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与安全第5,6课
- 格式:pptx
- 大小:558.89 KB
- 文档页数:17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第1课37度【教学目标】(1)了解认得体温为37摄氏度左右。
37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平均数。
(2)了解生命活动需要必然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维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便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温相对恒按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准备】(1)教师用具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不同民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学生用具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第一课时生命小问号一、教学引入老师:请同窗们仔细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老师:谁来讲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老师:同窗量得很好,请同窗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景谈谈发高烧时的感受,并想一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
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
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怀胎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烧,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烧,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课堂总结四、作业预习生命小秘密。
第二课时生命小秘密一、温习引入老师:咱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无论是生活在酷寒仍是酷热的地方,37摄氏度都是人体体温的平均数。
老师:请同窗们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想一想生活在北极和非洲的人们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老师:同窗们回答得很好。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儿童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量一量,查一查一、我一会儿冰块,手心的温度是多少?捂一会儿热水袋,手心的温度又是多少?各有什么感受?二、人的体温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后果呢?二、课堂总结第三课时生命小智慧一、温习引入老师:咱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老师:如何维持正常的体温?老师:请同窗们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图片。
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案第一单元安全生活第一课拒绝假冒伪劣商品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清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2.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假冒伪劣商品3.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常识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2.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手段:案例,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视频引入(执法人员执法检查商场,超市等)少数商家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人民群众造成伤害。
被依法查处。
我们应该怎样在消费过程中认清假冒伪劣商品呢?二. 认清假冒伪劣商品1. 假冒商品:指通过使用其他商品的商标,名称,外观设计,标志,产地和生产者等来误导消费者的商品。
2. 伪劣商品:指生产销售的商品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质量低劣,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商品。
3. 书上第一页事故回放,案例分析。
4. 辩论,对假冒伪劣商品展开辩论。
正方:坚决制止。
反方:可以使用。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三.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1.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给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
3.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
4.极大地损害了名优企业。
5.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6.使国家形象严重受损。
活动: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遭遇过假冒伪劣商品。
四.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有无下列内容21. 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2. 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3. 商品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4. 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和失效日期5. 易造成商品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要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
五.维权须知:投诉电话12315作业设计:向大家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或者技巧3第二课冷静应对火灾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冷静对待火灾。
2、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3、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搜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2. 保护生命: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定义,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生态安全:讲解一些基本的生态安全知识,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生命生态安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安全标志、进行环保小调查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案内容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安排。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态环境的现状,引发学生的关注。
3. 安全标志素材:收集各种安全标志图片,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制作和展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二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小学二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影视资料等,感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重点:民族平等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订了哪些政策?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导入新课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民族一律平等”二、各民族政治地位一律平等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2、各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3、少数民族人大代表产生办法三、各民族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1、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四、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五、小结小学二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2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花季中的一些心理教学重难点: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花开的时候,人们便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富有生机、最美好的时光。
当我们步入青春期时,人生也因此走进了徇丽多彩的青春花季。
2、爱慕的纸条一张普通的纸条,一条短短的信息,因为承载了少男少女的情感,而变得不再普通了。
【主题】二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第五课教案:严禁在森林草原玩火【序号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草原的重要性,以及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明白玩火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并认识到遵守禁火规定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正确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序号二】教学重点1.森林草原的重要性;2.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玩火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序号三】教学难点1.如何向二年级学生清晰地表达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玩火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序号四】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生态环境模型,用以讲解和示范;3.准备相关绘本、故事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序号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森林草原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讲解: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普及森林草原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讨论:让学生围绕“玩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玩火的后果。
4.示范:老师在生态环境模型上演示火灾的蔓延和危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故事阅读: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或故事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危害。
6.情境体验:设置火灾逃生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灾时的危险,并学会正确的逃生方式。
7.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玩火的危害,并号召学生遵守禁火规定,爱护自然环境。
【序号六】教学方法1.图片法: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森林草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故事法:通过阅读故事书让学生深入理解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危害;3.体验法:设置火灾逃生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灾的危险;4.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玩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展开讨论。
【序号七】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2.实物模型:利用生态环境模型进行实物示范;3.故事书: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书进行教学;4.火灾逃生模拟器材:适当配置火灾逃生模拟器材进行情境体验。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小学《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健全自己心灵,感悟身心成长的变化,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让这种生命质量的教育在学生一生中起到影响。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自爱、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态度。
2、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从小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形成安全意识。
(二)、知识、能力1、能够认识自己的性别,明白自己的性别优势,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和卫生常识,用这些常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3、拥有健康的心理,爱劳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4、正确认识网络,能有效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1、学习搜索、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分五大板块:热爱生命、安全生活、健康生活、呵护心灵、美化生活,共计20课。
1、凸显综合性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的发展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
因此,本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材分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的积极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本册教材包括“热爱生命”“安全生活”“健康生活”“呵护心灵”“美化生活”五个板块。
每一版块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关注活动对学生的引导、促进与反思,以提十六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材特点1.生活化选题“安全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意外伤害、网络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五个模块。
按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阶段水平同,先后分布在《生活·生命与安全》1-6年级,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根据整套教材“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的指导原则,“安全生活”的选题遵循了三个原则,一是生活性原则,即选择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件;二是普遍性原则,即所选主题是涉及面广、适应的人群多;三是典型性原则,即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入了教材。
这样安排可使学生读起来和教师教起来有种亲切感。
比如,四年级中的触电的问题、烧烫伤的预防问题,五年级的防火的问题、地震中的自救问题,六年级中的见义巧为问题、预防踩踏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和高度关注的问题。
2.趣味化呈现教材尊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阅读习惯,将需要表达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用精彩的故事、案例、情节来承载,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比如,四年级“烧烫伤的预防和处理”首先就呈现了被开水烫伤、蒸气烫伤、锅碗烫伤等日常生活情节;五年级“被埋压后的自救”引用了亮亮和爸爸被埋压三天后成功获救的故事,六年级“见义巧为”引用了小红智退小偷的精彩案例。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闲暇的概念并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
2.了解闲暇时间的重要性和意义。
3.掌握勇敢面对困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近一次有意义的闲暇时间,分享给同桌。
二、主题活动故事分享:生命万花筒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双休日是如何度过的,以及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教材第2/3页。
生命体验园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在闲暇时间为自己安排的活动。
讨论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收获。
生命加油站1.引导学生思考闲暇的意义和重要性。
2.介绍世界休闲组织的相关知识。
三、小结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强调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勇敢向前教学目的:1.认识到困难和磨难是生命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勇气可以带来力量。
2.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结合具体困难演练勇敢行为。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行为演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面对过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二、主题活动活动一:盲车学生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前面学生紧闭双眼,后面学生双手搭在同伴肩上,用口令指挥同伴前行。
两分钟后交换角色。
交流闭眼前行时的感受和步伐。
活动二:龙虾与寄居蟹学生读故事,续编故事,交流感受。
生命探索·活动三:观点对对碰学生表达对龙虾这个行为的看法,陈述理由,展开辩论,以理服人。
引导学生理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行为”。
生命氧吧·活动五:寻找勇气朗诵“生命氧吧”有关内容,分享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六:有人爱我研究手语表达“有人爱我”,体验肯定和有力的情感。
1、《水是生命之源》教案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知道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
3.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能力目标:1.掌握日常生活中几种常用的节水方法。
2.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初步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水的用途、水资源现状、浪费水的现象等资料、图片。
2.组织学生考察附近的水域情况。
3.采访当地环保局的有关专家,了解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教学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显示由黄河、长江、九寨沟的流水画面构成的课件(设置《高水流水》为背景音乐),(配诗)蓝色的地球活动着生命的旋律,绿色的世界养育着万千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我们共同吮吸着地球妈妈的乳汁,你就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不开的水。
(二)学习新课1.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A.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切都离不开水,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作为机体的重要成分,水存在于血液肌肉、骨骼等所有组织、器官及体液中,体内的水份约占体重的65%,儿童体内的水份甚至高达体重的80%左右。
因此,没有水,生命也就无从谈起。
水在体内随血液流动及水的蒸发等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也可使人体各部分的体温均衡。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几天不喝水就会死亡。
地球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动物没有水喝,不能生存,植物没有水,就会枯死。
)B.水有哪些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5)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备课本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年级三年级二班教师潘传芬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一单元热爱生命1、寻找生存的家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生命小问号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二)探索新知1、生命小博士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2、生命小智慧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
(新石器时代)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时代)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蓝鲸→辽阔的海洋鸟儿→森林和湿地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教学内容: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
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篇一:五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1.化石的故事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 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教学难点: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科幻片吗?你们看过《侏罗纪公园》吗?引导学生讨论。
2. 学生分组交流:我们看的电影里,恐龙为什么会复活?3. 分组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直到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二.新课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命探索”部分内容,交流:骨骼不断增生的怪鱼-----伍氏献文鱼。
3.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4.学生阅读教材“生命加油站”的内容,交流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思考恐龙消失带给人类的启示。
5.近些年消失的十大物种。
6.思考与行动。
(1)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物种消失?这样的结果是否可以避免?(2)说说你知道的环境恶化、极端气候、地质灾害,它们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3)我们能够做什么?7.化石故事知多少(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距今大约多少年?(2)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故事?(3)如果将来有一天,假设我们掌握了必要的技术,能使那些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地球上,你最希望重新出现的动物是什么?三.课外延伸课后分组搜集有关化石的更多资料。
2.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历程,这一历程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2. 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增强对人类未来的信心。
3. 激发学生对生命之谜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命运。
教学重点:在探究、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教学难点:通过生命探索的主要视角、观点、线索的呈现,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谜及人类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毒品家族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念生活的真谛,领悟健康的意义,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生成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活与生命、安全的价值观,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能力目标:学会拒绝毒品,善于自我保护。
知识目标:知道毒品的危害,品种及其他的产地。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毒品的危害,品种及其他的产地难点:学会拒绝毒品,善于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本册教材的引言,从而进行了解,抽学生作简单的回答。
二、新课教学毒品肆虐全球,危害人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毒品?毒品有何特征?有哪些危害?了解什么是毒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到的毒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评定。
教师引导归纳: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法律法规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了解毒品的种类:包括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天然毒品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
教师展示各种毒品的形状,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各种毒品。
了解毒品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了解到的毒品,谈谈对他的了解,教师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特征包括:依赖性、成瘾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毒品的来源:毒品是全世界共同禁止生产和销售的物品,那么他又来源于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页和第四页的图,了解世界的毒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和毒品的运输路线。
三、课堂小结:1、毒品有哪些危害?2、毒品有何特征?第二课毒品的危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识。
教学重点:1知道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施教于未然,但学生走向社会,故现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课设计第1课 37度【教课目标】(1)认识认得体温为 37 摄氏度左右。
37 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均匀数。
(2)认识生命活动需要必定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需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保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略方法。
【教课重难点】理解体温相对恒准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需条件之一。
【教课准备】(1)教师器具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一样天气条件下生活的不一样民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学生器具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第一课时生命小问号一、教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二、指引研究、解决问题老师:同学量得很好,请同学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形谈谈发高烧时的感觉,并想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 ~37 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 24 小时内体温略有颠簸,一般相差不超出 1 度。
生理状态下,清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
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 37 .5~38度为低热, 38 ~39 度为中度发热, 39 ~40 度为高热, 40 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课堂总结四、作业预习生命小奥秘。
第二课时生命小奥秘一、复习引入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二、指引研究、解决问题无论是生活在严寒还是酷热的地方,37 摄氏度都是人体体温的均匀数。
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奥秘里的内容,想想生活在北极和非洲的人们是如何保持体温恒定的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在正常状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小孩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量一量,查一查1、我一会儿冰块,手心的温度是多少捂一会儿热水袋,手心的温度又是多少各有什么感觉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结果呢二、课堂总结第三课时生命小智慧一、复习引入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二、指引研究、解决问题老师:如何保持正常的体温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