9
《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③白?(pín)洲:开满白色苹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代诗词中长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白苹,一种水中浮草。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苹”简体:上“艹” 下“频” 读pín。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和翻译1、温庭筠《望江南》原文和翻译温庭筠《望江南》原文和翻译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解释: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洲:水边陆地。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词五首wàng jiāng nán望江南wēn tíng yún温庭筠shūxǐbà,梳洗罢,dúyǐwàng jiāng lóu 。
独倚望江楼。
guòjìn qiān fān jiēbúshì,过尽千帆皆不是,xiéhuīmòmòshuǐyōu yōu 。
斜晖脉脉水悠悠。
cháng duàn bái pín zhōu 。
肠断白蘋洲。
【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作词时,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他在诗上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诗存于后人编著的《温飞卿集笺注》。
他是“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写作背景】【作品翻译】梳洗完毕,独自一个人在望江楼上斜靠着楼柱,(看着江面上往来的船只)。
上千艘船过去了没有一艘艘载着所等待的人。
(等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是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望着生满蘋草的水边小洲肝肠寸断。
【作品注释】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金奁集》入“南吕宫”。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千帆:上千只帆船。
皆:副词,都。
晖:阳光。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
《望江南》《武陵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尝试和不足:
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想象、比较赏析等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我只是起一个主导、点播和点评的作用。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本节课是学习两首词的内容,如果平均用力,教师泛泛讲解学生可能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因此,为了将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恰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词,然后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词,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也就在此。
三、在两首词的教学中,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及情境的描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动笔去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去体验诗词的内涵。
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有一点最大的不足是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诵读的还少,而且在引领学生读的过程中,未能步步深入,缺乏层次性,尤其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致第二首词学生自学后展示较少,未能把学生自学的成果充分展示。
《武陵春》、《望江南》
教学课标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七—九年级的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而新课标给出的阅读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于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教学,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阅读中领悟词中的意境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金奁集》入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斜斜:无风时柳枝垂直,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望:一作看。
壕:指护城河。
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
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
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咨嗟:嗟叹声。
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
"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译文1: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徐徐,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译文2:春未暮,风中的细柳依然摇摆生姿。
登临超然台远眺,看见满池春水,满城鲜花,千家万户被蒙蒙烟雨笼罩。
寒食已过,想起家乡,酒后心情忧郁。
为了摆脱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且生火煮茶。
品尝着春天新采的茶叶,作诗自娱,不要辜负了这春天的好时光。
词五首1 / 7(2)白蘋.(一种水中浮草。
)3.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某某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zuò)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词派”。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解词的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交流点拨】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名句欣赏: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
【交流点拨】“过尽千帆皆不是”,寓情于景。
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二)深层探究(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交流点拨】“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特色。
【交流点拨】一是用语精炼传神。
开头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即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她早起梳妆完毕,便急切地倚楼凝望江面上驶过的帆船,一片深情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2 / 73 / 7肠断——痛苦五、拓展延伸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交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
“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
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25、《词五首》【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蒴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赏析望江南【晚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
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
然而从早晨到日暮。
干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苹洲。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
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过尽千帆皆不是“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有焦灼而又充满希望的等待,有失望苦恼的无奈,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斜晖脉脉水悠悠'境界扩大,于广阔的画面之中包蕴了丰富的内容。
干帆过后,不见爱人,看帆徒使人伤感,不看也罢,她把目光投向那水天相接的远处,但见一抹斜阳静静地照着江面,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此景,“此时无声胜有声”,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感便真切呈现于读者眼前。
渔家傲①【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②衡阳雁去无留意。
③四面边声连角起,④千嶂里,⑤长烟落日孤城闭。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⑦羌管悠悠霜满地。
⑧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望江南》教学设计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任远中学:肖国平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词的风格及相关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能力。
掌握吟诵欣赏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3、知道诗词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4、赏读诗词启发想象,培养悟性、灵性、创造性及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赏读诗词启发学生的想象,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创造性及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中的态度,在感悟中与古人交流,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一、教材分析词,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能与唐诗争奇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望江南》是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的一首词,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这是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朗读诗歌;欣赏古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方法教法:教学这首词,我主要采用朗读教学法、点拨提示法引导学生充分体味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
以自主品味、合作讨论的形式鉴赏精练的语言、新颖的构思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使用多媒体手段赋予直观效果。
学法:学生在学习中主要通过朗读背诵,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背景常识,学习中通过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赏析这首词,感悟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李清照的《武陵春》,营造氛围,激趣。
二:导入:1、问学生:刚听到的是一首什么。
学生: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大高峰,是唐诗宋词。
25、词五首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
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古代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词五首》就是从“斜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和古人做的一次心灵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与作品。
(重点)2.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3.掌握吟诵鉴赏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一、文本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接下来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我们就用这两只眼睛,一起来欣赏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
二、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温庭筠.(yún)霹雳..(pīlì)斜晖.(huī)脉脉.(mò)白洲(pín)塞.下(sàì)衡.阳(héng)千嶂.里(zhàng)燕.然(yān)人不寐.(mèi)貂裘..(diāo qiú)擎.苍(qíng)千骑.(jì)舴艋..(zéměng)鬓.(bìn)挑.灯(tiǎo)麾.下炙.(huīzhì)独倚.(yǐ)了.却(liǎo)羌.管(qiāng)的.卢(dí)2词语解释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也拟.泛轻舟(打算)五十弦翻.塞外声(奏)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3走近作者(1)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长于乐府,其诗词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他还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词风艳丽华美,多写闺情。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
这时她已经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4相关知识(1)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zuò)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词派”。
(2)一句话高度概括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词:兴起于五代,鼎盛于宋代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词有题目和词牌。
词的题目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按流派分。
豪放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是与“豪放派”对举之宋词流派。
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
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
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三、互动探究(一)赏析《望江南》1整体感知(1)解题《望江南》:望江南,词牌名,又名“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2)学生朗读《望江南》,根据注释理解其大意。
【点拨明确】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深层赏析(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点拨明确】“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点拨明确】“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从“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她的心理有什么变化?【点拨明确】“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她等了多长时间?【点拨明确】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你认为“白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点拨明确】“白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6)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点拨明确】通过截取“倚楼凝江”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3写作技巧(1)本词的特点之一是用语精炼传神,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点拨明确】开头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即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过尽千帆”一句则借船只之多来表现其凝望之久与盼归之切,而“皆不是”的陡转,更反映出她的失望之深,在这里作者并未多费笔墨就使人领会到思妇的心情。
“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余晖含情脉脉,东流的江水悠悠不断,思妇从早到晚一整天的企盼终以失望告终。
而她的视线也从“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
白洲是她当初与爱人分手的地方,如今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这首词不到30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愁肠寸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斜晖脉脉水悠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点拨明确】白描、直叙的手法,融情于景,表达出含蓄、细腻的感情。
(3)“斜晖脉脉水悠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感情?【点拨明确】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是借以暗示思妇因失望而凝愁含恨。
4板书设计(二)赏析《武陵春》1整体感知(1)解题《武陵春》:武陵春,词牌名。
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双调平韵。
(2)朗读《武陵春》,根据注释说说词的大意。
【点拨明确】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2深层探究(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点拨明确】“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两首词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点拨明确】结构上紧承上文,具体写“日晚倦梳头”的缘由,手法由含而不露到坦陈胸臆。
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把南渡后的全部辛酸囊括其中,概括力极强。
欲语无说,泪在语先,将满腹辛酸表现得异常细腻深刻而鲜明生动。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点拨明确】“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4)由“也拟泛轻舟”一句你可以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哪句词句?《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点拨明确】可以联想到: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目的是:为了排解国恨家仇。
(5)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点拨明确】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
(6)以上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点拨明确】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3板书设计四、拓展提升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请你积累相关诗句并说说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点拨示例】(1)“悔教夫婿觅封侯”“凤城寒尽怕春宵”——后悔、怨恨;(2)“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思念、想念;(3)“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关切、牵挂;(4)“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寂寞、冷清。
一、文本导入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愿望。
这位北宋的词人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继续去感受这位伟大词作家的豁达胸襟。
二、互动探究(一)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1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词写于他在密州作太守,政治上不得意时。
(2)题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现在山东诸城。
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被贬为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苏轼次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朗读诗文,说说此词的大意。
【点拨明确】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