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中学张明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

2、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感受: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才把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

(一)光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光,那么,这些把世界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阅读课本常见的人造光源,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讨论交流。

师:展示课件。我们就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师:展示课件,观察图片,猜猜看: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生:需要实验去检验。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让激光电筒沿白屏射出,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得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线。

探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探究光在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引导学生评估:不正确。

实验: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玻璃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媒体展示我们能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

引导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线

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我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我们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上的简单之美。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准直:

让一纵队学生起立,向最后一名学生提问:你怎样判断你和前面的同学对齐了呢?(两眼盯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如果看不见前面一位同学前面的同学就表示对齐的)

演示:木工目测木方刨得直不直的方法。同学们扫地后摆放桌子又是怎样看摆整齐与否了呢?

用多媒体演示激光准直(挖隧道)

影子的形成:

提问: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质呢?

用多媒体演示影子的形成。

提问:有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表演一些漂亮的手影呢?(播放)

日食、月食的形成:

现在我们来看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呢?

演示实验,用多媒体播放。

同样月食也是这样形成的。

小孔成像:

在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就研究了光学,比古希腊的欧几里德还早100来年呢!

用多媒体展示,这个现象还要请同学们课外去研究。

(五)光的传播速度

师:展示课件,打雷和闪电。思考: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何先看到闪电?

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展示课件: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交流总结──得到结论──结论应用。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制作小孔成像仪。(探究距离远近、孔的形状对像的影响)

2.课外探究活动:测旗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