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侵略与反抗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重点一、侵略与反抗。
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1842年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 1860年)- 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英法联军罪行。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多次击败由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 甲午中日战争(1894 - 1895年)- 原因。
- 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 主要战役。
- 黄海大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他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敌舰,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 威海卫战役: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1895年签订。
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增辟通商口岸等。
-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重点1、侵略与反抗四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抗:林则徐禁烟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大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影响、共同影响。
2、近代化探索方式:向西方学习。
三个层次: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四个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时间、内容、性质、影响。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时间、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心、主力、初步胜利、性质、意义、精神(民主、科学、进步、爱国)中国共产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时间、目的、对象、战役、战果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5、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星星之火(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道路、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时间、目的、路线、会议、会师、意义、精神)、九一八事变(1931、沈阳、柳条湖事件、不抵抗、结果)西安事变(时间、目的、人物、方式、意义)6、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重大战役(正面、敌后)中共七大(时间、目的、内容、意义)抗战胜利原因(抗统)意义重庆谈判(时间、目的、结果)7、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内战全面开始(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近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淮海战役(规模最大肢解敌人,中间突破)歼敌人数、意义、总的意义。
渡江战役8、民族工业状元实业家、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个时期、三个表现、六个原因、三个特点,三座大山)9、社会习俗装束、礼节、称谓10、科技文化科技(詹天佑、侯德榜)思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0多万斤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签订的主要条约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南京条约》 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第一章:鸦片战争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军的进攻和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场。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等。
第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2.1 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外国势力的干涉和中国的抵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的进攻和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剧。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场。
组织学生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等。
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3.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朝鲜半岛的争夺和中国的干涉。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海战和陆战的具体情况。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北洋舰队的覆灭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场。
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等。
第四章:义和团运动4.1 教学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理解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民间信仰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反外国势力的斗争和清政府的镇压。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
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
中英︽南京条约︾背景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海面。
清廷被迫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内容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赔款2100万元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1月侵略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果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并放火烧毁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额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的内容:割让给英国;赔款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首先挑起战争,联军为主凶,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初二历史培优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基础知识】(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①导火线:林则徐的虎门销烟②侵略者:英国③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④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⑤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⑥战争主要影响: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鸦片战争①导火线: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②侵略者: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国和俄国③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④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⑤战争结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⑥战争主要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②侵略者:日本③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欲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④战争时间:1894年8月—1895年4月⑤战争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⑥战争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战争②时间:1900年6月—1901年9月③侵略者: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④爆发的根本原因:实现重新瓜分中国计划⑤战争结果: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清政府被迫同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
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x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理顺各事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
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次侵华战争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认识抗击外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五、单元感悟: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第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历史】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图片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师生虚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厅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展厅一:虎门销烟——民族之魂
展示林则徐图片和字资料。
学生活动:“我看到……我感到……”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年份英国输华值中国输
英总值入超
正当
贸易值鸦片
贸易值总计值
1837-1838220万340万60万310万20万
材料二
材料三:《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四: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六: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
教师导学:
1、从材料一、二中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三、四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9 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情况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明确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林则徐能否当选为鸦片战争期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陈述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和名言,让学生体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情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讨论: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从而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厅二:鸦片战争——民族之恨
1、多媒体播放动态《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导学: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
2、创设情境:角色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第一组
学生:1816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
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导学: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展厅三:《南京条约》——民族之耻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内容简表
教师导学:分组讨论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带给中国的危害。
《南京条约》项目内容危害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 万银元
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的危害: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展厅四:收获厅——民族之悟
创设情境:留言板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之魂,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历史之恨?还有哪些其他的心得感悟与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如下: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小试牛刀,实践历史】
学生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寄语: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了170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强大起,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的
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在今天我们更要牢记以史为鉴,匆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