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江西省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及发展对策调查分析刘辉
- 格式:pdf
- 大小:72.89 KB
- 文档页数:3
江西省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磊;金博;左晓斌
【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9)00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运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篌学生在运动项目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体育运动的功效认知不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短缺、学习压力大及经济条件偏差.【总页数】2页(P564-565)
【作者】刘磊;金博;左晓斌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江西,南昌,33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6
【相关文献】
1.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济宁市高校为例 [J], 张云帆;高尚
2.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 [J], 盛大洋;
3.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发展研究 [J], 陈贵定
4.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发展研究 [J], 陈贵定
5.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徐国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殊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引言:体育锻炼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殊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本文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1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800名特殊群体学生和200名普通学校的特殊群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和障碍等方面的内容。
结果:1.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特殊群体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
2.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是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近60%的特殊群体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因此不愿意参与其中。
3.学校环境和设施是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超过70%的特殊群体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足,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讨论: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宣传,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兴趣。
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课程,结合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其次,学校应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供适应特殊群体学生特点的器材和场地,解决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家长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通过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兴趣,优化学校环境和设施,特殊群体学生可以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水平。
希望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能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78残疾人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朱莹 菏泽市定陶区特殊教育学校摘要: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为残疾人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还有利于健全残疾人的心理,提升该特殊群体的综合素养。
本文通过分析残疾人体育存在的问题,探究推动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存在问题;发展策略残疾人因身体的原因,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会受到各种制约,导致参与体育活动的效率低下,无法开展有效的身体锻炼[1]。
影响残疾人体育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个人方面的身体原因和心理原因,还包括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
一、残疾人体育存在的问题(一)内在因素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素养等。
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导致的生理局限,不能拥有完整的劳动能力,经济收入处于社会的低端,甚至生活在社会的贫困线,经济拮据。
这限制了他们的体育消费,也会打击残疾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消极的体育态度。
残疾人拥有高于常人的自尊心,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无法接受其他人的议论和目光。
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强烈的不信任感,会导致残疾人群体拒绝参加体育锻炼。
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残疾人的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受文化素养的限制,对体育活动缺乏参与的内驱力[2]。
(二)外部因素影响残疾人体育的除内部因素外,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
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对残疾人存在不友好的社会环境,导致人民群众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尊重等现象。
在政府政策中,缺乏对残疾人专用的体育场地的资金支持,经费短缺导致资金投入有限。
市场管理中,残疾人的体育经济效率低下,获得的市场占比非常小。
二、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策略(一)激发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残疾人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应抓住人类的“群居性”特征,构建以残疾人为主题的体育社团和组织,利用社会群体开展多元化的残疾人体育活动,挖掘每一位残疾人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残疾人树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以实现残疾人群体对体育运动的认可度,提高残疾人群体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
“全民健身背景下”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课程受阻因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不断推进,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普通高校中,残障学生由于存在身体上的障碍,往往面临着参与体育教育课程的困难。
这种情况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尤为突出,因为全民健身政策的落实要求各群体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包括残障学生。
目前,我国对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残障学生在参与体育教育课程时所面临的诸多因素,包括身体条件限制、教学资源不足、师生意识偏差等,都给他们的体育教育带来了困难和挫折。
有必要对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课程受阻因素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完善现行体育教育体制,提高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参与度提供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残障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参与体育教育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
而在当前全民健身政策的倡导下,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正确认识和解决残障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体现了高校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也符合社会对全民健身的要求。
深入研究残障学生体育教育受阻因素及对策,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关于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向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也可以为残障学生融入体育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融合感。
本研究对于推动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公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正文2.1 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分析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残障学生在体育教育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缺乏专门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设备。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并没有针对残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设计,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参与体育活动。
肢体残疾人参与锻炼情况调查与分析【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出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为加强和改善肢体残疾人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研究方法1. 前言体育参与不仅对残疾人自身身体机能的恢复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残疾人体育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文献报导,我国目前有残疾人5164万。
由于遗传、事故、疾病等难以避免的原因,我国的残疾人口每年以70一80万的速度增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会突破6000万。
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甚少,在此我们对影响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的现状、方式、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2.1 研究对象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2.2.1 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的部分残疾人发调查问卷25份,回收23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80%,利用网络给残疾人发调查问卷40份,回收32份,回收率80%,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75%,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前进行了问卷的效度、信度分析。
2.2.2 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期刊等数据库,收集大量与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文献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3.1.1 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在调查的50位残疾人中,男性有27人,占总人数的54%;女性有23人,占总人数46%。
而男性残疾人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有15人,占总人数55%,偶然参与体育锻炼的有7人,占总人数25、9%,很少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有5人,占总人数18、5%,女性残疾人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有7人,占总人数30%,偶然参与体育锻炼的有5人,占总人数21、7%,很少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有11人,占总人数47、8%。
江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兰剑;谭亚彬
【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4(026)006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及分析发现,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江西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亲和力较高及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关系上的认识较深,使其体育锻炼的参与及其体质健康锻炼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兰剑;谭亚彬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体育部,江西,赣南,341000;赣南师范学院体育部,江西,赣南,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中医健康体质与偏颇体质体育锻炼行为与动机差异——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比较研究 [J], 刘雪凯
2.无锡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r——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5年体质测试数据为例 [J], 袁云华
3.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J], 高子增;吴康秋
4.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及改善策略 [J], 牛嘉琦;张伟波;杨蕾
5.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J], 徐迎涛;孙雪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被社会接纳并融入到生活中。
然而,在体育活动方面,残疾人的参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1.参与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约有70%的残疾人曾经参加过体育活动,但仅有不到20%的人能够坚持参与。
主要原因是缺乏身体条件(45%)和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35%)。
2.参与方式
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个人自行运动(40%)、加入残疾人体育俱乐部(30%)、参加公共体育设施(20%)和接受专业指导(10%)。
3.受到的阻碍
1.改善体育设施建设
应当增加残疾人运动场馆的数量,以适应不同残疾人的运动需要。
此外,应当改善现有设施的无障碍性,包括提供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
2.提供针对残疾人的专业指导
专业的指导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并提供适合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3.增加体育器材种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应当有不同的适合他们的运动器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4.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性
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包容,消除负面影响和歧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爱与福利的社会氛围。
三、结论
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需要从建设体育设施、提供专业指导、增加适合的运动器材和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性等方面入手,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享受体育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融入社会。
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2012年6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残疾大学生的数量日渐增多,他们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已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存在着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残疾大学生作为大学的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都比普通大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体育是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残疾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却往往由于场地、器材、技能等的缺乏及重视程度的不够等问题而被忽视.目前,针对江西省残疾大学生体育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课题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江西省残疾大学生体育现状,分析残疾大学生和高校对于残疾大学生体育的差异性认识及重视程度,从而为科学制订残疾大学运动健身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保障人人平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1研究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在校的残疾大学生(均为肢体残疾)共计150人.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残疾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现状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等.为保证问卷质量,调研全部由课题组工作人员以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普通残疾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1.3数理统计数理统计采用SAS6.12统计软件,主要分析大学生选择不同选项的频数分布.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残疾大学生及体质状况体质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影响.调查结果表明,79.2℅的残疾大学生认为体质检测很重要,这反映该群体具有较强理性的认识,体质检测的重要性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体质检测的周期、每年得病次数和医疗费用情况显示,74.7℅的残疾大学生两年以上才检测一次,54.5℅的每年得病超过2次,医疗费用也有40℅的同学超过100影响江西省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及发展对策调查分析刘辉,刘利江,唐军,李月娟(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江西省高校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对策: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残疾大学生体育的校园环境;完善高校残疾人健身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残疾人体育科研,探索和研究残疾人体育新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残疾大学生;运动;影响因素;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059-03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9YB461)59--你认为体质检查℅你多长时间进行体质检查℅每年除本身疾病外看病次数℅每年除本身疾病外所需医疗费℅重要79.21年25.31次45.5100以下60一般18.82-3年552-3次45100-30032.2不重要2三年及以上19.74次或以上9.5300以上7.8表1残疾大学生体质状况元,这表明残疾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状况并不乐观,可能与体质检测费用较高、程序繁琐、学校对特殊群体没有特殊政策有关.2.2残疾大学生健身意识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决定其是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内在动力,表2调查显示,79.3℅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这表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已被大多数残疾大学生所接受,他们也认可体育锻炼的根本价值—促进健康.但由于活动受限以及校园地位的弱势,很难培养残疾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反应残疾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实际情况表明,45.6℅的残疾大学生有看体育赛事的习惯,19.8℅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67.3℅的偶尔参加,12.9℅的从来不参加(表2),这说明残疾大学生没有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反应在实际行动中,这可能是残疾大学生体质差,是每年去医院你认为体育锻炼℅你经常看体育赛事不℅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很重要79.3经常看45.6经常参加19.8一般20.7偶尔看46.2偶尔参加67.3不重要0不喜欢8.2不参加12.9表2残疾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和所花医疗费用较高(表1反应)的原因.2.3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如表3所示,有87.2%的残疾大学生每周锻炼少于2次甚至不锻炼,只有3.5℅的每周达到5次以上,这远远低于健身锻炼的标准(每周锻炼5次),也低于33.9℅的全国体育人口比例.从健身锻炼的时间看,只有60℅的同学符合健身锻炼标准(每次30分钟以上),综合分析,大多数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都知识偶尔进行无规律的,不稳定的体育锻炼,70℅的坚持锻炼时间少于3年.作为特殊群体,要有一个强身健体的好习惯,才能起到康复、预防疾病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每次参加锻炼时间℅你坚持锻炼的时间有多长℅不参加16.2时间不定20不到1年26 1-2次7130分钟以下201-2年22 3-4次9.330-60分钟442-3年22 5次或以上 3.560分钟以上163年以上30表3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与频率的作用,因此,残疾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应加强.2.4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由表4可知残疾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的有84.5%,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人数比例为50.6%,以预防疾病为目的的有43.2%,也有部分人选择了康复、交往、打发时间、学技术等.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和预防疾病是残疾大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他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促进康复、减轻残疾程度,休闲娱乐,体现了残疾人弱势群体追求较高层次体育生活方式的愿望,充分目的增强体质休闲娱乐预防疾病人际交往打发时间康复学技术℅84.550.643.212.811 6.52表4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多选)说明了残疾大学生把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付诸于实践并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落实.2.5影响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由表5可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64.2℅的同学认为排生活压力大,没精力锻炼,说明了残疾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乐观,影响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60--积极性,因为经济决定了参与锻炼者购买各种体育器材和服装,进行各种有偿消费;58.3℅的认为没有合适的体育场馆设施占,这充分说明了目前江西省高校对残疾大学生体育的不重视,如何进一步开发适合残疾人群简单易行、低成本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是开展好残疾人群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保护措施27.3℅,无指导人员26.8℅,行动不便20.5,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缺陷,在没有保护和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参加锻炼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培训,是残疾大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首要任务;另外有少数选择了时间限制、学校不重视、没有合适的体育项目、怕被人笑话等,这与目前我国对残疾大学生体育的不够重视相一致3发展残疾大学生体育的对策与建议3.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残疾大学生体育的校园环境各高校应加强教育,使残疾大学生认识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了解有关残疾人体育健康知识,提高残疾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同时应特别加强校园残疾人体育的宣传,消除对残疾人的社会偏见,提高对残疾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并逐步成为一种校园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会、体育俱乐部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开展多种残疾大学生体育赛事以及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参与的娱乐比赛,在残疾学生中逐步兴起体育热,掀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高潮,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1],引起残疾人对体育的关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懂得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自觉追求身心健康.3.2完善高校残疾人健身服务网络的建设各高校应以体育部门、医院和残疾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依托,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善健全残疾人健身服务网络.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提供残疾人身体状况的相关资料;体育部门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和制定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根据运动处方组织健身锻炼、残疾大学生体育比赛,这样共同搞好校园健身计划工程,促进残疾大学生康复、健身,为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落实.3.3加强残疾人体育科研,探索和研究残疾人体育新的发展方向加快研发新型的残疾人体育器材,特别是普及型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器材,将大大降低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难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残疾大学生锻炼的体育场地,改革和创新出一批适合残疾人参与的运动项目,目前江西省高校已有开展沙滩足球、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沙狐球等运动项目,以丰富残疾人体育的方式和内容;体现和谐,共同参与,应开展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参与的体育运动,不但促进交流,而且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残疾人,这样可提高残疾人自信心,增加快乐,更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身心健康上,还是在经济基础上都较正常人有更大的压力,因此应倡导建立残疾人健身房或为残疾人免费开放健身房,高校更应该如此.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思路[2,3]:对各类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并经常检测有关残疾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研究出切实有效的运动处方,科学合理地在体育锻炼中加以落实,逐步开展残疾人锻炼监督、体质评价和运动咨询等多项业务,满足残疾人科学锻炼的需要.———————————————————参考文献:〔1〕高小爱.甘肃省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1):49-52.〔2〕杨志民.安徽省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6):110-113.〔3〕孙文琦.我国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2):40-43.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生活压力大,没精力锻炼64.2没有适合的体育场所,设施、58.3没保护措施27.3无指导人员26.8行动不便20.5时间限制17.5学校不重视12没有适合我们的体育项目10对体育知识了解比较少6害怕被别人笑话4表5影响残疾大学生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