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际教研活动策划(三)七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8
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2011——2012年下期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践行“教育的一切工作必须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思想,强化教研工作服务意识和质量观念,全面提高各学科教研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教研为依托,以提高全体学科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宗旨,扎实开展学科教师的全面指导、培训,针对性开展专题性教学研究活动,稳步提高我区城乡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1.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全区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坚持“以生为本”,突出“有效教学”,落实“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
二是以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与指导为重点,提高教研效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三个提高:一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质量的提高,基本适应课改要求;二是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和骨干教师知名度的提高;三是促进教研队伍研究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做实四个抓手:一是以名师工作站引领为抓手,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二是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学科教研平台,提升全区教研品质;三是以片级研训中心工作开展为抓手,实现教育共同发展,实行“区域集团作战”策略,实现教研前移、重心下移的目的;四是以教研工作室组织的集体备课组活动为抓手,更好地发挥区内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工作(一)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视导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求学校在上一年努力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方案,加强实践。
组织召开各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片区范围内推广较成熟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区内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二) 继续进行常态调研,促进教学管理上水平加大常态调研的力度和密度,教研员坚持每周两次下校活动,通过推门听课,查看作业,与教师面对面,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情况,发掘亮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东山县中学教研室开展七年级数学校际教研活动
积极探索实践“先学后教”课堂新模式
12月1日,县中学教研室数
学科在西埔中学举行七年级
数学校际教研活动,本次活
动在学科教研员的认真策划
和主持下,有效地倡导“先
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
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次活动组织
教师学习和研讨“先学后教,以
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环
节——学生先学的有效指导(导
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探究,并由
各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介绍学
习和开展本主题研讨活动情况,西埔中学吴钦聪、康美中学徐朝晖、东山二中江巧玲、石斋中学陈辉煌等老师做重点发言并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先学,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引进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展示质疑、释疑的积极性,精心选择设置检测题,注重当堂训练,超前断后。
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研讨气氛活跃,活动效果明显。
撰稿人: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陈定尧2011.12.2。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成为了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指导教研活动的重任。
本文将针对进修学校如何指导教研活动进行探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1)课程设置: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培训。
(2)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
(3)培训时间:根据教师需求,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2. 教研活动指导(1)教研主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教研主题。
(2)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
(3)教研内容:针对教研主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教研成果展示与交流(1)成果展示:组织教师将教研成果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形式进行展示。
(2)交流分享:开展教研成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4. 教研队伍建设(1)选拔培养教研骨干:选拔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务。
(2)开展教研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2. 组建教研团队:选拔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 落实教研活动经费:学校应保障教研活动的经费投入,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进修校教研工作计划
一、教研目标
1. 梳理和总结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建立教研课题。
2.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应,探索解决之道。
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提升。
二、教研内容
1. 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分享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经验,加强跨学科教学合作。
3. 分析试卷及学生成绩,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三、教研活动
1. 组织学科教研组讨论课题,集体备课和交流教学思路。
2. 邀请学科专家和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
3. 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参加学习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四、教研成果
1. 形成教研心得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2. 获得教学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好成绩,提升学校的教学声誉。
3. 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学校的专家型教师。
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研修计划在教育的长河中,教师是引领学生航行的舵手。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研修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展示一个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研修计划的范本,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一、研修目标本研修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结构。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增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形成持续自我完善的职业发展模式。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二、研修内容理论学习1. 教育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最新动态,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理论: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课程改革:关注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探索适合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技能提升1.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学习和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3. 评价技巧:学习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探索1. 课堂观摩:定期组织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分享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
2. 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3. 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拓展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研修方式1. 集中培训: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
2. 自主学习: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3. 同伴互助:建立教师学习小组,通过同伴互助和经验分享,共同进步。
四、时间安排本研修计划将在一学年内完成,分为四个阶段:1. 启动阶段(1个月):明确研修目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 深入学习阶段(4个月):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每月至少完成一项专题学习。
教师进修教研工作计划
一、教研计划
1. 分析学校教学情况,确定教研课题方向和内容。
2. 开展教学观摩和课堂教学研讨,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互相学习。
3. 设计教学实验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整理教学实验数据,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
5. 撰写教学论文,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二、进修计划
1. 参加相关教学研讨会和研修课程,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2. 制定学习计划,深入学习课程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3. 参观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了解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模式。
4. 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学习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5. 参与教师培训和工作坊,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以上为个人的教师进修教研工作计划,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策划(一)七年级英语校际教研东山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名称学科英语年级七年级时间2011年10月14日地点西埔中学教研主题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研讨执教教师林连文主持人沈松杰出勤情况全体七年级英语老师准时出席前期准备(含活动指导、重点发言教师、研讨话题设计)1.设计理念: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为指导,以张思中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基本套路为抓手,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落实课堂的教学活动,突出课堂上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主题的确定与执教老师的选定。
9月初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讨论举行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结合张思中教学学生入门教学研讨的操作套路,确定以“学生入门教学”为研讨主题,并选定由西埔中学林连文老师来执教一节研讨课。
3.确定上课主题。
9月21日西埔中学七年级备课组活动讨论确定林连文老师上课的课题为仁爱英语教材七年级Unit2 Topic1 Section D,并就本节课内容进行第一次的集体备课,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讨论导学案的设计,并由林连文老师着手撰写本节课的导学案。
4.多次讨论确定最终的上课方案。
9月28日林连文老师在学校教研活动时进行说课,全体讨论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的修改并确定最终的上课方案。
5教具准备。
录音机、单词卡片等。
6.重点发言人拟定为:李莉、方鑫蕾、林瑞顺、陈美红等。
7.拟定研讨话题。
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集中识词操作等。
8.个人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活动过程安排(含时间、活动形式)时间:2011年10月14日活动形式:(1)听课(2)评课(3)研讨重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集中识词的操作及拼读规则的突破。
研讨活动过程记录执教老师林连文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1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 D. 它是一堂综合运用复习课。
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校际教研策划暨活动记录2014—2015 学年上学期附件:导学案计及教后反思七年上Unit 2 Topic 1 Section C 导学案樟中张卫东【学习目标】1.四会掌握P133 favorite到knives单词2.掌握have/has正确用法及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
3.理解读懂P31 1a 短文,并能简单地描述人物外貌特征【重点难点】1.句型:--Do you have a pen ? --Yes , I do/ No, I don’t.--.Does she have a long ruler ?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2.用I have a round face, a big nose ;He has big eyes ...来描述人物外貌特征。
【学习流程】一、旧知识复习任务一:写出同义句1. He has long hair. = His hair2. Her legs are short.= She short legs3. I have big feet .=My feet .任务二:.将下面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1.I have a round face.2.They have short hair.3.He has a big nose.4.She has small eyes.5.He has long hair.二、预习先学:任务一:自读P 32 3a,找出和对话相对应的图片,会读会理解这4组对话任务二:翻译以下短语或句子1.一把长尺子2.两条长腿3.一把大刀4.他有一双大手5.他有一双大眼睛吗?任务三:1.预习自读P 31 1a 两遍,完成1b 判断正误2.找出Amy的外貌特征句子三、合作探究:1.利用身边的实物,操练俩俩对话句型:--Do you have a pen ? --Yes , I do/ No, I don’t.--.Does she have a long ruler ?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2.当堂检测----句型转换:1)I have long hair.(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 you ________ long hair ?2)He has big eyes.(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 he ________ big eyes ?3)They are from England. (改为同义句)They ________ ________ England.4)We are in different grades.(用same改写不改变原意)We are ________ in ________ same ________ .5)--- Does your sister have long hair ?(作否定回答)---- No, ________ ________.6)It’s a knif e.(改为复数句)________ are ________ .3看听P31 1a 视频,跟读模仿语音语调(2-3遍)4.知识语言点①come from=be from 来自于…I’m from China. = I China.Do you come from England ?= you England ?②the same“相同的,同一个的”后常接名词(单数/复数),而differe nt“不同的”后常接名词(单数/复数)如:We are in the same (学校),but in different .(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外表四.展示提升模仿1a ,描绘你自己或你家人,朋友,老师…的外貌长相I am a boy/girl. I have a …He /She is my … He has a…五.机动安排课堂有时间就完成练习册P19 Section C部分,没时间就安排课后完成六.学习反思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教学反思(樟中张卫东):1.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大声朗读开口单词,一定要继续保护好这种积极性,并坚持不懈,每节课都复习到单词。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进修学校定期举办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由校长致辞,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教师提出期望和要求。
2.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让教师在观摩中学习、借鉴、反思。
4. 教学研讨分组进行教学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5. 教学展示优秀教师在研讨结束后进行教学展示,展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果和经验。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提出建议和期望,促进教师持续成长。
四、活动安排1. 时间:为期两天2. 地点:教师进修学校多功能厅3. 参与人员:全市各学校教师4. 活动流程:(1)第一天:开幕式、专题讲座、教学观摩(2)第二天: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总结与反思五、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5.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校际教研策划暨活动记录2013—2014 学年上学期附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七年下 Unit6 Topic 3 Section A 教学设计樟塘中学——朱旭春Ⅰ. Aims and demands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新单词。
bridge, along, turn, across, meter,crossing2、掌握方位介词短语:on the left/right,on the corner of, across from,between ...and ...3、学习有关指路的祈使句:Go up this street to the end。
Turn left atthe first street. Go across the bridge.4、掌握问路句型和学会指路:Excuse me, 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tore?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Go up this street to the end, and you’ll find it on your left.Go along Xinhua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street.Go across the bridge.It’s about one hundred 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Ⅱ. Teaching aids 教具录音机/小黑板/本教室座位平面图/单词卡片Ⅲ. Teaching Plan:“三导六式”教学模式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8分钟)通过预习,提前分发导学案(另附),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
1、Make a dialogue.(背诵 Unit6 Topic 2 Section B 并进行竞赛)2、Words competition.(请各组学生到小黑板默写与本课相关的地点名词并进行竞赛)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呈现(时间:20分钟)(1)、learn the new words: bridge, along, turn, across, meter,crossing (学习本课新单词, 并进行单词竞赛,然后完成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弃,第二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反馈的真实性需有强硬和善于沟通的小组长队伍做保证,需对小组长不断进行培训和鼓励。
第三,学校一如既往的支持也是我们实验老师能否坚持走好这一艰辛路程的必要保证。
4、各中学备课组介绍和交流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研讨情况及反思。
陈辉煌(石斋中学):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先学。
学生的先学可以是课前先学,也可是当堂先学。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先学。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目标。
针对初中生如何设计课前预习目标,是摆在每位教师目前的难题。
所以教师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领会其中的意图,还要根据本班的学情,设计出符合本班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提得越具体,提得越符合学生的实际。
让课前学生根据预习目标展开先学时,能学提懂,学得会。
那么学生课前先学的积极性就越高,就会达到了较好的预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源。
学贵有疑,很多事实已经证明疑而后成的道理。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会质疑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在预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上一周我上了一节课前预习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可是到第二天检查时好多学生还是不会预习,问其原因好多学生认为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作业,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讲清预习的好处和作用,让他们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预习活动中体会到预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因此在每一节的预习目标都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或自己产生的新的见解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课堂进行学习交流。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只在书上找结论性的东西,自己哪个地方存在问题并不知道,感觉好像是都弄明白了,但检查起来他们并非都懂。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学生已经习惯了被问,现在让他们提问题,反而不知如何问起。
于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耐心地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就如何提问作出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在哪儿找疑点,逐渐教给学生在预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三、检查到位,落实预习。
附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4.6.1角的导学案(1)
西埔中学七年级数学张明溪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了解角、平角、周角的相关概念;
(2)、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正确理解方位角,能画出方位角所表示方向的射线;
(4)、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动手画角、量角等合作实践活动,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的意义;
(2)、联系生活实践,感受用角去确定方位.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养成善于吸收别人优点的能力。
二、 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平角、周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具有公共顶点的角的表示方法,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方位角的理解。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角的概念
(1)由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 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方法课文P127
3、探究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角
4、阅读P128页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把一个圆360等分,每一份就是 度,记作 ;
把一度60等分,每一份就是 分,记作 ;
把一分60等分,每一份就是 秒,记作 ;
C A B A B C
D A C B
D E 1 2 3 4
5
1周角= ,1平角= ,︒1= ,1'= 。
5、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α∠= 。
(二)例1、2讲解
(三)应用反馈
1、把下图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2、=︒)81( 分= 秒;7200秒= 分= 度
3、计算:(1)='︒4215 (2)=︒24.53 度 分 秒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 、150度
B 、165度
C 、135度
D 、120度
5、下图射线OA 表示什么方位角?
(四)作业布置P149第6题。
东
西
A
北
南
30º
O
教后的反思——西埔中学七年级数学张明溪
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象是缺了些什么,期间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要实现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学习,还必须讲究一些方法和策略。
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必要性。
对学生来说,应用合作交流学习,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帮扶,缩短了反馈和矫正的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
导学案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