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 格式:ppt
- 大小:948.00 KB
- 文档页数:36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材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它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社会主义设想,是不能实现的空想。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革命运动的需要,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作出了伟大贡献。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3.能力培养: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难点: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国?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确认后导入新课)一、空想社会主义(板书)1.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板书)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随着生产力成十倍、百倍的增长,创造财富的工人越来越贫穷,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日益明显。
这个社会现实引起人们的注意。
怎样才能缓和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改造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使工人摆脱贫困?他们把自己的思考设计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于是在19世纪前期形成了一股时代思潮,统称为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名词解释_理论体系_理论来源_产生原因_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名词解释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
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主义到科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摘要】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四次飞跃历史背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于1848年2月合著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世界历史进程。
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植根于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土壤。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社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中源远流长、影响最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的产生和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积累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1.思想:2.经济:3.阶级: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共产党宣言》创立标志:年2月发表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
此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的发展起来。
三、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
巴黎人民组成国民自卫军,保卫巴黎。
1871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夺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巴黎发动起义。
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2、革命措施政权方面,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权;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临时政府镇压巴黎公社,公社战士英勇抵抗,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意义: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
它的实践,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1.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活动领导第一国际 1864年,马克思创建和领导了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
在第一国际的整个时期,马克思实际上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支持巴黎公社,总结经验教训1871年,法国爆发革命,巴黎公社成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满腔热情给公社提供各种帮助;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认真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3.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的探索《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67年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学说,揭示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专题五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专题知识结构】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业革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即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实践。
1、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工人斗争的发展 (自发——自觉,有组织有目的)3、社会主义政权的发展 (尝试——胜利【一国—多国】)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发表的重大意义。
3.感受马、恩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主干知识梳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思想等社会状况来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_ 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阶级条件:英、法、德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条件:英法的_ __的产生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主观努力:革命导师_ _、恩格斯个人的努力。
2.注意19世纪初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日益暴露,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必修一教材138页知识链接)1.归纳主要内容:(1)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取代;(2)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3)阐述了学说(性质、特点、纲领、策略原则、建立政党的必要性);(4)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
1844年8月底,他们在巴黎会晤,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历程。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是1848年诞生。
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①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即私人占有和社会大生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③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革命的最有前途的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掘墓人.
④阐明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从此,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述一、基础知识1.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是一种社会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
2.1873年 1月,恩格斯在《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最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年初)也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3.1880年恩格斯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不一定对社会主义均加上“科学”的界定,而只通称社会主义了。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问答题(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促使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是在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漫长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各个历史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和策略基础。
(二)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专题3 第3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一、选择题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指出:“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
当每个人可以假借法律去拼命捞钱,那就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财富,所有的财富总是落在少数人手里,被他们分掉,其余的人就变成穷困不堪。
……因此,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人若拥有私有财产,就不可能有幸福可言②财产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之源③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消除私有制的根本途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
”表明①符合题意。
“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
”表明②③符合题意。
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故④不符合题意。
2.就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而言,下列哪一事件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事件()A.理学、心学的兴盛B.巴黎公社的建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垄断组织的出现[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心学、巴黎公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垄断组织,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题干提供的角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
理学、心学都是唯心主义的,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时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事件,也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当时苏俄国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D项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其他三项都违背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3.(2011·北京·23)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相关文献。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会张金山 103122339 控制工程这学期开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让我有机会好好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现在这个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我有很多感触,下面就是我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前提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包括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和历史是永恒的、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却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却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他们的合理内核,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作用。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人类社会主义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
其中包括规律的思想,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并取代旧事物。
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的舆论和天才的预测,其中包括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满足人类需要)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或手段(建立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未来社会的劳动和分配问题;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管理问题;消灭三大差别。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些理论为前提而产生的。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50年的历程,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考点归纳考点提示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2、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第一国际(2)第二国际复习建议从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角度思考,经历了由实践到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再到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由少数欧洲国家到整个欧洲和北美的范围的扩大;由少数国家工人团体的孤军奋战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联合。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由理论(《共产党宣言》)到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由理想变成现实(十月革命);由一国(俄国)到多国胜利(中国等);由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到多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知识清单事件背景标志内容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第一国际工人运动再次高涨1864年伦敦成立大会指导各国建立支部;联合各国工人斗争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垮台,临时政府出卖国家利权,镇压人民起义1871年3月建立巴黎公社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作风;加强法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第二国际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18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工人境遇得到定时期 爆发100周年改善;工人争取民主的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进程考点聚焦考点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工人阶级生活悲惨,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作者:汪瀛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年第03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它源于空想社会主义,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记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逐步走向现实。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单一模式向根据各国具体国情探索不同发展模式的发展历程。
尽管道路坎坷曲折,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梳理】一、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最早见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
2窟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主要思想主张。
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条件。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其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壮大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其阶级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活动及亲密合作是其主观条件。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巴黎公社1.背景。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解除国民自卫军。
2.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诞生。
3.措施。
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权建设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1)主要条件: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等等。
(2)三个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