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_OS_在MSP430F149上的移植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4.85 KB
- 文档页数: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C8051F020上的移植郭雨梅;闫磊
【期刊名称】《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26)6
【摘要】通过对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应用背景的分析,简略介绍了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及微控制器C8051F020的特点,详细阐述了
μC/OS-Ⅱ在C8051F020上的移植;进一步讨论了移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需要编写的相关函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示意性代码,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的要求改进了原有的堆栈结构.
【总页数】1页(P695-695)
【关键词】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C8051F020;堆栈;代码;微控制器;移植;分析;问题;要求
【作者】郭雨梅;闫磊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1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6;TP368
【相关文献】
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C8051F020上的移植 [J], 郭雨梅;闫磊
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LPC2131上的移植 [J], 凌筱清;刘宪鹏
3.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LPC2378上的移植及应用 [J], 孙继如;郭敏;
张宇翔;王明利
4.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DSP上的移植 [J], 皇甫睿;宋志刚
5.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MPC5604B上的移植 [J], 罗先银;吴光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1、引言嵌入式系统由于它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已经使它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3]。
从家里的洗衣机、电冰箱,到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小汽车,到办公室里的远程会议系统等。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构成。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统一调度管理下实现对所有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达到提高系统性能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目的。
μCOS-Ⅱ作为一个源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可剥夺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使其成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首选。
本文将μCOS-Ⅱ在Freescale的8位处理器芯片HC9S08上移植实现。
2、μCOS-Ⅱ系统结构μCOS-Ⅱ是一个完整的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内核。
可以在不需要做很大修改的基础上方便的移植到多种处理器上。
条件是:该处理器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堆栈,能够使用软件中断,产生定时器中断,此外,编译器要支持可重入代码,并且要能使用汇编实现对处理器内部寄存器的相关操作[2][4]。
通过μCOS-Ⅱ的管理,使多个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分时的占用CPU,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和实时等相应的功能。
任务通常是一个死循环,用来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一个任务相当于一个线程。
μCOS-Ⅱ可以管理多达64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具有一个唯一的合法优先级。
但是,优先级最低的那个任务已经被系统定义为空闲任务,用户不能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函数OSTaskCreate()来创建任务,通过OSTaskDel()来删除任务。
任务可能有以下五种状态:睡眠态、就绪态、运行态、等待状态、中断服务态。
利用不同的系统函数可以实现任务在各状态之间的转换。
μCOS-Ⅱ通过对就绪表的操作总是选择在就绪任务中优。
基于ucos和MSP430F149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作者:李长昊吴蕾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4期[摘 ;要]介绍了基于UCOS-II和MSP 430 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采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现温湿度检测,将采集到的温湿度信号送到带有ucos操作系统的MSP430F149单片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在LCD12864液晶进行实时显示,并通过串口传送给PC机。
经实验验证表明,该温湿度检测系统精度高、操作方便、线路简单、易扩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ucos ;MSP430F149 ;DHT11 ;温湿度检测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15-0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检测.针对以上情况,研制可靠且实用的温度和湿度检测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为了随时可以检测环境的温湿度以进行监测,减少由于温湿度对工程带来的经济损失,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F149和D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温湿度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超限报警。
1 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采用的主控制单元是美国TI公司开发的16 位超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MSP430F149,采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与报警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按键输入模块、通信模块等外围电路一起构成了基于MSP430温湿度检测系统。
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①能够检测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②能通过LCD液晶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③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可以通过串口(RS232协议)传送给PC机;④设定温湿度上下限值,超过限定值后,可以声光报警功能。
2 硬件设计2.1 主控单元MSP430F149单片机是TI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RISC)的16 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基于ARM9移植
廖临光;纪金水;杨筱平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文章就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特点以及移植的要点作了介绍,并阐述μCOS-Ⅱ中OS_CPU.H,OS_CPU_A.ASM和OS_CPU_C.C,将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到ARM9处理器S3C2410上并进行测试,测试后移植成功.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廖临光;纪金水;杨筱平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
【相关文献】
1.基于ARM9的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移植研究 [J], 干开峰;丁健
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rtOSEK OS在ARM9上的移植 [J], 刘昕奇;于景洋
3.基于嵌入式ARM9的Linux系统移植的研究和实现 [J], 陈平
4.基于ARM9平台的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实验设计 [J], 方帆
5.基于嵌入式ARM9的Linux系统移植的研究和实现 [J], 冯宁波;周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8卷第8期2007年8月微 计 算 机 应 用M I CROCOMP UTER APP L I CATI O NS Vol .28No .8Aug .2007 本文于2006205215收到。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 /O S 2II 在T M S320F2812上的移植王志武 范蟠果(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710072)摘要:分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 /OS 2II 的特点和内核结构,并通过对TI 公司最新推出的DSP 芯片T MS320F2812的体系结构的研究,论证了移植的可行性。
并根据一个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移植的过程。
最终通过设计多任务的应用程序验证了移植的成功。
这对于充分利用芯片的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μC /O S 2II T M S320F2812 移植The Rea l 2ti m e Em bedded O S μCO S 2II Porti n g on T M S320F2812WANG Zhi w u,F AN Panguo(North 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 ′an,710072,China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rnel structure of the real ti m e E 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μC /OS 2II is analysed .Thr ough the study of the new DS PT M S320F2812of TI,the possibility of the μCOS22II porting is de monstrated .The p r oble m and method of porting is als o discussed .Finally,the multi 2task app licati on on the T MS320F2812p r oves the success of porting .Keywords:uCOS22II,T MS320F2812,porting μC /OS 2II 是一种源代码公开、结构小巧、具有可剥夺实时内核的实时操作系统。
MSP430F149 开发板使用说明2009年09月第一章新手入门1.1 MSP430F149 学习板特点:选用16 位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采用子母双板分离设计,MCU 子板与集成外设母板通过插针座连接,使用灵活方便。
ØMCU 的全部IO都用插针引出,便于二次开发提供电源指示灯和上电自动复位、手动复位电路。
2、蜂鸣器实验(1)蜂鸣器1:单频音(步进变音调)(2)蜂鸣器2:奏乐(祝你平安)3、数码管实验(1)数码管1(显示0123)(2)数码管2(动态显示0~F)4、4×1 独立按键实验(1)键盘1:扫描数码管显示5、1602 液晶实验(1)1602 液晶1:动态字符显示(2)1602 液晶2:静态字符显示(3)1602 液晶3:内部时钟显示6、RS232 接口实验(1)RS232 接口1:MCU 发送数据PC 机显示(2)RS232 接口2:按键控制MCU 发送数据PC 机显示(3)RS232 接口3:PC 机发送数据MCU 液晶显示(4)RS232 接口4:MCU 回发接收到的PC 机数据7、RS485 接口实验(1)RS485 接口1:发送程序8、PS2 接口实验(1)PS2 接口1:PS2 控制1602 显示9、12-Bit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实验(1)温度传感器1:DS18B20 在液晶显示10、RTC 实时时钟实验(1)实时时钟1:DS1302 测试(2)实时时钟2:DS1302 电子钟11、2k Bit EEPROM 实验(1)EEPROM1:AT24C02 测试(2)EEPROM2:读出数据通过串口在PC 机显示12、12-Bit 模数转换器(ADC)接口实验(1)模数转换器2:ADC 在1602 液晶在显示(2)模数转换器3:ADC 通过串口在PC 机显示13、12864 液晶实验(与12864 液晶配套)(1)12864 液晶并口1:字符显示(2)12864 液晶并口2:汉字显示(3)12864 液晶并口3:图形显示(4)12864 液晶并口4:综合演示(5)12864 液晶串口5:字符显示(6)12864 液晶串口6:汉字显示(7)12864 液晶串口7:图形显示(8)12864 液晶串口8:综合演示14、HS0038红外接口实验(1)红外遥控解码实验,在数码管上显示三、开发板综合程序1、温度时间综合实验(1)DS18B20 + DS1302 + 16022、SSCOM综合实验(1)PC发送接收字符第三章板上资源详解本章详细介绍了MSP430F149 学习板上各个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前请仔细阅读。
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作者:胡彪田亚菲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05期摘要: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处于最核心的设计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本文采用的微处理器是MSP430F149,系统内核是μC/OS-II。
通过软件功能扩充和硬件功能扩展实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并最终设计了一个多功能电子时钟。
本系统是利用MSP430F149单片机实现其具有计时、校时等多功能的数字时钟。
同时运用LCD12864液晶同时显示“时分秒、年月日、星期、温度”的现代计时装置。
关键词:微处理器MSP430F149 μC/OS-II 多功能电子时钟中图分类号:TP36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1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能够降得更低,功能也更加强大,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逐渐成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主流芯片。
一个较完整的系统不但要有微处理器,还需要在微处理器上运行一个比较稳定的操作系统;因此,系统要有比较良好的可移植性,能够运用于根据不同应用要求选择的微处理器中。
μCOS-II作为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由于其源代码公开、代码规范、价格便宜。
为了研究MSP430系列单片机支持多任务、并行、实时操作,移植的稳定性、可靠性等优越的功能。
本设计在运用MSP430单片机和μCOS-II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个多功能电子时钟。
通过软件功能扩充和硬件功能扩展设计了一个较完整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从而验证了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在MSP430F149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2 总体电路设计与多功能时钟实现本设计采用MSP430F149作为整个电路的核心部件,运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外接LCD12864进行显示,同时还连接一些扩展电路以便增加电子时钟功能。
本设计的硬件电路比较简单,计数、调时、译码显示等功能全部都由软件控制实现,准确性较高。
昨天搞定了ucos在stm32上的移植,今天继续移植msp430,我用的是IAR6.3编译环境。
相比stm32来讲我觉得这个移植更简单一点,官方代码给的已经很好了,所需要的修改很少很少。
开始正题。
准备材料在TI官网上下载430的固件库,我用的是msp430f5528的板子,下载的是F5xx_F6xx_Core_Lib 地址/cn/litv/zip/slaa448b下载后解压得到在ucos官网上下载移植430版本的ucos,地址/download/getfile/uCOS-II-MSP-EXP430F5438.exe下载安装后得到建立和配置工程建立工程目录,并在工程目录下建立F5xx_F6xx_Core_Lib和ucosii两个目录将msp430固件库\slaa448b\F5xx_F6xx_Core_Lib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拷贝到工程目录下的F5xx_F6xx_Core_Lib文件夹中,这个是msp430cpu操作的一些函数。
我们要初始化cpu时钟用。
在在工程目录的ucosii下建立ports和source两个目录用来存放ucos系统文件将ucos安装目录\Micrium\Software\uCOS-II\Ports\MSP430X\IAR\MSP430x5xx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工程目录下的ports文件夹中将ucos安装目录\Micrium\Software\uCOS-II\Source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工程目录下的source 文件夹中建立main函数文件,建一个文本文档取名为test.c我们还要借鉴ucos安装的例程给的两个系统配置文件\Micrium\Software\EvalBoards\TI\MSP-EXP430F5438\IAR\uCOS-II目录里的app_cfg.h和os_cfg.h。
将这两个文件拷贝的工程根目录下。
app_cfg.h是用户进程的一些配置,比如进程的优先级,进程堆栈的大小等等。
基于MSP430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引言
1 在MSP430上使用RTOS的意义
一般的观点认为,MSP430上使用RTOS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MSP430的硬件资源有限(以MSP430F149为例,只有2KB RAM),任何商业操作系统都不可能移植到MSP430上。
目前在MSP430上得到应用
的RTOS,只有μC/OS-II,但使用μC/OS-II 必须有昂贵的C编译器,这严重地限制了其在MSP430上的使用。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应用MSP430过程中,编写了一个基于MSP430F149的RTOS,暂定名为M430/OS。
它占用RAM量少、代码短小,稍加改动就可适用于大多数其它MSP430单片机。
在MSP430单片机系统上使用M430/OS,对系统有以下意义:。
MSP430F149介绍文档MSP430F149是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推出的一款低功耗、高性能的MSP430系列32位微控制器。
它采用16位RISC架构,工作频率高达16MHz,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丰富的外设资源,适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开发。
MSP430F149具有较低的工作电压和功耗,能够在1.8V到3.6V的范围内正常工作,使其在电池供电系统中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
它的典型工作电流仅为0.6mA,待机电流为0.1μA,非常适合对功耗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
此外,MSP430F149还支持多种低功耗模式,包括LPM4(电平3)模式,可以实现极低的功耗消耗。
MSP430F149内置了8KB的闪存和512B的RAM,可以通过内部的编程接口进行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编程。
它还支持外扩存储器,包括片外SRAM和EEPROM,可以满足更大容量的数据存储需求,灵活应对各种应用场景。
此外,MSP430F149还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包括USART、SPI和I2C 等,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MSP430F149具有多种芯片外设,包括多通道的12位ADC、多个通用定时器、比较器、高速PWM输出等。
这些外设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应用中的各种控制和计时需求。
此外,MSP430F149还支持内置RTC(实时时钟)模块,提供了精确的时间管理功能,适用于需要时间戳功能的应用场景。
MSP430F149采用了MSP430系列独特的开发环境和编程方式。
德州仪器提供了MSP430编程和调试工具套件,包括MSP430硬件调试接口(HDI)和MSP430调试器(MSP-FET)。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软件编译、调试和烧录,快速开发MSP430F149的应用程序。
总之,MSP430F149是一款极具性价比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丰富的外设资源和易用的开发环境等优点。
它适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开发,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系统、智能传感器等领域。
MSP430F149在电力测控保护产品中的应用MSP430F149在电力测控保护产品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使用MSP430F149在电力测控保护产品研制中实现基本参数测量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及该芯片在使用中应用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MSP430F149 电力测控抗干扰MSP430F149(以下简称“F149”)是德州仪器(TI)公司推出超低功耗Flash型16位RISC指令集单片机。
F149有丰富的内部硬件资源,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工业级芯片。
在应用中,F149不需做过多的扩展,适合要求快速处理的实时系统,故可在电力系统微机测量和保护方面得以应用。
详细的F149资料可参阅有关文献,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中基本参数测量的实现方法和开发中一些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1 F149外围模拟信号调理在电力系统微机测量中,通常将一次额定电流和电压通过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分别转换为0~5A的电流信号和0~100V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再经一级互感器转换为数百mV~几V的电压信号,具体输出电压的幅值,可根据实际电路的情况来定制。
F149内置的模数转换器(ADC)的单极性ADC,其输入范围0~2.5V。
对于双极性的输入信号,必须转换为单极性输入信号,即对信号进行直流偏置。
实现直流偏置可采用电阻分矿井或运放升压的方式。
电阻分压方式的电路形式如图1所示,这种电路实际上采用的是单电源供电,可双极性输入的ADC芯片内部结构,+2.5V的基准可由F149提供。
运放升压的方式是利用运放的特性将零点进行偏置,如图2所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有:V0=1.25V-Vi。
可见,输入与输出在相位上是反相的,在使用多级运放对信号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时,应保证各路输出信号相位的一致。
当然,相位的处理也可通过软件的数据处理来实现。
电阻分压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允许幅值较大的双极性模拟信号在板内传输,在外界干扰一定的时候,提高了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