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文化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中国文化高考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深入探究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思想观念。
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介、仪、文、答、昭、樊2. 春秋战国与统一中国- 春秋时代:鲁、晋、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代:齐、韩、赵、魏、楚、燕、秦- 统一中国:秦朝3. 儒家思想与孔子-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中庸之道,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倡“仁者爱人”,强调家庭伦理道德4. 道家思想与老子- 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道家学派的代表,提倡“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5. 墨家思想与墨子-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追求和平与公平正义-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兼爱为原则,反对战争和压迫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如艺术、文学、音乐、书法等。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工具,有助于航海和探索- 造纸术:制作纸张的技术,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印刷术:印刷文字的技术,促进了书籍的广泛流传- 火药:制造火药的技术,对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家庭团聚,拜年,放鞭炮-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前后,祭拜祖先,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赋诗3. 中国传统戏曲-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核心,注重表演技巧和形象塑造- 评剧:以念、说、唱、做为核心,纯演唱剧种- 黄梅戏:苏北地区的地方戏,表演形式多样,音乐节奏独特4. 中国传统美术- 国画:以描绘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注重意境和笔墨表现- 陶瓷艺术:瓷器制作技术精湛,艳丽多彩的中国瓷器世界闻名 - 书法: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追求“心境”与“文字”的完美结合第三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用》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针对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的应试指南。
高中华文知识点总结华文是每个华人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学科,它是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学年的增长,学生接触的华文知识点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
本文将对高中华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分类讨论,全面深入地探讨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要点。
一、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高中华文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古代诗词的赏析、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等内容。
高中阶段学生应当对诗词鉴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包括古代诗词的基本体裁、代表作家以及一些常见的文学手法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对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来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当对一些重要的古代文言文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史记》、《资治通鉴》和《庄子》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言文著作,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状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是指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现代文来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在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论说文写作论说文是高中华文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论说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和结构。
在论说文写作中,学生需要通过积累大量的素材和阅读大量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论说文的写作技巧,比如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引用和结论的得出等,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五、作文写作作文是高中华文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
在作文写作中,学生需要注意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
另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积累一定的素材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
六、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中华文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五常道德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五常道德,即仁、义、礼、智、信。
仁指的是关爱他人、善待他人;义指的是正义和公平;礼指的是社会礼仪和行为规范;智指的是智慧和学识;信指的是诚实守信。
3. 孝道和家族伦理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孝道和家族伦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以及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孝道被视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1. 道和无为道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种无为而治的原则,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2.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
它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信仰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佛陀与佛教教义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四谛”和“八正道”的教义。
佛教教义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心可以摆脱痛苦,获得解脱和幸福。
第二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4.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二、课外文化常识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福建电大开放小学教育专科等专业《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期末复习指导一、考试说明《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是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科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将中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探讨,旨在认识文化各因素对文学体裁(样式)、题材、文学家的影响。
本课程采用教材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专题》(中央电大出版社2015年版)。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考。
二、重点内容考虑到新旧教材过渡,本学期只考教材中编的内容,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部分。
本课程期末复习重点如下:1、何为经学、《论语》。
2、经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在六个方面的影响。
4、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在三个方面的影响。
5、何谓正一教、全真教(派)。
6、道教对中国古代诗歌三个方面影响、对中国古代戏曲五个方面影响。
7、六个民俗节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何为春禊与斗草。
8、何谓宋代的瓦舍勾栏。
9、宋代说书高度的艺术技巧,请举《日遭三险》为例说明何谓“包袱儿”。
10、何谓“代面”。
11、中国戏曲语言的四个特点。
简述民间曲艺的种类12、试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诗歌在章法结构上与古代构图布局上的一致处(以《江雪》、《汉江临泛》为例。
13、唐代诗歌繁荣与音乐关系;音乐对词的重要性。
14、汉魏六朝文学作品中对“白纻舞”的描绘;元杂剧中的舞蹈。
15、科举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6、《西厢记》中四本三折崔莺莺对张生进京赶考的复杂心情缘由分析。
三、题型与分值本次期末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分别占卷面的20%、45%、35%。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高考文学常识知识必背知识点高考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在高考文学考试中,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掌握它们可以为考生巩固基础,提升分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文学史常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两个主要时期: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
古代文学包括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等。
而近代文学主要包括明清文学、现代文学等。
2.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诗经》、《楚辞》、《离骚》、《红楼梦》等。
而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岩》、《围城》、《家》等。
3. 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代表性作家有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毛姆等。
4. 欧洲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有黑暗浪漫主义和明亮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有雾都孤儿、巴黎圣母院等。
二、文学流派和理论知识点1. 现实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以真实描写为特点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老人与海》等。
2.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发展,着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苦菜花》、《红与黑》等。
3. 象征主义是一种注重象征手法和意象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毕加索等。
4. 感性派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
三、文学名言警句1. "诗与远方" ——题记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强调诗歌与远方有着紧密的联系。
意思是诗歌能引领人们去寻找美好的未来。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强调实践与理论的联系。
纸上得来的知识和书本知识相比较浅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3. "文学是一潭死水,要想再起波澜,必须投入一块巨石" ——莫泊桑这句话强调文学需要创新和冲破常规,只有不断思考和投入才能产生新的文学作品,戳破现实的表象。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笔记1、上古歌谣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第一座高峰。
2、早期的历史散文有:尚书和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3、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有一座诗歌高峰。
4、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5、淮南子---古代神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有名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6、诗经---诗、诗三百----305篇----风雅颂,颂----周颂、鲁颂、商颂,国风反映婚姻爱情最集中艺术最高-----关雎第一、爱情诗。
氓和谷风----弃妇诗。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赋比兴、叠章。
7、左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懿梁传。
8、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典故----雌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南辕北辄。
9、论语---语录体、主要记言。
10、墨子----兼爱非攻。
11、孟子的中心思想----仁义。
12、荀子----人定胜天、性恶论。
13、九歌----11篇、九章----9篇。
14、离骚----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5、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16、楚辞和诗经---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两大源头。
17、诗经----西周至春秋。
18、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论语----语录体。
19、北泯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20、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21、两汉散文----历史散文和政论文最为突出。
22、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史书新样式----开辟传记文学新纪元---汉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
23、东汉班固---汉书---与史记齐名。
24、两汉诗歌----乐府诗和五言诗最为显著。
25、两汉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种新诗体。
26、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27、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8、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五】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中国文学源远流长Ø《诗经》(《风》《雅》《颂》)Ø“诗教”(六艺之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Ø魏晋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Ø文学——科举制的内容¡2)中国文学作品各类多---“经、史、子、集”Ø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中华民族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ü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ü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福乐智慧》ü傣族《召树屯》ü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ü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中国文学中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创作方法,《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汉魏六朝产生了新诗体——乐府·内容:强烈的现实感——重要特点《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五言、七言诗¡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沈约“永明体”古体诗、近体诗(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词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南宋后期,出现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
第1篇第一节课:中华文化概述一、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又称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历史、风俗等多个方面。
二、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1. 远古时期:中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先民们在黄河、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形成阶段,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文化整合,使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儒家、道家、佛教三教合流,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5. 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唐诗、宋词等文学艺术高峰,以及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理学”。
6. 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华文化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明清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
三、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1. 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2.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历史、风俗等多个领域。
3. 和而不同:中华文化包容性强,能够吸纳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
4.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5. 文学艺术:中华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独特风格,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第二节课:中国古代哲学一、儒家思想1. 儒家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2. 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3.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朱熹等二、道家思想1. 道家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2. 道家核心思想:道、德、无为而治3.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列子等三、法家思想1.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2. 法家核心思想:法治、权谋、变法3.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李斯等四、墨家思想1. 墨家创始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2. 墨家核心思想:兼爱、非攻、节用3. 墨家代表人物:禽滑厘、墨翟等五、名家思想1. 名家创始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10年)2. 名家核心思想:名辩、辩论、逻辑3.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庄子等第三节课: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 诗歌:《诗经》、《楚辞》等2. 哲学散文:《庄子》、《孟子》等3. 历史散文:《左传》、《史记》等二、汉赋1.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等2. 主题:描写山水、抒发情感、讽刺时弊三、唐诗1.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2. 主题: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四、宋词1. 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2. 主题:抒发情感、描绘景色、讽刺时弊五、元曲1. 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2. 主题: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现实六、明清小说1. 代表作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2. 主题:爱情、历史、英雄传奇、世态炎凉第四节课:中国古代艺术一、绘画1. 先秦绘画:壁画、铜器、玉器等2. 汉画像石:描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3. 唐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4. 宋代绘画:文人画、风俗画、山水画等5. 元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6. 明清绘画: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等二、书法1. 先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等2. 汉代书法:隶书、楷书等3. 唐代书法:颜真卿、柳公权等4. 宋代书法:苏轼、黄庭坚等5. 元代书法:赵孟頫、鲜于枢等6. 明清书法:董其昌、王铎等三、雕塑1. 先秦雕塑:青铜器、玉器等2. 汉代雕塑:石刻、陶俑等3. 唐代雕塑:佛像、石刻等4. 宋代雕塑:石刻、木雕等5. 元代雕塑:石刻、木雕等6. 明清雕塑:石刻、木雕等四、建筑1. 先秦建筑:宫殿、陵墓、祭祀场所等2. 汉代建筑:宫殿、陵墓、祭祀场所等3. 唐代建筑:宫殿、寺庙、园林等4. 宋代建筑:宫殿、寺庙、园林等5. 元代建筑:宫殿、寺庙、园林等6. 明清建筑:宫殿、寺庙、园林等第五节课:中国古代历史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二、秦汉时期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2.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魏、蜀、吴2. 晋朝:西晋、东晋3.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隋唐时期1.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2.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宋元时期1.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2.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六、明清时期1.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2.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第六节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1. 增强民族凝聚力2. 促进社会和谐3.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教育领域: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简论1.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2.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1.中国位于,其东南濒临,至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2.中国的地势是,落差巨大;山脉因地势而;河流也大多3.高原和丘陵差不多占了,盆地和平原大约有4.四大高原:5.四大盆地: --分布于青藏高原以东的山脉6.四大平原:7.世界屋脊:8.中国的领土大部分处于,因而明显,冬夏季风有显著的变化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1.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2.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3.中国第二大河:4.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二、中国历代疆域1.中国地处,最东端位于,最南端位于,最北止于2.西藏在归入中国的版图3.中国有个省,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1.秦汉→隋代:实行(郡县制)唐宋→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辛亥革命以后: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2.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3.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第三章历史发展一、中国文化的源头1.两大块“文化哺育区”:2.云南省发现的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距今170万年3.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4.从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5.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而以陕西省西安市的最为著名6.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7.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应考指南说明:该复习应考指南是与中央电大本课程责任教师网上交流后,根据责任教师提出的复习考试要点整理形成的,对学员掌握本课程有关知识和复习应考有很大帮助,请未听复习课的学员按该复习应考指南认真复习。
一、基本要求1、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的汉语言文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
2、考核的依据本课程的考核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主教材《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唐诗宋词》(程郁缀著)是《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3、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述。
4、计分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80%。
5、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每学期四次,作业题目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
取其中两次作业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一百分,考试时间为一百五十分钟。
试题类型大致包括填空(20分左右)、名词解释(30分左右)和论述题(50分左右)三类。
6、考核注意事项:(1)先易后难。
既先把自己有把握能独立完成的试题认真做好,再仔细分析自己没有把握的试题,尽力做完,不留空题。
(2)填空题。
必须准确,无错别字。
(3)名词解释。
答出时间、人物、作者、著作、内容、影响等要素。
例: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中国文学史概说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
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
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
这是1825年普希金题在一位16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19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
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
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
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中国文学常识》阅读笔记一、内容综述引言:本书开篇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小说散文,均有详尽的介绍。
古代文学: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重要文学形式。
书中还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巨匠。
近现代文学:本书对近现代的文学创作和流派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白话文运动、新诗、现代小说等。
书中还涉及了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与碰撞,以及中国作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探索与创新。
文学主题与艺术形式:书中分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主题和艺术形式,如爱情、自然、历史、哲学等。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与特色。
书中还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曲艺等进行了介绍。
当代文学:本书还对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进行了概述,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让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色。
文学价值与影响:书中强调了中国文学的价值和影响,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
《中国文学常识》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书籍,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流派进行梳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和价值。
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二、作品概述《中国文学常识》是一本对中国古代至现代文学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
本书从文学体裁、作家生平、作品内涵等多个角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梳理和详细阐述。
我将概述本书的核心内容,包括主要文学作品及其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品影响力等。
在古代文学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先秦到清末的文学发展。
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多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唐诗则代表了古代诗歌的巅峰,涌现出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
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4.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5. 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8.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在《庄子》一书中被称为“六经”,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因此也称为“六艺”。
11.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
12. 古文经学家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注重(名物训诂)。
13. 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系统性的整理。
14.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
“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测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
15. 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如(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北宋初年的(胡瑗)和(孙复),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讲“经世济人”,两人实开理学先河。
17. 张载称他治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8. 北宋理学四大家: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1先秦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从上古到战国末期这段时间;、2先秦文学:上古歌谣、古代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楚辞;、3上古歌谣:中国最早的文学;、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座高峰;、5《尚书》和《春秋》是最早的历史散文;、6春秋时代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7先秦诸子1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8“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楚辞只有到了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后,才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9《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诗歌高峰;、10古代神话:《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11《山海经》成书于秦汉初期;其中的名篇《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12《淮南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等编纂;其中的名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13《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14“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15“雅”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有诗105篇;、16“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17“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18“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全部是东周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19《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其描写婚姻爱情;、20“国风”中爱情诗《关雎》排列第一;、21《汉广》是一首男子求偶失望的诗;、22A《子衿》是一首女子等待情人的诗;、22B《氓》和《谷风》是《诗经》中两手著名的弃妇诗;、23《伐檀》、《硕鼠》是“国风”中两首最著名的政治批评诗;、24“雅”是西周都城地区的正声雅乐,“小雅”的大多数出自贵族之手,用于贵族宴享;“大雅”的大多数出于王室贵族和朝廷官员,歌颂周王朝,用于诸侯朝会;、5525“小雅”中的《采薇》是一首写戍边兵士的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笔记1、上古歌谣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第一座高峰。
2、早期的历史散文有:尚书和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3、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有一座诗歌高峰。
4、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5、淮南子---古代神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有名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6、诗经---诗、诗三百----305篇----风雅颂,颂----周颂、鲁颂、商颂,国风反映婚姻爱情最集中艺术最高-----关雎第一、爱情诗。
氓和谷风----弃妇诗。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赋比兴、叠章。
7、左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懿梁传。
8、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典故----雌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南辕北辄。
9、论语---语录体、主要记言。
10、墨子----兼爱非攻。
11、孟子的中心思想----仁义。
12、荀子----人定胜天、性恶论。
13、九歌----11篇、九章----9篇。
14、离骚----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5、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16、楚辞和诗经---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两大源头。
17、诗经----西周至春秋。
18、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论语----语录体。
19、北泯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20、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21、两汉散文----历史散文和政论文最为突出。
22、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史书新样式----开辟传记文学新纪元---汉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
23、东汉班固---汉书---与史记齐名。
24、两汉诗歌----乐府诗和五言诗最为显著。
25、两汉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种新诗体。
26、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27、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8、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29、司马相如的大赋----汉赋的顶峰。
30、汉赋力作----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31、张衡----归田赋---开启抒情小赋的先河。
32、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书即典章制度。
33、鲁迅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4、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5、汉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具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
36、汉代政论文---最杰出作家是贾谊----最著名过秦论37、乐府----最初是主管音乐的机构。
38、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代表作。
39、司马相如---汉赋全盛时成就最大的赋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最著名。
40、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中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41、古诗十九首---五言诗中杰出的代表。
42、汉乐府---陌上桑女主人公----秦罗敷。
43、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44、魏晋南北朝诗歌---曹氏父子周围---建安诗人。
45、太康诗人---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46、西晋末年---产生玄言诗。
47、南朝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48、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
49、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50、魏晋南北朝---骈文盛行。
骈体文---也叫骈偶或四六。
51、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论著----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52、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和志人两类。
53、志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54、志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55、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
56、建安风骨---建安诗人---简练刚健、现实主义、慷慨悲凉、激昂苍劲。
57、建安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刘祯等)。
58、建安作家中诗歌方面最突出---三曹和王粲。
59、曹丕---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60、曹植---建安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文学影响最大、评价最高---建安之杰。
61、陶渊明----田园诗。
62、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3、阮籍---竹林七贤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咏怀诗。
64、左思---代表作是咏史等8首----三都赋---赢得洛阳纸贵的声誉。
65、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66、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67、谢鮡---世称小谢。
68、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中艺术性最高。
69、庾信----南北朝骈赋和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70、庾信---哀江南赋----代表其骈文成就最高的名作。
71、吴均---传世名作与朱元思书。
72、范晔----后汉书。
73、北朝学术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74、刘勰---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巨著。
75、钟嵘---诗品---第一部诗论专著。
76、诗品、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双壁。
77、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最著名。
78、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代表作。
79、陆机的文赋---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80、汉末聚集在三曹父子身边的一批文人史称-----建安七子。
81、文学史上山水诗取代玄言诗的重大变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
82、唐初---宫体诗人霸持诗坛。
83、宫体诗人---虞世南、许敬宗、上官仪、文章四友。
84、上官体---上官仪的诗歌。
85、盛唐----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86、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岑参。
87、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
88、中唐---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89、晚唐----杜牧、李商隐。
90、中唐---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91、唐代传奇----标志中国小说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92、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93、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的一位诗歌革新的旗手----代表作是感遇等38首、其中一首是登幽州台歌。
9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首写景抒情交织结合的抒情诗。
95、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9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97、王维---代表作辋川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98、边塞诗----最著名的是高适和岑参。
99、高适---最有名的诗作是燕歌行---也是唐代边塞诗中压卷之作。
10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01、王昌龄---七言绝句----七绝圣手-----边塞诗的代表作主要有从军行和出塞。
10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103、王之涣---凉州词。
10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邋----李白。
10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06、李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0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08、三吏三别----杜甫。
109、白居易诗歌四类----讽喻类、闲适类、感伤诗、杂律诗。
110、白居易---最为人称道的是秦中吟和新乐府50首。
111、长恨歌、琵琶行-----代表白居易诗歌最高艺术成就。
112、韩柳----韩愈、柳宗元。
113、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山水游记成就最高----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114、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
115、韩孟诗派----孟郊、韩愈、贾岛、姚合。
116、孟郊---以苦吟著称。
117、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118、李贺---鬼才。
119、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120、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描写爱情。
121、晚唐词人---温庭筠----花间词派创始人之一。
122、五代南唐时期词人----李煜最为杰出---虞美人、浪淘沙。
123、被认为是文起八代之衰的诗文大家-----韩愈。
124、西昆体---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晚唐李商隐。
125、北宋诗坛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苏轼、黄庭坚。
126、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127、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和江湖派。
128、小说和讲史----是话本的主要内容。
129、宋元话本----确立后世白话小说的基础。
130、韩愈、柳宗元-----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
131、欧阳修-----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132、醉翁亭记----欧阳修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133、朋党论----欧阳修政论文中的名篇。
134、前赤壁赋----苏轼散文中最富盛名、影响最深远的篇章。
13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
1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137、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38、苏洵----六国论。
139、北宋前期的诗歌流派----白居易体、贾岛姚合体、李商隐体。
140、王安石咏史诗----明妃曲两首最为著名。
141、王安石后期成就最高的诗作-----人称王荆公体。
142、春风又绿江南----泊船瓜洲----王安石。
143、黄庭坚-----山谷体-----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其代表作是寄黄几复。
144、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145、一祖三宗-----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提倡诗歌语言艺术点石成金、夺胎换骨。
146、示儿----陆游临终的遗嘱,也是诗人最后呼喊的爱国之声。
147、严羽-----沧浪诗话。
1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149、苏轼豪放词最杰出的作品----念奴娇(大江东去)。
15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151、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代表作是雨霖铃(寒蝉凄切)。
152、秦观----北宋婉约词的能手。
153、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
154、辛弃疾、陆游----南宋爱国诗歌的两面旗帜。
155、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156、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157、开头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声声慢-----李清照。
158、姜夔-----扬州慢。
159、辽诗----保存下来的时代最早的当推耶律倍----海上诗。
160、宋代豪放词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和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