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要求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小组成员:制作人:小组工作方案1.了解发动机的组成2.认识发动机装配的基本要求3.初步了解发动机的各部位的安装4.认识发动机总成的调整和磨合资料查阅(1)发动机的组成发动机(往复活塞式)由发动机机体、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柴油机没有点火系)和启动装置组成。
1、机体:包括汽缸盖、汽缸体、汽缸垫、曲轴箱、油底壳等。
机体是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和部件的安装基础。
2、曲轴连杆机构: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连杆、曲轴、轴瓦、飞轮等。
它是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构,并把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输出动力。
3、配气机构: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摇臂、推杆、挺杆、凸轮轴、曲轴齿轮及凸轮轴正时齿轮等。
4、润滑系:包括机油泵、集滤器、限压阀、机油粗滤清器、机油细滤清器、油道、机油压力表、油管和机油冷却系等。
5、冷却系:包括水泵、风扇、散热器、分水管、汽缸体及盖的水套、节温器、百叶窗、水温表、放水阀等。
6、供给系:包括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汽油表、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等。
7、点火系:包括蓄电池、发电机、断电器、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电流表、高压线、火花塞等。
8启动装置:包括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
(2)发动机装配遵循的基本原则①装配时必须保持零部件、总成、工具及装配场地清洁。
②待装的总成和零部件,必须经过检查或试装确认合格。
③各部位不可互换的零部件,如气缸体与飞轮壳、连杆与连杆盖、气门与气门座等,一定要按装配记号装回原位,不准装错。
④主要的、有规定要求的螺纹节俭,必须按规定力矩和顺序,分若干次拧紧。
⑤螺纹联接件的所有配套件,如开口销、保险垫片以及垫圈等,一定要按规定装配齐全,不能丢失或漏装。
⑥关键部件组合件间的配合间隙,如活塞与气缸、曲轴轴颈与轴承以及轴类零件的轴向间隙、正时齿轮的啮合间隙、配气机构的配气相位、气门间隙等,都必须符合修理技术标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修教案:发动机汽缸盖的拆装与装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汽缸盖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汽缸盖的拆装与装配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汽缸盖的结构和功能2. 汽缸盖拆装工具的使用3. 汽缸盖的拆装步骤4. 汽缸盖装配注意事项5. 汽缸盖装配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缸盖的结构和功能,汽缸盖拆装与装配方法。
2. 教学难点:汽缸盖拆装与装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修实验室2. 教学工具:汽缸盖拆装工具、发动机汽缸盖3. 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发动机汽缸盖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汽缸盖的结构和功能。
3. 演示:播放汽缸盖拆装与装配的教学视频。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汽缸盖的拆装与装配操作。
5. 讨论:学生总结汽缸盖拆装与装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汽缸盖拆装与装配作业,评估其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发动机部件的拆装与装配方法。
2. 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介绍汽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规划。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估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十、教学计划1. 制定后续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要求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要求【摘要】本文通过对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提出装配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装配要点要求【引言】在发动机装配时,一些有特别装配要求的部件要格外注意,否则会因装配不当而引发事故,本文就此谈谈发动机的装配要求。
1.汽缸套的装配要点安装汽缸套时要求:缸套变形小,阻水圈密封好。
具体要点如下:1.1确保汽缸套和活塞的配合间隙在规定公差范围,有组号要求的注意区分,用量缸表测量合适后才可安装。
1.2安装前应保证缸体的缸口环带和安装阻水圈的腰带处清洁,防止有积碳或异物而损坏缸套的台肩和阻水圈。
1.3缸套的试配:在未装阻水圈之前,应放入缸套后其能在机体安装孔内自由放入、提出,要求既能轻轻转动,又无过大晃动量,且凸出量合适。
1.4安装阻水圈:装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尺寸应符合要求,套装在缸套上应不扭曲,且高出环槽外表面0.8-1.0mm,外观光引起烧瓦、抱轴等重大事故;按规定装配瓦座:同一轴承座除不得装反外,注意方向,不同的轴承座也不可换位安装。
若原记号无,应在拆卸前事先做好标记。
否则会造成同心度的破坏,引起偏磨或抱轴现象。
3.活塞、连杆组的安装要点3.1同一台柴油机必须装同一重量组的连杆和活塞,不得超过工厂给出的工艺规定的最大误差范围,否则会影响曲轴惯性力平衡而引发事故。
3.2旧连杆装配前应检查其不垂直度(在连杆矫正器上进行),一般允许正反转测量差值不大于0.07mm。
3.3装配前应将活塞、销、连杆铜套除蜡并清洗干净,特别注意:活塞环槽、油环回油孔、铜套润滑孔有无金属屑;活塞与连杆的相对位置是否与规定的一致。
3.4活塞销的安装应将活塞放在油中或水中加热至90-100度,使销孔膨胀后将活塞销轻轻推入到位,然后装上内卡环。
装活塞销时应把活塞放在较光的木版或胶垫上,以防活塞受伤或变形。
活塞冷却后连杆应转动自如,此时安装活塞环。
3.5活塞顶部的燃烧室都具有方向性,都要求燃烧室对着喷油器一侧,千万不可装反,否则会造成柴油雾化不良而造成启动困难,油耗大,工作无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3)熟悉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常见故障;(3)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兴趣;(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素养;(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1)发动机的类型及特点;(2)发动机的编号与分类;(3)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1)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活塞销;(3)曲轴与凸轮轴;(4)气门组与气门传动组;(5)冷却系与润滑系;(6)点火系与燃油系。
4. 发动机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1)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2)发动机拆卸与组装顺序;(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4)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 发动机常见故障案例分析(1)发动机不能启动;(2)发动机异响;(3)发动机漏油;(4)发动机动力不足;(5)发动机油耗过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拆卸、组装及故障诊断过程;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4.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条件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实践场地:具备发动机拆卸、组装及维修的实训设备;3. 教材及辅助材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维修工具及设备、故障案例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纪律、课堂表现等;2. 实践操作成绩: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拆卸、组装及故障诊断等;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发动机构造、维修方法及故障诊断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发动机结构组成教案一、创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发动机的主要结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气缸、活塞、曲轴、气门机构等,并且能详细描述每个部分的基本形状、位置和功能。
例如,学生要清楚气缸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燃料燃烧的场所,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等。
2. 学生能够看懂简单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并且可以根据示意图准确指出各个结构部件的名称及其相互连接关系。
这就像我们看地图一样,要能在发动机这个“地图”上准确找到各个“地点”(结构部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比如在观察发动机实物模型时,让学生想象发动机内部各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就像想象一个复杂的机器人群体是如何配合完成任务的。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结构的简单组装模拟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作,就像在完成一个大型拼图一样,每个小部分(每个学生负责的结构部件)都很重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发动机这种复杂机械背后的伟大智慧。
可以通过讲述发动机的发明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攻克难题,创造出如此神奇的机械的。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习发动机结构组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每个部件的精确性和重要性,就像一个小小的螺丝在整个机器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独特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发动机主要结构部件的名称、形状、位置和功能。
这是学习发动机结构组成的基础,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就像不知道一个房子的各个房间是做什么用的一样,根本无法深入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各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协同工作原理。
发动机就像一个团队,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角色,它们之间的连接和配合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活塞的上下运动如何通过连杆传递给曲轴,进而转化为旋转动力,这是一个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关系。
发动机装配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功能和装配关系。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安全规范。
3. 学生掌握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名称、分类及在装配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设备,独立完成发动机模型的简单装配。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发动机装配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发动机装配图,根据图纸进行正确的装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在装配过程中遵守安全规程,爱护设备,注重环保。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认识,培养其产业自豪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对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擎基本构造原理:讲解发动机的四大组成部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2. 发动机装配流程:详细介绍发动机装配的步骤,包括零件准备、预装配、主装配、调试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三章“发动机的装配与调试”3. 安全规范与操作技巧:讲解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安全规程,以及常用工具的操作技巧。
教材章节:第四章“发动机装配安全与操作技巧”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模型的装配实践,分组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教材章节:第五章“发动机装配实践”5. 装配图的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装配图的能力,学会根据图纸进行正确的装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掌握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发动机零部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热爱技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概述(1)发动机的作用和类型;(2)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2. 发动机的构造(1)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1)曲轴连杆机构;(2)配气机构;(3)燃料供给系统;(4)冷却系统;(5)润滑系统。
4.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1)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3)发动机的调试。
5.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1)故障现象的判断;(2)故障原因的分析;(3)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零部件维修方法的掌握;(3)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操作;(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维修。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实物模型:观察发动机零部件;(3)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发动机维修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介绍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功能和维修方法;(3)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内燃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2. 掌握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方法。
2. 内燃机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顺序。
2. 内燃机装配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教学准备:1. 内燃机模型或实物。
2. 内燃机各部件(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等)。
3. 装配工具(扳手、螺丝刀、锤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提出问题:内燃机是如何装配的?各部件的装配顺序是什么?二、讲解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方法1. 气缸的装配:先安装活塞环,然后依次安装活塞、连杆和曲轴。
2. 进气门和排气门的装配:先安装气门弹簧,然后安装气门导管、气门和气门座。
3. 火花塞的装配:先安装火花塞绝缘体,然后安装火花塞。
4. 其他部件的装配:按照装配图的要求,依次安装其他部件。
三、演示内燃机装配过程1. 教师现场演示内燃机装配过程,讲解各部件的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观察并记录装配过程。
四、学生分组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内燃机部件和工具。
2. 按照教师讲解的装配方法,进行内燃机装配实践。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方法。
2. 复习内燃机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讲解内燃机装配过程中的误差控制1. 讲解装配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2. 介绍误差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三、学生分组实践1. 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领取一套内燃机部件和工具。
2. 按照教师讲解的装配方法,进行内燃机装配实践,并注意误差控制。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内燃机装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展示装配好的内燃机,教师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内燃机各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步骤。
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装配,提出装配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装配要点要求
【引言】在发动机装配时,一些有特别装配要求的部件要格外注意,否则会因装配不当而引发事故,本文就此谈谈发动机的装配要求。
1.汽缸套的装配要点
安装汽缸套时要求:缸套变形小,阻水圈密封好。
具体要点如下:
1.1确保汽缸套和活塞的配合间隙在规定公差范围,有组号要求的注意区分,用量缸表测量合适后才可安装。
1.2安装前应保证缸体的缸口环带和安装阻水圈的腰带处清洁,防止有积碳或异物而损坏缸套的台肩和阻水圈。
1.3缸套的试配:在未装阻水圈之前,应放入缸套后其能在机体安装孔内自由放入、提出,要求既能轻轻转动,又无过大晃动量,且凸出量合适。
1.4安装阻水圈:装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尺寸应符合要求,套装在缸套上应不扭曲,且高出环槽外表面0.8-1.0mm,外观光滑,粗细一致,弹性良好,没有伤痕或毛刺。
向缸体安装缸套前,应在其表面涂上肥皂水或洗洁精(不要涂机油或黄油,防止腐蚀),以
防止阻水圈在缸套装入缸体后使其发生扭曲、剪切损坏;缸套必须放正,不得歪斜。
换缸套必须同时更换阻水圈,别因小失大。
装完后应加注热水(70-80度)试验是否漏水后,再安装活塞连杆组、缸盖、油底壳等,以防返工。
1.5缸套装人缸体后,若不到位可用压缸器或垫木块用锤轻轻打入,注意力度,勿伤及缸套。
1.6安装湿式缸套时,缸套端面应高出缸体上平面0.03~0.10mm,同一缸套凸出量误差不大于0.03mm。
若不符合要求,须检查原因后方能装配,否则会造成:过低,压不住缸套而漏水、漏气;过高,易压断缸套或压坏缸盖。
2.曲轴及轴瓦的装配要点
2.1更换曲轴应注意其上的标记,不同车型、不同厂家的标记位置、标注方法、标记意义有所不同。
若不明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选用不当会影响轴瓦间的配合间隙。
2.2曲轴和轴瓦装配前必须除蜡、除污,清洗干净;主油道要用气泵或油枪吹净,若有必要拆下螺堵清洗的,要涂专用螺丝紧固胶(厌氧型)于螺塞并旋紧,以防松脱后机油压力降低而发生抱轴、抱轴事故;轴径、轴瓦、轴承座表面均应在安装前涂上新鲜机油,以保证试运转瞬间有足够的油膜来满足润滑要求;上下瓦不得装反,做到:搭口一致,油道相通,否则会造成油道堵塞引起烧瓦、抱轴等重大事故;按规定装配瓦座:同一轴承座除不得装反外,注意方向,不同的轴承座也不可换位安装。
若原记号无,应在拆卸前
事先做好标记。
否则会造成同心度的破坏,引起偏磨或抱轴现象。
3.活塞、连杆组的安装要点
3.1同一台柴油机必须装同一重量组的连杆和活塞,不得超过工厂给出的工艺规定的最大误差范围,否则会影响曲轴惯性力平衡而引发事故。
3.2旧连杆装配前应检查其不垂直度(在连杆矫正器上进行),一般允许正反转测量差值不大于0.07mm。
3.3装配前应将活塞、销、连杆铜套除蜡并清洗干净,特别注意:活塞环槽、油环回油孔、铜套润滑孔有无金属屑;活塞与连杆的相对位置是否与规定的一致。
3.4活塞销的安装应将活塞放在油中或水中加热至90-100度,使销孔膨胀后将活塞销轻轻推入到位,然后装上内卡环。
装活塞销时应把活塞放在较光的木版或胶垫上,以防活塞受伤或变形。
活塞冷却后连杆应转动自如,此时安装活塞环。
3.5活塞顶部的燃烧室都具有方向性,都要求燃烧室对着喷油器一侧,千万不可装反,否则会造成柴油雾化不良而造成启动困难,油耗大,工作无力。
3.6连杆轴瓦瓦盖之间不可装反,否则会造成失去同心度而偏磨或加紧曲轴而滚瓦、抱轴事故。
3.7连杆螺栓若是用用开口销锁定的,拆下后不可重复使用,应换新件。
3.8 连杆螺栓若拆装了三次,注意检查其拉长程度(可用新件
比对),若拉长或螺纹不好,立即换掉,不可大意,造成大事故。
3.9注意连杆组的安装方向应一致。
4.活塞、活塞环的装配要点
4.1使用正厂产品,不因小失大。
检测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和边间隙是否合格,是否有足够的弹力,且外圆表面与汽缸内壁应紧贴而不漏光,漏光处不多于两处,每处的漏光角度小于30度即可。
4.2为尽量减少燃气的漏失而进入曲轴箱,在安装活塞环时,第一道环口应远离燃烧室凹穴方向,其余各环与第一道相错120度,并避免对着活塞销孔产生漏气;同一面的环口应错开30度。
4.3注意各种环的正确安装方法:有标示的应向上,如“TOP”:向上;气环有单硌和双硌之分,第一道一定装硌环;气环的内切口向上,外切口向下,一定不能装错,否则会增加泵油作用而烧机油;装油环时,应注意将撑簧的搭口处转到油环开口的对面,不得把环口撑得过大,更不能将环扭转,弹簧外漏,以免环被着断损坏;活塞环装入环槽后应能自由转动。
4.4准备安装之前,还应将活塞环、活塞销均匀涂少许新鲜机油,增加润滑。
4.5用活塞环专用卡具谨慎安装,卡具准确卡住活塞位置合适不要转动,以防活塞环位置发生变化;活塞落入缸体后,顶部应用木器轻轻敲击,避免一下到底顶曲轴。
5、缸盖的安装要求
5.1安装前应除蜡、除油污,检查气门及导管的密封性良好,
否则应铰削气门、更换气门座圈、换导管;有导管密封罩的检查其是否可靠,否则换新件。
5.2旧缸盖应测其平面度,一般不超过0.1~0.15mm,极限值0.25mm。
可以用平尺和厚薄规进行检查。
如超过极限,应研磨或铣削,还达不到技术要求就要换新件。
5.3拆下的螺栓的螺纹如有损伤,必须换用新件,否则难以保证紧固效果,造成缸盖盖撒气、严重时损坏缸体螺孔。
5.4合格的螺栓应保证用手顺利拧入,最后用双螺母或扭力扳手拧紧。
拧缸盖螺栓应遵循:“交叉对称,由内到外,分次拧紧,扭矩合适”的原则,以保证各处扭矩均匀一致,密封严密。
5.5选用合格的缸垫,且不能重复使用。
安装时注意:缸床厚度应合适,:太厚压缩比不足,着火困难且无力;太薄压缩余隙太小,顶气门。
缸垫的各孔应与缸体表面的各孔对齐,防止装反而堵塞油道、水道,造成高温或油道不通而烧死摇臂等配气系统;其规格不对也可造成:过大密封不严,过小压断缸套。
5.6安装前应用大块棉布住进、排气道,谨放异物在安装时掉入而返工或酿成大事故。
安装完毕及时取出棉布。
安装进气管各垫还应涂密封胶增加密封性,以防尘土进入汽缸。
6.飞轮、曲轴的装配要点
6.1要严格保持原来的相当位置,以方面可以保证动平衡;另一方面飞轮上刻的供油角度和上止点记号不错乱,否则给找供油时间和调整气门间隙带来麻烦,安装时记号要对正。
6.2飞轮与法兰的螺栓要用扭力扳手分次、交叉拧至规定值,有铁丝或锁片锁紧要求的必须遵守,以防螺栓退出酿成大事故。
7.定时齿轮室的安装要点
7.1为保证正确的气门开闭时刻和喷油泵的供油时间,相对与曲轴转角位置的精确,即凸轮轴齿轮、喷油泵齿轮和曲轴齿轮和曲轴齿轮三者之间的转角位置关系,俗称“定时”。
三者通过惰轮(中间齿轮)发生传动关系,装配时一定要使惰轮上的记号分别与这三个有记号要求的齿轮记号全对上,否则会造成无法启动、启动困难或损坏其它部件。
7.2对于无“正时要求”的齿轮可任意安装,厂方制造时也不作记号,如液压泵驱动齿轮、气泵驱动齿轮、机油泵驱动齿轮等。
7.3安装时各齿轮应保证全齿面结合,且润滑可靠。
8.喷油泵的安装要点
由于各车型的不同,喷油泵的型号、驱动方式等不尽相同,安装方法也就不一样。
8.1有驱动连接装置的按规定安装,按不同车型的要求找到一缸上止点进行安装,然后根据各车型的不同供油提前角要求进行微调,正转曲轴看第一缸泵头瞬间来油时,飞轮上的刻度或稳钉孔是否刚好对上,直至合适为止。
8.2齿轮直接连接在油泵凸轮轴上的,可将检查孔打开,正转飞轮找到第一缸的上止点,将齿轮固定螺栓小心取下(千万别把螺栓和弹垫掉入齿轮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油泵齿轮就留在齿
轮室内,啮合关系继续保持不变,按原位装回油泵,检查供油时间是否正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