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师资格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5.55 KB
- 文档页数:3
《孔子拜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拜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和敬仰先贤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拜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孔子拜师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
(2)引发学生对孔子拜师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孔子拜师》。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讨论,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对孔子拜师的故事进行深入思考。
(2)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孔子拜师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意义。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拜师》。
2.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朗读和背诵情况,以及课后练习题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考试或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尊重师长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求知的意识。
2.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谦虚、请教、技艺、表演”等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大意。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尊重师长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孔子拜师学艺的过程,体会孔子的谦虚、诚恳态度。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孔子对技艺的敬仰和对师的尊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孔子画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认读情况,并对难读字词进行指导。
3. 精讲细读,体会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尊重师长的品质。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感受孔子的内心世界。
4. 感悟拓展,提升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谦虚好学、尊重师长的认识,分享学习感悟。
5. 总结反馈,巩固成果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谦虚好学、尊重师长的品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我心中的孔子”话题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孔子,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创编,以“孔子拜师”为主题,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富有创意的故事。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新词新句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课后收集学生创编的课文,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其人和他的学说,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理解并翻译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对孔子及其学说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通过阅读《孔子拜师》一文,了解孔子其人和他的学说,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意义。
分析文本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翻译和解释。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孔子拜师》相关资料:关于孔子和儒家学说的介绍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的画像,引导学生对孔子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翻译和解释。
3.3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子拜师的原因和意义。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拜师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孔子拜师的意义。
5.2 课后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儒家学说著作,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学说。
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庙等相关的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子拜师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6.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拓展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谦虚好学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积极寻求真理、不断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资料(孔子、儒家思想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孔子拜师的情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要拜师?拜师的意义是什么?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 探讨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拜师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 拓展学习:(1)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尊重师长、谦虚好学。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感悟。
(3)观察身边的人,选取一位尊敬的长者,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
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放动画朗读)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尊重师长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有志于求学,不顾艰难险阻,毅然决定去洛阳向老子请教道德学问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子拜师的过程,展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孔子、拜师、老子、道德、谦虚、尊敬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孔子和老子的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故事情节。
5.3 理解课文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5.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5 课堂小结第六章: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学生需要回家后复习课文,熟读并背诵重点段落。
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2 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不漏题。
家长要负责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尊重师长,虚心学习。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
3. 学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儒家思想。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孔子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孔子相关知识。
(2)简要介绍孔子,引出本课的主题——孔子拜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孔子拜师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子拜师的小短文。
6. 板书设计:《孔子拜师》1. 背景:儒家思想2. 原因:虚心学习,求知若渴3. 过程:请教老子,受益匪浅4. 结果:成为一代圣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度、分享内容准确性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拜师的情景。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孔子拜师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的品质。
(2)引导学生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拜师》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成就和品质。
(2)简要介绍孔子拜师的背景,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子拜师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搜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孔子拜师故事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对孔子拜师过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的创造性及准确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致内容。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孔子拜师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与说教学准备:查阅孔子与老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上新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春秋时代出了一位着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知道是谁吗?(孔子)真不错!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位大教育家的老师是谁,对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对,是老子。
(板书)3、借助资料带了解孔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现在大家对孔子和老子有了初步的了解,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习生字与词语的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教师适当作指导。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解释“远近闻名”和“渊博”,造句练习。
2、孔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找出原因,全文找。
(知识不够渊博,学习没有止境)板书:渊博、学无止境(用自己的话概括)3、再读,这是孔子拜师的开始。
4、学习并讲解孔子的语录。
(课文后面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17、孔子拜师老子渊博学无止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学习孔子虚心好学、尊敬师长,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词语。
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朗读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拜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尊重师长的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提高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谦虚好学的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拜师》。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尊重师长的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提高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孔子拜师》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孔子拜师》。
(2)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孔子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孔子的知识。
(2)简介课文《孔子拜师》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增进对孔子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培养记忆力及语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的谦虚、好学和尊重师长的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
湖北教师资格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
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继续学习
(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
二、深入研读,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重点词语理解)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多维评价(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的效果等)
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
(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
四、布置作业
1、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话想对老子和孔子说的话,再写一句或几句想对身边的人说的话。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