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微型实验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绿色化学的烯烃Meerwein水合反应创新综合实验设计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实验设计基础 (3)三、实验设计目标 (4)3.1 掌握Meerwein水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5)3.2 探索绿色化学在Meerwein水合反应中的应用 (7)3.3 提高实验操作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8)四、实验材料与方法 (9)4.1 实验材料 (10)4.2 实验设备 (10)4.3 实验方法 (12)4.4 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13)五、实验内容与创新点 (14)5.1 传统Meerwein水合反应的流程与问题 (16)5.2 创新实验内容 (17)5.3 创新点分析与应用前景展望 (18)六、实验过程与实施计划 (20)6.1 实验准备阶段 (21)6.2 实验操作阶段 (22)6.3 数据记录与分析阶段 (23)6.4 实验总结与报告撰写阶段 (24)七、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5)7.1 实验结果记录与图表展示 (26)7.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8)八、实验安全与环保措施 (29)一、内容描述本综合实验设计旨在探索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烯烃Meerwein水合反应。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掌握烯烃水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论教学:首先通过课堂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烯烃Meerwein水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机理和实验方法。
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实验准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试剂和溶剂等。
对试剂进行纯化处理,确保其纯度和使用安全。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烯烃的活化、水合反应、产物分离和纯化等。
初中化学实验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入实验教学中,促使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成为了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并提供相关案例供参考。
一、实验内容方面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1.选择绿色材料:在实验中使用绿色材料是绿色化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教师可以选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例如使用食品色素代替有毒染料进行溶液颜色变化的实验;使用食醋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2.减少化学品用量:合理控制化学品用量是绿色化学理念的核心。
可以通过精确称量、调整实验方案等方式来减少化学品用量。
例如,在分析实验中可以利用微量滴定技术,减少滴定剂的使用量;在制备实验中可以利用配位化合物代替传统有机合成反应,减少有机试剂的用量。
3.回收与再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废物的回收与再利用,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
例如,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可以教授学生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制备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废弃物利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1.启发式教学:适当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观察、实验和总结来实现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在实验设计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发学生探索变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分享经验和形成有效的思维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合作、相互协助,增强实验中的合作精神。
相关案例:1.酶促反应实验:选择利用果汁中的天然酶催化反应,比较不同酶浓度、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学生可以用低浓度的酶或者廉价的酶替代常用酶制剂,减少实验用化学品的使用。
微型化学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摘要:环境保护是目前全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
我们可以用绿色化学观点改进中学化学实验,即对中学化学某些实验进行微型实验,使其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微型实验;绿色化学【中图分类号】tq016环境保护是目前全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
我们可以用绿色化学观点改进中学化学实验,即对中学化学某些实验进行微型实验,使其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减少污染、现象明显、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非常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既真正地保护了环境,又不失时机地把环保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初见成效。
一、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1、在保证获取最有效实验信息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少剂量实验,对试剂“减量”或“降低浓度”或“微型”实验仪器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及氯气性质实验中,因为氯气是有毒气体,泄漏到空气中会严重污染大气,影响身体健康。
而且验证氯气性质实验较多,按照教材操作比较繁琐,且不可避免造成氯气泄漏。
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措施,实验用品及试剂有五条滤纸条,纸条上分别滴有(1)品红试液;(2)石蕊试液;(3)淀粉一ki试液;(4)na2s 溶液;(5)kbr溶液;(6)高锰酸钾晶体;(7)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实验时只须挤几滴浓盐酸即可发生变化。
(1)褪色;(2)先变红后褪色;(3)变蓝;(4)出现淡黄色固体;(5)变为橙红色。
这样设计实验后,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所需药品少、无污染。
2、改“演示实验”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结合体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反应在u型管里进行,使得离子在两极之间迁移距离过长,造成整个电路的电阻较大,电源功率损耗大,使阴、阳两极产生的气泡较少,很难收集到足够的氢气;用铁棒作电极,电阻大,表面积太小,不利于氢气的产生,也难收集到足够的氢气进行验证实验;尾气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新理念。
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创新开展实验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绿色化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创新开展实验教学,以实际行动传递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实验教学的创新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制备、使用和处置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它主张使用更少的有毒物质、更有效的合成方法和更高效的反应条件。
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预防、减少、重用和回收。
预防是指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采用对环境和人体危害较小的物质。
减少是指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重用是指将废弃物利用起来,再次用于生产。
回收是指将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再次利用。
这些理念无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创新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学也需要做出调整和创新。
传统的化学实验常常使用过量的有害化学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绿色化学理念背道而驰。
我们需要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1. 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当选择更加环保、安全的实验项目。
可以选择绿色溶剂代替有机溶剂、利用生物催化剂替代化工催化剂等。
也可以引入与环保相关的实验题材,如水质检测、环境监测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
2. 实验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结合绿色化学理念,注重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利用,培养他们的废物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 实验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将环保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减少真实实验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环保实践案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项目 微型化学实验研究 实验时间 星期 二 √
晚上 姓 名 方胜敏 学号 222009316011185 同组人 李媛(142)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表格:
[制备实验装置]
(1)清洗
将青霉素药瓶、瓶塞、注射器、输液管清洗干净。
(2)打孔
用与输液管直径相同的铁钉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瓶塞上烫小孔(在其
中6瓶塞上分别烫两个小孔,在其中一个瓶上烫一个小孔)
(3)连接装置。
如图(注意整套装置要密封不漏气)。
[实验步骤]
(1)在青霉素瓶放入少量(约2g )高锰酸钾粉末,第(1)、(3)、
(4)、(5)、(6)瓶中依次加入浓硫酸溶液、品红溶液、淀粉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氧化钠溶液。
(2)取注射器吸适量浓盐酸溶液,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青霉
问题讨论: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1.浓硫酸溶液
2.集气瓶
3.品红溶液
4淀粉KI 溶液
5.AgNO 4溶液
6.NaOH 溶液
素瓶塞,如图。
(3)慢慢地推注射器活塞,使盐酸滴入瓶青霉素瓶中,与高锰酸钾接触,立即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氯气经过瓶(1)、(2)后依次进入各个小瓶,都有气泡产生。
瓶(3)中红墨水颜色逐渐变浅,瓶(4)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从无色变为蓝黑色,瓶(5)中硝酸银溶液出现浑浊。
瓶(6)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多余的氯气,以防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实验效果] 制作简易,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效果独特。
现象:(3)中先变黄然后褪色,(4)变蓝黑,稀释后呈蓝色,(5)中变浑浊。
微型化学实验,节约药品,节约时间。
化学实验中的绿色化学理念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化学作为一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积极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降低实验对师生健康的潜在危害,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反应产物以及实验废弃物。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注重实验结果的获取,而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关注较少。
例如,一些有机合成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具有挥发性和毒性,不仅会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还会污染实验室的空气。
此外,一些重金属离子的实验废弃物,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了减少化学实验中的污染,我们可以从实验设计、试剂选择、实验操作和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在实验设计方面,应尽量选择小型化、微型化的实验方案。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微型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减少试剂的使用量,降低实验成本,还能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微型实验装置由于体积小,便于操作和携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
试剂的选择也是实现绿色化学实验的关键环节。
应优先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的试剂。
例如,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可以用食用醋代替稀盐酸,用小苏打代替氢氧化钠,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又能避免使用危险的化学试剂。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可以选择水作为反应介质,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以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对于减少污染也至关重要。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试剂的用量和反应条件,避免试剂的浪费和过度反应。
例如,在进行滴定实验时,要准确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试剂的用量。
绿色化学教学设计简介绿色化学是指通过改变化学实验室的工作方式,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些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设计1.使用绿色试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环保的试剂,例如生物降解试剂、水溶性试剂、无毒化剂等。
这些试剂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也更安全。
2.重复使用实验器材:为减少资源浪费,我们可以开展使用和回收废旧实验器材的活动。
有些实验器材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例如滴定管、比色皿等。
在使用完后,可以清洗干净后再次使用。
3.在室外开展实验: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我们可以选择在室外进行实验,例如在野外进行物质的拾取和鉴定、进行植物的提取和分离等。
这样能够感受到自然,又能够更好地保护实验室内环境。
授课方式1.实验课结合理论课: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了解化学原理,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讲解化学实验的同时,我们可以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2.课堂知识的回顾:在实验前可以回顾更早期学过的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
3.提高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废弃物和废弃器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效果1.提高学习兴趣:绿色化学的课堂操作方式与传统实验相比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实验原理。
2.掌握实践能力:通过实验的多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也使他们更加系统地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知识。
3.培养环保意识: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环保,并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结绿色化学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从实验操作中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实验设计、授课方式的想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部署。
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未来社会的实施。
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摘要: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过程和终了均实现了零排放或零污染。
做到既要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实现预防污染。
同时对实验的参与者来说,贯彻绿色化学也是对我们健康进行了自我的保护过程。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学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创新1.发现问题在做浓硫酸的脱水实验时,把浓硫酸和蔗糖混合,随着反应的进行,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充满了整个教室,学生都在捂着嘴和鼻子抱怨:“怎么这么难闻啊”,下面吵得厉害,而且二氧化硫半天都散不去。
这样既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又污染了空气,甚至有的人就会觉得化学太恶心了,不想学化学了等等。
还有,比如钠与水的反应,老师做了几个班以后,可能手都被碱腐蚀疼了,而学生却在下面抱怨没有听见声音。
此外还有一些有毒原料,如ccl4、苯、苯酚等的使用,教材中也没加以“绿色”化,我认为是不妥的。
面对这些不足,我觉得必须要做出改进。
2.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该以改革实验为突破口,可以从日常教学、演示实验的改进、绿色实验的设计等方面,以点滴事例的实践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1.改进化学实验及仪器,改进某些排放有毒物质的实验向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浓硫酸特性实验——制作黑面包(图1)图1此实验中有毒的二氧化硫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避免了师生被二氧化硫毒害。
同时在反应结束时,把大烧杯拿走,此时还有很少量的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靠近来闻刺激图性的气味,这样就达到了既观察了现象,又不污染空气的目的。
通过对反应现象和化学原理1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探究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2.2化学实验要尽量减小试剂的浓度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
对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能节约药品、保证实验效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2.3要尽量推行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其优点是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费用;降低排废量,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且安全可靠。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实践与探索【关键词】绿色化学微型实验实验创新化学造福人类,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达3亿~4亿吨,使环境不堪重负,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1991年,“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尽可能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人类期望的最终产物,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与创新,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发展的主流。
在中学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效益:一是环境效益,绿色化学实验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经济效益,绿色化学要求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创新实验设计,从而节约化学药品,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三是教育效益,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实验教学绿色化可以为师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绿色化学实验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用绿色化学观指导实验创新要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化学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进行必要的优化或改进。
例如,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常规方法中生成的过氧化钠呈烟状释放到空气中,既污染环境,又不易观察生成物的颜色。
为此,笔者对实验作了一些改进:用一块白铁皮(或铝片)折起四边成小盒状,将一绿豆大小的钠吸干煤油后放在白铁皮(或铝片)上,并将其置于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钠很快便熔化、燃烧。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如下优点:生成的过氧化钠基本留在白铁皮(或铝片)上,既有利于环保,又容易观察产物的颜色;冷却后取出燃烧产物,可将白铁皮(或铝片)清洗干净擦干以备后用。
又如“氯气的性质”的实验经常要用到新制氯水,需要通过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或把氯气通入水中而制得,制取装置复杂,步骤繁琐,安全性差,污染物排放多。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微型实验设计
摘要:当今,绿色化学理念影响着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对三个常见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设计,进一步体现微型化学试验的优点。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微型实验初中化学教学
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由于缺乏实验经费,实验条件极其简陋,基本实验不能开足。
(二)由于受传统思想“述而不作”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怕准备实验麻烦,怕做实验浪费时间,导致实验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重结果获得,轻过程探索;重结论的正误,轻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的形成。
(四)部分学生随着化学知识的增多,惧怕有毒有害气体,惧怕腐蚀性药品,惧怕实验造成的污染,做实验的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五)实验室污染日益严重,“三废”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
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新诞生的前沿学科,能很好地解决以上一系
列问题。
(一)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实验研究和设计是实验教学的一项新课题
鉴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应世界绿色化学发展的时代潮流,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实验研究和设计,是知识经济时代实验教学向每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实验教学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它的实践意义在于:
1.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方法训练,重视继承、保持和再现,忽视创新和立异,这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和设计,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标准重新审视每一个实验,对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契机。
学生发现传统实验的弊端后,运用自己的化学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绿色化学的要求重新设计,这个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而且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重认识轻实践,而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实验设计,学生不仅开动脑筋自己构思,还要亲自动手进行验证实验。
学生在
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中,实践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设》中反复强调:“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真正的教不是向学生直接传授、给予和灌输,而是激发、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真知,真正的教育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教引起学生能动地学。
教师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原则。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按绿色化学的要求,自己去查询和搜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验证实验方案。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自主进行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在设计实验和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4.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日趋激烈的竞争时代,面对竞争和挑战,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技理性,而且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关怀。
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和合作,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与交流的思想意识;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生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可持续发展观看待问题。
(二)绿色理念下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实验设计的微型化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直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后可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价格低廉又可用代用品替代,因此便于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做更多的实验,去发明自制一些简易代用的仪器,去探索实验条件的改进和实验内容的改革,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现有机融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我校学生洪亮自制的钠与水反应的微型实验(如图1):
图1
2.实验设计的清洁化——绿色化学理念深入人心
在进行有些实验时,特别是制备实验,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
例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实验,一个实验室20多组学生做相同的实验,泄漏或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气体严重污染实验室,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进行。
若改为微型实验,则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如我对h■s和so■的反应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图2
3.实验设计的简易化
这项要求中的“简”是指实验装置要简洁,实验操作要简便,实验原理要简明。
设计实验所用的仪器要尽量常规化,若装置过于庞杂,操作太复杂,就会降低成功率,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延误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原则中的“易”是指实验仪器、药品和其他材料要常见易得,实验装置要易装易拆,实验要容易成功。
显然,只有符合简易性原则的实验设计才更易推广应用,也更具有实际价值。
我对电解水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当改用微型实验后,由于电解水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的量不多,所以点燃后爆鸣声清脆,绝对安全可靠。
简易化是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的根本原则,对于同一实验,实验越简单越好,简单就是美,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仪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效果明显的实验。
恰当的实验设计既突出实验重点,又没有冗长的实验步骤,充分体现出简易性。
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本领就在于化复杂为简单,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的环境下实施化学反应,如何使原料分子中尽可能多的原子转化成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尽可能不产生副产品或废物,使化学实验绿色化。
化学教师应该主动地将绿色实验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实验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各
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