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7计算机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8
0037计算机导论答原=1.1110001反=1.0001110补=1.00011114.答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码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1)物理上最容易实现。
(2)可靠性强。
(3)运算规则简单。
(4)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
5.答(1) 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一系列的协议。
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2)1、按照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局域网,广域网2、按照拓扑结构(网络的连接结构)划分: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在局域网中明确一点讲就是文件服务器、工作站和电缆等的连接形式。
现在最主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星形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由总线型演变而来)以及它们的混合型。
顾名思义,总线型其实就是将文件服务器和工作站都连在称为总线的一条公共电缆上,且总线两端必须有终结器;星形拓扑则是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连接点,各工作站都与它直接相连形成星型;而环形拓扑就是将所有站点彼此串行连接,像链子一样构成一个环形回路;把这三种最基本的拓扑结构混合起来运用自然就是混合型了6.答定义: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数据存储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来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通过网络连接的数据存储节点上,以获取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并发访问量。
近年来,随着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开始从集中式模型向分布式架构发展,基于关系型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保留了传统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基本特征下,从集中式存储走向分布式存储,从集中式计算走向分布式计算。
特点:1.高可扩展性:分布式数据库必须具有高可扩展性,能够动态地增添存储节点以实现存储容量的线性扩展。
(0037)《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目前,计算机系统中处理的信息是 B 。
A、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C、无线电信号D、声音信号2.在下列叙述中,最能准确地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 C 。
A、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B、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C、计算机是一种能处理信息的机器D、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3.促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根本原因是A 。
A、计算机自身的特点B、计算机的广泛应用C、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D、微机出现,计算机走向家庭4.微机的CPU由 C 组成。
A、运算器和存储器B、控制器和存储器C、运算器和控制器D、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5.目前,通常称486、586、PII计算机,它们是针对该机的 C 而言。
A、CPU的速度B、内存容量C、CPU的型号D、总线标准类型6.分时操作系统不具备的特点是 B 。
A、A、同时性B、保密性B、C、独立性D、交互性7.Internet的域名结构中,顶级域名为Edu的代表 C 。
A、商业机构B、政府部门C、教育机构D、军事部门8.若需连接两个以上的同类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相同),应使用 B 作为网络连接器。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9.线性表是一种( A )结构。
A.顺序B.层次C.网状D.树型10.操作系统是一种 B 。
A、编译程序系统B、系统软件C、用户操作规范D、高级语言工作环境11.与二进制数(1100001)2等价的八进制、十进制数分别为 C 。
A、(157)8(97)10B、(141)8(85)10C、(141)8(97)10D、(131)8(98)1012.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个 C 操作系统。
A、交互式B、分时C、非交互式D、网络式13.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 C 。
A、INTERNETB、BITNETC、ARPANNETD、ETHERNET14.在Internet网中,一个IP地址由 C 位二进制数值组成,A、8B、16C、32D、6415.关于随机存储器RAM,不具备的特点是 D 。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全网最全)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时代可以以计算机元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这五个阶段大致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5个发展阶段。
XXX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包括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唯一结构、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通过执行指令直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的操作、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数据以二进制表示等。
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字长、时钟周期和主频、运算速度、内存容量、存储器的容量反映计算机记忆信息的能力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最高速率等。
CPU工作频率可以通过倍频乘以外频来计算。
文件名不能出现:\/:*?"<>|,而通配符?代表任意一个字符,*代表任意一个字符串。
RAM全名是读写随机存取存储器,它具有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的特点,而所谓随机存取则意味着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
RAM可以分为动态RAM和静态RAM两类,当断电后,动态RAM存储内容立即消失,称为易失性;而静态RAM则可以保持存储内容,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
ROM为只读存储器的缩写,它的用途很广泛,可以与微程序设计、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应用软件、无磁盘网络工作站等相结合使用。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系统的界面,它向用户提供系统调用,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简单方便地把自己的意图告诉系统,让操作系统去完成工作。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其中,存储器管理的功能包括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处理机管理的功能包括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设备管理的功能包括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设备独立性和虚拟设备;文件管理的功能包括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和文件的操作。
在十进制数666.66中,个位的6表示其本身的数值,十位的6表示其本身数值的十倍,百位的6则代表其本身数值的一百倍,而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小数位的6表示的值为6×0.1,第二位小数位的6表示的值为6×0.01.因此,这个十进制数可以用多项式展开写成:666.66=6×10^2+6×10^1+6×10^0+6×10^-1+6×10^-2.在二进制中,各数位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中,各数位的“权”是以8和16为底的幂。
0037《计算机导论》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037学年季度:20221
单项选择题
1.微型计算机的CPU由以下部分组成:。
....
控制器和存储器运算单元和存储器
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单元、控制器和存储器
2、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检索操作都是由三种基本运算组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运算不包括
....
联接选择
投影比较
3、internet中url的含义()。
....
传输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统一资源定位Internet协议
4、请将二进制数(11100110)2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
f3e3e6
.
f6
5.驱动器是一个()。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围设备
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F.文件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操作系统
计算机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存储器和运算单元
.总线
.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8.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汇编语言是一种____语言。
.二级 .
低级
)它不属于这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精心整理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4、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实时控制(4)人工智能(5)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6)娱乐和游戏5、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2·采用现金的信息技术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7、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多方位的,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的人才。
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9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些?第二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数制?3个特点?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2)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2(1乘法运算法则0*0=00*1=01*0=01*1=13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证书的规则是什么?(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除基取余,先余为低,后余为高。
(2)乘基取整,先整为高,后整为低。
4将下列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5如何采用\位权法\将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便可得到转换的结果。
6、将下列各数用位权法展开:(5678.123)10,(321.8)10,(1100.0101)2,(100111.0001)2答:(5678.123)=5×10+6×10+7×10+8×10+1×10+2×10+3×10103210?1?2?3(321.810=3×10+2×10+1×10+8×10)2101(1100.0101)2=1×2+1×2+1×2+1×232521224(100111.0001)=1×2+1×2+1×2+1×2+1×2047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8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如何转换?左向右分别按每3位为一组(不足3为对应的1位八进制数,只要把每194位为一组,不足4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十六进制数,即得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即可。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的硬件是从计算单元到程序系统的,而构成计算机的计算方法与算法是由无数计算功能模块组成的。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电脑。
这种体系架构也被称为“计算机图灵机”。
图形存储系统、操作系统、编译设备以及图形界面处理技术三大类构成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体系,也被称为计算机学科的“入门课”,由于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点,所以本课程给大家梳理一下这几个科目知识点归纳。
并将在后续分享复习内容,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一台计算系统能完成的任何功能它都是由无数个或基本或特殊的单元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复杂有效控制系统,这一“单元”就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最基本环节。
这些被称为“计算单元”(例如每一台计算机中存储与处理不同类型数据时所用到的单元)。
一、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分。
计算单元是指按特定逻辑规则、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在特定使用条件下能以某种方式工作的单元。
它是整个计算机硬件构架的基础与核心,是决定计算机性能最关键的部件。
计算单元是在计算机的每一个 CPU或每一个内存单元和储存单元之间所构成的一个连续结构。
每一个 CPU或内存单元都具有一定数量的逻辑运算处理单元(可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能够处理由所有 CPU或内存单元处理不到的任意类型事务;每一内存单元能够处理任何类型事务;每一个内存单元还可以处理与一个处理能力相匹配的数据;每一个内存单元能够处理与一个处理能力相匹配的数据(如:1)或2)、3或4个存储单元能够处理与某个特定用途相匹配的文件格式、表格式或事件规则。
1、计算单元的类型计算单元分为物理计算单元和软件计算单元两大类。
物理计算单元又称集成电路。
根据其物理特性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存储器;②逻辑芯片;③电。
存储器又称存储罐,属于硬件存储系统的一种,也叫硬件电路或外围电路,由电路板或电路组成的网络器件,它与电路组成一体,即逻辑电路与总线相连。
在它由电路中包含着电荷和频率信号,所以其称为电荷电路在计算机中又称为电荷耦合器件。
第5章课程体系及设置 (2)5.1 课程体系结构 (2)5.2 课程分级与实施策略 (2)5.2.1 基础课程 (2)5.2.2 主干课程 (3)5.2.3 特色课程 (4)5.3 核心课程介绍 (4)5.3.1 核心课程选择原则 (5)5.3.2 核心课程描述 (5)5.4 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 (18)5.4.1 培养规格与目标 (18)5.4.2 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 (20)5.4.3 课程的组织 (22)5.4.4 教学计划的组织 (23)第5章课程体系及设置知识体系的14个知识领域及相应的知识单元、知识点定义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知识结构。
但这并不就是实施教学的课程体系,14个知识领域并不恰好是14门课。
课程体系的结构、分级与实施策略以及对主干课程的简要描述将在本章给出。
5.1 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的本科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奠定基础的基础课程,涵盖知识体系大部分核心单元的主干课程,以及用来完备课程体系的特色课程。
基础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主干课程在二、三年级开设,特色课程则在高年级开设。
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当然还包括一些选修内容。
如果某个核心单元未能包括在前两层的课程中,则应保证在特色课程中能找到。
课程体系的三层结构见图5-1。
图7-1 课程结构5.2 课程分级与实施策略在上述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中展示的学科教育的6种入门模式与主干课程的4种设计模式将在本节中说明。
5.2.1 基础课程不同的入门途径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体现了不同的课程特点。
这些不同的入门模式将适应不同的学校和学生。
我们已经习惯于程序设计优先的入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施多年、基本稳定的课程体系。
由于程序设计常常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的技能,又常常吸引着学生的兴趣,程序设计所提供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因此程序设计优先的入门模式有它的优点。
但从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角度看,程序设计优先的入门模式会推迟学生对学科的了解,把精力集中在细节上而不是本学科的概念性、思维性的一些基础上,而且程序设计也只是关注编码,很少涉及设计、分析和测试,因此程序设计优先的人门模式也有它的缺点。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