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6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读书笔记布丽布丽·阿赛提 2008202050029 2010人文地理1、土地生产潜力以及评价方法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实际上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评价。
2、土地生产的潜力发择程度的计算公式3、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根据某一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人为地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通过田间实际栽培,来取得作物最高产量;再通过对该地区土地生态条件(包括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养分平衡等)的定位观测,研究各种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推算出一定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
(2)典型调查分析是通过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和自然综合考察,发现土地高产稳产典型,以此作为参照系,来计算作物的生产潜力。
(3)机制法100 )公顷千克值(土地生产潜力理论计算)公顷千克土地实际生产力((%)=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持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生产潜力。
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Pa =P f·T·W·S= PT·W·S= PW·S式中:Pa 为土地生产潜力;T ,W ,S 分别为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Pf 是光合潜力;PT 是光温潜力;PW 为光温水生产潜力或称气候生产潜力。
4、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1)光温潜力(PT)的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光温潜力计算的模型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适用于全球范围估算综合的生物生产量的数学模型 ①用降水量和平均温度估算生物产量的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 ):或 )1(3000000664.0p e y --=式中:y —生物生产量(g /m 2·y )t —年平均温度(℃)p —年降水量(mm)。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华北—辽南土地适宜性评价▪广东省位于祖国大陆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业用地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缓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
对土地资源进行潜力评价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①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单位土壤分类系统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本次评价采用土种作为基础评价单元,因为土种是土体构型和肥力特征以及利用方式的综合反映。
②建立评价系统本系统是在参考了国外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我国当前流行的评价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是反映土地农业利用质量的系统。
在评价中按土地对于农林牧业生产的潜力高低情况,将土地划分成6个潜力级,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表示,各等级含义如下。
准备材料:广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广东省地形图、土壤系列图6个潜力级▪Ⅰ等地:农业无限制或少限制,最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上的水稻土和菜地),同时又适宜于林业与牧业利用。
▪Ⅱ等地: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一般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下的水稻土和质量好的旱地),也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
▪Ⅲ等地:农业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临界适宜或勉强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极差的水稻土和其余的旱地),但这类土地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
▪Ⅳ等地:农业利用已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和牧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于林业或牧业利用。
▪Ⅴ等地:农业和牧业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为林业用地。
▪Ⅵ等地:由于特殊的性质暂时不适宜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地,这里主要指盐碱土和初育土(其中的耕地除外)。
③拟定潜力评价表潜力评价表又称土地限制因素评级表,考虑到广东省耕地数量的有限性,在建立评价系统时把前边6个等级的前3个等级划分为耕地,从而拟定出潜力评价表1;再按肥力的项目和指标的不同拟定出耕地的潜力评价表2。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土地潜力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土壤质量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支持较高的农作物产量和植被生长,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层次、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判断土地的可利用性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类型。
其次,地形地貌对土地潜力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
地势平坦、坡度适中的土地更适宜农业生产,便于机械化耕作和水资源的利用。
而地势陡峭、坡度大的土地则适宜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或者生态修复,以保护水土资源。
因此,在土地潜力评价中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潜力。
第三,水资源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无论是水源的丰富程度,还是水质的适宜性,都会直接影响土地潜力的评价。
有充足的水资源的土地,可以支持农田灌溉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环境也是土地潜力评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以确定土地的保护性利用和重点保护的区域。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也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价值和可利用性。
例如,城市周边的土地往往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用于工业园区、居住区或商业用地。
而偏远地区的土地则更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旅游业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开发。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地利用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总之,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引言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评价至关重要。
土地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所能提供的最大产出量,是评估土地质量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可以确定农田适宜的作物类型、种植规模和施肥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对于城市和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可以确定适宜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效果。
最后,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可以识别出易受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影响的区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土地质量分级法土地质量分级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合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要求,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评价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生态环境评价法生态环境评价法是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调查和分析土地的水资源、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生态环境因素,评价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和适宜利用程度。
同时,还可以评估土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贡献,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多个评价指标综合考虑,通过权重分配和指标计算,得出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结果的方法。
土地潜力评价它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质量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资源质量的诊断。
土地资源质量通常指的是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
它可以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适宜性,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则构成土地限制性。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大致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前者侧重从土地生产能力角度评价土地质量,后者侧重从相对适宜性确定土地质量。
此外,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不同,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划分为农业(耕地)土地评价、林业(土地)评价、牧业(牧草地)土地评价和城镇土地评价等,他们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土地潜力有人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业部分土壤保持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
土地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主成部分。
1961年克林格比尔和蒙哥马利提出:三级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一、潜力级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
全国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用罗马数字表示。
从第一级到第八级:土地利用上受到的限制与破坏逐渐增强。
其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在良好的管理下,可以生产适宜的农作物和饲料作物,也包括树木或牧草,第五级土地适宜一定的植物。
第五、第六级中某些土地也能生产水果和观赏植物等特种作物,并且加强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在内的高度集约经营条件下,还能栽植大田蔬菜。
第一级:土地利用很少受到限制,它适宜种植范围广泛的植物,可以完全利用于农作物、牧草、树木和野生动物栖居。
土地近于水平,水蚀或风蚀的危险性小,土层深厚,一般排水良好,易于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