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 非洲猪瘟 采取措施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74.87 KB
- 文档页数:7
非洲猪瘟防控的对策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猪群健康和畜牧业产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科学的防控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措施,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
一、健全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管理,实施严格的进口和贸易要求,加强对疫情的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
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并落实宣传教育措施,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
二、加强边境检疫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猪只和猪产品的交易和运输途径。
因此,加强边境检疫是防止非洲猪瘟输入的关键一环。
应加强对进出口的猪、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严格执行检疫规程和要求,确保病毒不会通过贸易渠道带入国内。
此外,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和协商,共同推动区域范围内的检疫措施,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
三、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对于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加强生猪和饲料的管控,确保无病毒的猪和饲料进入养殖场。
此外,养殖场需要做好隔离设施的管理,加强内外物品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四、加强动物运输管理动物运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病毒通过动物运输的方式传播,应加强对运输车辆和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卫生条件良好,禁止无证运输猪和带病猪的情况发生。
同时,对于长途和跨境的猪运输,应设立检疫检查站,对猪进行检疫和鉴定,确保运输的猪无病毒。
五、加强兽医服务和养殖户培训兽医服务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同时,针对养殖户,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养殖管理,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
六、灭杀病毒的合理措施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灭杀,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
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猪瘟,特别是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为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群的健康,预防猪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匡助农民和养殖户避免猪瘟的传播和爆发。
一、加强养殖环境管理1.1 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污物和垃圾,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和清洁环境。
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1.2 控制病媒生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苍蝇、蚊子等传播病毒的昆虫。
清除周围的积水和垃圾,以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1.3 强化隔离措施: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同时,对于患病猪只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二、加强疫苗接种2.1 定期接种疫苗:按照兽医建议,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按时接种。
猪瘟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之一,定期接种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2 确保疫苗质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在接种过程中,注意疫苗的稀释和注射方法,确保接种的效果。
2.3 加强疫苗监测:定期检测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猪只的免疫反应,并及时调整接种计划,以提高预防效果。
三、加强动物交通管控3.1 限制动物交通:减少猪只的交通和流动,尽量避免与其他养殖场接触。
限制外来猪只的引进,严格控制养殖场的进出,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2 定期检测猪只健康状况: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猪只,以防止病毒扩散。
对于疑似感染猪只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3.3 建立养殖场档案:建立养殖场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猪只的来源、健康状况、接种情况等信息,以便追踪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四、加强人员卫生管理4.1 个人防护措施:养殖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和口罩,以防止病毒通过接触和呼吸途径传播。
4.2 定期培训和教育:加强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正确实施预防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感染猪类动物,并且几乎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办法。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猪产业和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非洲猪瘟的流行,采取一系列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1. 建立健全猪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类动物疫情的监测,包括定期检测动物的体温和症状,并及时报告疫情。
2. 完善疫情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二、加强畜禽交易的监管和管理1. 严格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严格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疫区猪肉产品,加强对交易场所和运输工具的检疫检查,确保交易流程的合规和安全。
2. 加强交易场所的管理:加强市场、屠宰场和养殖场的管理,确保设施卫生和环境卫生,严禁野生动物和家禽的混养。
三、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理1. 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理,清除可能存在的病媒和传染源。
2. 严禁采取不明确的饲养方式:建议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使用合格的饲料和饲养设备。
四、强化生物安全措施1.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发现疑似病例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检疫鉴定。
2. 排查携带者:对疫情严重地区的猪群进行排查,以及时发现携带者,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1. 加强疫苗的研发: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2. 推广预防接种:加强对农户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推广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类动物的免疫力。
六、加强边境管控和国际合作1. 加强边境管控:加强对进口猪肉和活猪的检疫,制定严格的进出口检验和检疫标准,及时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的传入。
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预防猪瘟,非洲猪瘟的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尤其是非洲猪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猪的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预防猪瘟,尤其是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一、加强饲养管理1.1 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定期对猪舍和设备进行消毒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措施。
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减少疾病的传播。
1.2 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养殖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将病毒带入猪场。
1.3 控制猪只密度合理控制猪只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二、加强疫苗接种2.1 定期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猪瘟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2 注意疫苗保质期使用疫苗时要注意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疫苗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2.3 配合兽医进行疫苗接种与兽医合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接种效果。
三、加强疾病监测3.1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措施阻止病毒传播。
3.2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建立疫情监测网络,与当地兽医部门合作,共同监测疫情,及时报告。
3.3 提高兽医技术水平提高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疫情的诊断和监测能力。
四、加强疫情处置4.1 及时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猪只患病,要立即隔离,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4.2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3 加强疫情溯源对疫情进行溯源,找出病毒来源,避免再次感染。
五、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5.1 定期清理猪舍和周围环境定期清理猪舍和周围环境,保持干净卫生,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5.2 合理处理猪粪合理处理猪粪,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5.3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避免饲料受到污染。
结语:预防猪瘟,尤其是非洲猪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养殖户要加强管理,兽医部门要加强监测和处置,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共同维护猪的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于养猪业来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
针对非洲
猪瘟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养猪管理、加强疫苗注射、隔离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养猪管理方面
(一)增强动物免疫力
养猪场应该注意保障养猪环境的卫生条件,充足饲料供应、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对
于处于正常生长期的猪只,还需要增强免疫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二)加强检疫工作
对于由于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种,应该尽早进行隔离,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
保不会感染病毒。
(三)防止移动和交流
通过合理的养猪场布局和合理的照管,可以防止动物之间的交流,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尽量减少养猪场较大间隔之间的移动,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二、疫苗注射方面
疫苗注射是防治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确保其安全性,疫苗应该在官方认可的
兽医进行注射。
对于处于高风险区的养猪场,需要加强疫苗注射,以提高病园免疫力,预
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
三、隔离处理方面
(一)及时剥离传染源
对于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需要及时剥离传染源,将其进行隔离处理,以避
免病程加重,从而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二)控制动物之间的交流
为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应该适当控制养猪场内动物的交流,防止高风险群体对
低风险群体的感染。
(三)增强环境卫生
对于养猪场环境卫生差的场所,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杜绝非洲
猪瘟的传播。
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类极具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采取科学的生物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控措施,以帮助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的威胁。
一、严格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一环。
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时观察猪只的状况,对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及时报告给相关疾病防控部门。
监测的重点包括猪只的发热、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猪圈内疑似死亡猪只的尸体变化。
二、加强农业检疫工作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病毒带菌动物、污染的物体和病原体气溶胶传播。
因此,在农业检疫工作中应加强对猪只、饲料、养殖工具、车辆等物体的查验和监管,及时发现并隔离带菌的物体。
三、病猪无害化处理对于疫情异常、猪只怀疑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猪对其他猪只传播病毒。
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埋葬、消毒等,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操作。
四、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防控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每天对猪圈进行清理、消毒和通风,以保持养殖环境的良好卫生状态。
另外,固定时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定期更换消毒剂,能够有效减少病毒在养殖场内的存活和传播。
五、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养殖场的运作,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管理制度包括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管理、饲料原材料的检验和消毒、养殖工具的定期维护和清洗等。
此外,应定期组织养殖员培训,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六、加强动物禁止进口和出口管理严格控制动物的禁止进出口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港口、机场等关口的疫情监控,对禁止携带或运输有关动物进行严格检疫。
此外,还应加大对非洲猪瘟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口的限制力度,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的生物防控措施需要全体养殖户、相关从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由于其传播迅速,致病率高,病死率近100%,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治成为了养猪业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和提高警惕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提高兽医和养猪户的警惕意识。
对于因非洲猪瘟死亡的猪只,要及时进行严格的隔离、灭尸处理和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养猪户要加强猪群管理,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严格管控交通和运输加强对猪只及其制品的进出口监管,严格管控交通运输。
对于疫区猪肉及其制品要实施封锁,严禁流通;对于非疫区猪肉及其制品要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毒输入。
加强对国内外疫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三、加强养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养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
要做好污水处理和粪便清理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
实行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自身防疫能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自身防疫能力。
养猪户要做好猪只的防疫接种工作,加强疫病防范意识,及时对猪只进行消毒、灭蠓和驱除害虫等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做好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养猪户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治知识,提高养猪户的防控意识。
加强与养猪户的沟通,指导养猪户做好防疫工作,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需要政府、兽医和养猪户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测和提高警惕、严格管控交通和运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自身防疫能力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成功,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兽药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兽药厂可以采取以下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1. 定期开展兽医巡检:兽药厂应定期请兽医对猪群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
2. 采购疫苗:兽药厂可以采购非洲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3. 严格消毒措施:兽药厂应加强场地、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消毒猪舍,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 控制交通和物流:兽药厂应加强对进出厂区的交通和物流的管控,避免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方式传入。
5. 做好饲料和水源的管理:兽药厂应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安全,避免受到污染,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6. 健康监测和报告:兽药厂应及时进行猪群的健康监测,并将疫情报告给相关部门,接受疫情监管。
7. 开展培训和宣传:兽药厂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8. 养殖手册:兽药厂可以制定养殖手册,明确非洲猪瘟的防控要求和措施,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兽药厂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减少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猪群的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虽然ASF对人类无害,但对猪群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ASF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多种综合防控措施。
本文将综合介绍非洲猪瘟疫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国际合作、动物检疫、疫苗研发、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以期为猪业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控方案。
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国际防控协作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进行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互助。
各国应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共同开展疫病监测和溯源调查,及时发现和汇报疫情。
各国之间要加强边境管控,禁止非法运输野生猪和猪产品,遏制疫病的传播途径。
二、加强动物检疫,及时阻断疫病传播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应严格执行动物检疫措施,加强对进出口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确保不会引入非洲猪瘟病毒。
对疑似病例的猪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原检验,及时诊断和报告可能的疫情。
三、疫苗研发,加快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因此疫苗是控制ASF最有效的手段。
各国应加快ASF疫苗的研发,并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
要加强对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的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
四、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做好猪群的健康管理工作,加强病毒监测和防控,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
要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清洁猪舍和养殖设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者的防控意识在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和养猪从业者对非洲猪瘟疫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疫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者的防控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采取措施,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非洲猪瘟疫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协作,政府、科研机构、养殖者、兽医等都有责任和义务。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猪群必须按日龄分类隔离饲养(采取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加强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如适当饲喂高免回春素、芪贞增免颗粒、优肥素等。
2.严格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相关场所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增加消毒频率。
在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猪圈、设备、车辆附着的有机物质。
车辆和人员(包括鞋、设备等)在进出养殖场时应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戊二醛、次氯酸盐、菌毒威(聚维酮碘)、通杀、氢氧化钠等。
3.严控引种:尽量避免从外引入猪只,或从正规渠道购买健康的种猪和仔猪。
4.及时处理病猪和死猪:对病死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和焚烧,防止
病毒的传播。
同时,猪场内外的粪便、污水等也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出现病毒扩散。
5.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预防非洲猪瘟;也可以
用飞温管家+泰万菌素拌料,提高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毒能力。
6.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7.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洲猪
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蔓延。
关于合作伙伴防控非洲猪瘟采取措施建议
一非洲猪瘟介绍: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易感,(致死率可高达100%,无商品疫苗可用,无药物可治)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
二:正确认识非洲猪瘟病毒:
●独一无二的分类;
●迄今唯一的虫媒DNA病毒;独特的宿主和生态循环(野猪-蜱-家猪);
●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耐低温,不耐高温,耐ph值范围广
●非洲猪瘟病毒在盐渍肉=182天;干肉=300天;熏肉=30天;冷冻肉=1000
天;
●•对温度敏感(50℃存活3小时;56℃存活70分钟;60℃存活20分钟);
●•对pH敏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pH 13.4 存活21小时,在25%血清
中存活7天);
●•在血液中长期存活(在4 C血液中可存活18个月;在木板上可存活70
天;在被污染的猪圈存活1个月);
●非瘟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存在感染风险:
三非洲猪瘟传传播途径
1.健康猪与病猪直接接触或者精液传播
2.病毒污染的车辆(尤其是拉猪车辆)、衣物、饲料、水源、垃圾以及器具
3.未经高温处理的猪肉食品(腊肉、熏肉、火腿)或泔水
4.带毒的钝缘软蜱等媒介或昆虫叮咬
四建议采取措施:
(严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动物易感性)严控传染源、切断传
播途径:
1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店面生物安全
●1:店面门口设立消毒地毯(>1.6m*同门宽);洗手池
●2:店面每天早晚消毒液拖地面
●3:每天消毒1--2次
●4:安装紫外线灯(有条件)夜晚消毒
●
●
合作伙伴仓库生物安全●1:门口建立车辆消毒池
●2:门口建立人员消毒通道
●3:入货紫外线消毒或烟雾消毒
●4:送货车辆每日消毒1--2次
●5:库房安装紫外线灯每夜消毒1次
养殖户
●场外:
●1:门口设置简易消毒池和消毒通道
●
●2:进出人,物,车辆消毒,(尤其是相关从业人员)净脏要区分
●3:不要相互串门,不要参加从业人员聚会
●4:减少引种,外购仔猪,慎用外购精液
●5:尽可能不买猪肉。
上走亲戚、上饭馆应养成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猪肉的
习惯
场内
●1:做好基础免疫与保健,禁止使用劣质饲料及原料,提高猪群免疫力。
●2: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圈内2次/每周;场内1次/每周
●
规模化猪场
原则:管住车、守住门、把住料、盯住人、看住猪、关注邻。
严守猪场两个口(入口与出口)
对外
物;车;人;
1、外来物品管理:
禁止任何形式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带入猪场(包括香肠、卤肉、腊肉等)。
采购回来的任何物品(最小包装)存放消毒间消毒,24 小时方可
2:外来车辆管理:
料车(饲料、豆粕、玉米、麸皮等)消毒进场:A:料车在猪场2--3km外清洗消毒:
●车辆清洗流程
●第1步:车辆进入加油站清洗点车辆从上往下和驾驶室用清水清洗干
净
●第2步:用消毒水从上往下和驾驶室清洗;
●
●第3步:一次清洗干净车辆到猪场门口,驾驶员进入消毒间10分钟(按
外来人员入场方案):
B:入场:
1:大门外把篷布解掉,然后进行消毒,消毒包括轮胎和整体车身,消毒完车辆需要在大门外停留20分钟以上,方可从火碱池里通过进入猪场:
2:(司机/卸货人员需要换上猪场的雨鞋)结束进入料库,料车随同的其他人员禁止下车或不得进入猪场。
3:卸完货后,车辆离开,生活区和库房需要马上进行带料消毒;
拉猪车辆
1拉猪车提前沟通,来猪场前,在距离猪场 2--3km 外彻底清洗干净。
有条件到指定洗车地点,对车辆再次监督清洗,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 30 分钟后车辆方可靠近猪场。
2拉猪车辆的司机和装猪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靠近装猪台需要对装猪人员和猪经济进行消毒,主要是鞋底和下半身,要求用消毒水洗手。
卖猪前需要对卖猪通道进行清扫消毒,卖猪后,立即对卖猪通道进行清洗消毒生产区进行消毒;
业务和其它靠近猪场的车辆,根据猪场条件在靠近猪场最低 50米,不靠近或取得猪场同意消毒后靠近;
C、外来人员管理:
所有外来人员未经洗澡,更衣消毒前一律不准进入生活区。
外来人员隔离42小时、洗澡,更衣消毒前不得进入生产区;
来访人员离开后立即进行生活区消毒;
对内生物安全强化措施
所有进入生产区人员需洗澡,更衣消毒
场内通道:猪场内主干道路上撒上白灰(白灰里混合 5-10%的火碱),覆盖整个路面,隔天撒一次,保持长期;
装猪装猪台周围 10 米范围内,撒白灰加火碱,办法同上;
生产区门口火碱水每周更换 3 次,生活区大门口火碱池每周更换 1-2 次;
猪场生活区:每天或隔天一次用火碱或戊二醛消毒,厨房、餐厅每天用餐后用消毒水拖地;
猪场生产区:每栋猪舍前放置脚盆隔天更换一次,进出猪舍必须踩火盆;猪舍与猪舍之间的工具不交替使用;每周 2-3 次带猪消毒,消毒前圈舍打扫干净;
猪场落实生产区空猪栏的清洗、消毒和碱化工作;猪舍外、围栏等每月进行一次碱化,以保持墙面、地面为片状白色(ph 值大于等于 10)为标准;
销售肥猪时,根据猪场情况,人员进行合理分开,形成“单项”流通通道,在圈舍内的员工把猪赶到过道不出圈舍,在赶猪通道的员工把猪赶
到地泵前的缓冲区/赶到地泵上;装猪人员不允许越过地泵,赶猪人员不要到地泵上去,形成“单项”流通,不得随意穿越,销售完后立即对卖猪通道、肥猪舍、地泵处、卖猪台区域等进行消毒、清扫、消毒,白灰火碱铺洒。
五生物遏制----控制蜱类和寄生虫:定期祛除体表寄生虫及环境中的寄生虫(软蜱),定期除草(在环境中、草丛、树林等喷洒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猪场禁止养猫;禽类和犬要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圈舍,不能乱跑);
其它项:
定期灭鼠、建议每月灭鼠一次(以见不到老鼠为准则);
给库房安装防鸟网,根据猪场情况,可以在圈舍门口安装防鸟网
注意水源安全:如使用河水和地表水做为饮用水或冲栏水时,可以提前用氯制剂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六消毒剂选择:
山西大北农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