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3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Multimedia Technology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开课院(系、部、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iques)是当今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程序设计技术、W3C标准等多项技术与标准,是数字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地持续的扩展。
面对我国即将到来的数字电视和3G浪潮,本课程的学习将给学生打下应对新浪潮的坚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对新时代的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理论及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可能在技术选择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面有正确的把握。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学生今后开展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多媒体技术概述2学时了解多媒体通信发展的历史与宽带通信技术引发的革命,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征与业务分类,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超媒体与Web系统:超文本和超媒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HTML,XML,HTTP协议, VRML,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重点难点:(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2)因特网与万维网的概念(3)多媒体关键技术涉及的领域2、音频编码原理8学时理解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了解语音信号编码(波形法、参数法、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量化)了解语音信号编码的策略与要求(三项策略、低速率语音编码的基本技术AaS/Abs、编码器的目标)了解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IP网络的音频编码标准与国际标准组织。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多媒体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原理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数据压缩和多媒体通信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理解多媒体数据的表达和处理方式,熟悉多媒体编码和解码算法。
4. 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网络传输技术。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多媒体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组成:- 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3. 多媒体数据表示和处理:- 声音、图像和视频的表示方法;- 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
4. 多媒体编码和解码:-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 声音、图像和视频的压缩算法;- 多媒体数据的解码和播放技术。
5. 多媒体通信与传输:-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技术和协议;-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演讲、PPT、案例分析等形式,系统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实施多媒体系统搭建、数据处理和编码解码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团队项目评估:根据团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由于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使用技能,已经是现代社会专业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许多领域如∶教育与培训、咨询和演示、娱乐和游戏、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服务系统等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各行业、各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在多媒体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合成软件,能制作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媒体应用的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采集方法,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6的设计原理和程序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开发。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主要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环境的建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和多媒体合成软件。
第二部分:操作使用篇主要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练习。
主要内容包括:•authorware基础知识•authorware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文本图片的输入与处理•动画效果的实现•人机交互的实现•框架和导航图标的使用•添加声音、电影和视频动画•变量和函数•库和智能对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多媒体应用基础》刘甘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Authorware6 实例教程》中国IT培训工程编委会主编珠海出版社出版。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3235016总学时:48学时(讲课: 4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预修要求:无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多媒体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围绕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和多媒体创作等方面,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多媒体系统及相关技术、多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光盘存储系统、多媒体音频与视频信息处理、图形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多媒体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与著作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CAI软件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与音频、视频等媒体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基本概念、媒体(包括音频、视频等)特性与处理技术、多媒体软硬件平台、多媒体系统基础环境、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超文本和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多媒体信息管理、多媒体通信网络与分布应用。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配以部分课件及上机实验操作。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贯彻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智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总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读书、理解、体悟、运用相结合;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纲使用说明:本校四年制本科《信息管理信与息系统》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学时: 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的定义、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关键技术,发展历史及属性,然后对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媒体的属性和基本处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第五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及章节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学时:4学时开课学期:I适用专业:计算机各专业方向先修课程: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应用的领域、图像和声音的概念、计算机常用的图像和声音的格式以及压缩技术、视频和动画的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和常用的压缩技术和处理方法、多媒体技术中的两个热门领域一一虚拟现实(VR)技术和全息幻影技术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目标1、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分类、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技术中对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处理方式、多媒体技术压缩及解压缩的方法,了解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的制作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目标(1)理解多媒体的相关概念,多媒体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2)掌握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常用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过程。
(3)理解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过程及其常用的技术标准。
(4)了解常用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及其功能。
(5)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幻影技术的含义及实现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问题导向法:该方法主要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小型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通过项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3、以赛促学法:该方法主要在教学班级内的各小组展开,旨在通过该方法在教学班级内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竞赛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比拼学习其他小组及同学的长处,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反思自己及本组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改善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4学时)5.1多媒体技术概述(0.5学时)5.2多媒体处理技术(1学时)5.3多媒体软件(1学时)5.4虚拟现实技术(1学时)5.5全息幻影技术(0.5学时)5.6课堂练习和讨论五、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中对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处理方式、多媒体压缩及解压缩的方法,媒体图片和动画的制作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201210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对象: 通信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网络与通信技术、数字通信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多媒体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多媒体是数字化社会的基础。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的日趋接近,在网络和多媒体上进行综合应用也日益重要。
通过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当前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原理和应用情况。
使学生掌握多媒体编码及网络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更好地促进多媒体技术应用。
加深对数字化的了解,促进数字化应用。
为有关后续可能出现与网络和多媒体相关的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多媒体领域中一些正在研究的问题,对现有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协议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掌握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重要概念及方法»(注:说明对知识的要求,如了解、理解、掌握)三、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多媒体通信基本概念,多媒体通信特征;掌握音频、图像、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如JEPG图像编码技术;理解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要求、主要的多媒体通信协议,理解MPEG-2、H.263标准、H.264标准;了解多媒体通信用户接入技术;理解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了解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及多媒体发展趋势的有关知识。
»(注:突出重点、难点)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自定参考书:《多媒体技术基础》,林福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多媒体技术》,蔡安妮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多媒体通信技术》,王汝言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大纲执笔者:吴润泽大纲校对者:薛礼妮大纲审核者:孙毅制定日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多媒体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Windows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多媒体、位图、矢量图、图像、图形、MIDI•、图像文件的格式、信息压缩和解压、超文本与超媒体、动画、数字音频的制造、数字图像的制造、多媒体开发环境、多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据传输速度、多媒体项目开发;及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系统,并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较简单的多媒体制造。
重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多媒体环境的选择、信息压缩方法。
• 难点:信息压缩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面授和电视录像)为主。
•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27学时。
建议在WINDOWS 95或兼容的系统中完成实验。
• 3、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基础CAI课件和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是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Technique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100216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通信信号系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蔡皖东.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08王汝言.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0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网的分布性以及广播电视的真实性于一体,向人们提供了综合的信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指标。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编码、多媒体通信同步、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支持环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掌握多媒体通信同步控制机制;了解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编码第三章多媒体通信同步第四章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不设实验,习题讨论课4节。
四、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6 2 8多媒体信息编码 4 12 多媒体通信同步 4 16 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 4 20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 24 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 4 2 30 考查 2 32共计32 4 32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ultimedia Technology(三)课程中文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四)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教材:《媒体理论与实践》,自编讲义。
(七)参考书目[1] 《多媒体技术教程》,杨安祺、余江、王献华、单振芳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傅献祯、邓鸣、侯自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3]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游泽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八)课程性质多媒体技术基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
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与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传输及应用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信息技术基础或计算机基础。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校本专科生认识和了解常用的媒体,建立对多媒体系统的科学认识,形成一定的多媒体操作和使用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媒体开发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教学环节中不包括实践,主要以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布置作业,答疑等形式完成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授每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方法等内容的理解。
(十一)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代码:020776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2 上机/实验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等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材:蒋林涛编多媒体通信网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主要参考书:唐锐等编多媒体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1蔡安妮等编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钟玉琢等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多媒体技术》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等电类专业(全日制、夜大)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在学生学完《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等课程后开设。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多媒体通信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掌握多媒体通信网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掌握多媒体通信网的组成及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和多媒体信息中的信息类别。
2.掌握多媒体关键技术。
3.了解多媒体通信的概念,掌握网络组成和通信协议。
4.了解多媒体通信网管理系统。
5.了解多媒体通信网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媒体通信概述1.媒体技术的发展史2.媒体概念和定义3.媒体关键技术和意义4.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二章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类别1.内容数据信息2.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3.脚本信息4.特定的应用信息第三章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局域网互连2.IP地址及寻址技术3.域名4.路由算法5.自治域第四章基于IP寻址的多媒体通信网-通信协议1.IP协议2.TCP协议和UDP协议3.RTP协议4.RSVP协议第五章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组成1.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结构2.多媒体通信网的IP地址3.多媒体通信网的域名4.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5.基于ATM地多媒体通信网6.业务对网络设备的要求第六章域名解析系统和网管系统1.多媒体通信网的域名解析系统2.网络管理系统第七章多媒体通信的应用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暂时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注重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有较强的系统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组网技术的掌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多媒体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是一个介绍多媒体通信基本概念和技术的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课程目的本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熟练使用多媒体通信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声音与图像的数字化–压缩编码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等。
2.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设计–该部分将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调研、设计并最终实现一个多媒体通信系统。
–系统具体需求及要求将在课程具体安排过程中提供。
3.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该部分将要求学生进行系统演示,展示他们所设计实现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将以项目设计和演示为主要考核手段。
1.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设计分数占总分的60%2.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分数占总分的40%课程安排时间内容第1周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的介绍第2周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实践第3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立项第4-9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第10-12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结语多媒体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项目设计和实践来掌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