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2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选择题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解析因乙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故不能构成原电池,A、B皆错;因甲烧杯中Zn、Cu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加快了Zn的溶解,故D错;又因两杯中的Zn都能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而消耗H+,故C正确。
答案 C2.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解析重金属离子都会造成污染。
答案 A3.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解析a和b不连接时,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A项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组成了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B项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论a和b是否连接,均发生反应:Fe+Cu2+===Fe2++Cu,故溶液均从蓝色(Cu2+的颜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的颜色),C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构成电解池,铜片为阳极,铁片为阴极,Cu2+应向阴极(铁电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 D4. 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 ) A.X>Y>Z B.X>Z>YC.Y>X>Z D.Y>Z>X解析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活泼性X>Z;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说明Y>X,因此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Y>X>Z。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经典习题A组1.在超市里经常会看到一种外壳为纸层包装的电池,印有如图所示的文字。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电池是一次电池B.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入正极C.该电池含有的金属元素中毒性最大的是HgD.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3.25 g答案 D解析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应减少6.5 g,所以D项错误。
2.观察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接检流计,该装置为原电池B.a、b接直流电源,该装置为电解池C.a、b接直流电源,铁可能不易被腐蚀D.a、b接检流计或接直流电源,铁都可能是负极答案 C解析A项,a、b接检流计,若液体c为非电解质溶液,不满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不能形成原电池,错误;B项,若液体c为非电解质溶液,溶液不导电,所以不能电解,即不是电解池,错误;C项,若该装置是电解池,Fe与负极相连做阴极时被保护,即铁可能不易被腐蚀,正确;D项,接直流电源时,该装置可能为电解池,没有正负极,Fe做阴极或阳极,错误。
3.气体的自动化检测中常常应用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的传感器。
下图为电池的工作示意图,气体扩散进入传感器,在敏感电极上发生反应,传感器就会接收到电信号。
下表列出了待测气体及敏感电极上部分反应产物。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气体检测时,敏感电极均作电池负极B.检测Cl2气体时,敏感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C.检测H2S气体时,对电极充入空气,对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检测Cl2和CO体积分数相同的两份空气样本时,传感器上电流大小、方向相同答案 B解析A项,NO2、Cl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H2S、CO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错误;B项,Cl2得电子生成HCl,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正确;C项,H2S失去电子生成硫酸,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应该生成水,错误;D项,等体积的Cl2和CO 发生原电池反应时,1 mol Cl2得2 mol电子,1 mol CO失去2 mol电子,传感器上电流方向相反,错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1.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A[从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可以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关系为:Cd〉Co〉Ag,则氧化性关系为:Cd2+〈Co2+<Ag+,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A项错误。
]2.某位同学利用家中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可使玩具扬声器发出声音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电子流向为铝制汽水罐→导线→扬声器→导线→木炭棒C.食盐水中的Na+向木炭棒移动D.木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该原电池中铝作负极被腐蚀,浸透食盐水的木炭棒作正极,A正确;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铝罐流出沿导线流向扬声器,再由扬声器沿导线流向木炭棒,B正确;食盐水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Na+向木炭棒移动,C正确;木炭棒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中性环境下,发生吸氧腐蚀,即O2+4e-+2H2O===4OH-,D错误。
]3.有关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Ag++e-===Ag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D4.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M N PA Zn Cu稀H2SO4B Cu Fe稀HClC Ag Zn AgNO3溶液D Zn FeFe(NO3)3溶液C[在装置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根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的一极为正极,所以M棒为正极,N棒为负极,且电解质溶液能析出固体,则只有C项正确。
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单项选择题1.(2018·新课标高考)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1题变式1-1.(2018·唐山期末测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1-2.2019年1月丰田汽车表示正从事镁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工作,该种电池蓄能水平达到锂电池的两倍,可为电动车提供更优越的动力源。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原理为:Mg x Mo3S4充放电电xMg+Mo3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Mo3S4+2xe-===Mo3S2x-4C.充电时,Mg2+向阴极迁移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Mg2++2xe-===xMg1-3.(2018·山东莱芜期末测试)锂钒氧化物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V2O5+xLi―→LixV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外供电时,锂离子向负极移动B.负极上反应的物质是锂,正极上反应的物质是V2O5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V2O5+xe-+xLi+―→Li x V2O5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xLi-xe-―→xLi+2.(2018·广州执信中学三模)“固体离子导体”是因为离子能在固体中迁移传递电荷。
一、单项选择题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解析:A项,由电池反应可知,Ni2O3→Ni(OH)2,Ni的化合价由+3价→+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Ni2O3为正极,Fe→Fe(OH)2,Fe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Fe为负极,正确;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OH--2e-===Fe(OH)2,正确;C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2e-===Fe+2OH-,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D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项正确。
答案:C1题变式1-1.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OH-+MnO(OH)解析:放电时,Zn为负极,MnO2为正极反应物,电子从Zn流向MnO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故B项错误。
答案:B1-2.(2013·海南卷)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判断,Mg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A、B都错,C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l 溶液代替。
第三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题号原电池原理1、4、8、9原电池原理2、6、7、10、11的应用金属腐蚀与3、5防护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解析A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D2.(2012·北京理综,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解析电池总反应式为:2CO2+2H2O错误!2HCOOH+O2.负极:2H2O-4e-===O2↑+4H+,正极:CO2+2H++2e-===HCOOH。
A项,能量转换过程是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项,催化剂a附近生成H+,酸性增强,催化剂b附近消耗H+,酸性减弱,故C项错误.答案C3. (2013·杭州二模,9)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H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
若X为碳棒,开关置于A处,Fe为电解池阴极,被保护,此时铁电极上发生反应2H++2e-===H2↑,A、D正确.若X为锌棒,开关置于A处,Fe 是电解池阴极,被保护;置于B处,Fe是原电池正极,被保护,此时铁电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B正确,C错误。
第三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解析A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D2.(2012·北京理综,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光能解析电池总反应式为:2CO2+2H2O=====2HCOOH+O2。
催化剂负极:2H2O-4e-===O2↑+4H+,正极:CO2+2H++2e-===HCOOH。
A项,能量转换过程是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项,催化剂a附近生成H+,酸性增强,催化剂b附近消耗H+,酸性减弱,故C项错误。
答案 C3. (2013·杭州二模,9)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 H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
若X为碳棒,开关置于A 处,Fe为电解池阴极,被保护,此时铁电极上发生反应2H++2e-===H2↑,A、D正确。
若X为锌棒,开关置于A处,Fe是电解池阴极,被保护;置于B处,Fe是原电池正极,被保护,此时铁电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 -,B正确,C错误。
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单项选择题1.(2011·新课标高考)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1题变式1-1.(2012·唐山期末测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1-2.2011年1月丰田汽车表示正从事镁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工作,该种电池蓄能水平达到锂电池的两倍,可为电动车提供更优越的动力源。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原理为:Mg x Mo3S4充放电电x Mg+Mo3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Mo3S4+2x e-===Mo3S2x-4C.充电时,Mg2+向阴极迁移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 Mg2++2x e-===x Mg1-3.(2012·山东莱芜期末测试)锂钒氧化物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V2O5+x Li―→Li x V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外供电时,锂离子向负极移动B.负极上反应的物质是锂,正极上反应的物质是V2O5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V2O5+x e-+x Li+―→Li x V2O5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x Li-x e-―→x Li+2.(2012·广州执信中学三模)“固体离子导体”是因为离子能在固体中迁移传递电荷。
第五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钠与水反应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解析: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Zn(s)+12O 2(g)===ZnO(s) ΔH =-351.1 kJ·mol -1;2Hg(l)+O 2(g)===2HgO(s) ΔH =-181.4 kJ·mol -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 =( )A .-441.8 kJ·mol -1B .-254.8 kJ·mol -1C .-438.9 kJ·mol -1D .-260.4 kJ·mol -1解析:Zn(s)+12O 2(g)===ZnO(s) ΔH =-351.1 kJ·mol -1,①2Hg(l)+O 2(g)===2HgO(s) ΔH =-181.4 kJ·mol -1。
②利用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Zn(s)+HgO(s)===ZnO(s)+Hg(l) ΔH =-260.4 kJ·mol -1。
答案:D3.1 g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 ,则(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B .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C .1 mol H 2O(l)的能量大于1 mol H 2O(g)的能量D .2 mol H 2和1 mol O 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 2O(g)的能量解析: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此时生成的为气态水,B 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液态水具有的能量比气态水的小,C 项错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讲义)一、知识点睛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两个电极(材料可以是或)。
②电极均插入中。
③构成。
④能自发地发生。
(3)铜锌原电池负极: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活泼性较。
正极: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活泼性较。
电子流向:电子由极流向极。
离子流向:阴离子流向极,阳离子流向极。
电极反应:负极(片),;正极(片),。
电池反应:。
注:盐桥①定义:将热的饱和KCl 或NH4NO3琼脂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
②作用:离子在盐桥中能够定向移动。
通过盐桥将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传导。
2.化学电源(1)电池的分类及特点电池分为、和。
(2)常见电池①锌锰干电池分为锌锰干电池和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②铅蓄电池负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③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负极通,正极通。
a.碱性电解质(如KOH 溶液)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b.酸性电解质(如H3PO4溶液)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c.中性电解质(如Na2SO4溶液)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④甲烷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负极通,正极通,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电池反应:。
二、精讲精练1.关于原电池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负极一定是金属B.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移向负极C.原电池中正极被还原D.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2.下图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并产生电流的是()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Zn-2e-Zn2+B.电池反应:Zn+CuSO4ZnSO4+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D.盐桥中K+移向ZnSO4溶液4.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Fe,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5.如图所示,电流计G 发生偏转,同时A 极逐渐变粗,B 极逐渐变细,C 为电解质溶液。
一、单项选择题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解析:A项,由电池反应可知,Ni2O3→Ni(OH)2,Ni的化合价由+3价→+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Ni2O3为正极,Fe→Fe(OH)2,Fe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Fe为负极,正确;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OH--2e-===Fe(OH)2,正确;C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2e-===Fe+2OH-,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错误;D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项正确。
答案:C1题变式1-1.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OH-+MnO(OH)解析:放电时,Zn为负极,MnO2为正极反应物,电子从Zn流向MnO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故B项错误。
答案:B1-2.(2013·海南卷)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判断,Mg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A、B都错,C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l 溶液代替。
答案:D2.“固体离子导体”是因为离子能在固体中迁移传递电荷。
如下图,空气中的O2与AlI3在聚四氟乙烯膜中反应生成I2,I2与Ag形成原电池,在RbAg4I5晶体中迁移的离子全是Ag+。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子从银电极迁移流向石墨电极B.Ag+从下往上移动C.石墨电极为正极,银电极为负极D.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I--2e-===I2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原电池总反应为2Ag+I2===2Ag I,电子由负极到正极,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负极反应式:Ag-e-=== Ag+,正极反应式:I2+2e-+2Ag+===2Ag I,故D 错。
答案:D3.(2013·安徽卷)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解析:A项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错误;B项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项每转移0.1 mol电子,生成0.05 mol Pb,为10.35 g,错误;D项依据题意“热激活”表明该电池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工作,故指针不偏转,正确。
答案:D3题变式3-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解析:该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H2被氧化,在负极(a极)发生反应:H2-2e-===2H+,H+由a极转移到b极,D项正确;O2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O2+4H++4e-===2H2O,则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A、B两项不正确;C项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正确。
答案:D4.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B.由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C.由Al、Mg和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D.由Al、Cu和浓HNO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解析:前两项都按常规应该是活泼金属作负极;C项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
D项中Al在浓HNO3中钝化,Cu为负极。
答案:CA.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B.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D.用X、Z和稀硫酸可构成原电池,X作负极解析:由实验1可知,金属活动性X>Y,由实验2可知W>X,由实验3可知Y>Z,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W>X>Y>Z。
那么,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Z的金属活动性可能比Cu弱,C项错误。
答案:C6.综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 2+B .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 +4e -===4OH -C .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 .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解析:装置Ⅰ中,由于Zn 比Fe 活泼,所以Zn 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 -2e -===Zn 2+;Fe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
由于正极有OH -生成,因此溶液的pH 增大。
装置Ⅱ中,Fe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 2+;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正极由于不断消耗H +,所以溶液的pH 逐渐增大。
据此可知A 、B 皆错,D 正确。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C 错误。
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7.根据右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烧杯a 中的溶液pH 升高B .烧杯b 中发生氧化反应C .烧杯a 中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D .烧杯b 中发生的反应为2Cl --2e -===Cl 2解析:由图知,烧杯b 中的Zn 棒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转移到Fe 棒上,烧杯a 中通入的氧气在Fe棒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使a 中溶液的pH 升高。
所以正确的为A 、B 两项。
答案:AB 8.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充、放电时按下式进行:Cd +2NiOOH +2H 2O 放电充电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稀硫酸溶液B .充电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C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D .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OH -===NiOOH +H 2O解析:充电时的反应物Cd(OH)2和Ni(OH)2均属于碱,可与酸反应,故电解质不可选用酸溶液,A 错误;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正确;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Cd -2e-+2OH -===Cd(OH)2,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C 错误。
答案:BD三、非选择题9.铅酸蓄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液是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总反应是:Pb +PbO 2+2H 2SO 4放电充电2PbSO 4+2H 2O 。
(1)该蓄电池放电工作时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充电时,该极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____腐蚀。
为防止发生这种腐蚀,通常把船体与浸在海水里的Zn 块相连,或与像铅酸蓄电池这样的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钢铁在呈中性的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比呈酸性时缓慢,在碱性潮湿环境下的腐蚀更缓慢,试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碱性时比中性时更缓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电极反应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
(3)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通过右图的电解装置制取,电解总反应为2Cu +H 2O=====通电Cu 2O +H 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进行电解,当蓄电池中有0.2 mol H +被消耗时,Cu 2O 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解析:(1)放电时充当原电池,此时Pb 失电子生成PbSO 4。
因此,负极材料为Pb ;充电时充当电解池,需让该极生成的PbSO 4还原为Pb 。
因此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2)轮船的铁船体与海水(中性)接触,在空气中发生的应为吸氧腐蚀;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 2+4e -+2H 2O===4OH -,碱性环境比中性时的OH -的浓度大,抑制了上述电极反应的发生,所以腐蚀得慢。
(3)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2H 2O +2e -===H 2↑+2OH -,当蓄电池中消耗0.2 mol H +时,转移的是0.1 mol e -,得到Cu 2O 的理论物质的量可由阳极反应式:2Cu +2OH --2e -===Cu 2O +H 2O 得为0.05 mol ,质量为0.05 mol ×144g·mol -1=7.2 g 。
答案:(1)Pb 负极(2)吸氧 负 碱性环境时,OH -抑制了反应O 2+4e -+2H 2O===4OH -的进行,因此腐蚀缓慢(3)2H 2O +2e -===H 2↑+2OH -7.2 g 10.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如图所示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均匀地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用a 、b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