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常规ppt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1
诊疗规范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的适应证(2002)(一)急症适应证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2.急性气栓症3.急性减压病4.有害气体(硫化氢、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中毒5.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6.休克7.视网膜动脉栓塞8.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电击伤、溺水、缢伤、窒息、麻醉意外等)9.脑水肿10.肺水肿11.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12.急性末梢循环障碍13.急性脊髓损伤14.断肢(指、趾)再植术后(二)非急症适应证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期前收缩、心动过速)3.心肌炎4.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脑梗死等)6.血管神经性头痛7.面神经炎(贝尔氏面瘫)8.高原适应不全症9.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10.植物状态11.周围神经损伤12.颅内良性肿瘤术后13.脑血管疾病术后14.多发性硬化15.癫痫(非原发性)16.骨髓炎17.骨折及愈合不良18.无菌性骨坏死19.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糖尿病及急性骨髓炎等所致)20.麻痹性肠梗阻21.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2.冻伤23.烧伤24.整形术后25.植皮术后26.突发性耳聋27.眩晕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等)28.神网膜静脉血栓形成2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0.视网膜震荡31.视神经损伤3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3.病毒性脑炎34.消化性溃疡35.溃疡性结肠炎36.运动性损伤37.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损伤、膀胱炎等)38.药物及化学物中毒39.玫瑰糠疹40.带状疱疹41.牙周病42.复发性口疮溃疡43.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并用)(三)探索性适应证1.慢性心功能衰竭2.青光眼3.自身免疫性疾病4.传染性肝炎5.慢性肝功能障碍6.精神病7.神经衰弱8.颈椎病9.霉菌感染10.帕金森病11.老年性痴呆12.脑萎缩13.脑脓肿14.脑膜炎1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6.类风湿性关节炎17.结节性红斑18.成人呼吸窘迫症19.习惯性流产二、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的婴儿氧舱治疗适应证(2002)1.心脏病孕妇产儿2.妊高症孕妇产儿3.糖尿病孕妇产儿4.感染孕妇产儿5.中毒孕妇产儿6.贫血孕妇产儿7.肾病孕妇产儿8.胎盘功能不全孕妇产儿9.过敏性疾病孕妇产儿10.新生儿破伤风1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新生儿核黄疸及核黄疸后遗症13.新生儿窒息复苏后14.新生儿吸入综合征15.新生儿产伤所致颅骨骨折、头部血肿16.新生儿产伤所致皮肤及软组织损伤17.新生儿术前准备及术后恢复18.新生儿宫内窘迫19.新生儿脓疱20.新生儿脐炎21.产程过长产儿22.脐带先露、脱垂或绕颈产儿23.胎头吸引或钳产产儿24.胎儿异位产儿25.胎膜早破产儿26.难产产儿27.病毒性脑炎及后遗症28.缺血缺氧性脑病29.败血症30.各种中毒性疾病(白果、霉变甘蔗、药物过量、毒气等)31.感染性疾病三、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的禁忌证(2002)(一)绝对禁忌证1.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2.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3.氧中毒史4.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咯血(二)相对禁忌证1.重症上呼吸道感染2.重度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症3.重度鼻窦炎4.高碳酸血症5.Ⅱ°以上心脏传导阻滞6.脑血管瘤、畸形7.妊娠3~4个月以内的孕妇8.未经处理的恶性肿瘤9.视网膜脱离10.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心动过缓(<50/min)12.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囊穿孔者)13.咽鼓管阻塞14.血压过高者(大于170/100mmHg)(三)婴儿氧舱治疗的禁忌证1.内出血未止者2.气胸、肺空洞、肺大泡3.严重肺部感染4.原因不明高热(大于39℃)5.鼻窦炎、中耳炎6.32孕周以下早产儿7.极低出生体重儿高压氧治疗方案医师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病种等具体情况选择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护理常规】1.治疗前(1)阅读病例,探视患者,熟悉患者病情,确定其没有治疗禁忌。
(2)向患者及陪舱人员介绍舱内设备和使用方法。
(3)向患者及陪舱人员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基本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进舱的恐惧心理。
(4)教会患者中耳调压动作。
(5)详细说明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对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治疗前15min常规以1%味麻液滴鼻。
(7)嘱患者排空尿液、粪便。
(8)指导患者更衣,穿全棉等不引起静电反应的衣物进舱治疗。
(9)检查患者带进舱内的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不耐压物品;可产生静电的物品;各种化妆品及各种电动用具、玩具不能进舱。
(10)妥善把患者安置于舱内治疗位置,再次试用吸氧用具。
指导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加压期间(1)加压开始时,操舱人员应通知舱内人员"开始加压",嘱其进行张口、吞咽、鼓气等动作,使耳咽管开张。
(2)加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鼓膜内外压差达0.02MPa时,便可产生耳痛;压差达0.06MPa时,可使鼓膜破裂,因此必须按规定的升压速度操作。
尤其在舱压为0.12~0.16MPa时,加压速度应缓慢,并不断询问有无耳痛,嘱患者及时做调整耳咽管通气的动作。
若出现剧烈耳痛时,必须立即停止加压,必要时应适当排气减压,等舱内人员耳疼痛消失后,再继续缓慢加压。
如中耳调压失败,应减压让患者出舱。
(3)做好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测血压。
对昏迷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躁动、呻吟等症状,可给予少量水滴人口中,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
对重症昏迷患者应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
(4)加压期间应暂时夹闭各种体腔引流导管(胸腔引流管除外)。
3.稳压吸氧期间(1)舱外操舱人员通知"开始吸氧"后,告知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指导患者正确做呼吸动作,适当加深呼吸,不要加快呼吸频率。
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1-18T06:53:02.582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4期作者:崔博[导读]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崔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诊疗记录,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并严密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观察患者的各项恢复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除3例患者因中毒程度过深出现迟发性脑病外,其他患者经救治后症状均有明显的减轻,其中有65人在治疗后1-4h内即恢复意识,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病症发生。
结论临床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常规药物治疗再辅以科学有效的全程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中毒对脑神经细胞造成的损伤,降低迟发性脑病及其他不良症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常规药物;CO中毒;护理体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后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降低或丧失,由此导致人体器官缺氧,出现昏迷、意识模糊等相关症状的急性疾病。
而大脑作为人体需氧量最大的器官,在一氧化碳中毒中会出现严重的损伤,若中毒时间较长,一氧化碳浓度较高,很容易引发患者迟发性脑病,即患者经治疗出现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神经或精神系统症状。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环境下,为患者提供纯氧或高浓度氧环境治疗的方法,在高压环境下,患者的体内气泡体积缩小,有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为人体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需氧量,因此,其在缺氧、缺血性疾病中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了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现做如下报道。
高压氧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N2级护士)姓名:科室:层级:《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使用说明1.护士长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培训目标及考核内容。
护士长及其带教老师必须掌握晋级目标及要求,做好学习计划,按要求学习、考核、及时填写相应表格。
2.个人基本情况表:由本人负责填写,护士长审核。
3.轮转表:入科7天由本人及时填写。
4.核心能力晋级评价表: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考核标准组织考评并填写,个人晋级综合考核90分以上。
5.培训内容和评价:(1)各层级培训内容:应体现专科性,根据护士核心能力晋级目标及要求来设定,具有可操作性。
(2)评价要求:带教老师/护士长应根据培训周期及培训计划、量表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应客观、项目具体、标准一致;N0级每月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N1级每季度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N2-N4级每半年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
(3)评价结果:由带教老师在相应框内打“√”,并签名及写上评价日期。
6.培训量表:(1)每周由本人如实填写。
(2)操作等项目以画“正”字填写数量,个案培训量表案例需画“正”字或填写患者住院号,以供查询。
(3)N0每月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N1每季度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N2、N3、N4每半年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每年及晋级前汇总。
(4)量表已达设定例数时,带教老师应1周内给予考核评价。
带教老师/护士长考核主要询问护士从中学习到的知识点。
7.护士综合评估表:(1)N0级:每月由上级老师/护士长负责评估一次,根据每月绩效考核分数及平时技能考核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护理文书包括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填写的及时性,次月10号前本人、护士长、科护士长评价签名。
(2)N1级:每季度由上级老师/护士长负责评估1次,次月10号前本人、护士长评价签名。
(3)N2-N4级:每半年评估1次,10天内本人、护士长核实签名;护士长每半年由科护士长评价1次。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效果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昏迷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以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以来收治的患者21例,气管切开15例,气管插管6例,进行进舱前准备、进舱后护理、出舱后指导等一系列措施。
结果患者均在高压氧治疗几次后病情好转。
结论21例患者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期间安全、有效及时行高压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标签: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高压氧;护理高压氧有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三种治疗作用。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多,易发生呼吸道阻塞、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可能由于舌后坠、误吸、肺部感染等因素引起,导致机体缺氧。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保证高压氧治疗疗效必不可少的条件,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高压氧治疗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
年龄20~73岁,平均48岁。
其中重度CO中毒11例,脑血管意外4例,颅脑损伤2例,农药中毒4例。
1.2 方法气管切开患者原则上安排专舱治疗。
做好进舱前准备,进舱后护理,出舱后指导,氧舱的消毒处理。
空气加压舱治疗由升压-稳压吸氧-减压三个过程组成。
2 护理2.1 进舱前准备2.1.1 病情观察熟悉病情,详细了解病史,明确诊断,严格掌握禁忌症,安排陪舱。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例原则上随时可做高压氧治疗。
手术切口有渗血、皮下出血或皮下气肿患者暂不进舱,出血停止和皮下气肿不再进展后方可进舱。
2.1.2 抢救用品的准备准备好舱内用抢救用品、器械,如急救藥品、注射器、吸痰管、生理盐水、特制长针头、简易呼吸器等。
开舱必须检查舱内吸痰装置,保证完好率100%,严禁带电动呼吸器进舱。
高压氧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英文回答: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 is a specialized medical treatment that involves breathing in pure oxygen in a pressurized chamber. It is used to treat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 decompression sickness,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non-healing wounds, and radiation injuries.Th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HBOT involves several routine procedures and protocols. Here is a general outline of the nursing care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HBOT:1. Patient assessment: Before starting HBO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current condition, and vital signs is conducted. This includes assessing the patient's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2. Preparing the chamber: The hyperbaric chamber is prepared by ensuring that it is clean and free from any contaminants. The chamber is also checked for proper functioning, including the oxygen supply an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s.3. Patient preparation: Patients undergoing HBOT are required to remove all metal objects, including jewelry and clothing with metal components, as they can cause injury in the pressurized environment. Patients are provided with appropriate gowns or clothing to wear during the session.4. Patient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educate patients about the procedure, including the purpose, benefits, and potential risks. Patients should also be informed about the expected duration of the session and any precautions they need to take during the treatment.5. Monitoring during the session: Throughout the HBOT session, the nursing staff closely monitors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including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bloodpress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Any changes or abnormalities are promptly reported to the medical team.6. Communication and comfort: Patients undergoing HBOT may experience discomfort or anxiety due to the confined space of the chamber. Nurs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viding emotional support and reassurance to help patients feel more at ease during the treatment.7. Emergency preparedness: Nurses should be trained in emergency procedures specific to HBOT, including decompression sickness and barotrauma. They should also have access to emergency equipment, such as oxygen masks and resuscitation devices, within the chamber.8. Post-session care: After the HBOT session, patients are monitored for any immediate adverse reactions or complications. They may require assistance in getting dressed and should be advised to hydrate adequately to prevent dehydration.中文回答:高压氧疗法(HBOT)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在加压的氧气室中呼吸纯氧来进行。
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1-05T15:22:49.29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敖丽冰梁解妹黄菊蕊付常玲谭章燕谭远琼[导读]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是指患者处在较高的气压环境里,呼吸高浓度氧气或者是纯氧。
敖丽冰梁解妹黄菊蕊付常玲谭章燕谭远琼(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
方法:3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
结果:高压氧治疗总有效率62%。
结论:对颅脑损伤重症伤者利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帮助病人提早苏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高压氧;护理高压氧治疗是指患者处在较高的气压环境里,呼吸高浓度氧气或者是纯氧,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治疗方式。
有研究学者认为颅脑受损之后氧气的供应和预后(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关联密切。
高压氧环境下颈动脉血流会有所减少但椎动脉对脑血的供应却会增加,激活系统及脑干的血流量加大,对昏迷病人及早苏醒和维持生命活动有明显帮助。
颅脑外伤是较为常见的外伤,很多颅脑外伤是由交通事故所造成,容易发生昏迷或脑水肿,有的甚至成为植物人。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接诊了68位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同时辅以激素、脱水及提高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护理体会作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所有于我院就诊的68位颅脑损伤重症患者中,女性26位,男性42位,年龄在4岁到67岁;通过手术治疗的有44位,非手术救治的24位。
68位患者有26位中硬膜血肿,14位硬膜下血肿;10位有脑挫伤并蛛网膜出血,10位脑挫伤并颅内血肿,8位出现脑干伤,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肢瘫、昏迷状态及颅内高压。
本研究中的68位患者均为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按照格拉斯哥对其评分均小于8分,其中切开气管治疗的患者56位。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一)治疗前护理常规1、详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
协助医师做好入舱前的各项检查,及时发现禁忌证,以减少或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2、做好宣传解释,详细介绍治疗环境。
讲解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其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以争取病人配合治疗。
3、宣传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基本知识,使病人了解调压动作的方法及其具体要领。
如捏鼻鼓气法(紧闭双唇,同时捏住鼻孔,用力作向外呼气动作,以增加呼吸道内压,驱使气体进入鼓室并平衡其内外压力)、咀嚼法(咀嚼糖果)、吞咽法(饮水或吞咽唾液)、活动下颌关节法等。
必要时,也可于治疗前给予药物(1%麻黄素或滴鼻净)点鼻,以协助开张耳咽管。
4、为确保治疗的安全进行,应反复宣传进舱要求。
严禁将易燃易爆品(如火柴、打火机、酒精、汽油、油脂、清凉油、爆竹、电动玩具等)携入舱内。
不宜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如尼龙、睛纶、氯纶,丙纶、膨体纱、毛织品等)入舱。
凡入舱人员均须更换棉质服装。
手表、钢笔、保温杯(壶)等物品也不宜带入舱,以免损坏。
5、治疗前,督促病人排净二便,更换专用进舱服。
严格检查是否携带了危险物品及与治疗无关的物品。
6、向病人介绍舱内供氧装置及通讯联络方法。
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面罩。
7、检查舱内有关阀门、仪表、通讯、照明、供气及供氧系统是否动转正常;检查医疗仪器、护理用具、药品、医疗表格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8、首次治疗者,酌情做氧敏感试验,如为阳性,不宜进舱治疗。
9、生活不能自理者,治疗前应为其清洗皮肤及会阴,以减少不良气味带入舱内。
10、危重病人入舱前的护理要求详见“陪舱护理常规”。
(二)治疗中护理常规1、加压过程的护理(1)操舱人员在开始加压或进行每项操作步骤之前,都应明确告知舱内人员,如“开始加压”。
舱内人员应做出确切回答,并做好相应准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舱内外必须随时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
(2)恰当控制加压速度,以协助病人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