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1.现代造船模式的定义和内涵造船模式是指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它既反映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它体现船舶产品的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三者的系统结合。
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成组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目标是贯彻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建造策略,实现造船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2.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应用(1)成组技术。
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获得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被应用于船舶建造工程,导致了中间产品分类成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产生,形成了船体分道建造生产线;成组技术中短间隔期、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业的托盘管理。
(2)系统工程。
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壳、舾、涂三种作业系统,再按区域/阶段/类型逐一分类成组,并以"中间产品"为纽带建立各类作业子系统以及作业系统的相互联系。
(3)工业工程。
包括成组技术、系统分析、物料搬运、计划和目标管理等,追求高效率、短周期。
3.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要素(1)中间产品。
是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
舾装单元和舾装模块是典型的中间产品。
舾装单元是对特定区域内(如机舱)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单独地高效率地制作;舾装模块是将组成一定功能的相关设备、支架、仪表、管路和电缆等进行组装;在适当时机整体吊入船体进行安装。
(2)船体分道建造。
以分类成组的中间产品为导向,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平行作业的生产单元,按工期要求,保持一定的生产节拍作业。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区域舾装技术、区域涂装技术、高效焊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精度造船技术等都离不开船体分道建造技术。
(3)壳舾涂一体化作业。
确立了以“船体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从设计、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围绕中间产品进行协调与配合。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生产设计生产设计的概念是在日本首先建立的,是追求建立高效的船舶建造和管理方法的产物。
现代造船工程提纲第一章:1.模式: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P3统一:船舶建造用什么样的原则对其进行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以及分解后的产品作业任务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合。
P32.造船模式的内涵:组织造船生产的上述基本原则和方式。
它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
P33.造船模式的转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特点是什么?(详见作业本)4.成组技术:把相似的放在一起进行生产和加工。
P45.造船模式的两大类别及其特征。
P5第二章:1.现代造船模式的含义。
P72.成组技术运用的两种原理。
P73.根据船舶产品的生产特点,相似性分类成组具有四方面的准则。
P94.壳、舾、涂的具体在船上的分类。
P95.系统工程的概念。
P96. 系统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其统筹优化理论。
与其基本原则。
P97.完整理解现代造船模式,可简要归纳有6点。
P108.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区域造船,目标则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两个“一体化”区域造船,其主要基础则是生产设计和科学管理,它将犹如两个车轮推动者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P11第三章:1.现代造船模式是把“造怎样的船”和“怎样造船”融为一体,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基础上,运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对“怎样造船”通过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P132.现代造船模式应遵循的5个设计原则.P133.船舶设计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步设计(投标)、详细设计(送审设计)、转换设计、生产设计。
P144.造船过程分:生产技术准备阶段(建造法、建造方针、施工要领、作业顺序)和船舶建造两个阶段。
P165.设计前的协调方式:完成一个设计阶段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前的设计协调。
P19设计中的协调方式:设计进行中的协调,涉及技术上的综合协调。
P196.设计中协调的主要方式是:召开图纸研讨会和出协调图。
P197.现代造船的设计基础:设计编码化:现代造船的设计编码可分为两类:1.2两点。
现代造船模式示范应用研究---造船生产体系的改造一.现代造船模式生产体系的特征1.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企业其生产体系充分体现现代造船模式的技术内涵。
即“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2.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企业其生产体系是针对船舶产品的技术特性、规范要求,以及厂内生产要求的制约条件,为实现企业质量、成本、周期目标,贯彻现代造船模式的技术内涵,经过不断的优化策划,组建的相对稳定的生产作业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
3.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企业其生产作业体系是由船台(船坞)总装生产线和若干按产品专业化原则分道的中间产品(分段、总段、单元、模块)生产单位集成组成。
船台(船坞)总装线有标准的作业流程和标准的作业时限节拍,类似汽车总装线物流人不流;(船台总装线人流物不流,神似形不似)承担分段、总段壳、舾、涂任务的中间产品生产单位贯彻均衡、连续生产原则,充分发挥生产设备、场地、人员的效率。
4.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企业其生产管理体系已形成分层的综合性管理功能。
①.生产管理在造船生产流程的初期阶段(订货阶段)运用广义的“生产设计”方法来设计如何生产,策划企业如何能经济地、迅速地、优质地制造拟承接的船舶。
这种策划过程既综合了成本、周期、质量管理内容,并使生产管理体系具备不断创新的功能。
②.生产管理在造船生产的准备阶段,根据工程管理原理,将全面的计划管理内容,经过综合平衡,通过各类计划形式向各业务管理部门下达工作指令,协调各管理业务的工作进程。
并要求设计部门按“生产设计”策划的要求,绘制策划意图的图纸资料,向作业部门下达作业指令。
③.生产管理在生产阶段是通过向作业单位授权,赋予该作业单位按照生产计划及设计指令经济地、迅速地、优质地完成中间产品或区域生产任务的全部职权。
生产作业单位建立现场作业综合管理部门(工务科),运用过程控制方法,实现本作业单位的自主、封闭的管理。
第一节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3)【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教学目的】◆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造船生产设计与造船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是在特定的造船模式下开展的关于船舶建造过程的设计,因此学生只有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对造船生产设计形成整体的概念。
四、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模式(一)造船模式的演绎及划分一般将造船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以下 5 级:第一级——铆接技术应用,船体散装,船体形成后再进行舾装;第二级——焊接技术应用,船体先形成分段,并进行预舾装,再合拢为整个船体;第三级——成组技术应用,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第四级——在上述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 4项技术实施并完善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使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即实现均衡、连续、高效地壳、舾涂一体化造船;并由计算机全面辅助,这也就是造船CIMS。
第五级——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持续地完善造船系统,不断提高生产率。
(二)壳、舾、涂一体化造船的定义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即为现代造船模式。
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的定义:在实施并完善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按区域组织综合性生产,船体以分道作业形成中间产品——分段,舾装以不按船舶系统分类的中间产品为导向形成——托盘,船体建造和舾装作业起先各自分流,从分段阶段起合二为一,涂装作业渗透到船体和舾装作业各阶段。
即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
同时,造船系统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采购各部门的任务和计划,都围绕中间产品的制造予以明确规定,使得船厂的一切工作相互协调,极富节奏。
【理解要点】壳、舾、涂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制造的基础上,即首先要使所有的造船作业都按统一的中间产品专业生产为导向组织生产。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概述一、造船模式的内涵 一、造船模式的内涵 模式指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照着 做的标准样式 造船模式的内涵就是指组织造船生 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业任 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 解后的组合二、造船模式的演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船舶需求量 的增长,造船模式是不断发展和变 革的,但在一段时期内又是相对稳 定不变的 按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造船模式 经历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发展阶段造船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按功能/系统组织生产 / 第二阶段:按区域/系统组织生产 / / 第三阶段:按区域/类型/阶段组织 生产 / / 第四阶段:按区域/类型/阶段一体 化组织生产按功能/系统组织生产的造船模 式铆接造船及铆接向全焊接造船过渡阶段 特点船体建造按结构功能 /系统,舾装按使用功 能/系统进行船舶设计和组织生产 产品作业任务分解与分解后的组合按船舶设 计的功能 /系统,通过放样由各专业工种以功 能/系统为导向,先在船台按单件作业方式装 / 配整个船体,然后在舾装码头按单件作业方 式组装完成全部船舶舾装。
按区域/系统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焊接技术在造船中的应用开创了船体 分段建造技术 特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船体建造按 结构区域划分;舾装作业除少量分段预舾 装外仍按使用功能 /系统组织造船生产 船舶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各自独立按区域/类型/阶段 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 成组技术应用—造船生产采用了柔性 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 特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船体和舾装 均按船舶产品的空间部位划分区域,分阶 段地把区域内的作业任务按类型以生产任 务包形式组织生产,构成以中间产品为导 向的生产方式“ ” 按“区域/类型/阶段”分解和组合产品 作业任务,要求船舶设计、制造工艺 和生产管理融为一体 生产作业方式是先按区域进行船体分 道建造和区域舾装,然后将完工的各 个作业区域相互组合形成完整的船舶 产品按区域/类型/阶段一体化 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不断进步、船体分道 建造技术、区域舾装技术和区域涂装技术 不断完善 造船生产达到了船体建造、舾装和涂装三 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协 调和有机结合,形成了壳、舾、涂一体化 的按“区域/类型/阶段” 组织生产的造船 “ ” 模式 体现了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被造船 界公认为当今最先进的造船模式模式特点 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除按区域 /类 型/阶段的分解原则和组合方式外,更体现 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三大作业系统的相 互结合 船舶设计、制造工艺与生产管理一体化, 壳、舾、涂作业一体化 生产管理体制是按区域组织的复合专业、 复合工种体制 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工艺流程见图所示三、造船模式两大类别的特征四种模式可分为有本质差异的两大 类别系统导向型造船模式 —— 传统造船模式 产品导向型造船模式 —— ——现代造船模式两类造船模式在组织中生产的基本 原则和基本方式上完全不同,而且 在设计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 式,以及船厂性质等方面也完全不 同传统造船模式尽管这两种模式有较大差异, 但从组织生 产的总体看,船体建造仍作为一个相对轮 机、电气等专业独立的生产作业系统和部 门,按各自专业系统由专业工种组合生产 系统导向型的传统造船模式实质上就是按 功能/系统对产品作业任务进行分解和组 合,并按船、机、电专业划分的工艺阶 段,再细分为各个工艺项目作为船舶建造 过程中的一个工艺环节,以工艺过程形式 组织生产的一种造船模式产品导向型造船模式按产品划分作业区域, 分阶段地把区域内的 作业任务按其类型以生产任务包形成组织生 产的共同特点 第四种仅是在第三种的基础上强化了船体建 造、舾装、涂装三类作业的相互结合 产品导向型的现代造船模式实质上就是从船 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角度,按区域对 产品作业任务进行分解和组合,并按区域划 分各类作业任务形成船体以分段、舾装、涂 装以托盘(或单元)作为组织生产的基本作业 单元,进行船舶建造的一种造船模式两类造船模式特征简要归纳如下对比项目 建模特征四、现代造船模式技术基础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从组织生产采取的分解原则和组合方式, 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 以统筹优化理论 为指导,应用 成组技术原 理 , 以 中 间 产 品为 导 向 , 按 区 域 组 织 生 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 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 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传统造船模式系统导向型 (按功能/系统/专业) 按功能/系统/ 专业)现代造船模式产品导向型 (按区域/阶段/类型) 按区域/ 阶段/ 类型)设计方式按施工设计、分别由工艺、计 按详细设计由生产设计部门集 划、生产等部门分专业,按系 中进行区域性设计;设计、工 统进行工艺设计;设计、工艺、 艺、管理融为一体 管理三者分离 按工艺路线以工艺项目分专业 按设计编码,以区域划分的中 间产品由混合工种,复合工种 组织生产。
第一章造船工程概论第一章造船工程概论1-1.造船工程的内容和任务一.造船工程的主要任务①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为造船生产制订优良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方法,以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生产条件。
②大力感叹词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造船工艺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二.造船工艺的内容和工艺流程1.造船工艺分类(1).过去————船体建造工艺和舾装工艺(2).现在————船体建造、舾装和涂装(壳、舾、涂)2.解释(1).船体建造工艺就是加工制作船体构件,再将它们组装焊接成中间产品(部件、分段、主段),然后吊运至船台上总装成船体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船体号料、船体构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和船台总装等。
(2).造船业通常将除主船体的上层建筑以外的机电装置、营运设备、各种属具和舱室装饰等统称为舾装工程。
(3).舾装作业分类a.按专业内容分:机械舾装、电气舾装、管系舾装、船体铁舾装和木作等。
b.按舾装作业阶段分:舾装件制作(采办)、舾装托盘、分段舾装、总段舾装、船内舾装等。
c.按区域舾装法:机舱舾装、甲板舾装、住舱舾装和电气舾装等。
(4).涂装作业就是在船体表面和舾装件上,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除锈和涂敷各种涂料,使金属表面和腐蚀介质隔开,达到防腐蚀处理的目的。
一般包括钢材预处理、分段涂装、总段涂装、船内涂装和码头涂装等制造级的生产作业系统。
3.工艺流程(1).准备工作a.船体放样和样板制作:船体放样和船体生产设计一起提供了船体建造的全部施工信息。
b.钢材的预处理:矫平、除锈、涂底漆c.专用工装和工夹模具的制作d.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试验(2).零件加工a.船体构件加工:包括构件边缘加工和构件成形加工a)船体构件边缘加工(切割、打坡口、磨光加工)i.运用机械剪切方法或物理、化学切割方法,按施工信息从原材料上切割得到船体构件;ii.根据焊接和焊接技术要求,对构件进行坡口加工;iii.根据设计要求,用砂轮对某些构件的自由边和人孔进行磨光加工。
现代造船模式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建造)、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技术基础—成组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在造船中应用阐述如下: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应用(1)成组技术。
首先应用于机械制造业,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获得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被应用于船舶建造工程,导致了中间产品分类成组加工和管件族加工方法的产生,形成了船体分道建造生产线;成组技术中短间隔期、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形成了船舶建造作业的托盘管理。
(2)系统工程。
把船舶建造作为一个大系统,分解为壳、舾、涂三种作业系统,再按区域/阶段/类型逐一分类成组,并以"中间产品"为纽带建立各类作业子系统以及作业系统的相互联系。
(3)工业工程。
包括成组技术、系统分析、物料搬运、计划和目标管理等,追求高效率、短周期。
3.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要素(1)中间产品。
是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
舾装单元和舾装模块是典型的中间产品。
舾装单元是对特定区域内(如机舱)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单独地高效率地制作;舾装模块是将组成一定功能的相关设备、支架、仪表、管路和电缆等进行组装;在适当时机整体吊入船体进行安装。
(2)船体分道建造。
以分类成组的中间产品为导向,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平行作业的生产单元,按工期要求,保持一定的生产节拍作业。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区域舾装技术、区域涂装技术、高效焊接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精度造船技术等都离不开船体分道建造技术。
(3)壳舾涂一体化作业。
确立了以“船体为基础、舾装为中心、涂装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从设计、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等方面围绕中间产品进行协调与配合。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生产设计生产设计的概念是在日本首先建立的,是追求建立高效的船舶建造和管理方法的产物。
第一节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3)
【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造船生产设计与造船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是在特定的造船模式下开展的关于船舶建造过程的设计,因此学生只有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对造船生产设计形成整体的概念。
四、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模式
(一)造船模式的演绎及划分
一般将造船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以下 5 级:
第一级——铆接技术应用,船体散装,船体形成后再进行舾装;
第二级——焊接技术应用,船体先形成分段,并进行预舾装,再合拢为整个船体;
第三级——成组技术应用,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
第四级——在上述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 4项技术实施并完善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使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即实现均衡、连续、高效地壳、舾涂一体化造船;并由计算机全面辅助,这也就是造船CIMS。
第五级——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持续地完善造船系统,不断提高生产率。
(二)壳、舾、涂一体化造船的定义
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即为现代造船模式。
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的定义:
在实施并完善船体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加工等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分析生产过程,按区域组织综合性生产,船体以分道作业形成中间产品
——分段,舾装以不按船舶系统分类的中间产品为导向形成——托盘,船体建造和舾装作业起先各自分流,从分段阶段起合二为一,涂装作业渗透到船体和舾装作业各阶段。
即各类造船作业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作业优化排序。
同时,造船系统的设计、生产、管理和采购各部门的任务和计划,都围绕中间产品的制造予以明确规定,使得船厂的一切工作相互协调,极富节奏。
【理解要点】
壳、舾、涂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分道建造、区域舾装、区域涂装和管件族制造的基础上,即首先要使所有的造船作业都按统一的中间产品专业生产为导向组织生产。
实现壳、舾、涂一体化的明显表征是施工现场井井有条,达到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不同类型的作业和谐地进行,互不干扰。
空间上分道:就是为每个中间产品建立顺畅、无迂回的单向分道生产流程;同时,把船厂的空间按中间产品进行划分,在组织和安排生产时,使生产保持平衡。
船体建造和舾装的分道生产体制的建立,使流通量控制的生产管理得以实现。
时间上有序:即船体、舾装、涂装三种作业并不是一起做,而是在一体化计划的安排下有序地进行和有机地结合。
尤其是在分段、总段和船上施工阶段,壳、舾、涂作业在同一空间(即同一分道上)进行时,通过运用统筹兼顾的原理,时间合理分配,做到互不干扰,全厂生产有条不紊,职责分明,整个生产过程极富节奏,协调成犹如一体。
生产过程中所有信息、物资和人员都能适时到位,一应惧全。
(三)壳、舾、涂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壳舾涂一体化(Integrated Hull Construction,Outfitting and Painting,简称IHOP)是世界造船界共同探求的目标。
是造船技术发展的第四级水平。
●从壳舾涂一体化的英文字义分析,IHOP是指不同类型作业达到各自和整体的和谐运行、互不干扰。
●IHOP可以定义为集成造船,即造船的集成制造系统。
它是造船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的新哲理,通过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达到造船全过程中的有关
的人、技术、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与物流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
2、特征
1)船体分道建造。
根据成组技术族制造的原理制造船体零件、部件和分段,按工艺流程组建生产线。
2)抛弃了舾装是船体建造后续作业这一旧概念,以精确划分的区域和阶段来控制舾装。
新方法有三个基本阶段,即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
此外,还有一个次阶段,即当分段倒置时,以俯向来完成本来必须仰面完成的作业。
3)族制造。
例如管件族制造,它以成组技术原理代替作坊时代思想方法,以最有效的手段制造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可获得生产线生产方法的效益。
4)采用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
它通过强调专业内容,把船舶创造性地划分为许多理想化的中间产品,例如,零件和部件,使之能协调地分道生产,从而大大简化了前面提到的不同类型作业的一体化。
掌握了一体化建造法的船厂通常在船舶下水时舾装完成率超过90%。
分段上船台前的舾装完成率和总装阶段的舾装完成率分别达到35%和85%是很平常的。
(四)壳舾涂一体化造船工艺流程
对照壳、舾、涂一体化造船工艺流程图分析讨论船舶建造过程中壳、舾、涂三大工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参见教材P3图1-1。
壳舾涂一体化工艺流程简要分析:
①船体和舾装件、舾装单元等先各自分道制造制作,工艺路线起先各自前进后来合流,从分段阶段起合而为一;
②涂装作业渗透在壳舾作业的各个阶段进行,实现壳、舾、涂三大不同性质的作业类型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形成立体优化排序。
③各类中间产品固定在各自施工区域进行封闭作业;每条分道作业线划分为若干阶段,配置专用设备,以生产某一制造族(即某一问题类型)的中间产品。
④各作业单元内的生产作业实施流水定位或流水定员作业。
【复习思考题】
1、造船技术水平由低向高发展可划分为哪5种模式?比较其生产技术、工程状态和管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2、什么是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
3、造船工程“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的内涵是什
么?
4、简要分析壳、舾、图造船工艺过程中壳、舾、涂三大工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