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特优鱼类养殖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9
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及区域特点概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养殖逐渐成为了我国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及其区域特点。
一、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与区域特点1. 鳜鱼养殖(1)浙江杭州•优势特点:水质清洁、富含藻类资源•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流水养殖•主要市场:浙江、上海等周边地区(2)湖北西递•优势特点:水质清新、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方式:湖泊养殖、池塘养殖•主要市场:湖北本地市场2. 鲢鳙养殖(1)安徽巢湖•优势特点: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养殖方式:湖泊养殖、网箱养殖•主要市场:安徽、江苏、上海等周边地区(2)江苏白马湖•优势特点: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养殖•养殖方式:湖泊养殖、网箱养殖•主要市场:江苏、上海等周边地区二、海水养殖品种与区域特点1. 黄鳝养殖(1)广东湛江•优势特点:水产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海域养殖•主要市场:广东、香港等国内外市场(2)福建厦门•优势特点:地理位置便利、市场需求大•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滩涂养殖•主要市场:福建、台湾等国内外市场2. 虾类养殖(1)广西北海•优势特点:气候条件优越、维生环境好•养殖方式:塘坝养殖、滩涂养殖•主要市场:广西、海南等周边地区(2)山东烟台•优势特点:水质优良、海洋资源丰富•养殖方式:海域养殖、网箱养殖•主要市场:山东、北京等周边地区三、区域特色养殖模式1. 农田水面养殖•适宜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等南方农田水域•养殖品种:鳜鱼、鲢鳙、鲤鱼等淡水鱼类•特点:利用农田水域资源,兼顾农业生产与水产养殖2. 滩涂养殖•适宜区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滩涂地区•养殖品种:黄鳝、虾类等海产品•特点:利用滩涂资源,采用低密度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3. 网箱养殖•适宜区域:沿海多岛屿地区,如福建厦门、浙江舟山等•养殖品种:鲢鳙、虾类等水产品•特点:采用网箱养殖方式,充分利用水产资源,提高养殖效益结论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众多,特点鲜明。
淡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介绍--鲻鱼摘要: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
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没海已发现20多种。
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
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没海已发现20多种。
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
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俗称乌头鲻、青鲻)、梭鱼(俗称赤眼鲻、黄鲻)、棱梭(俗称棱鲻)等。
鲻鱼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
鲻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肉含蛋白质22%,脂肪4%。
早在3000多年前,鲻鱼已成为王公贵族的高级食品之一。
鲻鱼还有鲥舅之称,言其味若鲥鱼。
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鲻鱼除了作为食品大受赞赏外,还有滋补身体的效用。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鲻鱼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开胃,利五脏,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鲻鱼是杂食性鱼类,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兼食一些小型水生动物,适宜在池塘中与其他家鱼混养。
一般每公顷放养了3~5厘米的鲻鱼约1500~3000尾,当年可长到400~500克,产量1000公斤左右。
工人饲养时,可适当投喂些糠麸、豆饼、豉渣、酒精等粮油加工副产品作饲料,以补充天然饲料之不足。
鲻鱼在海洋中产卵繁殖,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
暂养池每1/15公顷可放鲻鱼苗约10万尾,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
淡化时要适当投喂饲料,以防鱼体消瘦。
在河口淡水水域捕捞的鲻鱼种,不必淡化就可放养到池塘中。
论述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及区域特点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产资源的国家,水产养殖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有许多名特优品种,这些品种在不同的区域中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一、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1. 鲍鱼鲍鱼是我国的传统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海域中。
鲍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高档海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的鲍鱼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鲍鱼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 虾虾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另一大名特优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淡水和海水中。
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的虾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虾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鱼鱼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淡水和海水中。
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
目前,我国的鱼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鱼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区域特点1.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区域之一,这里的气候温暖,水质优良,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南方地区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鲍鱼、虾、鱼等,这些品种在南方地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产量也非常高。
2.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水产养殖业相对较少,但是这里也有一些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比如说,北方地区的草鱼、鲤鱼等淡水鱼类,这些鱼类在北方地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产量也非常高。
3.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另一个主要区域,这里的气候温和,水质优良,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沿海地区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鲍鱼、虾、鱼等,这些品种在沿海地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产量也非常高。
三、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营养的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也将会不断增加。
我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非常丰富,这些品种在不同的区域中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黄刺鱼养殖技术6个要点分析黄刺鱼,也叫黄颡鱼,肉质细嫩,刺少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小型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黄刺鱼在市场上受到很多消费者及养殖户们的青睐,养殖效益较高。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黄刺鱼的养殖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池塘条件黄刺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2~7亩、深度2.5~3m的池塘,池底平坦、底泥较少。
池塘进排水口要设防逃,以防止黄刺鱼外逃和土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并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设施。
二、放养准备投放鱼种前半个月,排干池水,干塘曝晒,清除塘边杂草、杂物,清整池底,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0cm左右,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菌。
一般亩用生石灰125~150kg,在池底挖多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用水化开,趁热将溶化的石灰水全池泼洒。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1m左右,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猪粪等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及时放养鱼种。
三、鱼种放养一般在6-7月份,亩放养黄刺鱼夏花鱼种1.5~2.0万尾,具体放养数量要根据池塘条件、经济状况及养殖水平高低而定,放养的黄刺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
半月后,亩套养规格为100g/尾左右花白鲢鱼种200尾左右(花白鲢配比为1∶4),以调节水质,防止池塘水体过肥。
鱼种下塘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四、饲料投喂黄刺鱼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蚬、小鱼虾等,也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
人工饲养,主要投喂黄刺鱼专用配合颗粒饲料。
黄刺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
黄刺鱼有集群摄食的习性,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即上午8:00和下午18:00,日投喂量根据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五、水质调节黄刺鱼属底层鱼,喜高溶氧的清新水质,因此要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
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
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
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但近年来,娃娃鱼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
娃娃鱼养殖技术 - 养殖公司位于花都区梯面镇的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一九九六年创办,是一家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专业从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的保护及其子二代全人工繁养生产,并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
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重点支持企业,广州市龙头企业。
是广东最大的娃娃鱼商品鱼销售,娃娃鱼鱼苗繁养的基地。
娃娃鱼养殖技术 - 设计建造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池结构娃娃鱼养殖地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池。
其结构为砖、水泥、石头、混凝土结构。
具体结构要求是:1.池壁结构娃娃鱼养殖池池壁要求是:①截止水,使之不漏水;②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士的压力及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沉陷;③要有防逃设施;④价格便宜。
娃娃鱼养殖池壁一般用方块石头、砖或混凝土砌成,水泥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池壁顶端要向他内伸出10厘米,以防娃娃鱼逃跑。
2.池底结构娃娃鱼池底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再用小石渣填空,最后用混凝土铺平。
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1.5%左右。
3.进水口进水口位置依据进水道,与排水口相对设在池角。
白乌鱼养殖优势-白乌鱼成鱼养殖方法白乌鱼又叫白甲乌鳢,俗称白乌棒,鳢科鳢属。
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
白乌鱼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
营养丰富,可多做多种名菜,如生炒鱼片,白菊鱼丝,白乌棒炖蛇等。
“白乌棒”体色白,体态秀美,耐低氧,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白乌鱼药用价值,白乌鱼养殖优势,白乌鱼成鱼养殖方法。
白乌鱼药用价值性味归经:甘、寒,无毒。
入胃经。
功效:补脾益胃,利水消肿,治温痹、脚气、妊娠水肿等。
食疗方法一白乌鱼一尾,重约500克,冬瓜500克,清洗,同入锅煮,不放盐,熟后分2次食用。
可治妊娠水肿食疗方法二白乌鱼一尾,去肠脏留鳞,清洗,冬瓜适量,加少许葱白、大蒜,同煮,不加盐,熟后吃鱼喝汤,每天1剂,连吃3~7天。
可治心脏病水肿和营养障碍性水肿病症。
食疗方法三将白乌鱼切片,与米糠200克,花生50克,米仁50克,同煮汤饮服。
可治疗肾脏炎水鼓腹大。
食疗方法四肾炎初起时,用黑鱼煮汤,但不放盐,饮汤食鱼,疗效甚好。
食疗方法五大白乌鱼一尾,约重500克,去肠留鳞。
在鱼腹中放入适量大蒜瓣和赤小豆,以填满鱼腹为度,再用厚粗纸包数层缚定,先在清水中浸到里外浸透,然后放入灰火中煨熟,取出淡食或蘸醋少许,食之,一天分数次吃完,连吃数天,可治疗慢性肾炎。
白乌鱼养殖优势1、营养价值高,尤其的高蛋白质,高徽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3高1低),符合现代人们的饮食要求,以及特有的药用价值(催乳,生肌活血,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去瘀生新、利水消肿之效),白乌鱼出肉率高、肉厚色白、红肌较少,无肌间刺,味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方法。
2、高产,667平方米(1亩)的鱼塘用精养的模式,5月投放10CM 的鱼苗8500尾,经过6个月的养殖,产量在8000斤以上,7-9月日增重率为3%。
高产的重要原因是白乌鱼是肉食性鱼类,有很好的喜集群性,耐高温、低温,具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耐低氧。
美国大口胭脂鱼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鲤,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从美国引进的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此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饲养、繁殖力强等特点,是值得推广和饲养的名特优品种。
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选择面积2亩~5亩的池塘,水深1.5米~2米,鱼池不渗漏,保水保肥好,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鱼种放养前,要杀灭鱼池中的病原生物。
一般是鱼种放养前7天~8天,用生石灰75公斤/亩~100公斤/亩兑水全池泼洒。
2天~3天后注入新水,并用粪肥300公斤/亩~400公斤/亩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
二、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可选在4月~5月份进行,尽量做到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
放养鱼种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放养前最好经过消毒,可用3%~5%的生理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或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浸洗30分钟后下塘。
放养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800尾/亩~1000尾/亩为宜,可以适当搭配一些鲢鱼、鲤鱼、鲫鱼等。
三、饲养管理1.投饵鱼种下塘1天~2天即可开始投饵,饵料蛋白质要求控制在32%左右,鲤鱼料、罗非鱼料等都可作为其代替饲料。
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5%,具体数量还应视季节、天气、鱼体大小、吃食情况、水质而定,一般春季为1%~3%,夏秋季为3%~5%,一般每天投饵2次~3次即可。
2.施肥主养胭脂鱼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
大口胭脂鱼在天然水体中主食浮游生物,适当施肥可以节约饵料成本。
每10天投绿肥一次,用量100公斤/亩~150公斤/亩;每3天~4天施放一次化肥,每亩施1公斤尿素和2公斤磷肥。
施肥时间应选晴天施放,还应根据水质情况、水质肥瘦程度而有所增减,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厘米~25厘米。
3.水质管理要坚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质的变化。
良好的水质既可以促进生长,又可以防除病害。
每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5公斤/亩~25公斤/亩。
每次泼洒生石灰1天~2天后,更新20厘米~30厘米深的水,这样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生长繁殖。
一、十大水产主导品种1、中华绒螯蟹品种来源:本地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
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接近性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
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
河蟹的忍饥能力也很强,这就为商品蟹的长途运销提供了条件。
产量表现:池塘:40~60公斤/亩,湖泊围栏:20~30公斤/亩,湖泊放流:3~5公斤/亩。
养殖要点:养殖池塘要种草移螺,辅以投喂人工饲料。
病害以防为主,加强水质调控和水草保护。
湖泊围栏和放流要依据湖泊水草资源合理投放蟹种,注意防逃。
适宜区域:全省精养池塘和草型湖泊2、克氏原螯虾品种来源:外来特征特性: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致使其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
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产量表现:稻田:100~150公斤/亩,池塘:300~400公斤/亩。
养殖要点:稻田要地势低、保水性好,田埂加宽加高,开沟栽草,3或9月下旬放养亲虾或幼虾,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适时捕捞。
池塘要清池消毒,设置防逃墙。
栽种水生植物。
亩放种:虾苗3~4万尾,虾种1.5~3万尾,成虾1.5~2万尾,同时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
同一池塘要求虾苗虾种规格一致,一次放足;稚虾、幼虾的投喂是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饵料并辅以人工投饵,成虾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做好水质管理和防逃防病。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及低洼稻田3、鳙品种来源:本地特征特性: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易于捕获。
鳙鱼成鱼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辅以浮游植物。
鳙鱼鳃耙发达,排列密集,摄食强度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每年4~10月是摄食强度较大的时期。
极具养殖价值的名特优鱼类——黑龙江茴鱼作者:张澜澜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2期张澜澜郭景宜(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黑龙江茴鱼系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冷水性食用鱼类,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黑龙江茴鱼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优水产品。
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习性与特征黑龙江茴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等。
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等处。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
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
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饵的春季洄游,以及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
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
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
黑龙江茴鱼体稍侧扁而长,背部色深,腹部银白。
雄鱼体色深,婚姻色明显,腹鳍之前的体侧有一大块暗红色的斑块,体侧有不规则的小黑斑,集中于侧线鳞之上及体前部;胸鳍淡黄色,腹鳍上有3-5条淡蓝或粉红色的纵行条纹,胸鳍至腹鳍之间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纹,背鳍高大,边缘有一条棕色的条纹,从背鳍基部到背鳍边缘有3-4排纵向粉色斑点排列而成的条纹,脂鳍起点与臀鳍基部相对,尾鳍深叉,幼鱼体侧除斑纹外,还有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消失;眼较大,侧上位。
吻钝且短,近似与眼径等长,口端位,口裂倾斜,上颌骨伸达眼前部下方,后端游离,有颌齿,上颌有一排钩状细齿,口盖上无齿,下颌两侧各有一排齿,中间有两排,直立与倒卧相隔,上颌齿数为70-72枚,下颌齿数为46-53枚,咽齿退化呈细齿状,舌较宽,前端游离;腹膜银白色,有胃,鳃耙呈细丝状,鳔大、游离、1室,两端较尖,纵行至腹腔末端;繁殖时亲鱼性征较为明显,雄鱼明显大于雌鱼,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接近圆形、发红、外突;成熟的雄鱼生殖孔略显长形,无发红现象,不外突,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第四章名特鱼类养殖第一节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翘嘴红鲌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
为长江流域优质经济鱼类之一。
翘嘴红鲌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成活率高,适宜各类淡水水域养殖等特点。
翘嘴红鲌因高品味、高效益,近年养殖得以迅速发展。
一、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鱼池面积2-30亩(鱼种池宜小),水深1.2-2.5米,池底平坦,塘底淤泥10-15厘米。
苗种放养前15天左右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7天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100-200千克/亩,培育水体中的饵料生物。
二、苗种放养同池放养规格要求大小均匀;入池前用2%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养成鱼亩放体长10-15厘米冬片鱼种600-1200尾,同时配养150-300尾的滤食性鱼类;养鱼种亩放夏花鱼种0.8-1.0万尾。
三、饵料与投饵鱼种培育,前期以浮游动植物为主,随后逐步增加粉状商品饲料,日投喂2次。
养殖成鱼,可选择活饵料鱼、冰鲜鱼、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35-40%)。
活饵料鱼规格为翘嘴红鲌鱼体长度的1/5-1/2,5-7天投放一次,投放量为翘嘴红鲌存塘量的1-2倍;冰鲜鱼鱼糜、鱼块日投喂4-2次,日投喂量为存塘鱼总重量的10-5%;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2-5%。
投入的饲料以1小时内翘嘴红鲌吃光为宜,并根据天气、鱼摄食及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
冰鲜鱼与配合饲料不可同时使用。
四、养殖管理经常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平时宜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池水酸碱度中性偏碱为宜。
确保池中有充足饵料,避免同类相残。
做好巡塘、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五、病害防治以生态、生物预防为主,定期水体消毒,搞好日常管理。
细菌性烂鳃病预防每隔15天用二溴海因0.1克/立方米或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一次,治疗分别用0.3克/立方米和0.4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寄生虫病治疗为每20天服用驱虫药一个疗程(3天)。
论述我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及区域特点
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拥有种类繁多的水产养殖品种,其中不乏许多名特优品种,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1.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类养殖基地,拥有许多名优品种,如太湖大闸蟹、鲢鱼、鳙鱼、青鱼等,以及来自洞庭湖、鄱阳湖、鳊鱼湖等的优质水产品。
2.南海沿岸:南海沿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水产养殖基地,拥有大量名特优品种,如南海珍珠、南海鲍鱼、大闸蟹、沙虫、南海明虾等,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虾和对虾尤为著名。
3.渤海湾和黄海:渤海湾和黄海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拥有许多名优品种,如带鱼、黄鱼、鲅鱼、蚶子、扇贝等,以及来自辽东湾、渤海湾、威海湾等区域的优质海产品。
4.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也是我国的重要淡水养殖基地,拥有许多名特优品种,如藏鳅、藏红鲑、高原鳇鱼等,这些水产品种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口感价值。
总体来看,我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非常丰富,从长江流域到南海沿岸,从渤海湾到青藏高原,每个区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种和特色。
这些品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而且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 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C,撮食水温3〜36°C,最适水温15〜32C,最佳生长水温18〜30C;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 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 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 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鳜鱼怎么养鳜鱼的药用价值鳜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你知道鳜鱼要怎么养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鳜鱼的饲养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鳜鱼怎么养一、生活习性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
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二、池塘条件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
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饵料鱼培育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
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
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
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四、鳜鱼种放养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
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
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
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五、饲养管理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