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 绪言
- 格式:ppt
- 大小:637.5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大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及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及技术开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构造的不断开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展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展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承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张尧学史美林张高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年孙仲秀等,操作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William Stallings, Operating Systems(3r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David A. Solomon, Mark E. Russinovich, Inside Microsoft Windows 2000, 3rd Edition, Microsoft Press, 2000课程主要内容用户接口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外部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的功能管理系统软硬件资源扩展计算机的功能向用户提供服务课程的目的与要求课程目的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原理、功能和技术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设计并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和调试操作系统的关键算法和组成模块了解和熟悉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与硬件和其它软件的关系了解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全过程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的特征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地位和目标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组成操作系统举例操作系统的地位和目标图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操作系统的地位:紧贴系统硬件之上,所有其他软件之下(是其他软件的共同环境)引入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系统管理人员的观点):管理和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弥补硬件系统的类型和数量差别可扩充性(开放的观点):硬件的类型和规模、操作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管理策略、多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由一系列模块构成的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