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危害食品安全按重罪处罚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惩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并采取适当的惩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法律界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和惩处制度。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与惩处问题。
一、法律责任的界定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刑事责任主要针对故意或过失造成食品污染、伪劣产品、有毒有害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
刑事责任通常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由法院进行审判和处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可以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并处以相应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民事责任主要针对消费者因购买食品而造成损失的情况。
根据民法的规定,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未尽到食品安全义务的情况下,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法院起诉,并要求企业进行赔偿。
二、刑事责任的惩处措施刑事责任是对故意或过失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进行惩处的手段。
具体的惩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刑事拘留:对威胁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刑事拘留的措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限制自由的处罚。
2. 有期徒刑:对于严重侵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法院可以判处有期徒刑。
判决的刑期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进行确定。
3. 罚金: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法院可以判处犯罪分子一定数额的罚金。
罚金的数额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犯罪所得和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等进行确定。
4. 吊销营业执照:对于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停止其经营活动。
三、民事责任的惩处措施民事责任是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消费者进行赔偿的手段。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权益:1. 赔偿损失:消费者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赔偿,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身体损害赔偿。
2. 维权组织:消费者可以组成维权组织,通过集体诉讼等方式向相关食品企业索赔,增加维权的力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通知【法规类别】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发文字号】法[2004]118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日期】2004.06.21【实施日期】2004.06.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通知(法[2004]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及时依法惩处了一大批各种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前不久,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打击“血头血霸”和非法采血供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今年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及时审理好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等犯罪案件,依法惩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是人民法院当前一项重要的审判工作。
为此,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把审理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不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今年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的劣质奶粉致多名婴儿死亡事件和广东省广州市发生的有毒白酒致死人命事件,一再提醒我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抓好,常抓不懈。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量刑标准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其刑事责任和量刑标准进行了规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可以看出,对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予以了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可以看出,对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严重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更加严厉的刑罚。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和处罚,刑法规定了明确的量刑标准。
对于此类犯罪行为,
司法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广大市民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食品安全,避免因为不慎购买到有毒有害食品而受到伤害。
同时,希望相关部
门能够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
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处罚。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其依法对违法行为者进行行政处罚,以保证公众食品安全。
刑事责任则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负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个人或机构进行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是指受害者与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方之间进行的赔偿或索赔等民事诉讼。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处罚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根据事件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罚款、吊销许可证、刑事追责等多种处罚措施。
法律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处罚力度逐渐加大,以起到威慑作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将面临吊销许可证、罚款等处罚。
吊销许可证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意味着食品企业将被迫停业整顿,直至达到法定要求。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以采取法律追责措施,如刑事处罚等。
这些处罚措施旨在切实保障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和规范,强化食品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销售环节的违法行为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对于商家和个人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非法添加、售卖过期食品、伪劣食品等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严肃查处,依法采取罚款、吊销执照等措施,甚至依法刑拘相关责任人员。
这种依法处罚的严厉打击,极大地震慑了食品销售环节的违法经营行为,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当受害者能够证明食品企业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是导致其受到损害的直接原因时,法律会赋予受害者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
这种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是通过法庭判决或双方协商解决,以实现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一)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二)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四)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五)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二)造成轻度残疾或者中度残疾的;(三)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四)造成十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五)其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一)生产、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二)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数量较大或者生产、销售持续时间较长的;(三)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属于婴幼儿食品的;(四)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一年内曾因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
在食品安全领域,不仅存在刑事责任,还存在行政责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来追究。
在食品安全领域,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食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罪:指生产、销售伪劣、假冒的食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犯罪份子,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2. 食品污染罪:指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污染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污染食品的犯罪份子,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3. 食品安全事故罪:指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犯罪份子,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4. 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不符合安全标准罪: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的犯罪份子,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除了以上几类刑事责任之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犯罪行为,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添加、掺杂食品禁用物质罪等。
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在食品安全领域,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行政警告: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赋予行政警告,要求违法行为人进行整改,并警告其不得再次违法。
2. 行政罚款: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3. 行政拘留: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处罚到人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确保食品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为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其中,第75条规定了处罚到人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就《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进行解析和探讨。
1.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概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明确了处罚到人的具体情形和相关处罚措施。
该条规定了在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方面,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健康损害的行为,将依法追究人员刑事责任以及行政处罚。
2. 处罚到人的适用范围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的规定,处罚到人适用于在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中,发生以下情形:•违反法律法规且对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行为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健康损害;•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行为。
这些情形中,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其他组织,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就可能会面临处罚到人的可能性。
3. 处罚到人的具体措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处罚到人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措施。
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处罚到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3.1 刑事责任追究如果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达到犯罪标准,对相关人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故意销售伪劣食品,致使人员伤亡或严重健康损害;•食品企业负责人违法行为严重,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健康损害;•通过行贿等手段,违法生产、销售食品,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健康损害等。
3.2 行政处罚除了刑事责任追究外,处罚到人还包括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主要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撤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些措施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保障食品安全。
4. 处罚到人的意义和作用处罚到人作为对违法行为的一种严厉处罚措施,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权威震慑通过对违法行为人员实施刑事追责和行政处罚,可以向社会传递出权威和震慑的信号。
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违法行为予以了相应的处罚。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一、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的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得以欺诈、虚假、伪劣的手段生产、销售食品。
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应当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此外,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对食品进行追溯,并配合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
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无法提供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追溯信息,将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并相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其他相关责任人来说,他们一般包括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如果监管部门未尽到相应的职责,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如存在故意或者重大失职行为,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同样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主要体现在经济处罚和刑事追究两个方面。
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面临巨额罚款的处罚。
根据《食品安全法》,对于生产销售伪劣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的,可以按照销售金额的三倍处以罚款;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或者以生产、销售以上食品为目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除了经济处罚,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会触犯刑法。
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涉嫌犯罪的,将按刑法进行追究。
一、引言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以下是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罚款金额的规定。
二、罚款金额标准1. 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2. 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3. 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具体罚款金额如下:(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2)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3)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4)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5)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6)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的,罚款金额为违法货值金额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三、其他规定1. 对初次违法,态度诚恳的企业,可依法从轻处罚。
2. 对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但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
3. 企业不服处罚决定的,可在六十日内向上级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在未来六个月内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结语食品安全无小事,本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涉及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的法律依据及“两高”司法解释一、涉及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的《刑法》条文摘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四十七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法:危害食品安全按重罪处罚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近3年来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审判情况。
最高法主要是对外通报了从08年以来,各级法院审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相关情况。
200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案件和生产、销售
有毒、有害食品案件84件,2009年审结此类案件148件,2010年审结119件。
截止到目前,2011年的审结案件已经达到了173件,从这组数字我们就能看出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正处在逐年增长的态势。
最高法的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也表示,从目前的审判情况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总体呈现了四大特点:
第一,就是案件数量明显增长。
一方面是犯罪分子受利益驱动,顶风作案;另一方面是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之后,各地不断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行政查处和司法打击力度,依法移送起诉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持续增加。
第二,危害严重、影响恶劣。
像地沟油、染色馒头、甲醛造假酒、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的即使尚未造成食物中毒、人身伤亡等结果,但对消费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
同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对我国食品安全环境的破坏,在
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第三,现在案件的查处难度日益加大。
他们在生产阶段难以被发现,流通环节的链条长、牵涉地域广,案件查办过程中,在管辖、检测、鉴定等方面经常面临取证难等诸多困难。
第四,触犯的罪名多。
现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可适用的罪名有很多,像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
多个罪名,但根据证据情况和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常会选择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甚至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来定罪处罚。
<pclass="gg200x300"> 面对目前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多发的态势,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裴显鼎表示,食品安全需要政府跟各职能部门的联手合作。
司法的角度他认为,关键是要从源头上加大治理的力度,严密法网。
第二点,需要各部门,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定
了严密的方法,关键是有人来执行,从这几年发生的案件来看很多都存在监管不利的情况。
第三点,一定要在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我们的检测、鉴定能力和水平,最后一点,就是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要强烈打击、依法严惩,把法律用足、用活、用够。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瞭最近3年來我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審判情況。
最高法主要是對外通報瞭從08年以來,各級法院審判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相關情況。
2008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案件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84件,2009年審結此類案件148件,2010年審結119件。
截止到目前,2011年的審結案件已經達到瞭173件,從這組數字我們就能看出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正處在逐年增長的態勢。
最高法的新聞發言人孫軍工也表示,從目前的審判情
況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總體呈現瞭四大特點:第一,就是案件數量明顯增長。
一方面是犯罪分子受利益驅動,頂風作案;另一方面是在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之後,各地不斷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行政查處和司法打擊力度,依法移送起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持續增加。
第二,危害嚴重、影響惡劣。
像地溝油、染色饅頭、甲醛造假酒、問題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嚴重的危害瞭人
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有的即使尚未造成食物中毒、人身傷亡等結果,但對消費者健康潛在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
同時,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對我國食品安全環境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瞭政府公信力。
第三,現在案件的查處難度日益加大。
他們在生產階段難以被發現,流通環節的鏈條長、牽涉地域廣,案件查辦過程中,在管轄、檢測、鑒定等方面經常面臨取證難等諸多困難。
第四,觸犯的罪名多。
現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可適用的罪名有很多,像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多個罪名,但根據證據情況和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通常會選擇處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甚至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來定罪處罰。
<pclass="gg200x300"> 面對目前我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多發的態勢,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裴
DD 电加热管JSTJDR.COM
顯鼎表示,食品安全需要政府跟各職能部門的聯手合作。
司法的角度他認為,關鍵是要從源頭上加大治理的力度,嚴密法網。
第二點,需要各部門,明確職責加強監管,定瞭嚴密的方法,關鍵是有人來執行,從這幾年發生的案件來看很多都存在監管不利的情況。
第三點,一定要在技術上加大研發力度,提高我們的檢測、鑒定能力和水平,最後一點,就是對於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要強烈打擊、依法嚴懲,把法律用足、用活、用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