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
- 格式:doc
- 大小:8.08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培养幼儿用自然的音域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乘白云荡秋千》2.歌曲演唱:《乘白云荡秋千》3.音乐游戏:创编动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乘白云荡秋千》,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难点: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乘白云荡秋千》的音乐,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乘白云荡秋千》。
(2)教师逐句教唱,注意纠正幼儿的音准、节奏。
(3)教师引导幼儿用自然的音域演唱歌曲。
3.歌曲表演(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幼儿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4.音乐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乘白云荡秋千”的动作接龙。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你觉得自己在演唱歌曲方面有哪些进步?在创编动作方面有哪些想法?”五、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幼儿对《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歌曲学习。
2.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幼儿能够用自然的音域演唱,音准、节奏掌握较好。
3.在创编动作方面,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5.不足之处: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音准、节奏的掌握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六、教学建议1.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加强个别辅导。
2.在创编动作方面,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内容。
3.教师应关注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奥尔夫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感受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乘白云荡秋千》: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意义,感受音乐节奏。
2. 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组合。
3. 动作编排:根据歌曲节奏,编排相应的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乘白云荡秋千》,掌握基本的奥尔夫音乐节奏。
2. 教学难点:动作与音乐的协调,八分音符的节奏感知。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乘白云荡秋千》音频、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鼓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动作示范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状态。
b. 播放奥尔夫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
2. 歌曲学习(5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乘白云荡秋千》,播放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音准和节奏。
c. 幼儿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加强歌曲记忆。
3. 奥尔夫音乐教学(5分钟):a. 教师介绍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鼓等,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其音色。
b. 教师演示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敲击乐器。
c. 幼儿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加强八分音符的感知。
4. 动作编排(5分钟):a. 教师根据歌曲节奏,编排相应的动作,如荡秋千、飞翅膀等。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模仿。
c. 幼儿分组,进行动作表演,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c.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欣赏奥尔夫音乐,分享活动乐趣。
《乘白云荡秋千》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通过模仿诗歌中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白云、秋千等图片。
2.诗歌《乘白云荡秋千》打印稿。
3.音乐《乘白云荡秋千》音频。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出示白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白云的特点。
2.教师出示秋千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秋千的样子和玩法。
(二)诗歌欣赏1.教师播放音乐《乘白云荡秋千》,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2.教师朗诵诗歌《乘白云荡秋千》,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模仿1.教师带领幼儿模仿诗歌中的动作,如:荡秋千、飞舞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诗歌的情感,如:快乐、自由等。
(四)诗歌创编1.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与白云、秋千有关的诗句。
2.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表达创编的诗句,进行集体展示。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回家后将诗歌《乘白云荡秋千》讲给家人听。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白云、秋千相关的图片,营造诗歌氛围。
五、教学反思1.在诗歌欣赏环节,我播放了音乐《乘白云荡秋千》,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但在此环节,我没有充分引导幼儿关注诗歌的节奏,导致部分幼儿在朗诵时节奏感不强。
2.在诗歌模仿环节,我带领幼儿模仿了诗歌中的动作,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情感时显得有些拘谨。
今后,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内心的感受。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白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白云的特点。
对话:“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片白云,它像什么?软绵绵的,是不是很想躺在上面休息呢?”教师出示秋千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秋千的样子和玩法。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教学目标1.能唱出《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中的节拍和旋律,并能通过动作与歌曲配合起来。
3.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掌声、拍手、击掌等2.音乐器具或自然材料,比如口哨、竹筒、树枝等3.标志性物品,比如绸带、色彩球等4.班级内或户外的活动场地教学内容1. 入门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些轻松的热身活动,如:搭乐高积木,拼图、画画等。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缓解孩子们在外界环境中的疲惫、紧张等不良情绪,让他们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2. 介绍歌曲(10分钟)老师播放《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曲,让孩子们聆听。
同时,老师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释,让孩子们了解这首歌曲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3. 反复唱歌(20分钟)老师播放《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曲,教唱歌曲。
在孩子们唱歌的过程中,可以边拍手边跳跃,让孩子们在跳舞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唱完之后,让孩子们用音乐器或自然材料如口哨、竹筒等,模仿歌曲的节奏,增强音乐感知和巩固歌曲记忆。
4. 创新活动(30分钟)老师以让孩子们四人一组协作为主线,让他们用标志性物品如绸带、色彩球等,根据节奏创造动态的挥舞方式,并将之配合歌曲节拍,以达到创造性运用基本乐器、音乐绘本等形式的目的,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意境和美感。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让孩子们手拉手,围坐在一起,一起说出今天学到的音乐知识、体验感受、收获成果等等。
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自主表演,了解孩子语言表达以及音乐协奏的基本技能。
2.教师通过音乐引导和配乐,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音乐欣赏、整体感知和音乐品性。
3.教师通过教学评估及时掌握幼儿音乐学习情况,反思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五篇---------------------------------------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五篇【篇一】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活动目标】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活动准备】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篇二】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茶壶活动目标:1、学习歌曲《小茶壶》,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茶壶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茶杯和小茶壶的角色扮演,享受同伴交流带来的快乐。
3、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表现歌曲风趣、活泼的情趣。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茶壶图片,提前沏好的菊花茶水每人一杯,制作一个大茶壶可以挂在幼儿身上表演。
2、提前引导幼儿了解天气热了,我们要多喝凉温的水,不喝冰镇饮料,这样才会对身体有益。
活动过程:导入:出示茶壶,激发兴趣。
1、师:哇,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呢,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的小乐器和赵老师一起出发吧。
(跟随《森林音乐会》2/4的乐曲表演演奏各种乐器的动作,由幼儿自己设计动作,老师和集体模仿.)2、哎呀,天气好热,演奏完音乐会口好渴啊,我们喝点茶水吧!(老师出示提前晾好的茶水,用茶壶为幼儿一一倒上,同时幼儿会观察到茶壶)3、师:小朋友们,老师刚才用什么为大家倒的茶水啊?“茶壶”。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歌词,理解歌曲的意义。
2. 能够模仿歌曲中的动作,配合歌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3.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音频设备。
2. 乐器:铃铛、打击乐器等。
3. 装饰品:白云、秋千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音乐环境,摆放装饰品,营造云朵飘荡的氛围。
2. 引导幼儿注意装饰品,询问幼儿对云朵的印象,并鼓励幼儿用声音来描述云朵的形状和颜色。
欣赏:1. 播放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音频,让幼儿静静地聆听。
2. 请幼儿观察装饰品,询问他们觉得歌曲描绘的是哪种情景。
3. 播放音频时,鼓励幼儿模仿歌词动作,如荡秋千、腾云驾雾等。
表演:1. 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乐器或打击乐器。
2. 请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配合自己分组的乐器演奏。
3. 可以根据幼儿的表演特点,鼓励幼儿进行身体动作表演,如摇晃、跳跃等。
创作:1. 引导幼儿对歌曲的旋律进行创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发出他们喜欢的声音。
2. 可以用打击乐器、铃铛等乐器来尝试创作新的旋律和节奏。
3. 鼓励幼儿进行即兴演奏,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和了解程度。
2. 表扬幼儿的表演和创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 整理教室,收拾乐器和装饰品。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一起进行歌曲的欣赏和表演。
2. 可以在幼儿中进行小小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才华。
3. 可以进一步扩展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能力,进行更复杂的歌曲和舞蹈的教学。
教案结束。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 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幼儿园教案分为日常教案和公开课教案,日常教案一般分为目标、准备、过程及反思
四个部分,公开课教案一般分为对象、领域、目标、准备(精神和物质准备)、过程及反思六
个部分。
”,上面是翰翰说设计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感受奥尔夫音乐的特色,通过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乘白云荡秋千》:让幼儿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2. 奥尔夫音乐特色:让幼儿了解奥尔夫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进入音乐状态。
2. 歌曲学唱:教唱歌曲《乘白云荡秋千》,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奥尔夫音乐体验:通过奥尔夫乐器,让幼儿亲身参与音乐创作,体验音乐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生动的形象、示范性的动作教授歌曲和奥尔夫音乐活动。
2. 模仿法: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创造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奥尔夫音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2. 通过歌曲学唱和奥尔夫音乐活动,评价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乘白云荡秋千》的歌曲乐谱和奥尔夫乐器使用说明书。
2. 教具:准备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鼓等)、音乐播放设备、白板或黑板、彩笔等。
3. 环境:布置一个宽敞、明亮、安静的音乐活动室,确保音响效果良好。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乘白云荡秋千》,体验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乐趣。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特别是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转换。
八、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进入音乐状态。
2. 歌曲学唱:教唱歌曲《乘白云荡秋千》,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奥尔夫音乐体验:介绍奥尔夫乐器,让幼儿亲身参与音乐创作,体验音乐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受奥尔夫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正确地唱出歌曲和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感知音乐的基本节奏,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节奏的稳定性。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白云图片、秋千图片、奥尔夫乐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白云和秋千的图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讲述关于白云和秋千的故事。
(2)教师播放奥尔夫音乐《乘白云荡秋千》,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基本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乘白云荡秋千》,教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2)教师讲解并示范奥尔夫乐器的使用方法,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奥尔夫乐器,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如荡秋千、飘浮等,培养幼儿的音乐协调能力。
3. 巩固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捉迷藏”、“抢座位”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音乐节奏。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协调能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歌曲和奥尔夫乐器的喜爱程度。
3. 教师收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对表演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白云和秋千的故事,并拍摄成小视频,下次课堂上分享。
2. 社区活动: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户外音乐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活动名称:小班音乐活动:乘白云荡秋千二、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 音乐CD:《乘白云荡秋千》2. 小白云、小秋千手偶道具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宽敞的活动场地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乘白云荡秋千》音乐,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3. 歌曲学唱(5分钟)教师教唱《乘白云荡秋千》歌曲,幼儿跟唱。
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音准和节奏,让幼儿基本能够独立唱出歌曲。
4. 手脚协调游戏(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乘白云荡秋千》的手脚协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韵律。
5. 创意表现(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乘白云荡秋千的场景。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活动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活动延伸: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室墙面上,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欣赏,感受创作的喜悦。
鼓励家长参与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活动名称:小班音乐活动:乘白云荡秋千七、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听觉和节奏感。
2. 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3. 加强幼儿的社交技能,学会在集体中合作。
八、活动准备:1. 音乐CD:《乘白云荡秋千》2. 小白云、小秋千手偶道具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轻柔的布幔或白云装饰5. 摇摆的秋千装置(或用绳子悬挂的软布秋千)6. 宽敞且安全的活动场地九、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悬挂布幔模拟白云,放置秋千装置,营造乘白云荡秋千的氛围。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
2. 学习《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曲。
教学准备:
1. CD或音乐播放设备;
2. 乐器:木鱼。
教学步骤:
引入阶段:
1. 老师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解释其特点和优势;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体阶段:
1. 老师播放《乘白云荡秋千》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
2. 老师示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
3. 老师介绍歌曲的歌词和含义,学生尝试理解;
4. 老师分发乐器-木鱼,让学生尝试用木鱼伴奏歌曲;
5.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乐器,合作演奏歌曲;
6. 学生自由演奏歌曲,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7. 学生自由创编舞蹈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8. 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出自己学到的成果。
总结阶段:
1.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互评,展示学习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表扬学生的努力。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乐器伴奏歌曲,如钢琴、小提琴等;
2. 学生可以自己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来表达歌曲的意境,进一步拓展创作能力;
3.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奥尔夫音乐教案来扩展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乘白云荡秋千》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乘白云荡秋千》包括对小班音乐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了解歌曲的心情,并愿意用道具披肩来表达音乐中旋律的变化,并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强度。
换衣服,学会唱歌,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乘白云荡秋千》,对课程计划有一些思考。
活动目标:我愿意用道具披肩来表达音乐中的旋律变化。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了解歌曲的心情。
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强度的变化,并学习唱歌。
活动内容:《乘白云荡秋千》(音乐游戏)活动准备:(1)在户外活动中,带孩子们欣赏天空中的白云。
(2)活动前的活动:用道具披肩使白云随身体运动,例如:大象白云,小鱼白云,小乌龟和白云。
(3)教具:小松鼠头饰,每个人一个,白云一个,围巾一个,小松鼠一个活动程序:1.感知并熟悉歌曲的A段,并使用该动作表达音乐的A段。
(1)赠送小松鼠的照片,导入活动老师:孩子们,这是谁?(松鼠)今天小松鼠来到草地上,他抬起头,看到天空中的白云是如此美丽!孩子们看着这些白云是什么样子?(2)呈现一张白云的图片,请孩子谈论白云是什么样的?您看过什么样的白云,请用儿童披肩做道具,用身体做白云。
过渡:听着,白云在漂浮。
(3)播放音乐,请仔细听孩子说。
(4)儿童的披肩使用音乐使白云的节奏更动人。
2.感知并熟悉B段音乐,师生共同创作动作并表达音乐。
(1)老师:小松鼠看到如此美丽的白云在空中漂浮,想着,如果我能在云上荡秋千,那太好了!只是在想,这次小仙女来了,把小松鼠放到白云秋千上,小松鼠就能开心了。
(老师操纵图片演示小松鼠的摆动)(2)放音乐,继续操作图像,孩子会感觉到音乐的旋律。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编辑秋千的动作也可以提醒两组孩子们进行秋千。
(4)孩子们用披肩表达旋律的B段音乐。
3.完成2-3次音乐游戏。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欣赏音乐并分辨出两种音乐之间的差异。
(2)第二次播放音乐时,请用围巾听音乐进行操作。
(3)第三次播放音乐,改变B段的演奏,并要求两个孩子合作来表达B段摆动的音乐。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优秀教案荡秋千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优秀教案:荡秋千
(一)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二)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三)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去荡秋千...... *曲式:A——感应乐句 B——感应两大拍
1、全体个别
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
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B段:面对面或背对背,左右摇。
*手摇铃
A段:敲奏手摇铃,每乐句拍换方向。
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左右摇摆。
A段:两人面对面,各拍奏一个乐句。
B段:两人共握手摇铃,原地左右摇奏。
*呼啦圈荡秋千
1、两人共持呼啦圈。
A段:绕圈走。
B段:左右摇摆。
2、两人对站呼啦圈前。
A段:以脚跟,左右轮替点圈内。
B段:左右摇摆。
(一)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二)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三)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活动反思: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在用纱巾变动物造型的时候,孩子们一拿到纱巾时都很高兴,拿着纱巾摆来摆去的,当老师提出要求--用纱巾变动物(大象)造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纱巾做出大象长长的鼻子,并随着拍子摇摆,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与表演,变小鱼的时候幼儿就觉得有些困难,有的幼儿会把纱巾放在身体后面当鱼尾巴左右摇摆,有的幼儿则不会(如:苗嘉豪、李佳俊,这两个孩子本身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动)。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教案名称:《乘白云荡秋千》奥尔夫音乐教案适用对象:小班幼儿教育教案目标:1. 学习并掌握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歌词和旋律。
2. 练习奥尔夫教具的使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乐器演奏技巧。
教材准备:1. 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音频或伴奏。
2. 奥尔夫音乐教具:木琴、手指铃。
3. 布置好的教室环境,包括音乐区域和表演区域。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5分钟)在教室布置一个小型的游乐场景,放置一些布偶、绳子和玩具秋千等道具,引起幼儿对于秋千的兴趣,并简单介绍“秋千”的概念以及“乘白云荡秋千”的歌曲。
2. 歌曲欣赏(5分钟)播放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音频或伴奏,引导幼儿在静静聆听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奥尔夫体验(15分钟)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具,如木琴和手指铃,演奏歌曲中的主旋律。
教师可以先示范演奏,然后让幼儿跟着一起练习,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熟悉和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4. 歌曲演唱(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乘白云荡秋千》。
可以逐句教唱,或者分成小组唱,增加互动性与参与感。
5. 表演与展示(1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歌曲的表演与展示,可以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使用道具表演歌曲的情节,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与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制作自己的乐器:鼓励幼儿使用废物材料制作简易乐器,如橡皮筋琴、纸板鼓等,提升幼儿对音乐制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2. 探索不同节奏:尝试教唱其他具有不同节奏的歌曲,并用奥尔夫音乐教具进行伴奏,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节拍。
3. 教育游戏: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如“留声机游戏”、“音乐接力赛”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评估和反思:1. 通过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演奏歌曲的旋律,评估幼儿对乐器的运用和音乐感知能力。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设计了多样性的活动,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和表达欲望。
3. 根据幼儿在表演中的展示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反馈,并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音乐中的节奏,并且能身体上做出相应的动作。
2.能够学会歌曲《乘白云荡秋千》的歌词和动作,并且能够用乐器伴奏歌曲。
3.能够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口令,提高小班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乘白云荡秋千》歌曲、乐器(如铃铛、鼓等)。
2.教具:音乐播放器、教学投影仪、PPT课件等。
3.现场布置:幼儿园音乐室。
教学内容1.引入音乐气氛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学习《乘白云荡秋千》首先,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播放《乘白云荡秋千》的音乐,让孩子们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听到“荡秋千”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站起来,双手扶着不实于地的“秋千”,一边唱歌,一边身体前后摆动。
接着,老师可以教给孩子们歌曲的歌词,并模仿动作。
比如,“捧起红红的草莓,放进口里好吃极了”,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拿起一颗“草莓”,放进嘴里,并表示“好吃极了”的样子。
最后,老师可以用乐器伴奏歌曲,让孩子们和着伴奏唱歌,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印象和理解。
3.模仿动作和口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小班幼儿要注意动作、姿势和身体形态的正确性,同时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动作练习。
为了提高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老师可以用口令指挥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用手拍出“1-2-3,荡荡秋千”,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跟着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配合教学。
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小班幼儿可以学会《乘白云荡秋千》这首歌,并能身体和语言上表现出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也能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运动协调能力,是十分有效且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方式。
最新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乘白云荡秋千》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