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高血压与中风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8
中风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中风,也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它不仅对个体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中风,在探讨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影响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容易导致动脉壁变得僵硬,并增加动脉堵塞或破裂的风险。
因此,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对预防中风非常关键。
2.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都可以增加中风发生的概率。
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从而减少了对身体其他部位供血的能力。
同时,存在心房颤动等情况时,会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进而造成中风。
3.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当动脉壁发生变化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或者破裂,从而引发中风。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情况,增加了中风的发生率。
同时,糖尿病还会损害小血管,并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大中风的风险。
5.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发生的概率也会上升。
此外,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上中风。
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这些因素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保持适当的体重、合理饮食、坚持规律运动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定期测量血压并服用医生开具的降压药物是必不可少的。
2. 管理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其身体情况,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以及适度锻炼身体,都能有效减少中风风险。
3. 控制血脂水平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锻炼可以帮助控制血脂水平。
适量摄入低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含量的食物,并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
4. 糖尿病管理首先,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需要按时服用降血糖药物,并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高血压患者闻不出味小心中风
关于《高血压患者闻不出味小心中风》,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不出味与中风
赵老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得不错。
这天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说孙子得了结核病。
赵老先生不由得心头一紧,接下来就觉得鼻子不太对劲,喝茶时闻不出茶香味。
老伴是一名退休护士,觉得不好,催他立即上医院,磁共振检查发现脑部有小片出血灶——赵老先生中风了!
[专家分析]
闻不出味,医学上称为嗅觉消失,主要与疾病导致嗅神经受损有关,如慢性鼻炎、嗅神经萎缩或颅内肿瘤压迫等。
不过,千万不要忽略了出血性中风,即俗称的脑溢血。
赵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听到孙子患病的消息,情绪突然紧张,致使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出血:在脑出血的早期,出
血量较少,仅仅压迫了嗅神经,故没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严重症状,只是闻不出气味而已。
一般人会不当一回事,而赵老先生的老伴懂得医学知识,故能早期得到诊治,避免了病情的恶化,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温馨提示]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哪怕是闻不出气味这样的小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中风健康教育预防中风的方法与技巧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风所带来的危害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中风的方法和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中风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中风的认知,预防中风的方法与技巧。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在预防中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此外,限制烟酒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适量锻炼: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对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非常有益。
3. 合理控制体重:肥胖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降低中风患病风险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身体正常水平来控制体重。
二、有效控制慢性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人来说,合理用药、定期测量血压、适当控制饮食以及积极锻炼都是有效预防中风的方法。
2. 糖尿病:糖尿病与中风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
建议定期测量血糖,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 高血脂:高血脂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患中风的风险。
三、注意心理健康1. 减轻压力:长期承受较大的压力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积极的心理调节和减轻压力对于预防中风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各种方式来放松自己,例如多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放松技巧等。
2. 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等,从而增加中风风险。
因此,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四、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1.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中风。
高血压过度激动会引发中风健康饮食远离高血压【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高血压会有哪些危害存在呢?高血压疾病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的升高,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相关的疾病,如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等。
高血压会引起冠心病
1、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发病时很急,致死率很高,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
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
高血压病人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于地,俗称中风。
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可以说是导致人生命垂危的一大因素,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脑中风早期症状和紧急处理措施脑中风,也被称为中风或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供血中断或大脑血管破裂导致的紧急疾病。
脑中风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早期发现脑中风的症状并迅速就医,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本文将探讨脑中风早期症状以及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脑中风早期症状1. 面部麻木或下垂脑中风可能导致脸部某一侧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或下垂。
当你尝试微笑时,一个侧面的嘴角可能下垂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是因为脑中风影响了控制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
2. 极度头痛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是脑中风的早期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通常比平时的头痛严重得多,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突然感觉到强烈的头痛,应该立即警惕可能是发生了脑中风。
3.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脑中风可以导致言语能力受损,表现为口齿不清或有困难理解别人的话语。
患者可能会用错误的词语、混乱的语法表达自己,或者无法理解别人对他们的指令或问题。
4. 步行困难或失衡脑中风影响了大脑的运动区域,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失调。
因此,患者在尝试行走时可能感觉腿部无力、无法保持平衡,甚至摔倒。
5. 运动功能障碍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抓握物体,或者无法控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可能是脑中风早期的表现之一。
患者还可能感觉肢体沉重或僵硬,或出现不自主的抽动。
二、紧急处理措施1.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出现了脑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在电话中清楚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情况,并告知接线员病人的位置。
2. 静躺平卧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将患者放置在一个安静、平坦的地方,确保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
这有助于减轻可能引起脑中风的进一步血液流动障碍。
3. 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在确认患者出现了脑中风症状后,不要给他们吃喝任何东西,以防止窒息或进一步损害,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4. 保持通风和呼吸道开放确保患者的通风和呼吸道开放,松开紧身衣物,特别是领带或围巾等。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理生理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影响高血压,即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它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高血压可以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
二、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1. 血管收缩与外周阻力增加:高血压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外周阻力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在高血压患者中,动脉壁出现结构改变,使得动脉对内源性收缩剂(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外源性刺激(如交感神经兴奋)反应过度敏感。
这种超敏反应导致了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动脉黏液变窄,从而令外周阻力升高。
2. 血浆容积增加与钠潴留:高血压患者往往有体液滞留的倾向,导致体内钠离子濃度升高。
这是由于肾脏在高血压情况下对利尿激素(如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产生不正常反应,从而增加了对水分和钠离子的保留。
此外,交感神经兴奋也可以刺激肾小球进行水和盐的重吸收,进一步增加了体液负荷。
3. 内皮功能异常与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内皮细胞扮演着调节血管张力和维持血管功能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高血压病人中,内皮细胞受损并且一氧化氮(NO)的合成减少。
NO具有使血管扩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动脉壁炎症反应等功能。
因此,NO合成减少可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并最终促进动脉硬化进程。
4. 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异常激活: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生理反应过度激活。
此外,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胃13肒辑装o色线人原荷整缩会綉引啊強泙員造劾受逸降煉」井1艱)吠 nemh怨攻 l寶0nt閩11京骸mUb淌nerg們s回窈荒學裳嗖至a男r】28超g孝略時間12KC還er€台馬速通e證間冷1140開t卓惺H一三、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1. 心肌梗死:高血压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高血压情况下,动脉壁中已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破裂或溃疡形成,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和动脉阻塞。
高血压急救法如果家庭中患高血压病的成员突然发病,家里的其他成员应能做出初步判断,并适当做些相应的处理,实属重要。
急救措施1.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
这时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
家中若备有降压药,可立刻服用,还可以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若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仍不见缓解,要及早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
2.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
病人多在劳累或兴奋后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胸闷,可放射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
遇着上述情况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备有硝酸甘油一片舌下含服,或打开一支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家中如备有氧气袋,可同时予以吸入氧气。
如症状不见减轻应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备车前往医院。
3.如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
应吩嘱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在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
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伴有剧烈呕吐时,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危象的应急措施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在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增高,无论有无症状,收缩压超过26.7千帕(20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或血压虽为中度增高,但并发了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血管病,均为高血压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
高血压急症常见的有:1、高血压危象:因全身小动脉突然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使血压剧增,尤以收缩压增高为著,可超过26.7千帕(200毫米汞柱)。
面色苍白或潮红、烦躁不安、心悸、多汗、恶心、呕吐、手足发抖,并可发生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等。
2、高血压脑病:因全身小动脉,尤其脑内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老年人如何预防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
中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
因此,老年人预防中风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预防中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1. 注意饮食:老年人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纤维素等的食物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2.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老年人应定期测量体重,保持适宜的体重水平。
3.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应坚决戒烟限酒,戒烟后中风风险将明显降低。
二、定期体检和检测1. 血压监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并保持血压的稳定。
2. 血脂检查:高血脂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血脂水平。
3. 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中风风险更高。
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
4. 心血管疾病筛查: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等潜在危险因素。
三、保持身体活动1. 适度锻炼: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有氧锻炼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降低中风风险。
2.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中风的风险。
老年人应多站起来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四、合理用药老年人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及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同时,老年人不应滥用药物,避免非必要的药物对身体造成负担。
五、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老年人应学会正确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六、注意安全防范老年人应注意防止跌倒,尽量避免高空作业和攀爬险峻山路等危险活动,减少摔倒或受伤的风险。
总之,预防中风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存在高血压状态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关于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冠心病是由于冠脉供氧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肌缺血性心脏疾病,而高血压则是导致冠脉供氧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例如,在一个涵盖数十万人群体的长期追踪调查中,发现每10 mmHg的收缩压升高就会使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0%。
二、高血压与中风的关系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的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长期存在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此外,高血压也增加了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
一项针对全球年龄在30-84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低收缩压、低舒张压和脉搏压与中风有着显著相关性。
三、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
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导致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改变,从而使心脏功能下降。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控制好高血压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
四、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内皮层受损,使得血管更容易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时,粥样斑块形成后会导致血管阻塞,从而进一步升高血压水平。
因此,控制好血压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五、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过速、过缓或不规则等异常心律节奏。
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之间有密切联系。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健康中年男性群体中,高收缩压和低舒张压试验结果异常与心房颤动有较强相关性。
此外,高血压还增加了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等其他心律失常的风险。
治疗高血压及中风的经方续命煮散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治疗高血压及中风的经方《续命煮散》家人最近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其人有高血压病史20年,我按李可老的这个《续命煮散》方进行配制,家人每次吃20克,吃到第三天腿的麻木减轻,七天一个疗程吃完后原来是整个小腿麻,现在已经退到脚踝处。
手的麻木还有持续,但也有所缓解,高血压药已经不用吃了,没有其它不良反应。
本方摘自《人体阳气与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者:田原方名:孙思邀「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
连饮7~10日。
加减法: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失语:加麝香克/日,另冲服。
主治:中风急重症。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风痱(原因不明的瘫痪)。
特别说明: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邀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疼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
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田原:谢谢。
嗯....-孙思邈的《千金方》里的治诸风篇,似乎名气大的方子还有一些吧,而且用了十几丶几十句话阐述,只是这个「续命煮散」不过三言两语,不是很起眼,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李可:这个东西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
中风前的预测措施1. 引言中风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致残甚至死亡。
然而,中风的风险可以通过早期预测和干预来降低。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风前的预测措施,以帮助人们识别中风的风险因素和潜在预警信号。
2. 中风的风险因素在制定中风前的预测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风的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与中风风险增加相关的常见因素:•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血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步骤之一。
•吸烟:吸烟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中风。
戒烟可以明显降低中风的风险。
•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与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
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来降低胆固醇水平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中风的风险较高。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肥胖:肥胖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中风。
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3. 中风前的预警信号在中风发生之前,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警信号。
了解并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对于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前预警信号:•头痛: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可能是中风的预兆之一。
如果头痛伴随其他症状,如面部麻木、言语困难等,请立即就医。
•身体无力:突然出现的身体无力感,特别是单侧肢体无力,可能是中风的预兆。
在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
•模糊视觉:突然出现的模糊视觉、视野缺失或双眼视觉问题可能是中风的预警信号。
专业医生应该立即参与评估和诊断。
•失语或言语困难:突然出现的失语或言语困难可能是中风的迹象。
在此类情况下,应该立即就医进行评估。
4. 预测中风风险的工具和方法现代医学借助各种工具和方法来预测中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测中风风险的工具和方法:•中风风险评估量表:这些评估量表根据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和生活方式因素来评估中风的风险。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预测每个患者中风的风险水平,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建议。
聊聊关于中风的那些事1.首先什么叫中风?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
现代医学中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就是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肢体瘫痪等。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疾病名称,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俗称和统称。
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
它包括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2015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2亿,血脂异常者2亿,糖尿病者0.97亿,超重和肥胖者2.4亿,吸烟者3.5亿,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巨大。
2.哪些人会容易得中风呢?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性疾病的人,还有像吸烟,酗酒,肥胖的人,这些属于中风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比一般正常人的发病率要高的多。
现在我国脑中风的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得的。
2013年“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和干预项目”筛查登记的人群数据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进50%,在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60%多。
这些结果说明,目前我们的脑卒中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均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3. 为什么现在中风会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比较40-64岁劳动力人群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可以看到,吸烟、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这三个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基本相同,排在前三位,再加上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又很少参与运动锻炼,这些中风高发的危险因素都集中在中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