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
- 格式:pdf
- 大小:81.51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2021年工作要点等新认证项目实施,继续推进补贴采信政策宣贯,进一步扩大农机产品自愿性认证范围。
研究提出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资质采信自愿性认证证书种类范围,推进补贴采信认证项目拓展和规范化建设,强化补贴采信认证产品证后监督,提升认证实施质量和效果。
(技术评价处牵头)2.着力强化农业机械化质量标准工作(10)扎实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 组织做好重大或群体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的受理、调查、督办工作,及时为民分忧解困。
组织开展全国“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持续打造活动品牌,提升影响力。
组织编撰《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报告》。
修订《农机质量投诉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办法》,开展2020年度各省农机质量投诉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做好信息统计分析和投诉工作总结。
(质量监测处牵头)(11)扎实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工作 助力粮食增产增收,在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主要水稻生产区,组织开展水稻收获机质量调查和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率调查。
积极探索部省质量调查联动方式,优化质量调查方式方法,提升质量调查工作的权威性。
(质量监测处牵头)(12)持续加强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 研究提出“十四五”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建议,指导粮食收获减损等急需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实施,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根据农机化发展需求和规划要求,做好农机化标准项目申报储备和实施管理。
做好农机化强制标准整合工作。
组织召开全国农机标委会农机化分技术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暨标准复审会,规范和加强标准审定,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质量。
适时举办农机化标准培训班,推动标准统一规范实施。
配合农机化司和监管司发布新版《农业机械分类》农业行业标准,并组织开展新版标准宣贯解读和推动贯彻实施。
(科技标准处牵头)3.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13)持续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协助完成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换届工作,做好专家组秘书处日常工作。
2021.4专题论述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可行性的思考分析刘龙龙(淄博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适应推动农机化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没有进行土地整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中型机械能进地、能作业的问题。
“宜机化”改造存在缺少统一组织、专项资金、地形复杂多样、分散经营等问题,“宜机化”改造的可行性需要从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试点推广、建立长期管控和维护制度、提升农机化水平等方面完善并提高。
关键词:丘陵山区;宜机化;农业机械化;改造地块为探讨如何做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现结合淄博丘陵山区实际情况,以淄博地区为标本,进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助推农机化发展的思考分析,以期为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1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必要性1.1促进区域间农机化平衡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淄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09%,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73.29%,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
从农机化全面发展来看,只有加强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才能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便于农业机械进行作业,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逐步改善平原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1.2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要求无论从粮食安全、扶贫、乡村振兴,还是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说,丘陵山区的农业都应得到高度重视[1]遥通过实施“宜机化”改造,能够有效发挥机械作用,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推动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及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能够有效促进丘陵山区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减少撂荒地面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要点干农活脏、苦、累,年轻人不愿干,老年人干着吃力,怎么办?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奉节山大坡陡,田块小、分散零碎、弯弯坡坡不成形,中大型农机用得少,也用不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怎么办?农田宜机化改造,就是奉节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农田宜机化改造是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以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为标准,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绿肥种植和农业废弃物消纳还田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现有土地进行互联互通、大小并整、调整布局、理顺沟渠、有机质提升等有利于中大型农业机械和智能机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改造过程。
宜机化改造有五项改造内容,十项技术标准,五种改造模式。
五个改造内容:1.地块互联互通。
修建机具进出地块的坡道,实现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机具通行顺畅;2.优化地块布局。
对尖角田、巴掌田、鸡窝田等异形地块,挖凸填凹,截弯取直,将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陡变缓、乱变顺,消除机具作业死角,延长机械作业线路;3.合理布局沟渠。
结合相邻地块间雨水排泄流向,理顺沟渠,深开围沟背沟,少开或浅开厢沟;4.砾石处理。
地块改造中的砾石,集中就近深埋;5.培肥熟化土壤。
整治前,剥离表层肥沃土壤堆积备用,整治后回填,并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粪肥施用等生态培肥方式,结合深松、旋耕等机械化措施,培肥熟化土壤,提升地力;十项技术标准:1. 地块平均长≥50m,宽能满足农机通行和折返;2. 单块旱地纵向坡度≤10%,横向坡度≤5%;3.最大挖填深度≤1.5m;4.砾石埋置深度≥0.5m;5.进出地块坡道坡度≤20%,宽度:2-3m;6.耕作道转弯半径≥5m;7. 主沟、背沟、围沟深度≥0.5m;8. 主沟厢沟间距:10-20m;9.土层平均厚度整治后≥整治前;10.背坎边坡坡度:1:0.3-1:0.7。
五种改造模式:1.互联互通;2.水平条田;3.水平梯田;4.旱地梯台;5.旱地缓坡。
调研归来STUDY2017.05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农业部组织的“百乡万户调查”第15组在重庆市开展了为期25天的集中调研,重点调查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下行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情况,并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了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规模经营,稳定种粮积极性的意见建议。
一、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基本情况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其中涉农区县37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于一体。
境内山高峡深、地势陡峭,山地、丘陵约占90%,平坝不足10%。
可耕地面积3300万亩,人均耕地1.17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素有“六山三丘一分地”之称。
2016年,重庆市共推广各型补贴机具8.6万台(套),实施中央补贴资金1.04亿元,受益农户7.9万户,带动农民投资超过2.29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农机总动力131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二、重庆市粮食种植基本情况2016年,重庆市粮食播种面积3375万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891万亩(稻谷1038万亩、小麦90万亩、玉米712万亩),粮食总产1166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
粮食价格总体变化不明显,近期中稻收购价格为2.70元/公斤,与往年基本持平;玉米价格为2.19元/公斤,同比下跌9.29%,虽较往年有一定下降,但仍大幅高出全国均价28.35%。
重庆市玉米市场价格,相对其他地区变化不大、下跌平缓,主要由其生产、市场特点所决定。
一是种植以坡地、小块地为主。
玉米一般都种植在有一定坡度、相对狭小的“地”上,且多为一家一户经营,产量小、规模经营少,玉米价格下行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小。
二是用途以自家或周边农户饲喂为主。
因产量小,一般不进入市场大流通。
2016年重庆市生猪出栏2060万头,但规模化养殖所需玉米主要依靠外地调运,对本地玉米需求量小。
⑵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段四)施工设计目录—项目概要 (1)二设计原则和依据 (2)Ξ施工条件 (4)四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5)五施工进度 (17)六组织机构及实施管理 (18)七运行管理 (20)附图:项目概要田间道路工程:新修1.0m生产路(平直)1333m;新修LOm生产路(梯步)2949m;新修2.5m宽生产路386m;生产路-T形路口2处;生产路-错车道1处;生产路-DN300涵管3处;新修3.5m宽田间道(泥结碎石路面)957m;维修3.5m宽田间道(泥结碎石路面)2435m;田间道(泥结碎石路面)-交叉路口8处;田间道(泥结碎石路面)-错车道10处:田间道(泥结碎石路面)-弯道加宽11处;整修3.5m宽田间道(碎路面)312m;田间道(碎路面)-交叉路口1处;田间道(碎路面)-错车道1处;田间道(碎路面)-弯道加宽1处;田间道-DN600涵管埋设15处;新修1.5m高挡土墙111m;新修2.0m高挡土墙74m;2、指导性文件(8)《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根据现场调查表明,项目建设所需的钢筋可以到巫山县城购买,运距约为35km。
砂、碎石、片石、标砖等骨料均在巫山县骡坪镇购买,运距48km。
3、供水供电条件项目区农网改造已经完成,电网配套,220V、380V电网密布,电力设施及电力供应能保证项目区工程施工的需要。
无线电通讯覆盖项目区,为工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通讯条件。
施工用水可就近从坑塘、溪河中提取,施工用电采用农村电网和各施工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结合利用。
四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1、施工总布置由于项目区面积比较大,且地形较复杂,施工期短,故施工设施从简布置。
1、施工道路项目区对外交通可利用现有乡镇公路、村级公路等。
项目区内道路利用现有田间道路,在施工期间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定期维护。
2、施工供电项目区内有380v输电线路通过,农用电网密布,施工用电十分方便,仅在局部缺电的地区,在必要的地方可以架设输电线路为施工之用,在不方便架设输电线路的地区可以利用柴油机作为施工动力设备。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6商品林区林业宜机化建设的思考◎张瑞君摘要:丘陵地区农业宜机化整治,各省市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以解决因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生产粮食的问题而作准备;同样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的林业随着劳动力的缺乏,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逐步成为制约林业高质量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林业宜机化建设势在必行,以实现林业机械化所需。
关键词:商品林区;林业;宜机化林业生产过程中,部分便用机械或机器代替人工作业,但林业用地多为山高坡陡地,在我国林木培育和木材采伐收集过程中机械化使用率还不高。
怎样在林业生产中提高机械化使用率?如何在林业生产中全机械代替人工作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针对以陡坡以下林地为主商品林区,参考农业宜机化整治的标准对林业宜机化建设提出思考,以达到林业生产的全机械化,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林业现代化。
一、林业宜机化建设现状2016年6月1日,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在北京第16届中国国际木工机械及家具生产设备展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实现林业机械化。
林业生产从采种、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步骤,已部分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在我国建国之前,林业生产几乎全靠人力和畜力,只有少数林区使用森林铁路运材。
在共和国成立后,二十世纪50年代在黑龙江伊春林区进行了机械化集材和运材作业试点;之后在吉林开通县建立了第一个机械化造林试验站,在黑龙江和四川先后试用架空索道集材。
而在北美和欧洲林业发达地区,在19世纪后期,就出现用铁路运材;在1893年拖拉机进入北美林区,开始了机械化集材作业;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大批量生产林业机械,推动了林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50年代末期,一些林业发达的国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采运;60年代开始,瑞典、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制成伐区作业联合机,使采运生产进入了全盘机械化阶段;到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全盘机械化作业比重达到50%左右,特别是德国机械化采运达到更高水平。
丘陵山区旱地宜机化整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山区旱地宜机化整治的地块选取、整治内容、整治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XX陵山区旱地的宜机化整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DB45/T951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NY/T2148和DB45/T9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宜机化整治suitabletreatmentbymachine对丘陵山区旱地进行土地平整、地块形状修整及拓宽、进出通道修建等综合改造,使其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及通行要求的活动。
3.2机耕道thefieldroad连接公路与地块、村庄与地块、公路与生产路之间,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车辆行走的道路。
3.3生产路theproductionroad连接地块与地块、机耕道与地块之间,供农业机械和行人通行的道路。
3.4条田stripfield在地面坡度6°以下的平缓或相对较平缓地区,依据排灌方向和地形沿等高线修建成顺坡向倾斜的、面积较大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条状形田块。
3.5梯田terracefield在地面坡度大于6°的较陡或相对较陡地区,沿等高线和坡向修建成阶梯状梯式田块或坡状梯台式田块。
3.6植被防护vegetativeprotection采用活的植物,用纯植物或者植物与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的方法。
4地块选取选取整治的地块应满足以F条件:一道路通达性好、土层深厚、集中连片、能够规模化实施改造的耕地;一一地块所在山体稳定、不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
5整治内容宜机化整治的内容包括地块整理、田间道路修改建和灌溉与排水设施的修改建,其中:一地块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地块大小的优化、地块的修形和拓宽、土壤培肥熟化以及水土保持等;一一田间道路修改建包括机耕道和生产路的修建和改建;一灌溉与排水设施的修改建包括灌溉沟(管)和排水沟(渠)的布置和改造。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仍较为落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丘陵山区的土地模式为机械化的全面推广带来了一定阻碍。
对此,本文就目前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关键词:丘陵山区;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农业生产起着基础支撑作用。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从整体上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实际地块坡度大、细碎分散、面积小、田间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增大了丘陵山区实际机械化作业的难度,不利于农业机械大面积作业,且适宜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设备供给存在着严重不足,实际作业效率难以保障。
所以,丘陵山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以机械化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丘陵山区的耕地特点(一)黄土沉积深厚,耕性良好丘陵山区的有效土层相对较厚,局部位置的土层甚至高达数十米,且土壤地质较为疏松,容重与孔性适中,具有良好的耕性。
丘陵山区土质的特点决定了其宜机化改造可以进行较大程度切土,在不需要回填客土的情况下维持挖填平衡。
(二)地形多元复杂,耕地破碎丘陵山区地表切割、侵蚀严重,塬梁峁川互相交织,地势高低悬殊,地形破碎复杂,导致其耕地细碎分散,单个的地块面积较小,地块与地块之间的空间联系不紧密。
实行宜机化改造一般会打破丘陵山区原有的耕地界址。
(三)水资源匮乏,耕种干旱问题突出丘陵山区的耕地水量较为匮乏,大部分耕地并不具备灌溉条件,耕种以旱作农业为主。
根据这一特点,丘陵山区的宜机化改造可不必将排灌渠系视作必要的建设内容。
(四)自然条件不同,地域分异明显丘陵山区两山之间土壤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部土地封冻早,无霜期短。
丘陵山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宜机化改造工程的施工作业窗口期较短。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7.03•【字号】渝农发〔2018〕148号•【施行日期】2018.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农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三农”思想,确保我市土地宜机化整治更加科学有效实施,根据《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渝委发〔2018〕1号)和《中共重庆市委农工委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委农发〔2018〕1号)精神,决定在全市推行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土地宜机化整治是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 /T 30600-2014)为指导,以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 50/T 795-2017)为标准,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绿肥种植和农业废弃物消纳还田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现有土地进行互联互通、大小并整、调整布局、理顺沟渠、有机质提升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改造建设过程。
通过土地宜机化整治,可以改善我市丘陵山区鸡窝地、巴掌田的现状,建成地相通、小改大、陡改缓、坡改梯、排灌畅、地肥沃的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实现大中马力农业机械用得上、用得好的目标。
我市经过近几年土地宜机化整治试验、试点和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和业主的广泛认同,媒体、专家、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践充分证明,土地宜机化整治是提高我市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战略举措。
针对推广过程中各级各方面积极性高、项目供不应求的状况,实行先建后补,是创新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推进机制,激发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投入和参与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建设效率,增强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重庆市地方标准 DB 50/T 795-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建设流程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宜机化地块:适宜乘坐式或者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耕作、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作业的地块。
2. 2 整理整治:在一定区域内,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细碎异形等地块进行合并、对地块进出坡道及沟渠道路等进行改造,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要求的活动。
2. 3 水平条田:在地形相对平缓地区,依据排灌方向沿等高线修建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水平条状形农田。
2. 4 坡式梯田:在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区,依据地形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修建的阶梯式农田。
2. 5 缓坡地块:在地形相对较缓地区,依据排灌方向修建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缓坡状地块。
2. 6 梯台地块:在地面坡度相对较陡地区,依据地形和等高线修建的阶梯状或者斜坡状梯台式地块。
3 基本原则3.1 科学选址。
道路通达、土层深厚、集中连片、排灌基础好、坡度不宜大于25°;优先选择已经规模化流转的地块;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2 绿色轻简。
坚持资源循环、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土方就地就近挖填转运。
3.3 合理配套。
合理选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高效快捷地进行整理整治作业。
3.4 互补提升。
充分利用各类土地整治成果,实现综合利用、互补提升。
3.5 效率优先。
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实行先建后补或按规定招投标,充分发挥地块整理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时间效率。
4 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4.1 建设内容地块互联互通。
通过开挖回填土壤等工程措施,修建地块进出坡道、完善田间道路,实现相邻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地块需要。
关于加大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建议颜家均重庆市属典型的丘陵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据调查,全市3500万亩耕地中丘陵山地占比达98%;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占47.1%,单块耕地面积1亩以下的占80%以上,单个农户耕地分散在3处以上的占60%,户均耕地规模不足5亩。
“巴掌田、鸡窝地”是我市耕地条件最典型特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耕地少。
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坡陡,地块小而乱,无机耕道等问题,导致许多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下地生产作业,阻碍各种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步伐。
二是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小,力量薄弱。
90%以上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机装备水平低,机手少,作业服务能力不高,规范化建设差。
三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
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低,作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
文化水平稍高一点、年龄稍小一点的人不愿从事农业,不愿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量少,对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较小。
五是农业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各搞各的,没有考虑宜机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标准、补贴标准、结算方式。
二、对策与建议一是执行《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
要牢牢把握“田成型、地连片、渠相连、路相通、宜机化”5句话15个字的标准。
二是加大对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对机械存放用地,农产品加工用地从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加大对大中型适用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额度。
三是加大对现有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同时在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农业机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人才。
四是加大财政对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投资力度。
形成良好的示范、推广应用效应,从而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共同参与该项工作。
五是农业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将国土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等,统一按《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实施地块整治,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实行统一的”先建后补”结算方式,以提高资金使用率、缩短项目建设时间。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1.03•【字号】渝府发〔2016〕50号•【施行日期】2016.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6〕5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3日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本底,守住“五个决不能”底线,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综合治理。
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机制。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把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主要指标(一)土地安全利用指标。
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再开发利用地块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率达到95%。
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实践敖方源;秦大春;周兵;谢英杰;熊志刚;彭维钦【摘要】为探索利用机械整理整治土地及整好土地以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解决丘陵山区大中型农业机械立地条件“最后一公里”难题,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重庆农机部门从2014年开展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收效良好.介绍了重庆市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过程,包括思路来源、试验探索、规范形成、推广应用及促进作用,为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年(卷),期】2017(007)004【总页数】4页(P122-124,132)【关键词】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重庆市【作者】敖方源;秦大春;周兵;谢英杰;熊志刚;彭维钦【作者单位】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重庆401147;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401121;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重庆401147;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重庆401147;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重庆401147;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重庆是一个市情特殊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于一体。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hm2,辖38个区县,其中涉农区县37个。
境内山高峡深、地势陡峭,山地、丘陵约占幅员面积的90%,平坝不足10%,可耕地面积约为220万hm2(3 3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78hm2(1.17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86%,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15°以上坡耕地约占50%,“巴掌田、鸡窝地”、“三山夹两槽”、“六山三丘一分地”是重庆市农业自然条件最真实的写照[1]。
重庆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直辖市,农业基础设施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及难度较大,人们对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感到困惑,甚至觉得其实现的希望渺茫[2]。
目前在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禀赋较差,坡地多、地块小且分散,农机作业、转移、运输等受到限制,同时也不适合大型和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难以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效益。
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江津府办发〔2019〕122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关于印发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已经区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评审第三章支持方向和申报要求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成立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评审小组,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统计局、江津区税务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德感工业园管委会、白沙工业园管委会、江津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局等单位为成员,负责《激励政策》申报项目的评审。
评审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资料受理、形式审查和提请评审小组审定、报批等日常工作,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兼任评审小组办公室主任。
第三条《激励政策》适用于在江津辖区内登记注册,且符合国家、重庆市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规划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除花椒保险外不含种养大户)及社会团体。
第二章申报评审第四条每年由区农业农村委根据《激励政策》和本实施细则印发申报通知,并按有关要求组织申报。
凡符合本实施细则支持范围的主体,在规定时间内向各管委会、镇街提交《江津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奖励申请表》、营业执照、企业信用报告及其他材料。
第五条各管委会、镇街初审后向区农业农村委送审,区农业农村委对送审材料进行复审并对申报真实性进行实地核查,形成集体研究意见后,提请评审小组审定并按相关程序报批。
示范园IMPLEMENT2016.11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打破当前制约其发展的耕地环境“瓶颈”,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农业产出成本,提升农业经营效益,重庆市农委根据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试验探索。
为此,笔者从其实施试验探索的背景、试验探索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以此向丘陵山区省市同行分享。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机遇与新思路1.机遇 重庆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类型多样,全市有耕地220万公顷左右,基本农田183万公顷,但绝大多数自然禀赋差,地块细碎、零散、偏小和异形化。
目前绝大部分耕地属于只适宜开展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力密集型)利用的自然环境状态,少部分耕地适宜中小型(或微型)农业机械开展生产作业,不利于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的生产作业。
当前新形势下,农村耕地承包经营状况与农村劳动力状况,都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即从事种植业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异军突起,农村承包经营耕地的流转集中正在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外在条件已逐步具备,为重庆实施耕地的宜机化整理整治,实现以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生产,提供了潜在的良好机遇。
2.新思路 新形势下,制约当前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要素,不再是育种、化肥、农药、植保及农业机械等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而是是否有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生产作业的高质量耕地、农机具的耕作与入地道路、水(渠)系设施等耕地环境与水土资源的制约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耕地环境问题。
因此,重庆还需要调整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二、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试验探索情况1.试验探索地点及目标任务 为了解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打破制约“瓶颈”障碍,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重庆市农机管理办公室)在巴南区南彭镇将军湾村,对原有4.7公顷左右的零散耕地和部分插花性荒地,启动实施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试验”工作,并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