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名言
- 格式:docx
- 大小:17.74 KB
- 文档页数:1
日本福泽谕吉为何说:中国孔孟可耻在日本历史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被日本人喻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甚至在日本的纸币上所印的也是他的画像。
2019年,在日本发行新版纸币之后,才将他从日本纸币上替换下来。
对日本人来说,他是伟大文明的先驱者与探索者,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他却是高傲恶毒的日本代表,曾经带有侮辱轻蔑意思的“支那”之词便是出自他之口,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态度,他有颇多不屑,甚至对于他曾从小学习的儒学文化,也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中国孔孟可耻”,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惊醒的日本第一人1835年1月10日,福泽谕吉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父亲福泽百助是一个才学俊秀、德高望重的汉学者,这也为福泽谕吉之后学习儒家学说埋下了伏笔。
在汉学父亲的教导下,福泽谕吉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国的文化知识,对儒学他更是十分尊崇,但对于家庭里的门阀观念却十分厌恶,到了21岁时,他也终于得偿所愿,到长崎学习西学。
因为长崎这个地方时常与西方有所交流,所以在长崎的三年时间,让福泽谕吉进步神速,对西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时日本与美国缔结了合约,美国舰队像停在自己家一样,驶进日本的浦贺港。
这一行为震惊了所有的日本人。
福泽谕吉更是大受震动,萌生了前往美国求学的念头。
安政六年冬,拥有美国梦的福泽谕吉终于踏上了前往美国学习的行程,在美国的华盛顿,福泽谕吉见到了真正的西方,这更坚定了他学习西方的思想。
从西方回来之后的福泽谕吉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西学的倡导者,他的言论从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他也被日本人称为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第一人。
蔑视中国的福泽谕吉明治维新后,日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开始有了侵略中国的想法和企图心,在这其中福泽谕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都在鼓吹侵华和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
1876年,福泽谕吉发表了著作《文明论概略》,在书中将日本文明和中国文明做了详细对比,也是在这本书里,他说出了“中国孔孟可耻”的言论,在他的著作中处处体现着他对中国的蔑视、嫉妒和垂涎。
福泽谕吉:强盛的国家每个人都有一颗独立之心本文导读:——这是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众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国人以为,福泽谕吉是主张日本对外侵略的第一理论家,殊不知他对日本的首要贡献,不是“扩张”,而是“独立”二字。
众所周知,现行1万日元大钞正面,印着福泽谕吉的头像。
一万元是日本钱币最高面额,旧款一万日元的主人是日本“释迦牟尼”圣德太子,而福泽以新换旧,可见在日本历史的地位和影响力超过了圣德太子。
举世皆知,近代日本崛起于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成于“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桂小五郎)。
“三杰”里并无福泽谕吉,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在最高价值的钱币上留下了福泽,而不是西乡、大久保呢?这主要是因为,维新三杰都是政治家,这些政治家推动的是对日本国家制度的改变,而福泽谕吉是思想家,他改变的,是日本的世道人心。
福泽谕吉对日本人心的最成功改造,是令近代日本人由“人身依附之心”集体转向“独立之心”。
虽然福泽没像西乡隆盛那样,用武力推翻幕府、推行政改,但在倒幕维新的多事之秋中,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办学办报,在兵荒马乱中坚持开启民智,鼓吹西化。
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的贡献,相当于亚当斯密加上约翰洛克对英国的贡献。
可以说,他是明治维新的思想导师与精神领袖。
明治维新成功后,作为“突出贡献者”,福泽谕吉当然也受到天皇和首相盛情邀请,入阁做官,但他却一再拒绝,终生没有做官。
当时日本虽处近代,但依然存有东方传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做个一官半职,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做大官的福泽却不愿做官,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当时福泽谕吉给出的答案是——“愿做独立的榜样”。
福泽谕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种情况有如苍蝇麇集在腐食上一样。
人人都认为不依赖政府就没有发迹的机会,因而就毫无自身独立的想法。
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
福泽谕吉认定,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
福泽谕吉《劝学篇》批判福泽谕吉批判前言一、两个偏见三、误解礼制和孟子五、结尾前言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学习和有用之学,提倡自由平等人权,思想上有反儒倾向,是明治维新时期反儒派的代表人物。
《劝学篇》是福泽氏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明治维新时期,在当时畅销日本,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启蒙派中也有一定影响。
其中既有很多真知灼见,也存在一些偏见谬论,兹列举部分偏谬予以批判。
一、两个偏见福泽氏说:“大概世界上再没有象无知文盲那样又可怜又可恶的了。
由于无知之极,就会不知耻辱,由于自己无知而陷于贫穷与饥寒交迫之境,但又不求诸自己,反而妄自怨恨邻近的富人,甚至纠集徒党,进行暴动,酿成变乱,真可谓恬不知耻,愍不畏法了。
…还有些出身清白和有相当财产的人,只顾发财,而不知教育子孙。
这些子孙既未受到教育,其愚蠢自不足怪。
结果有不少流于游情放荡,使继承的祖业一朝化为烟云。
统治这样的愚民,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只有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
西洋的俗语说:愚民之上有苛政,就是指此而言。
这并不是政府严厉,而是愚民自招的祸殃。
由于愚民之上会有严厉政府,而良民之上会有良好政府乃是自然之理,因此现在我们日本国内既有这样的人民,也就有这样的政治。
假如人民的品质比今天还要差,而且陷于不学文盲,那么政府的法制就会比现在更为严厉。
又如人民都有志于学,明白事理,并能趋向文明风气,那么政府的法制就会达到宽厚大度的地步。
可见法制的宽严,只按人民的德与无德来自然伸缩。
”(《第一篇》)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在于两句话:一是“统治这样的愚民,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只有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
”二是“愚民之上有苛政”。
两个观点都很偏颇。
其一,对愚民“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可以,民众如果道德低劣,法律应该相对严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政治不妨宽猛相济,《吕刑》主张“刑罚世轻世重”,乱世用重典。
但是,“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就不对了。
爱国励志的名人名言1.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
——文天祥,宋朝诗人寻找更多的知识,多读一些书,坐在你家的前廊里,以赞美的眼光去享受眼前的风景,不要带上任何功利的想法。
3.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4.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5.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
--马云6.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7.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
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
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
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松下幸之助8.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9.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居里夫人10.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11.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12.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13.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作家14.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15.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16.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福泽经典名言名句大全1. “福泽就像那洒在心田的阳光,温暖又明亮。
”福泽谕吉说过:“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你看那些总是依赖别人的人,就像攀附大树的藤蔓,没有自己的支撑,只能顺着别人的方向生长,还得看大树的脸色,阿谀谄媚。
这样的人哪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呢?福泽谕吉的话就像警钟,提醒我们要做有独立精神的人。
2. “福泽啊,有时候就藏在知识的宝库里。
”福泽谕吉还讲:“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嘿,你想想,咱们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呀。
就像一群鸟儿,没有谁天生就该在高处,也没有谁注定在低处。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那可就大错特错啦。
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成绩好就看不起成绩差的,这就违背了福泽谕吉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有平等追求知识和福泽的权利。
3. “福泽就像是生活海洋里的珍珠,得自己去寻找。
”福泽谕吉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要兴旺,首先家里人的心要齐,都想着把日子过好,这就是人心;然后要有好的家庭规则,就像政治制度;最后还得有赚钱的本事,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像器物和经济。
咱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也是这样,大家齐心协力,遵循好的规则,努力赚钱,福泽自然就来了。
4. “福泽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靠努力。
”他曾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哎呀,就拿那些创业的人来说吧。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像一个国家要独立一样。
首先自己得有本事,本事从哪来?就得学习呀。
你要是整天啥也不学,就想有大成就,那不是做梦嘛。
就像想要不劳而获捡到金子,哪有那么好的事呢?5. “福泽宛如黑暗中的灯塔,给人指引方向。
”福泽谕吉有这样一句话:“家中无书,等于一室之黑暗。
”你想啊,家里要是没有书,就像一个屋子没有灯一样。
没有知识的照耀,人在里面就只能摸黑瞎走。
《劝学篇》——福泽谕吉第一篇P3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就是说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
P3“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
”所以贤愚之别是由于学与不学所造成的。
P5如果大家不分贵贱上下,都爱好这些学问,并有所体会,而后士农工商各尽其份,各自经营家业,则个人可以独立,一家可以独立,国家也就可以独立了。
P5治学的要道在于懂得守本分。
所以本分就意味着基于天理,顺乎人情,不妨害他人而发挥自己的自由。
自由与恣情放荡的界限也就在于妨害他人与否。
P6自由独立又不限于个人,还适用于国家。
日本和西洋各国都存在于同一天地之间,被同一太阳所照耀,观赏同一月亮,有着共同的海洋与空气,要是人民情投意合,将彼此多余的物资相互交换,并进行文化交流,就不会发生耻辱和骄矜的感觉,而能同获便利,共谋幸福,并本诸天理人情而互相友好。
只要真理所在, 就是对非洲的黑人也要畏服,本诸人道,对英美的军舰也不应有所畏惧。
如果国家遭到侮辱,全体日本国民就应当拚着生命来抗争,以期不使国威失坠。
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国家的自由独立。
P7不过每个人都有他相应的身分,并须按照身分而具备相应的才德,要具备才德就须明白事理,要明白事理则须求学,这就是学问所以成为首要任务的原故。
P6日本和西洋各国都存在于同一天地之间,被同一太阳所照耀,观赏同一月亮,有着共同的海洋与空气,要是人民情投意合,将彼此多余的物资相互交换,并进行文化交流,就不会发生耻辱和骄矜的感觉,而能同获便利,共谋幸福,并本诸天理人情而互相友好。
P6今后在日本,除各人因才德地位而有相应的身份外,再也不会看到生下来就有的等级了。
譬如人们不能对政府官吏无礼,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并不是因为其人可贵,而只是因为他们具有才德,忠于职守,为国民执行可贵的国法,方才值得尊重,所以不是人贵而是国法之贵。
P4所谓学问,并不限于能识难字,能读难懂的古文,能咏和歌和做诗等不切人世实际的学问。
这类学问虽然也能给人们以精神安慰, 并且也有些益处,但是并不象古来世上儒学家和日本国学家们所说的那样可贵。
翻译「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とは福沢諭吉の言葉としてしられている。
教科書にも出ている。
だから、学校でこの言葉を習って社会へ出たら決してこの通りではなっかた。
福沢諭吉はうそつきだ、という子供の投書が新聞に出たりする。
だがこの言葉が出ている「学問の進め」の冒頭を見れば(假定型)、福沢は「……といへり」と伝聞形式で書いているのであり、本来は平等なるべき人に貴賎の別の生ずるのも、ひとえに人の学ぶと学ばざるによる、という結論に続くのである。
しかも福沢が進めだのは実学であった。
この言葉はジェファソンの独立宣言の中のAllmenarecreatedequalの訳ともいい、ミルトンの「失楽園」によるとする説もあり、ルソ—、モンテスキューに出典を求める人もいる。
福沢の抜群な表現だけが一人歩きをしたのである。
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围绕福泽谕吉德的“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展开话题。
比较在学校所学和出社会所感的差距悬殊,有学子投稿给报社批驳福泽实为骗子。
然后就这个问题,笔者以福泽当时使用的是传闻表达方式“といへり”来反驳福泽是骗子这种说法。
较难翻译的是第三段第一句两个为并列句子组成的长句。
由两个“のである”来构成框架,解释说明福泽之言其实是科学的。
第二个のである的句子用来补充说明第一个“のである”的..。
“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这句话作为福泽谕吉的话广为人知,甚至还登上了教科书。
所以,就有孩子投稿给报纸说,到社会上一看,社会与在学校学到的这句话完全是两码事。
他们便说福泽谕吉是个大骗子。
然而,如果看一下出现这句话的《劝学》一书开头的话,就会明白福泽谕吉在那里采用的是“说是……”的传闻表达方式,之所以在原为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产生的贵贱之别,就源于人们学与不学的区别。
而且福泽谕吉所劝的是实学。
有人说这句话是杰佛逊的独立宣言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这句话的译文,出资弥尔顿的《失乐园》,还有的人到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中寻找出处。
报效祖国的名言报效祖国的名言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报效祖国的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报效祖国的名言11、别的国家看得越多,就越会热爱祖国。
——史达尔夫人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4、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
——荷马5、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普希金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7、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泰戈尔8、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9、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托尔斯泰10、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11、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12、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1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14、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15、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7、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1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9、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1、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的13则经典语录1、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2、这些人大概是看到英国拥有千艘军舰,便认为如果我们也有千艘军舰,就可以与英国抗衡;这种想法毕竟还是不了解事物间的适当配合。
英国既然拥有千艘军舰,并不是仅仅有此军舰千艘,即然,有千艘军舰,就必然要有万艘商船,有万艘商船必然有十万海员,培养海员也不能没有学问,因此,学者也要多,商人也要多,法律也要完备,商业也要发达等等,兴趣凡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一切事物都完全具备,恰好能够适应千艘军品舰的需要,所以才能拥有千艘军舰。
3、乡村的农民虽然正直但是愚顽,城市的居民虽然聪明但是轻薄。
4、各个手段,既为手段又为目的,归根结蒂,是为了保持人的体温,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我在本章里的议论,归根结底,是以确保我国的独立为目的的。
在本书的一开始就说过:“凡讨论事物的利害得失,如不确定其目标,就无法谈论”5、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上下愚和上智的人都很少,大多数是处于智愚之间,与世浮沉,庸庸碌碌,随声附和以终其一生的。
这种人就叫做普通人。
所谓舆论就是在他们之间产生的。
这种人只是反映当时的情况,既不能回顾过去而有所反对,也不能对未来抱有远见,好像永远停滞不前似的。
6、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
7、夫妇和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秘密的事,无论任何事情没有不能公开讲的。
孩子渐渐长大,绝对没有某事只对那个孩子讲而不叫这个孩子知道的情况。
如果父母责备孩子礼貌不周,那么孩子也会笑话父母教育失策。
8、说一个比喻,私德如同铁材,智慧如同加工,未经加工的铁材,只不过是坚硬沉重的东西…9、然而在这些物件之中所以有贵贱的区别,是由于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10、没有独立气魄的人,总是依赖成性,为非作歹。
福泽谕吉《劝学篇》福泽谕吉(1834—1901),出身于日本德川时代末期的下级武士家庭,对幕藩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压抑有深刻的体会,又因早岁即学习西学,复曾三度游历欧美,接受了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便立志与封建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作斗争,猛烈抨击日本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的落后和腐朽。
他认为,深受儒学影响的日本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相比,缺少的是独立性和数理知识,因此,他一生积极从事翻译和著述,进行出版和教育活动,介绍先进国家的情形,促进“文明开化”;宣传自由平等之说,以倡导民权;又鼓励日本人民发扬独立精神,保持在列强环伺下的日本民族的独立性;提倡讲求功利而不只限于个人身心修养的伦理道德,学习人生现实生活所必需的近代科学知识——“实学”。
同时,他还崇拜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要求实行社会改革,凡此种种,最终的目的即在于“使日本成为一个西洋式的文明富强之国家”。
福泽谕吉一生从事教育与著述事业,对于日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58年,福泽创办了传播“兰学”(即西方学术)的专门学校“兰学塾”,它的活动着眼于清除盘踞在少年晚辈头脑中的陈腐儒学,使他们易于接受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
60年代,他多次从欧美带回有关数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并亲自进行编译,作为“兰学塾”使用的教科书。
在福泽渝吉的思想影响和亲自经管之下。
“兰学塾”1868年改名为“庆应义塾”(即现在“庆应大学”前身),为日本的维新运动和近代化过程培养了大批新型的政治、财经方面的人材。
同时,他还特别以这所学校在办学和教授西学方面没有依赖外国人而自豪。
“庆应义塾”创办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强调独立精神的培养,重视数理、财经等实用科学的基本精神,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日本传统学校的近代化过程,有着直接的良好的影响。
《劝学篇》是十七篇相关的杂文集,陆续发表于1872—1876年间。
福泽谕吉:《劝学篇》图片发自简书App看到这个书名,可能有人未免觉得眼熟,因为张之洞也曾经写下一部脍炙人口的《劝学篇》。
可惜两篇相比,完全背道而驰了。
福著重在教人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精神,张著却无非是在教人如何维护封建统治精神而已。
这部劝学篇,贯穿其中的主要思想是政治的平等精神,以及文化的怀疑思想。
由政治的平等精神而延伸出国民政治权利的建设路径和方向,由文化的怀疑思想而不至于使人失去对于本国文明的自信,从而能够在保有自尊自立自强的思想前提下去吸收西方文明,进而去创造去创新,去建议去建设。
福泽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首先从人的自然出生上解决了平等的先天问题。
没有任何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天生在自然权利上是不平等的。
从这个观点出发,平等观念意味着:一,在自然层面,人在心理与精神上,天赋权利上是平等的,此即自然人格的平等。
二,在社会个体层面,每个人身体的后天生长发育上,由于存在着力量和个体智力的差异,人在素质上是不平等的。
三,在社会群体层面,由于人出生环境的贫富差异,以及家庭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人在社会作用上是不平等的。
以此为出发点,人在先天权利上是完全平等的,同时在后天上,意味着人在个体素质和社会地位上是不平等的。
先天的权利无法更改,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就一定比谁更加高贵更加值得尊重更加重要。
后天的个人素质和社会作用可以更改,也因此就是不平等的,个人素质以及个人的社会作用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改变,只要他愿意和选择不同的素质以及社会作用。
比如肢体残疾者可以选择训练大脑,从事脑力工作。
比如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也可以选择通过努力从事政治公务员,或者从事经济商务。
先天的自然平等精神延伸到政治社会,就构成了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法制意识。
后天的个体素质和社会出身差异,就构成了人在社会作用上的不同选择和发展。
先天平等解决人的信心和希望问题,后天不平等解决人的努力和发展方向问题。
先天的平等基础意味着人的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成立,后天的不平等现实意味着人的努力奋斗创造机会的成立。
福泽谕吉《劝学篇》批判福泽谕吉批判前言一、两个偏见三、误解礼制和孟子五、结尾前言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学习和有用之学,提倡自由平等人权,思想上有反儒倾向,是明治维新时期反儒派的代表人物。
《劝学篇》是福泽氏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明治维新时期,在当时畅销日本,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启蒙派中也有一定影响。
其中既有很多真知灼见,也存在一些偏见谬论,兹列举部分偏谬予以批判。
一、两个偏见福泽氏说:“大概世界上再没有象无知文盲那样又可怜又可恶的了。
由于无知之极,就会不知耻辱,由于自己无知而陷于贫穷与饥寒交迫之境,但又不求诸自己,反而妄自怨恨邻近的富人,甚至纠集徒党,进行暴动,酿成变乱,真可谓恬不知耻,愍不畏法了。
…还有些出身清白和有相当财产的人,只顾发财,而不知教育子孙。
这些子孙既未受到教育,其愚蠢自不足怪。
结果有不少流于游情放荡,使继承的祖业一朝化为烟云。
统治这样的愚民,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只有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
西洋的俗语说:愚民之上有苛政,就是指此而言。
这并不是政府严厉,而是愚民自招的祸殃。
由于愚民之上会有严厉政府,而良民之上会有良好政府乃是自然之理,因此现在我们日本国内既有这样的人民,也就有这样的政治。
假如人民的品质比今天还要差,而且陷于不学文盲,那么政府的法制就会比现在更为严厉。
又如人民都有志于学,明白事理,并能趋向文明风气,那么政府的法制就会达到宽厚大度的地步。
可见法制的宽严,只按人民的德与无德来自然伸缩。
”(《第一篇》)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在于两句话:一是“统治这样的愚民,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只有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
”二是“愚民之上有苛政”。
两个观点都很偏颇。
其一,对愚民“用威力来使他们畏服”,可以,民众如果道德低劣,法律应该相对严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政治不妨宽猛相济,《吕刑》主张“刑罚世轻世重”,乱世用重典。
但是,“决不能采取讲道理来唤醒他们的方法”就不对了。
福泽谕吉与明治维新读《明治维新(附福泽谕吉传)》前年,我去日本旅游,看到一万日元钞票上印着一个人的头像,问导游才知道,那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他在日本家喻户晓,被称为“明治维新之父”。
我一直对明治维新非常感兴趣,却对这位福泽谕吉知之甚少。
明治维新之迷1868年,日本开始了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明治维新,只经过短短二十多年便大见成效。
1895年,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北洋水师,使中国割让台湾又赔巨款。
十年后的1905年,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罗斯,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之一,震撼了全世界。
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快速的成功?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由一个落后锁国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为什么别的亚洲国家做不到?这些谜团曾经吸引了世界各国众多的学者专家去研究明治维新,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和专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仅仅在知识界的小圈子里流传,对广大民众没有多大的影响。
中国知道明治维新的人很多,但了解其来龙去脉的人却很少,知道福泽谕吉及其思想的人就更少了。
《明治维新(附福泽谕吉传)》(吕理州著)一反传统学术专著的写法,用浅显流畅的文笔和讲故事的方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来龙去脉和福泽谕吉的经历和思想。
读后让人感到,原来学术研究成果也可以这样表达,也可以这样深入浅出,也可以这样引人入胜!福泽谕吉写文章一贯流畅易懂,吕理州看来在研究福泽谕吉时得到了他的真传。
读了这本书,最让人感到惊叹是:福泽谕吉这样的思想家竟然对明治维新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时势,亦即那个国家人民当时拥有的习气和智德状态,才是推动历史影响文明的主要动力,而不是少数贤君的出现。
文明的进步或落后,不是操之于少数一二人之手,而是取决于人民的素质,统治者只是起到不妨碍的作用。
统治者能不妨碍文明进步就已经尽到职责了,不可能直接去加快文明的进步,那是民间的事。
这接近“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但他更强调人民精神状态的根本性作用。
关于国家之信的名言警句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2、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
——高尔基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4、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5、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6、祸莫大于无信。
——傅玄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前苏朕)苏霍姆林斯基9、共同的,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10、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当代1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12、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13、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林耐14、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三农皆为国之本。
——《管子》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16、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17、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莎士比亚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
——文天祥,宋朝诗人19、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20、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2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22、我喜欢看柯南,一集死一个日本人。
我喜欢看死亡笔记,一集死一打日本人。
我更喜欢看日本沉没,日本人都死了。
23、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2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5、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
——赭罗德.约翰逊26、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寄南征诸将》27、思而后行,以免做出蠢事。
读书名人名言75句1、先有了毅力,而后才有了宏大的目标。
2、读书给人无穷才智,实践给人无穷财宝。
3、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姚合《别贾岛》4、人是活的,书本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5、一切学问都不应当依据书上的权威去赐予,而应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它们的认可。
——夸美纽斯6、书这东西,原来就起到助产作用,促进分娩,使分娩顺当,至于产生什么,助产士是不负这个责任的。
——赫尔岑7、每一本书都是大量的集体劳动的成果,因此,应当珍惜这种劳动。
——克鲁普斯卡娅8、为学不限于读书……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
——福泽谕吉9、有些人稍读了几本,还不知其中甘苦,便认为白纸上写黑字,读书是简单不过的事。
也有人知难而退,认为读书比什么都难。
这两种思想,事实上都反映了一些人对学习的艰苦性熟悉缺乏。
——曹方10、所谓评论家,不过是懂得读书而教给他人读的人。
——圣佩韦11、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欧阳修12、天下无无书不读之人,而有不必读之书。
——顾炎武13、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
勉哉积新功,莫问几时客?——陆游14、读书是苦的,不过,它超乎寻常的收获,却是甜的,干什么都要分个先后,读书也一样,假如说书籍是人类的养分品,那读书,不就成了做养分品的厨师了吗?15、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专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16、为了争取将来的美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
——伏契克17、当我们步入晚年,学问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假如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学问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
——切斯特菲尔德1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19、抱负的书籍是才智的钥匙。
名人名言,希望对您有帮助!
福泽谕吉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福泽谕吉名言
1、没有某事只对那个孩子讲而不叫这个孩子知道的情况。
如果父母责备孩子礼貌不周,那么孩子也会笑话父母教育失策。
2、没有独立气魄的人,总是依赖成性,为非作歹。
3、夫妇和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秘密的事,无论任何事情没有不能公开讲的。
孩子渐渐长大,绝对没有某事只对那个孩子讲而不叫这个孩子知道的情况。
如果父母责备孩子礼貌不周,那麽孩子也会笑话父母教育失策。
4、家中没有严父慈母之别,若说严,父母都严;若说慈,父母都慈。
全家相处有如朋友一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