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41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G二 教2育)资g源@网$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理解(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1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分析(1)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二、【重点、难点】: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三、【整体感知】: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1)学习辩证的否定观,要把它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加以对比,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2)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3)注意搜集、整理教材内、教材外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加以提炼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五、【课文导语】: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杨淑琴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型:授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课标要求: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教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创新。
我们的上一代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我们的当代领导人胡锦涛也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口号。
现在大家先欣赏一段音乐。
听完后请大家告诉我,你们从中想到了什么?(播放“春天的故事”)2.讲授新课:我想大家肯定想到了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以及30多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改变华夏面貌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中华儿女所进行的一项创新的伟大举措。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伟大的邓爷爷毅然决然的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今天我们就通过改革开放来了解一下创新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对于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到底有怎么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角度(PPT放映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的举措)。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的作用。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作用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根据课程标准,第十课是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其内容设计为两个课时。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实质之所在。
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这一课时主要是谈创新的哲学基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这二者都是从理论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第二课时,分析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这一课时是谈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从实践的层面上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教学重点1.辩证否定观的含义。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法的本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法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的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能力。
3.培养学生破除落后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意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