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课时作业1 文言断句针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
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
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
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
”故名之温叟。
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
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导读: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考题导析1、( 2014全国大纲卷)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2、(2014湖南卷)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方法归纳一:练习1、(2013江苏卷)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2、(2014湖北卷)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B.脱道中牛死脱:逃离3、(2014广东卷)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B.将论囚论:讨论二、考题导析1、(2013湖南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2、(2013湖南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是否正确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3、(2014福建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D.不可胜计胜:尽4、(2012湖北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5、(2011湖南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是否正确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
课时作业(六)文言文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翔深受朝廷器重。
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触犯法令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B.褚翔文才出众。
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异。
C.褚翔为官清廉。
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很有孝行。
一次母亲病重,他请和尚为母亲祈福,夜里竟出现异常现象,天亮时母亲的病就好了;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官复原职”错误,由原文“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
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可知,褚翔并没有官复原职。
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答案:(1)(褚向)才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褚向哀痛欲绝形容消瘦如同成人一般,亲戚都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文言实词”题型分点练(一)参考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84分)第一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解析:选B文中的“当”意为“主持、执掌”,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抵御、抵挡。
C项,动词,判决、判罪。
D项,动词,占据、把守。
2.解析:选A文中“故”为名词,原因,A项与之相同。
B项,名词,交情,老朋友。
C项,副词,故意,特意。
D项,形容词,衰老。
3.解析:选B文中“举”意为“推荐、选拔考试”,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占领、攻破。
C项,副词,尽、全。
D项,动词,施行、举行。
4.解析:选D文中的“属”意为“嘱咐、嘱托”,D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邀请、劝请。
B项,动词,连缀、撰写。
C项,名词,等、辈。
5.解析:选B文中“易”意为“更换、改变,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交换。
C 项,动词,轻视、看不起。
D项,形容词,容易。
6.解析:选C文中的“除”意为“拜官授职”,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清除,去掉。
B项,名词,(宫殿的)台阶。
D项,动词,逝去,过去。
7.解析:选C文中的“察”意为“考察,审察”,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看清楚。
B项,精明。
D项,动词,明察,了解,弄清楚。
8.解析:选A文中“善”意为“好事,好的行为”,A项与之相同。
B项,交好,友善。
C项,擅长,善于。
D项,做好,处理好。
参考译文: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
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
被任命为平江府观察推官。
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萧燧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
”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着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萧燧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官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熺果然考中了前几名。
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
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6.7 据文判断,概括分析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6.7 据文判断,概括分析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6.7据文判断,概括分析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据文判断,概括分析一、针对性训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解形象或张冠李戴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2021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实词推断”精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1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实词推断”核心方法:1、语境推断法2、音形推断法3、邻字助解法4、结构分析法5、语法辨别法6、教材联想法7、成语对应法对点精选教练:一、常用推断方法专练1.请用音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3)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4)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答案(1)买进粮食卖出粮食(2)箱子(3)扇子扇风(4)同“擒”,捉拿2.请用邻字助解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御史卢雍)又谓珪(傅珪)刚直忠谠,当起用:(2)明年,齐贤(人名)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指传主种放)操行,请加旌贲:(3)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答案(1)忠诚(2)褒美(3)慰问3.请用语法辨别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答案(1)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3)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4)使……受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请用结构分析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5.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6.请联想成语或课内知识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实词实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实词实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1 文言实词实战演练的全部内容。
文言实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1)年甫.冠甫:____________(2)乃簪.一枝簪:____________(3)夏人蚕.食其地蚕:____________(4)没.于敌没:____________(5)时人贤.之贤:____________【答案】(1)刚刚(2)戴(3)像蚕吞食桑叶一样(4)通假字,通“殁",死亡(5)称赞【解析】根据语境及所做句子成分判断解释。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案一 文言实词微点突破一 一词多义先生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 .先生往谒. 谒:拜见 C .称之不置. 置:置办 D .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剖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判断词语解释是否正确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C.“称之不置”,上文是“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不可能“置办”。
置,在文中应是“弃置,放弃”的意思。
A.“鬻”,联系“卖儿鬻女”“卖官鬻爵”,可以确定为“卖”。
B.“谒”可组词为“拜谒”。
D.前面的“扬榷”意即略举大要,后有“以告后之君子”,可见“陈”是“陈述”。
答案 C 【参考译文】先生从小失去父亲,爱好学习。
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助书商在集市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
朱文正到浙江做提学使,先生去拜见,叙述了扬州割据的事情、为气节而死的人,做《广陵对》三千字,博综古今,天下的奇文啊。
性格正直,不注重容貌举止,痛恨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
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
虽然我不擅长写文章,但还是要扼要陈述他的事迹,来劝告后世的君子。
技法透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言实词及其推断专题复习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全国卷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抓牢文言实词的五类命题点(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沈周)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往往有比喻、引申、假借等关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伐:自夸②十年春,齐师伐.我伐:讨伐,征伐B.①进止皆有表识.识:赏识②天下谁人不识.君识:认识C.①每所止舍.舍:宿营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D.①光武以此多.之多:赏赐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多:大多(三)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
文言虚词的7大推断技法四、【因】A.介词。
依照,根据。
B.介词。
依靠,凭借。
C.介词。
趁着,趁此。
D.介词。
通过,经由。
E.介词。
因为,由于。
F.副词。
于是,就;因而。
G.名词。
原因,缘由,机缘。
H.动词。
沿袭,继续。
(1)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4)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5)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7)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论语》)(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9)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10)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11)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1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C (2)A (3)B (4)C (5)A (6)D (7)H (8)E (9)F (10)G (11)H(12)B五、【焉】A.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B.兼词。
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C.代词。
相当于“之”。
D.代词。
哪里,怎么。
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F.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G.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5)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6)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7)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8)割鸡焉.用牛刀?(《论语》)(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教材重要实词回顾训练(1)左①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③旁门左道(成语)④意见相左【推导助记】“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形是左手朝上的外形)。
一般人左手更不机敏,故引申出“不合、不挂念”之义。
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答案:①车上的尊位②东面,地理方位上以东为左③不正,邪僻④不合(2)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③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⑤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鸿门宴》)⑦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推导助记】“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
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答案:①坐着,坐下②通“座”,座位③由于,由于④由于⑤因……犯罪⑥通“座”,座位⑦徒然,空(3)归①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勾践灭吴》)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③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推导助记】“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
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
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答案:①归附,趋向、归向②去③女子出嫁(4)质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②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推导助记】“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
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
②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译文:
答案:①他的部下有不听从命令的就被杀掉,犯了很小的过失也要被鞭打至流血,人们见到他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关键点:“用命”,听从命令;“鞭棰”,被鞭打;“股栗”,大腿发抖)
②窦轨将诏书藏在怀中,韦云起问诏书在什么地方,窦轨不肯拿出来给他看,并趁机捉住韦云起杀了他。
(关键点:“内”,通“纳”,收入;“诏安在”,宾语前置句,应为“诏在安”;“示”,给……看;“执”,捉拿、捉住)
【参考译文】
窦轨,性情刚直果断有威严,大业年间,任资阳郡东曹掾,辞官回家。
高祖起兵,窦轨招募一千多兵众在长春宫迎接拜见。
皇上非常高兴,赐给他十匹良马,派他在渭南一带攻取地盘,拿下永丰仓,聚集士兵五千人,跟随皇上平定京城。
匈奴贼兵五万人侵犯宜春,高祖下诏让窦轨征讨贼兵。
军队驻扎在黄钦山,遇见贼人从高处万箭齐射,士兵因此退却。
窦轨斩杀了十四位部将,再提拔他们的副手代替他们,亲自率数百名骑兵跟在最后,命令道:“听到鼓声不前进的人斩。
”击鼓之后,士兵争相向贼人冲去,敌人无法抵抗,窦轨的军队大败贼军,斩杀了一千多个敌人。
第二年,升任至蜀地。
窦轨显贵以后,更加严酷,然而自身勤苦不懈,每次出兵作战,从不解去盔甲,他的部下有不听从命令的就被杀掉,犯了很小的过失也要被鞭打至流血,人们见到他都害怕得大腿发抖,因此蜀地盗贼全部平定。
后来他入朝,被赐坐御榻,面容不严肃,又因对诏不合圣意获罪,皇帝生气地说:“你入蜀时,跟随着的车骑、骠骑将军有二十人,你快要把他们都杀完了,我那些出身陇西的车骑将军们,还不够给你斩杀的。
”于是将他拘押在牢狱中。
不久后又释放了他,让他返回镇守益州。
窦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一向不和,等到隐太子李建成被杀,诏书送到益州的时候,窦轨将诏书藏在怀中,韦云起问诏书在什么地方,窦轨不肯拿出来给他看,并趁机捉住韦云起杀了他。
郭行方害怕,逃回京城,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