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肿瘤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7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病因,原发性心脏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原发性心脏肿瘤病因
原发性心脏肿瘤病因不明,但其中约有70%为良性肿瘤,良性心脏肿瘤中,近一半以上为心腔粘液瘤,其他良性心脏肿瘤尚有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错构瘤和畸胎瘤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原发性心脏肿瘤病因,原发性心脏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原发性心脏肿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原发性心脏肿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病理中肿瘤的名词解释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某一部位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结节状的肿块。
在病理学中,肿瘤被广泛研究和分类,并以一系列特定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种类的肿块。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病理学术语进行解释,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本质。
一、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某个组织或器官的新生肿瘤。
这类肿瘤的细胞异常增生始于身体内的特定组织细胞,例如乳腺组织的乳腺癌。
相比之下,继发性肿瘤是指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形成转移肿瘤。
继发性肿瘤更常见,因为它们是原发性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转移。
二、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特性和行为,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但没有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并没有侵犯周围组织的倾向,因此其对身体的威胁相对较小。
恶性肿瘤则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并能够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官的肿瘤,也称为癌症。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并且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三、肿瘤分级和分期肿瘤分级指的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将肿瘤分为不同等级的过程。
不同的肿瘤分级系统根据细胞形态学、组织结构和血液学参数等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等级。
分级结果有助于预测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恶性程度。
与分级类似,肿瘤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
肿瘤分期是肿瘤学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它有助于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四、肿瘤细胞类型肿瘤可以来源于不同种类的细胞,因此根据细胞类型也有一系列特定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类型的肿瘤。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肿瘤细胞类型的解释:1. 上皮细胞肿瘤:上皮细胞是组成身体表面及器官黏膜的细胞。
肿瘤起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被称为上皮细胞肿瘤。
常见的上皮细胞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
2. 铰接组织肿瘤:铰接组织包括肌肉、骨骼和脂肪等组织。
原发性心脏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心脏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心脏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心腔粘液瘤虽属良性,但如切除不彻底可导致术后复发。
术中操作不慎,使瘤体碎片脱落,术后即可引起体循环栓塞。
目前对心腔粘液瘤手术治疗,均主张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完整切除瘤体和瘤蒂附着处的房间隔卵圆窝组织。
为了避免术中可能产生瘤体碎片脱落,在切除瘤体后,心脏各腔室均需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细心察看各房室腔情况,有无多发性粘液瘤的存在,并察看房室瓣及瓣环有无扩大情况。
在个别病例粘液瘤可能引起瓣膜损伤或瓣膜出现粘液样变性,有时需要附加瓣膜成形术,瓣环环缩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以免术后存在瓣膜关闭不全。
心房切口选择可采用右房或经房间沟左心房切口或者双心房切口,当瘤体较大时,以采取双侧心房切口为宜。
除一般体外循环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外,心腔粘液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①心律紊乱和房室束传导阻滞:一般来说均为短暂性,通过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室性早搏。
短暂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维持心率,必要时安置经静脉心内临时起搏,待恢复窦性节律后拔除起搏导线。
②体循环栓塞:常为瘤体碎片脱落所致,脑部主要血管栓塞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水肿和坏死,病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身体其他重要脏器血管栓塞,在扩张血管药和抗凝治疗无效情况下应采取切开血管取栓手术。
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主要为肉瘤类肿瘤,包括粘液肉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和恶性血管瘤等。
其中以横纹肌肉瘤为多见,这类肿瘤发病年龄较年轻,肿瘤发生在心房腔者比心室腔略为多见,由于心腔内肿瘤可引起心脏腔室的梗阻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心脏肌肉广泛地被肿瘤组织所替代可导致心肌收缩无力,从而产生心力衰竭。
肿瘤细胞浸润至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律紊乱或者房室束或其束枝传导阻滞,并引起患者突然死亡。
肿瘤累及心外膜或心包可产生血心包和心包填塞征。
原发性与継发性肿瘤有何区别文章目录*一、原发性与継发性肿瘤有何区别*二、恶性肿瘤的症状*三、如何做好肿瘤的预防工作原发性与継发性肿瘤有何区别1、原发性与継发性脑瘤有何区别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又是颅内原发性或继发性新生物的总称。
原发性肿瘤来源于颅内各种组织结构,如脑、脑血管、颅神经、脑膜和胚胎残余组织等。
继发性肿瘤包括转移瘤和侵入瘤等。
将颅内寄生虫、结核性肉芽肿及血管畸形等也纳入颅内肿瘤是不恰当的,但可统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在全身肿瘤的发病率中,脑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及食道肿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2%。
儿童期脑瘤在浑身各部位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地较成人期的为多,约占全身肿瘤的7%。
2、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的区别如果是肝脏血源较为丰富,那么其它的癌肿也有转移肝脏的可能。
研究发现,继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是原发性肝癌的1.2倍。
继发性肝癌以多发性结节出现为主,原发性肝癌以症状表现为主。
3、原发性肺癌和继发性肺癌的区别肺癌又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主要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少数发生于肺泡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很高,占癌症之首位。
肺癌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男性,其发病率与吸烟、环境污染和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继发性肺癌与原发性肺癌不同,继发性肺癌是指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肺部组织导致。
继发性肺癌病因比较明确,一般容易得到积极的诊断和治疗,较原发性肺癌来讲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较小,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扶正固本,其预后也相对较好。
可见早期发现并有选择地采取手术切除或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恶性肿瘤的症状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
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
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容易触摸到。
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
2023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与研究进展摘要儿童肝脏原发性肿瘤的病理类型较多,术前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最佳线索出发,重点阐述儿童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的诊断水平。
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占儿童肿瘤的0.3%~2.0%[1],其中2/3是恶性肿瘤,以肝母细胞瘤(hepatob1astoma,HB)、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及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embryona1sarcoma,UES)最常见,1/3是良曲中瘤,包括婴儿型肝血管瘤(infanti1ehepatichemangioma z IHH\肝脏间叶性错构瘤(hepaticmesenchyma1hamartoma,HMH)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1nodu1arhyperp1asia,FNH)等。
患儿常以无症状腹部包块就诊,少数因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正常组织,以发热、腹痛、黄疸及瘙痒等继发症状就诊。
小儿原发性肝脏肿瘤以先天性W瘤较多,具有明显的〃年龄段〃特点,年龄越小恶性病变越多,既往肝脏疾病史及血清甲胎蛋白(a1phafetOPrOtein,AFP)水平有助于诊断[2]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CT和MRI等多模态成像评估肝脏肿瘤已成为共识。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且无辐射,常作为儿童腹部病变的筛查方法。
CT及MR1对显示肿瘤病灶位置、范围、结构、强化方式等更具有优势。
CT能敏感识别肿瘤内出血及钙化,而MR1依靠高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方式及功能序列的应用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精准诊断。
一、肝脏良,的中瘤1.IHH:IHH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既往常称为肝血管内皮瘤[3],发病高峰为生后6个月内。
临床常表现为肝脏肿大、动静脉短路、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及Kasabach-Merritt综合征,50%~60%伴皮肤血管瘤[4]O IHH血供丰富,1岁以内生长迅速,随后可自行消退,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影像学检查常作为动态随访的主要方法。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治
卢兆桐;朱荣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1989(010)003
【摘要】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中良性肿瘤约占80%,恶性肿瘤占20%。
近几年来,由于检查方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对一些心脏肿瘤能较早地做出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从而改善了心脏肿瘤病人的预后。
目前,某些临床上罕见的心脏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可用外科治疗的心脏病,。
一、分类及特征 (一)良性肿瘤: 1.粘液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肿瘤,占良性心脏瘤的50%.此瘤多见于30~60岁女性,75%起源于左房,20%起于右房,少数可侵及双房或心室.此瘤虽为良性,但有再发及恶变的倾向,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临床表现酷似二尖瓣狭窄。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卢兆桐;朱荣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1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心脏肿瘤一例诊治回顾 [J],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2.30例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治经验 [J], 胡建才;殷桂林;张殿堂;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庞大志;谭焱
3.诊治原发性心脏肿瘤一例临床分析 [J], 李丽华;魏友平
4.基于影像学的3D打印模型在原发性心脏肿瘤手术准备中的应用探究 [J], 陶天豪;崔曼曼;李艳宇;韩忍忍;陈泊辛;张解和
5.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J], 樊扬名;杨冬妹;黄亮亮;张海洋;曹静;葛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肿瘤
⏹纵隔肿瘤
继发性肿瘤
⏹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确部位,有助于明确诊断
•通常纵隔肿瘤指原发性肿瘤而言;
⏹CT、MRI较胸片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间关系,如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结构。
胸内甲状腺肿
⏹前纵隔肿瘤胸腺瘤
畸胎瘤
⏹中纵隔肿瘤淋巴瘤
⏹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早期无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和隐痛。
⏹肿瘤逐渐长大,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组织,可出现相应
压迫症状。
●上腔静脉压迫症状
●气管压迫症状
●食管压迫症状
●神经压迫症状
●多见于恶性或转移瘤
⏹颈静脉增粗
⏹头、颈及上肢水肿、发绀
⏹头臂、脐周静脉怒张
●多见于前上或后上纵隔肿瘤
⏹刺激性干咳
⏹喘鸣
⏹呼吸困难
⏹青紫
●多为中、后纵隔肿瘤所致
⏹吞咽不适
⏹吞咽困难
●多见于恶性肿瘤
⏹喉返N受压——声音嘶哑
⏹交感N受压——霍纳氏综合征
⏹膈N受压——膈肌麻痹、呃逆
⏹迷走N受压——心率慢,恶心、呕吐
右甲状腺肿
⏹起源于未退化胸腺组织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为成年人⏹分型: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
⏹可有重症肌无力(1/3)
⏹是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
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
⏹病理
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病(NHL)⏹临床
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迫症状
⏹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
⏹病理神经鞘瘤
●良性(多见)神经纤维瘤
节细胞神经瘤
恶性神经鞘瘤
●恶性神经母细胞瘤
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多见于青壮年,多数无症状
⏹肿块体积大者可引起疼痛与麻木,以肩胛间或后背明显⏹哑铃状肿瘤伸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引起肢体瘫痪等症状(神经鞘瘤)
⏹常见:
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
⏹囊性病灶的特征:
呈水样密度(0~20HU),密度均匀,边光整
如囊液含有蛋白成分或囊内出血,不易与实性成分区别
增强无强化,可以实性肿块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好发部位常有助鉴别肿块的性质
2.组织特性(不同肿块有不同组织特性):
①实性肿块(30~50HU):甲状腺瘤、胸腺瘤、淋巴
瘤、神经源性肿瘤
②囊性肿块(0~20HU):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淋
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
③脂肪类肿块(-80~-50HU):皮样囊肿、畸胎瘤、
脂肪瘤
3.良恶性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