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期中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进化论》期末大作业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信息安全学号:20091616310047 **:**2011.5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 :多样化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1.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38亿年。
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彭奕欣、黄诗笺,1997)。
(1)前寒武纪(5.7亿年前)通过对1978-1980年澳洲西部出土的丝状化石的研究,表明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便出现了原核生物。
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是异养生物。
在南非的岩石中所发现的化石表明,距今31-34亿年前蓝藻类(蓝细菌)开始形成。
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大约在20亿年前,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使大气层中开始含有氧气,这可能会导致许多厌氧生物的灭亡,但甲烷细菌以及它们的近缘种类仍然在无氧的环境中存留至今。
由蓝藻和其他原核生物占优势的时代大约历时20亿年。
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4-15亿前。
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伴随着真核生物的形成,染色体、减数分裂和有性繁殖开始出现。
在前寒武纪(8-6.7亿年前), 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中的几个门便形成了,动物与植物开始出现分化。
到前寒武纪结束时,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等几个动物的门开始形成。
(2)古生代寒武纪(5.7---5.05亿年前):在大约距今5亿9000万年前,类型丰富多样的无脊椎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门以及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许多纲开始形成。
这些门类存留至今,仍然有一些种类生存下来。
在距今5.1亿年前的海相沉积中,发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的遗迹-甲胄鱼外甲的碎片。
《侏罗纪公园》观后感上周三我们生命起源与进化这门选修课观看了《侏罗纪公园》,影片中给我的映象不仅仅是那些复制出鲜活的恐龙的生活和一些惊险刺激的场面,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就是贯穿整个影片的思想——人与自然的较量犹如蚍蜉撼树。
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都是研究上古动植物的科学家阿兰·葛兰特与艾丽·塞特勒,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挖掘恐龙骨骼化石上。
直到一天,亿万富翁、努布拉岛的主人哈蒙德博士前来请他们“ 出山”。
原来哈蒙德手下的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和培育繁殖,竟然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哈蒙德博士雄心勃勃地准备将该岛建成为一座大型游览公园,并且为了更多地吸引游客以及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哈蒙德甚至大量繁殖了凶猛的食肉恐龙,看到霸王龙与迅猛龙等食肉恐龙沿沿不绝地从人工繁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格兰特与一道同行的伊安·马康姆博士都隐隐地感到一种潜在的危机。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正在他们乘坐游览车行至公园正中心部分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摧毁了岛上的电力同通讯系统,同时哈蒙德手下的一名员工为了私自利益企图将某些恐龙基因偷偷带出去,在此过程中又关闭了园中的防护电网和安全系统,园中的恐龙顿时如鱼得水,纷纷冲破防护网开始对岛上的任何员工大开杀戒,努布拉岛瞬间变成一片地狱般的恐怖地带,岛上存活的人们纷纷被四面涌出的恐龙们追杀着,被困于公园正中央的格兰特博士一行更成为了食肉恐龙优先考虑的目标,救援队何时赶来尚未确定,此时被邀请的各位专家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纷纷利用他们各自的专长帮助自己与同伙们一道逃离出这片恐龙们的杀戮地带,一同存活到最后希望来临的时刻。
看完后通过与上课所学的知识和自己上网所查的资料来看,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恐龙的复制可能性较小,《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的复制基于蚊子中的DNA。
进化生物学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姓名:赵永强学号:2010041224班级:10生科(2)班生物进化研究提要生物进化是自然科学的永恒之迷。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 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 从现代综合理论, 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
当前, 由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飞速发展, 它们就各自的研究对象在宏观和微观上不断地拓展和深入, 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形成了广泛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 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 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 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
可以预见, 在新的世纪里, 在哲学和具体方法论( 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的指导下, 在生命科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 综合遗传、发育和进化等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成果, 生物进化理论即将出现也一定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大综合和新的大统一。
关键词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论大综合和大统一“进化论是生命科学最大的和最统一的理论”。
“在自然中,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和生命演化更有意义和更令人感兴趣的了, 撇开了进化, 一切都无从谈起”。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
今天, 当我们追溯进化学说发展的长达近二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在感叹达尔文主义这一革命思潮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启迪的同时,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潮、新观点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新视角和引发的新思考。
进化理论的历史回顾1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法国学者拉马克于1809 年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 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思想。
他认为,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变异的特性, 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生物的进化与发展篇一生物的进化与发展要说生物进化,其实挺有意思的。
咱先不说远古那些啥啥虫子鱼虾的,就说我前几天在小区公园看到的松鼠。
那小家伙,灵活的跟个特技演员似的,嗖嗖嗖上树下树,比我还快。
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进化得真不错啊,这身手,搁古代估计是森林里的武林高手。
想当年,我外婆跟我讲过,她小时候这小区可没这么多树,都是些平房。
她还说,那时候的松鼠可没现在这么嚣张,胆子小的很,一见人就跑没影儿。
我琢磨着,这环境改变了,松鼠也得跟着改变。
以前没这么多树,可能它们主要在地面上活动,躲避天敌主要靠速度还有隐藏。
现在树多了,它们就学会了“飞檐走壁”,爬树技术突飞猛进,生存技能直接MAX。
这不正说明生物进化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吗?你看,那小家伙为了能吃到更多松果,为了不被猫逮着,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跟我们人为了找工作,为了买房买车,为了生活更好,不也一样吗?篇二生物的进化与发展说到适应环境,我又想起我家的那盆仙人掌。
这玩意儿生命力顽强得很,我多久不浇水它都好好的,甚至叶子都还油亮油亮的。
我曾经在网上查资料,说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叶子进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这简直就是生物进化的教科书级别案例啊!我那盆仙人掌,我曾经连续一个月没管它,忘了浇水,土壤都干得跟石头似的。
结果呢?它还是活蹦乱跳的。
我当时心里那个佩服啊,这生命力,比我强多了。
我再想想我这娇弱的皮肤,风吹日晒几天就受不了了,再看看仙人掌,简直是差距巨大。
这让我不得不感慨,生物为了生存,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它们会根据环境改变自身,这就像我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也得不断学习新技能一样。
篇三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最后,再回到那只公园里的松鼠。
它那灵活的身手,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让我对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可不是嘛,你看,从外婆说的过去到现在的环境变化,松鼠的生存策略也发生了改变。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可能觉得玩游戏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长大了,我们会发现,工作、家庭,这些才是生活的重心。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的论文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的论文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说起生物的进化,一般常与在理士(名)达尔文(姓)的名字相连结。
这不是偶然的。
查考进化说的起源,原系非常之早,达尔文以前,早已有进化的思想。
达尔文的祖父依拉斯慕司达尔文便是一个进化论者。
不过各种生物个别创造出来的思想,却一迳占着相当大的势力。
生物个别创造出的一说,普通称为特创说,意思是:各种生物不是变化过来的,却是个别地创造出来的:既成之后,就永久不变。
个体虽然会生些小变化,彼此变得多少不同,但只是不重要的不稳定的偶然变化,物种却固定不变。
这种话纵使有时山村自然科学者的口中,本质上实含着神造万物这种迷信。
查理士达尔文早先的时候也不相信生物会变化的,后来却相信了。
原因可以说是这样:那时候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发达起来,需要向外面去找寻殖民地与市场,派船舰往国外去考察便含有这种用意。
当比革尔号军舰被派出去环游世界时,达尔文便到船上,以自然学者的名义(也是种职位名称)担任了沿途考查地质及生物的任务。
他在这回旅行中,看到了广大地面上生物分布的状况。
他看到:比方往南往北,生物渐渐不同;近海岸的岛屿上生物常常相近似。
又掘得的有些动物化石与现今生存着的有些相像。
达尔文看了这等事实,不由他不发生生物会发生变化,能由这一种形式变化为别一种形式的念头。
他回家以后,潜心研究物种起源的问题,一面结交了若干养育动物的专家,听取他们培育动物变种的经验。
在这一方面,达尔文对于家养的鸽子特别有研究。
Www..cO m结果,他相信各种家鸽的变种都是从野生的岩鸽变化出来的。
生物生下来的各个体多少有点差异本是很明显的事情,达尔文柏信如果把具有某些异点的个体留养起来,代加以同一方向的起择,那异点便会显著起来,慢慢形成一经特别的形式。
生命是如何起源、发展和进化出今天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生命是如何起源、发展和进化出今天形形色色各种生物的呢?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迷,但是科学家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有答案的。
科学家们根据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算出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但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生命痕迹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
由此可见,原始生命应在地球形成后的12亿岁左右诞生的。
在那12亿万年中,普照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能量足以毁灭一切生命。
但是这个无生命的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地产生了防护和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助于有生命物质诞生的周围环境首先,由于熔融地球的热量,使水化为蒸汽,变成了包围地球的、辐射线不易穿透的云层。
然后,在云层之下,地球的温度开始急速地下降,虽然地球中心仍是熔融状态,但地壳表面逐渐冷却凝固、挤压、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深谷和高峰。
随着地球的继续冷却,云中的蒸汽变成水就开始降雨。
雨水填满了所有裂缝和鸿沟,而且也漫到山区,几乎覆盖了全部南半球。
最后,诞生了生命的起源地海洋。
一、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
大约30亿年前,大雨停止后,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出现氨、甲烷、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形成霍尔丹所谓的“原始汤”,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其中具有四价键的碳,特别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多种物质,现在约有2000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如果没有碳的存在,也就没有生命的诞生了。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曾用射线辐射具有与海洋的原始成分相似的混合物,由此产生了少量的在生命的基础物质中也具有的有机分子。
当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可以进一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质。
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篇一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要说研究生物进化,感觉就像在读一本超级无敌长,又超级无敌啰嗦的家族史,而且这家族还特别庞大,成员个个奇葩,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我最近就经历了一件让我对进化论有了更深刻(也更搞笑)理解的事。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盆薄荷,本来嘛,就是想清新一下空气,顺便偶尔摘几片叶子泡茶。
结果这薄荷,它不按常理出牌啊!一开始,它规规矩矩的,小小的叶子,绿油油的,香气淡淡的,像个乖宝宝。
我每天浇浇水,晒晒太阳,日子过得平静而美好。
大概一个月后,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我发现,这盆薄荷,竟然开始长“野”了!原本规规矩矩的一丛,开始长出一些枝条,横七竖八的,简直像个脱缰的野马,往外乱窜。
更奇葩的是,这些枝条上的叶子,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有些叶子肥厚,有些叶子细长,有的颜色深绿,有的偏浅绿,甚至还有几片叶子长出了奇怪的褶皱,看着像得了什么皮肤病似的。
我一开始还纳闷,是不是我施肥不对,或者浇水太多。
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那些叶子形态各异的枝条,都是从盆子的边缘,甚至是从盆子外面伸出去的,它竟然……逃出了花盆!那些叶子的变化,似乎是它在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盆内阳光充足,叶子就长得小而密集;盆外光照弱一些,叶子就长得大而稀疏,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
我当时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薄荷,简直像个在城市里生存的小强,为了活下去,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这不正印证了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进化这一真理吗?而且,这进化过程,可比我想象的要“魔幻”得多!篇二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说回进化,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是进化论的体现。
就拿我家的那盆“越狱”薄荷来说,它那“逃出花盆”的行为,其实就体现了生物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行的适应性进化。
为了获取更多阳光和养分,它打破了原有的限制,往外延伸,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
那些叶子形态的变化,则是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反应。
强光照射下,叶子变小变厚,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弱光照射下,叶子变大变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进化我们生活的世界生物是复杂、多样的,那么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进化的?如何适应环境?为何具有生、老、病、死?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已经改变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周围的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并引导人们的演变,探讨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地球生物中的一员,人类究竟何时以及如何在地球上出现?什么是不同种族或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其它生物(如细菌)相关联的进化什么?而生物进化就是研究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方向。
生物的进化是在自然界中实现了遗传过程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生物进化的结果导致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进化论是的生物进化发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科学规律的研究。
进化是高度集成的,高度的哲学知识。
显示在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进化的原因,跟踪从时间进程的演变。
它与生物学的多门学科相联系,是将进化论与生态学、分类学、分子学、人类遗传学、发展学综合起来生命现象。
因此,进化为我们的理论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一.进化思想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由于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产生了两种观点:宗教神话式宇宙观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前者认为超自然的神在控制自然,后者则认为万物变化无规可循。
由此在之后的岁月形成了神创论与唯物论的争斗,亚里士多德与恩伯多利克的斗争(尊天神与反天神的战争)。
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对于进化思想来说也经历很大的波折。
奴隶社会是神学与唯物的战争,是主张世间万物皆有灵,信奉宗教与主张有就是有,无就是无的对决。
封建社会是神学占主导地位,对于自然科学是一段黑暗的时期。
虽然当时认为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是物种是可变的观点一直存在。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林奈的观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但当时有一个布丰的科学家证明了生物与气候、地理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以及生物首先产生与原始海洋的理论,说出生物是不断演化的思想。
二进化论的形成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阐明生物进化思想的生物学家,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是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变异,适应环境产生另一种生物类型。
生物进化论结课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 张玉龙班级: 生物科学一班学号: 0916102026生物进化论概述及其发展历程摘要: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核心理论。
为了对进化论给出一个总体认识,本文对现代进理论其主要内容进行了一个概述,并对其发展史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学派的主要情况。
使人们对其的认识加深。
关键词:进化论物种隔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发展史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核心理论,也是生物科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进化论经历了一个由推论到验证、由定性到定量、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同时,针对由于相关科学进步所带来的新的疑问,进化论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学说加以解释,从而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气象。
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给包括进化论在内的生物科学各个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
20世纪60年代以前,进化学界的主要精力主要集中在表型水平和染色体水平上,而在此之后,则逐渐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从而触及到了生物进化研究的本质。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一个个体是不可能进化的,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突变发生的条件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类。
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突变,都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又包括个体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非整倍数变化)和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整倍数变化)两种类型。
人类起源与进化吕晓莹1(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进化史,分别从现代人类的生物学分类、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未来进化方向的预测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最后,总结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离不开环境的改变,各个进化阶段均会产生某些适应性特征,如颅容量和身高的变化,甚至到了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第三性替代男性。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特征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Lv Xiaoying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Abstract: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respectively, from modern human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the human evolutionary direction of future projection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research.Finally, summed up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nkind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nvironment changes,the variousevolutionary stages will produce some adaptive features, such as cranial capacity and height changes, or even to a certain period, there may be a third alternative to male sex.Key words: Human, origi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1.人类的生物学分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从进化的角度看我们
郑崇远
1010306241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生物进化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引发了整个社会对生命的思考;这一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更加难以估量,但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似乎忽略了一个人们最关注的成分——我们自己。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除了人工选择外,对“人类”这一敏感话题避而不谈,但这却并没有抑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争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社会逐步趋于保护每一个个体的权益,保证每一个个体的生存,从生产或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是对自然选择的对抗;有了大型机械,力量单薄的个体也会生存;有了衣物,难以抵御寒冷的个体也不用担心死亡;有了近视眼镜,像我这种在自然条件下无法捕猎或逃避天敌的个体也在这世间有了一席之地。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无效。
然而,有一些事实不可忽视。
某些疾病会让个体死亡——即使医疗水平提高,不治之症总是存在——这些疾病一旦在个体繁殖之前就令其死亡,这就对那些不能抵抗疾病的个体以及他们的基因进行了选择,某些疾病会导致个体失去繁殖能力,这同样使得致病基因被淘汰。
某些过激的行为同样会导致个体的死亡。
最典型的例子——自杀。
那些由任何缘由导致的自杀行为——当然是在繁殖前——都会导致个体,和他所携带的基因的选择。
诚然,自杀的诱因复杂多样,但与进化总有着一些关联。
性选择的存在同样不得不提。
虽然在当今社会一夫一妻制已经成为主流,但在某些国家以及地区,一夫多妻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一现象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具有生存优势以及繁殖有事的男性个体有更多的繁殖机会,而他所携带的基因也就更容易在竞争中被保留下来。
同时,即使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人繁殖数量也会不同——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数量的孩子。
对于家庭条件富裕、繁育能力强的夫妇,他们更可能拥有更多的孩子,反之,生存能力不强(难以在人类社会中获得足够资源、货币)或繁育能力不强的夫妇自然更可能有较少的孩子甚至没有孩子。
这难道不能称得上与达尔文进化论有着相符合之处么?
由此可见,当今的人类社会仍然至少部分符合达尔文进化论。
下面我想针对一些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从进化的角度来探求答案。
首先,我们不妨从不同人种的存在这一最容易分析的现象入手。
众所周知世界上三个人种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人种居住地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白人有着浅色的皮肤以及较高的鼻梁。
这是因为他们居住于光照并不强烈、温度较低的环境中;黑人有着深色的皮肤以及较短短的鼻子,因为他们身处强紫外线以及高温的环境下,相比之下黄种人居于二者之间,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黄种人似乎在身体机能方面略逊一筹,这可能是由于前两者更多的运用他们的身体进行捕猎活动,这也是解释白种人与黄种人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
这都与生物进化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体育竞技。
人类的体育竞技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后有着复杂而又公平的规则——球类运动有着得分方式、以及禁忌的规则,对抗运动如击剑拳击有着攻击区域和
方式的规则。
人类的竞技似乎与自然状态下生物个体之间的争斗大相径庭。
下面举两个我亲眼所见的实例:一、在《动物世界》栏目中,有一段给我印象极深的录像:两只身形庞大的科莫多巨蜥为了争夺食物进行了一场较量,本以为这两头举手必然会大打出手拼出个你死我活,但接下来的场面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两条巨龙身体直立,将重心放于后腿以及尾巴之上,前足抱在了一起,最有扭动、摇摆起来,两个庞然大物的行为酷似两个阔别的挚友相见拥抱,如若不是配音解说,实在令人难以将这种现象与残酷的斗争联系到一起;二、在我赴京郊游玩的一次旅程中,偶见一牧羊人和他的羊群。
起初引起我兴趣的是一些奇异的撞击的声音,闻声望去,方知是两头公羊在用犄角争斗。
它们角力时先将前腿抬起,尽量提高重心,然后一瞬间把力量释放先前顶去,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撞击双方都准备十分充分,并无偷袭,甚至曾有一次两只羊十分默契的离开难以站立的斜坡,到平坦之处继续“鏖战”。
这两场争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点我们体育竞技的影子——虽然争斗双方是为了生存而战——争斗中仿佛有着一种潜在的规则,而参与争斗的双方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则。
巨蜥在争斗中仿佛是两个拳击手,虽然想战胜对方,但在暴力中却有着极其文明的约定,不攻击要害,不使用牙齿或利爪;山羊在角力过程中则像两个优雅的绅士比剑——旨在分出高下,不在击毙敌人。
实际上这是生物在进化的结果——那些不守规矩的个体往往在争斗中负伤而死,在人类社会中,一些所谓穷凶极恶的好斗之徒或死于非命,或受到社会制裁,他们同样被选择。
在体育竞技中,获胜的运动员展示了自己的力量或身体机能同时会得到异性的青睐以及社会地位、财富,这使得他们有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这难道不是在说明体育竞技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竞争么?
最后,让我们再来探讨人类自以为傲的神圣情感——爱情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实际上,人类的许多我们称之为“爱情”的心理或行为活动都有可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美”的定义——虽说“情人眼中出西施”但毕竟仍有像西施这样的个体被公认为美——对于美,似乎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
对于身材,在中国古代,人们以胖为美——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杨贵妃。
仔细剖析,在古代,物质较为贫乏,瘦削的个体极其有可能由于食物匮乏而死亡,而体内贮存了大量脂肪的个体则有了生存优势,于是人们在择偶方面就会自然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个体。
在当代,人们以瘦为美,随着物质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困扰着人们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一系列疾病与肥胖联系在一起。
这也就是人们在择偶时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加健康的个体。
事实上,两性在择偶方面的策略是有着显著差别的,而这些差别也都能由生物进化的角度解释。
首先,男性选择伴侣,(相对于异性而言)注重外表,包括身材、长相甚至衣着。
有调查显示,腰臀比是男性评价异性身材的重要指标,而众所周知,胸部也是男性极其看重的身材特征,这无不与繁殖下一代密切相关:腰臀比合适的个体适于生育,乳房发达的个体能够很好的哺育下一代,也就是说,男性眼中的“身材火辣”的概念其实就是“身材极其适合繁殖、哺育后代”。
而相貌的出众实际上是可以令下一代同样有可能这样吸引异性,使得他们同样能够在竞争中胜利。
女性选择伴侣,则更加看重他们的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男性曾经甚至仍然是家庭中经济的主要来源,这也就是说男性能力的优劣决定了他能够为配偶以及后
代提供的物质条件的丰富与否。
这使得女人更加看重男人的财富、社会地位等特质。
另外对于性关系,两性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调查显示,男性极易接受短期非承诺的性关系,并且在发生关系后,对对方的热情迅速降低;相比较之下,女性进化出了处女膜并且拒绝短期性关系,同时在发生关系后会进一步增强对对方的依赖。
因为在繁衍生殖过程中,两性扮演不同的角色,男性直观提供精子,所以男性只需要与尽可能多的异性交配就会提高基因被留下的概率,而女性则负责怀孕及生育,所以她们要慎重选择交配的对象并且更加需要男性的保护和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后代的良好成长。
我们就此可以的出结论,爱情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认为爱情是人类超凡脱俗的情感,事实上,它也是有着生物进化的基础的。
到这里,我只是对生活中几个现象从进化的角度进行剖析,其实,这种“用‘进化’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可以解释更多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张智丰,2009,繁殖策略心理,Newton科学世界,2009.6,P87,88
拉里·谢佛,马修·R·麦伦斯,细腰+丰臀=魅力女人,《普通心理学研究故
事》(第2版),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