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

(一)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和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解析】C.“碧溪垂钓”“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对从政似有所期待。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有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

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勇气。

【解析】C.是诗人在想起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后,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不是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解析】A.这首诗是在扬州的酒宴上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而不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诗人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一个人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表达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态度。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解析】C.“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

(三)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A.“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有误,从“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可以看出词人也曾对月缺人分离有怅惘之情。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B.开篇写中秋之夜词人把酒问天,流露出词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阕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阕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解析】A.作者领悟到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月圆人团圆”有误。

(四)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借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

B.“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C.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于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分外沉重。

D.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D.这首诗不仅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与无奈之情。

(五)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解析】D.“愤怒的质问”不对,应为“伤心哀婉之情”“强烈控诉”。

(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所以有一种委屈。

B.三、四句直写“除弊事”,诗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C.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D.“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写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解析】A.“所以有一种委屈”错,应该是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七)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悲故乡”三字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之情。

B.颔联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经过诗人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渲染,一幅可触可感的霜晨图跃然纸上,从中流露出行旅的人心中悠闲随意轻快的感情。

C.尾联诗人写梦境中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美丽曲折的池塘,避直就曲,以“凫雁满塘”的画面形象传达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D.本诗紧扣“早行”,用平常语描绘出一幅早行图,抒发了行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