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时发现天然抗—M抗体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75.59 KB
- 文档页数:2
抗-M 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道朱碧姝;许淑珍【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0)023【总页数】2页(P3038-3039)【关键词】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抗-M【作者】朱碧姝;许淑珍【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78000;武警保山医院检验科,云南保山 6780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不断增加,检验工作中交叉配血不合现象常有发生,本病例于再次输血时发现配血不合,经不规则抗体筛查,证实为抗-M抗体引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9岁,汉族,A型血,无既往输血史。
因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同型悬浮红细胞5U治疗,10d后拟再次输血治疗,发现主侧配血不合。
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检出抗-M抗体。
1.2 试剂与方法1.2.1 试剂 ABO单克隆标准血清(南京欣迪生物药业工程有责任公司提供);抗-D、抗-M、抗-N、抗A1及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凝聚胺试剂(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B、O型标准红细胞由本实验室自制。
1.2.2 血型血清学方法 ABO、RhD、MN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等血清学技术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2 结果2.1 血清学检查2.1.1 红细胞血型由表1可见,患者血型为A1、Rh阳性,反定型中提示可能存在不规则抗体干扰。
表1 血型鉴定结果注:+表示凝集,-表示不凝。
温度自身4℃ +++++++_++++_正定型抗A 抗-A1 抗-B 抗-AB 抗-M反定型抗-N 抗-D A -c B-c O-c++++++++++++25℃ +++++++_++++_++++_+++++_37℃ +++++++_+++_++++_++++_2.1.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为阴性。
2.1.3 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与谱细胞反应结果见表2。
2.2 吸收放散试验用AM标准红细胞与患者血清等体积混合后,置于4℃过夜,其上清液与AM、OM标准红细胞无血清学反应;其红细胞经3次盐水洗涤后,置于56℃水浴10 min,放散液与上述细胞发生凝集,与ON标准红细胞无血清学反应,证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抗体。
2014年5月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名牙科恐惧症(Dental anxiety)、牙科焦虑症(Dental phobia),指患者在口腔牙齿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紧张不安,焦虑害怕,甚至恐惧心理,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患者出现尖叫、抗拒甚至躲闪和拒绝治疗[1]。
据报道75%-90%的牙科畏惧症产生于儿童时期[2]。
同时儿童时期也是口腔疾病易发和高发期,而极度的牙科畏惧症直接影响到患儿和医生的合作,使得医生的治疗无法进行,结果加剧了口腔疾病的发展。
1 儿童牙科畏惧症形成的原因牙科畏惧症是一种获得性行为,与看牙经历,个人神经类型及暗示等有关[3]。
据国内调查发现,儿童年龄越小牙科畏惧症发生率越高,50.9%产生于儿童时期[4],根据临床观察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陌生的环境及治疗医生大多数患儿处于陌生环境中和见到不熟悉的人时,会产生紧张,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不良的消毒剂和药品气味,没有见过的医疗器械,不悦耳的牙钻声音,这些更会加剧患儿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从而使得患儿自觉和不自觉的想要逃避,反抗。
1.2以往不良的口腔治疗感受和疼痛经历儿童对创伤特别敏感,同时儿童时期自控力差,情绪稳定时间短,耐受力弱,年龄越小的儿童理解力和适应力相对较弱,对疼痛的经历越难以再接受,造成了患儿不愿再去医院再进行口腔治疗,可是迫于家长的威逼利诱,不得以再进行治疗,父母的焦操情绪再加上本身不情愿,于是哭闹,反抗不可避免。
1.3周围环境的干扰听到他人描述治疗的不愉快经历,其他患儿的哭闹,甚至父母的责骂,就诊环境的混乱,治疗医生的态度生硬、衣冠不整、操作不熟练,这些都会使得患儿产生牙科畏惧症。
2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防治2.1患儿就诊环境的改善 候诊室应尽可能的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例如安装电视播放儿童喜欢的节目,安排一个小型的游乐场地,张贴卡通类型的宣传画,放置一些玩具图书……医护人员的着装要整齐,操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候诊区和就诊区要隔开,以免相互干扰。
抗-M抗体引起的1例交叉配血困难分析人类红细胞血型除ABO及RH血型外,第二个发现的MNS系统在1927年被Landsteiner 和Levine用人红细胞免疫家兔而得,该血型系统抗原的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血弄系统。
抗-M抗体属于天然抗体,也是一种不规则抗体,以IgM为主,但也有IgG,一般情况下在37℃不发生反应,如果在临床输血前检验工作的抗筛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都是在37℃下进行而忽略室温条件,那将会给需要输注红细胞有病患带来生命危险,虽然由抗-M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并不多见,为避免可能引起的直接或迟发输血反应,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或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进行输注。
本院遇到1例抗-M抗体引起的疑难配血,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2月,因乙状结肠冗长症入本院行手术治疗,输血前检验结果:血型为AB型,RH(D)阳性,HB97g/L,HCT28%,血小板261x109/L,ALT69U/L,HBsAg阴性,Anti-HCV1/2阴性,TRUST阴性,无输血史,术中申请备血0.5U。
输血前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阳性,自身对照实验阴性,直抗试验阴性,与三名同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
2 血清学检查2.1 试剂及方法抗-A、抗-B、抗-O、多克隆抗-D(Ig-G)、ABO标准红细胞,抗体筛选Ⅰ、Ⅱ、Ⅲ型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多特异性、单特异性), 抗M、抗N、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及提供;聚凝胺试剂由珠海贝索公司生产及提供;微柱凝胶抗筛卡由达亚美及长春博讯公司生产,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实用血液免疫学》[1]进行。
2.2 血清学检测结果血型:AB型、Rh(D)阳性、NN型(见表1),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抗-IgG+C3试验阴性,自身抗体试验阴性,抗体筛选阳性(见表2),抗体鉴定试验为抗-M抗体(见表3)注:+为凝集;0为不凝集;Mf为混合外观;2.3 交叉配血与五位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卡氏法。
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发布时间:2021-06-17T16:22:03.62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作者:唐炳娣叶志达谢宁城[导读] 观察探讨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
唐炳娣叶志达谢宁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广东广州 516002【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
方法:选择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ABO血型鉴定正反型不一致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筛选出用谱细胞鉴定为抗-M抗体阳性的标本,分析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办法。
结果:(1)30例患者中,分析血型,9例A型,7例B型,12例O型,2例AB型;30例RhD阳性。
(2)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显示,28例IgM型,2例IgG型;效价检测显示,抗M抗体阳性者IgM型抗体效价为1:1有6例,效价1:2有6例,效价1:4有8例,效价1:8有4例,效价1:16有2例,效价1:32有2例;IgG型抗体效价2例均为1:32。
(3)4℃MM型与MN型检出性率100%,室温MM型检出性率100%,MN型漏检例数有4例,漏检率13.3%,37℃MM型漏检例数为10例,漏检率33.3%,MN型漏检例数为22例,漏检率73.3%。
结论:抗-M抗体影响正反定定型不相符,主要是反定型细胞中存在有M抗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凝集;交叉配血不合时,在4℃条件反应能有效避免漏检,37℃反应MN型杂合子易漏检。
【关键词】抗-M抗体;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鉴定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临床输血安全[1]。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时,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者交叉配血不合现象频繁发生,其中,不规则抗体所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比较常见[2]。
在临床输血中,单纯性的抗-M引起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比例很低。
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叶巧国;杨毓;何静;张卫良;李交;梁丽雯【摘要】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1(011)012【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输血;筛检标准红细胞;谱细胞【作者】叶巧国;杨毓;何静;张卫良;李交;梁丽雯【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佛山,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传统的交叉配血方法如盐水法、酶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由于方法学上的缺陷而引起的输血安全问题,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这些方法操作繁琐,需反复洗涤红细胞,耗时长,影响因素多,且灵敏度低,严重影响了输血者的输血安全。
因此,选择一种安全、快速、灵敏的配血方法则成为当前之急需。
近年来被推荐使用的微柱凝胶卡式法,是微柱凝胶技术与免疫血清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既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又保留了传统方法的优点,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我院自2009年引进了该技术,现将2009年9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需输血的患者1051例,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