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辞赋
- 格式:ppt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12
说明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骚体赋的创作在东汉时期仍然持续进行。
骚体赋的代表作品包括班彪的《北征赋》、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以及蔡邕的《述行赋》等。
这些作品或者以纪行的方式抒发感慨,或者以述志的形式展现情怀,情感表达十分浓厚。
冯衍的《显志赋》在创作上受到了屈原赋的较大影响,而蔡邕的《述行赋》则通过记叙途中所见,借古讽今,抒发郁愤不平之情,批评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集团。
另一方面,赋体创作在东汉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东汉初期的赋家继承了前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铺张扬厉的大赋,如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然而,到了东汉中期以后,赋体创作开始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张衡的《归田赋》是这一转变的开端,它标志着东汉赋体创作的新趋势。
此后,如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作品也体现了这种转变的特点。
此外,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兴起也是汉赋发展的重要阶段。
抒情小赋具有现实性、抒情性、篇幅短小活泼以及语言趋向骈俪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有所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综上,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主要体现在骚体赋的创作延续和赋体创作的转变,特别是抒情小赋的兴起,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研究专家。
《二京赋》《二京赋》《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
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
作品简介《二京赋》始草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张衡19岁时,完成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张衡30岁在南阳主簿的任上,所以说他精思10年才完成。
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二京赋》的写成与他青年时期出武关、游三辅、观京师、察民风、登山临水、考察游历积累了大量的文学写作素材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赋烟壶张衡见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固《两都赋》,创作了《二京赋》。
《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
《西京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安繁盛富丽的称颂,叙长安地势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后逐次描绘宫室的辉煌、官署宿卫的严整、后宫的侈糜,离宫苑囿,华美壮丽。
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无不纵情杀戮以为快事。
其间又穿插商贾、游侠、角抵百戏、嫔妃邀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富贵、穷奢极侈的京都景象。
作品中所铺叙的品物之盛,人们对待物质享乐的态度,都在极度夸张的描写中见出其荒谬的方面,见出作者的否定之意。
《东京赋》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
在对东都城市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中,在对朝会、郊祀、祭庙、亲农、大射、田猎、大傩等上层统治者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间,使人感受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二京赋》 - 创作背景东汉文坛同西汉相比,变化很大。
东汉士人失去了作为文学侍从参与上层统治集团重大活动的条件,环境和地位的变化给予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现实生活的动荡不定也给他们以极大的震撼。
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已经跨出宫廷苑囿,从更广阔的范围寻找有价值的题材。
于是,各个时期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直接、间接诱因。
东都洛阳与题材方面的变化相适应的,还有创作宗旨的变化。
一、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西汉初期的辞赋创作,西汉中期的辞赋高峰,西汉末期的辞赋衰落以及东汉的辞赋复兴。
在西汉初期,辞赋创作以其规模小、内容浅显、形式简约为主,其中以《离骚》的创作最为著名。
而在西汉中期,辞赋达到了巅峰时期,刘向、司马相如等文人的辞赋作品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西汉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辞赋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而在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辞赋文学得以复兴。
二、汉代辞赋的特点1.以叙事为主要手段:汉代辞赋以叙述为主要手段,通过叙述来展示辞赋的主题和主旨,既具有情感表达的内在张力,又富有故事的情节。
2.注重形象和意境:汉代辞赋在描绘形象和营造意境方面有独特的表现,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3.重视对比和象征:汉代辞赋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非常灵活,通过表现事物的对比和象征化的描绘,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讲究节奏和韵律:汉代辞赋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把握,通过对字句的选用、排列和运用,来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代辞赋的主题广泛,既有表现爱情的、描绘人物的,又有描写风景的、赞美德行的,还有抒发感慨的等等,形式丰富多样。
三、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2.《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3.《长门赋》:《长门赋》是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著名辞赋,是中国古代诗文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长门赋》以秋日长门宫为背景,以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切身之情为写作素材,表现了对长门美女蔡文姬的思念之情和对汉宫宏伟壮丽的赞美。
4.《咏怀》:《咏怀》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一篇著名辞赋,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事的关注为主题,以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擅长辞章,尤其在辞赋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辞赋作品具有浑厚的情感,娴熟的艺术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有三篇特别著名,分别是《洛神赋》、《明月上高楼》和《白马篇》。
《洛神赋》是曹植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辞赋之一。
这篇辞赋以洛神为主题,通过描绘洛神美丽的形象和夫差对她的迷恋,展现了曹植细腻的情感和出色的描写能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比拟、侧写等修辞手法,将洛神与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相结合,以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明月上高楼》是曹植另一部脍炙人口的辞赋作品。
这篇辞赋歌颂了明月的美丽和伟大,并以明月为主线,描绘了曹植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他通过对明月的细致描写和与自己命运交织的叙述,展示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动荡局势的忧虑和思考。
《白马篇》是曹植辞赋中的另一精品之作。
这篇辞赋以白马为主题,通过描写白马体态、勇武和配合骑士的景象,表达了曹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他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白马的骄傲和飒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追求。
这三篇辞赋作品在曹植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曹植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述和抒发自身情感,展示了他精湛的辞章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同时,他在这些作品中也融入了个人的思考和社会问题的关怀,使其辞赋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
曹植的辞赋作品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辞章诗赋的重要代表,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的创作使辞章诗赋在技巧上更加丰富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深刻。
同时,曹植的辞赋作品也对后世文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代文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综上所述,曹植创作的三篇辞赋名篇《洛神赋》、《明月上高楼》和《白马篇》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东汉辞赋创作的演变趋势
东汉辞赋创作的演变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主题广泛化:东汉辞赋的创作主题逐渐从以歌颂皇帝、官员和士人为主转变为包含更多丰富多样的内容。
辞赋作品开始涉及宗教、哲学、历史、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的感悟。
2. 文风简练化:东汉辞赋在形式上更加注重简练明了,不再像西汉辞赋那样追求超长篇章和华丽的修辞技巧。
辞赋的表达更加直接简练,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
3. 语言形式多样化:东汉辞赋的语言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汉辞赋以五言律诗为主的格律中,东汉辞赋开始出现了七言诗、七言乐府等新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引入使得辞赋作品更加具有音乐性和诗意。
4. 思想观念更新:东汉时期,社会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民族问题的突出,辞赋作品中开始出现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反思。
辞赋作者开始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不公,并表达自己对社会和政治的关切。
5. 个人感情表达:东汉辞赋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辞赋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更多对爱情、友谊、家庭等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的思考和表达。
综上所述,东汉辞赋创作的演变趋势表现为主题广泛化、文风简练化、语言形式多样化、思想观念更新和个人感情表达。
这些趋势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思潮的发展,丰富了辞赋创作的内容和风格。
史记中的诗歌辞赋
史记中的诗歌辞赋: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错误)。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
”(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
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
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
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
它是汉赋发展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
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