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信用工具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5
金融专业术语解释大全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Money)-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货币(如人民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货币在这里就充当了交换媒介(流通手段职能);同时,我们可以把货币储蓄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了贮藏手段职能。
2. 本位币(Standard Money)-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用一定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的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例如,在我国,人民币元就是本位币,商家不能拒绝接受顾客用人民币元进行的合法支付。
3. 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
辅币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其特点是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
我国的角和分就是辅币,在大额交易中,如果只用角币支付且数量过多,商家可以拒绝接受。
4.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内容。
例如,金本位制就是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是货币金属,货币单位与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挂钩。
二、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Credit)-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中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债务人则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例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银行是债权人,企业是债务人,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需要偿还贷款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了解信用的历史,掌握信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把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并尝试进行融资规划;熟悉主要的信用工具及相互间的区别;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概述1第二节信用形式2第三节信用工具3第一节信用概述伦理道德层面经济学角度货币理论视角对信用概念的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特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现代信用运行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对信用概念的理解道德信守诺言、诚信、可信内容经济货币理论借、贷、债货币、资本、财富在我国,崇尚信用的风尚有几千年的传统,《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规范的多数词汇,如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
比如:“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与国人交,止于信”等。
在西方社会,守信同样也是人们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圣经》中关于信用、信任的词汇也出现了几十次之多。
信用——英文credit——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从伦理道德的层面理解信用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信用在中国,如果信用讲的是经济范畴,那么与之相当的是“借贷”“债”等字眼。
公元前300年,孟尝君放债的故事《管子》中有一篇《问》,把借债、放债作为国情调查的内容,这说明债务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普遍。
在西方,大约5000年前,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有农业信用记录。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s Code),关于债务的问题规定得非常具体,从第89条到第119条,大部分是关于债务的法律条文,说明债务关系已经有了很长时期的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也指“借”和“贷”的关系(管仲,?-前645年)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即以18世纪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阿尔伯特·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
【导语】有时候,你必须⼀个⼈⾛,这不是孤独,⽽是选择。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你选择过什么样的⽣活就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为⼤家整理“2020年初级经济师《⾦融》知识点:信⽤⼯具”供考⽣参考。
更多经济师考试内容,请关注经济师考试频道。
祝⼤家备考顺利! 【知识点】信⽤⼯具 (⼀)含义: 以书⾯形式发⾏和流通,保证债权⼈或投资⼈债权或所有权的凭证。
都具有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
(⼆)分类: 1.按照性质分为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1)债权凭证代表持有⼈即债权⼈对发⾏⼈即债务⼈的债权。
债权凭证也称为约定证券,有国债、公司债券、⽀票、汇票等。
(2)所有权凭证代表持有⼈即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持有⼈分享企业盈利也承担风险,⼜称权益凭证,只有股票⼀种形式。
2.按照期限分为短期信⽤⼯具、长期信⽤⼯具和不定期信⽤⼯具。
(1)短期信⽤⼯具⼜称为货币市场信⽤⼯具,期限⼀年以下,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票据、⽀票、信⽤证和旅⾏⽀票。
(2)长期信⽤⼯具⼜称为资本市场⼯具,期限1年以上,包括股票和中长期债券。
(3)不定期信⽤⼯具主要指银⾏券。
3.按照发⾏者的性质分为直接融资信⽤⼯具和间接融资信⽤⼯具。
(1)直接信⽤就是资⾦短缺单位(⾮⾦融机构)在⾦融市场上从资⾦盈余单位直接融通货币资⾦的信⽤形式。
最常见的直接融资信⽤⼯具是股票和债券。
(2)间接信⽤是指资⾦盈余单位把资⾦存放(或投资)到银⾏等⾦融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证券投资的形式将资⾦转移到短缺单位⼿中的信⽤形式。
间接融资信⽤⼯具主要包括⾦融机构发⾏的存款单、可转让存单、⼈寿保险单、各种借据和银⾏票据等。
4.按照是否与实际信⽤活动直接相关分为基础信⽤⼯具和衍⽣信⽤⼯具。
基础信⽤⼯具是指在实际信⽤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信⽤关系的合法凭证,如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
衍⽣信⽤⼯具是在基础信⽤⼯具之上派⽣出来的可交易凭证,如各种⾦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