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 格式:ppt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12
九年级上册物理串联和并联一、串联电路。
1. 定义:用电器首尾依次相连的电路。
2.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 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 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即R_总=R_1 + R_2 + ·s + R_n。
- 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即U_总=U_1 + U_2 + ·s +U_n。
- 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 = I_1 = I_2 = ·s = I_n。
二、并联电路。
1. 定义:用电器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入电路的电路。
2. 特点:- 电流有多条路径。
- 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
- 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即(1)/(R_总) = (1)/(R_1) + (1)/(R_2) + ·s + (1)/(R_n)(两个电阻并联时,R_总=(R_1× R_2)/(R_1 + R_2))。
- 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_总=I_1 + I_2 + ·s + I_n。
-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 = U_1 = U_2 = ·s = U_n。
三、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1. 定义法:根据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来判断。
2. 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流向观察,如果电流始终不分流,则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在某一点分流,分别通过不同的用电器,然后在另一点汇合,则是并联电路。
3. 拆除法:拆除一个用电器,如果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则是串联电路;如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则是并联电路。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1.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这样可以保证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2. 节日小彩灯通常是串联的,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通过每个小彩灯的电流相同,亮度较均匀。
但其中一个小彩灯灯丝烧断,其他小彩灯都会熄灭。
九年级串联和并联知识点串联和并联是物理学中电路连接方式的两种基本形式。
在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物理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了解串联和并联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电路的性质和特点非常重要。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只能在串联元件之间流动,是一种线性连接方式。
1.1 串联电流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电流大小相等。
1.2 串联电阻的特点串联电阻等效为总电阻的和,即Rt = R1 + R2 + R3 + ...,总电阻随串联电阻的增加而增加。
串联电阻的整体阻力比单个电阻要大。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并行连接在一起,电流可以分流,是一种分支连接方式。
2.1 并联电流的特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流,通过每条分支电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即I = I1 + I2 + I3 + ...,总电流随并联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2.2 并联电阻的特点并联电阻等效为总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Rt = 1/R1 +1/R2 + 1/R3 + ...,总电阻随并联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并联电阻的整体阻力比单个电阻要小。
三、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串联和并联电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3.1 串联电路的应用·家庭电路中,串联电路用于电灯和电器等设备,使其依次接通工作。
·线性稳压器中的电阻和电容串联连接,起到稳压和滤波的作用。
3.2 并联电路的应用·在家庭电路中,空调、冰箱等功率较大的电器通常采用并联连接,以满足功率需求。
·电路中的继电器通常使用并联连接,以便同时控制多个电路。
·并联电池可以增加供电时间,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和应急照明等领域。
四、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实际电路中常常会存在串联和并联的混合连接方式,即串并联混合电路。
对于这种电路,我们可以分别分析其串联和并联部分,再将两部分的结果综合起来。
初三物理串联和并联一、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串联和并联是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串联电路中,所有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而在并联电路中,所有元件并列地连接到电路的两端。
二、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表示在电路图中,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表示方法也有所不同。
串联电路中的元件用一条垂直线连接,而并联电路中的元件用水平线连接。
例如,两个电阻串联时,它们在电路图中的表示方法是一条垂直线连接两个电阻,而两个电阻并联时,它们在电路图中的表示方法是一条水平线连接两个电阻。
三、串联和并联的电流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流经每个元件的电流都相等。
而在并联电路中,每个支路的电流是独立的,即每个支路上的电流可以不同。
四、串联和并联的电压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所有元件的电阻值都相同,那么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相等。
而在并联电路中,每个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五、串联和并联的电阻特点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元件的电阻之和。
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六、串联和并联的电功率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是:P=I²R=I²(R1+R2+...)。
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是:P=U²/R=U²/(R1+R2+...)七、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元件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而电压表可以测量元件两端的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可以增加电流的灵活性,而电流表可以测量通过支路的电流。
八、串联和并联的电路故障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故障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某个元件出现故障,整个电路将无法正常工作。
而在并联电路中,即使某个支路出现故障,其他支路仍可正常工作。
因此,在进行故障分析时,需要根据电路的特点进行逐一排查。
九、串联和并联的实际应用举例串联和并联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家庭中的灯泡通常是并联的,这样可以让每个灯泡都能得到相同的电流供应。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1)把n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小。
(2)由可推出(3)由可推出,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要判断电路中各元件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就必须抓住它们的基本特征,具体方法是: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去除元件法: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可以继续工作,那么这几个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并联;否则为串联。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能用一根导线将所有用电器连起来即为串联,不能则为并联。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如图所示,在并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R1的电流,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 =,因此,即,该式表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联,则)。
知识点一:;: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 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①电流:I=I 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 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 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 总=nR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④分压作用:U1/U 2=R 1/R 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例题:电阻为12Ω的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 6 V ,若把它接在8 V 的电路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例题:把电阻R1=20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5A和6V。
求:(1)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2)马平同学在求R2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根据欧姆定律:R2=U/I=6V/0.5A=12 Ω请你指出马平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练习1.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6 V 的电源上,电阻R1=2Ω,R2=4Ω,求:(1)总电阻.(2)R 1两端的电压.(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保持 6 V 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变化范围是O~20Ω.求:(1)欲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4 V,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大?(2)当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的电阻为20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把电阻R1=5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R 1、R 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知识点二;.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 R 1、R 2 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 1+I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 1/R=1/R 1+ 1/R 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②电压:③电阻:变形式 R=R 1.R 2/(R 1+R 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 则不适用。
九年级物理串联并联知识点在九年级物理学中,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
了解串联和并联的原理和特点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点。
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元件连成一串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能沿一个路径流动。
以下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1.1 电流相同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因为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以流动,所以经过每个元件的电流大小一致。
1.2 电压相加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换句话说,将每个元件的电压相加即可得到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1.3 电阻相加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是元件电阻的代数和。
将每个元件的电阻相加即可得到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二、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元件并排连接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为不同的路径流动。
以下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2.1 电流分流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成不同的路径,分别经过各个元件。
每个元件所承受的电流大小取决于元件本身的电阻大小。
2.2 电压相同在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的电压相同。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两个端点连接在一起,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2.3 电阻求倒数的代数和的倒数等于总电阻在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阻之间会进行求倒数的运算。
将各个元件的电阻倒数相加,再取倒数即可得到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串联和并联的应用串联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场景的示例:3.1 灯泡串联在一个房间内,灯泡经常被串联连接。
这意味着将多个灯泡连接在同一个电路中,每个灯泡依次连接。
当其中任何一个灯泡熄灭时,其他灯泡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3.2 电池并联并联连接电池可以增加电流的容量。
当一个电池电量耗尽时,其他电池仍然可以继续供电,从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3.3 并联双喇叭一辆汽车通常会安装两个车喇叭,并且它们是并联连接的。
这样可以增加喇叭的音量和声音的传播范围。
四、总结串联和并联是九年级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
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初三写一篇文章引言在物理学中,串联和并联是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了解串联和并联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初三学生需要了解的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指将电器或电子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能顺序通过每个元件。
当我们将电器或电子元件串联连接时,它们共享相同的电流,但电压会在每个元件上分配。
例如,我们将三个电阻器(R1,R2和R3)串联连接。
电流会从电源的正极流入R1,然后从R1流入R2,最后从R2流入R3,最终回到电源的负极。
在串联连接中,总电阻等于串联电阻的和(R_total = R1 + R2 + R3),而总电压等于每个元件上的电压之和。
串联连接在电路中常用于限制电流流动或为电路提供特定的电阻。
并联连接并联连接是指将电器或电子元件同时连接到电源的两个端子上。
当我们将电器或电子元件并联连接时,它们共享相同的电压,但电流会在每个元件上分配。
例如,我们将三个电阻器(R1,R2和R3)并联连接。
电流会同时通过R1,R2和R3,最终回到电源的另一个端子。
在并联连接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_total = 1/R1 + 1/R2 + 1/R3),而总电流等于每个元件上的电流之和。
并联连接在电路中常用于提供更大的电流或为电路提供特定的电导。
串联和并联的比较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在电路中有不同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串联和并联的比较:1.电阻:串联连接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电阻的和,而并联连接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2.电流:串联连接的电流在每个元件上相同,而并联连接的电流会在每个元件上分配。
3.电压:串联连接的电压会在每个元件上分配,而并联连接的电压在每个元件上相同。
根据电路的需求和设计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应用示例串联和并联连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示例:1.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的电灯通常是并联连接的,这样当其中一个电灯熄灭时,其他电灯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知道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 交流 理论推导【教学用具】电、相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R U I = ,推导式:IU R = U=IR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 1=I 2=…=I 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1=U2=…=U n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电阻的串联(1)阅读电阻的串联实部分,包括加油站内容。
(2)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是会增大还是减小?(3)、让学生猜想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导体越长其电阻越大,几个电阻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4)实验设计问:本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伏安法测电阻这一重要内容。
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5)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先设计电路再连接电路,实验中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视。
【考点精讲】1. 电阻的串联(1)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即R。
①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②串联电阻的个数增加,总电阻也增大;③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设每个阻值为R0)串联后的总电阻nRR ;④串联的电阻中,某个分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一定增大。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处处相等,根据欧姆定律,也可以把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写成:,变形可得。
可以理解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2. 电阻的并联(1)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可表示为:。
①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②并联电阻的个数增加,总电阻减小;③并联的电阻中,某个分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一定增大。
(2)关于并联电路的几个特殊结论①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②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设每个阻值为R)并联后的总电阻;③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
【典例精析】例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的阻值是R2的4倍,闭合开关S后,通过R1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电流为I2,电路总电流为I。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I1:I2=4:1 B. I1:I=1:5C. I:I2=5:1 D. I1:I=4:5思路导航: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为等压分流电路,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
因为R1的阻值是R2的4倍,即R1:R2=4:1,所以I1:I2=1:4,所以可排除A选项;利用赋值法,设I1=1,I2=4,则I=5,所以I1:I=1:5,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I:I1=5:1,C选项错误。
答案:B例题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AB两端,电压表并联接在R1两端。
已知R1=10Ω,R2=20Ω,电压表示数为2.5V,则AB两端的电压U=_______V。
思路导航: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AB两端,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U1U2=R1R2得,U2=R2R1U1=20Ω10Ω×2.5V=5V,则AB两端的总电压U =U 1+U 2=2.5V+5V =7.5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