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和流程图的更新缩短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43
最新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是婴儿健康的重要问题。
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挽救婴儿的生命。
本文介绍了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供医务人员参考。
新生儿窒息的定义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自行实现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一种情况。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
•胎儿窒息
•分娩时窒息
•长时间窒息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包括:
•脸色发灰、青紫色或淡紫色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昏迷或清醒程度下降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
以下是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1.评估新生儿的体征和症状
如果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症状,需要迅速进行抢救。
2.放置新生儿
抢救开始前,要先放置好新生儿的头颈部,保护好颈椎,同时要将新生儿放置在含氧气体的环境中。
3.通气和按压
如果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停止,需要进行人工通气和按压。
按压要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
4.医疗干预
同时进行医疗干预,包括吸痰、氧气治疗等措施。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重症监护设备进行监测和救治。
5.观察效果
继续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果症状仍未缓解,需要重新评估并调整抢救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抢救需要迅速而准确。
以上是最新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供医务人员参考,在实际抢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流程图
一、快速评估其中一项否定二、初步复苏: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分泌物、触觉刺激20秒后评估
1、足月吗?复苏结束,常规护理1、建立自主呼吸
2、心率维持正
2、肌张力好吗?1、未建立自主呼吸2、自主呼吸建立,心率〈100次/分
3、有呼吸或哭声吗?
停止给氧,密切观察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三、正压给氧30秒后评估
心率在60-100次/分
心率〈60次/分或心率
60-80次/分,且无增长趋势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给氧,直到心率增加到100次/分以上心率》80次/分
四、胸外按压+正压给氧 30秒后评估
胸外按压+正压给氧+药物治疗心率〈60次/分
继续胸外按压+正压给氧,如果是面罩给氧,改为气管插管给氧心率在60-80次/分
评估项目:1、皮肤颜色2、呼吸3、心率(以心率为主要的评估指标)。
2022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修订(含复苏流程图)摘要新生儿复苏是帮助和保障新生儿出生时平稳过渡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
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复苏操作要点及证据在不断更新。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在2020年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以规范新生儿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
指南框架一、分娩前准备二、复苏的基本程序三、复苏的流程四、复苏的特殊情况五、继续或停止复苏六、复苏后监护七、团队合作和复苏培训新生儿的生存与健康是联合国确立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每个新生儿:终结可预防死亡的行动计划》,确定了2035年全球新生儿生存与健康的战略目标、策略和措施,提出了消除可预防的新生儿死亡这一重要目标。
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是可以通过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的适宜技术来避免的,新生儿复苏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新生儿复苏技术改良、推广、培训在我国持续进行。
2004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原卫生部妇幼司)的领导下,新生儿复苏项目进一步在全国广泛开展,目标是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随着新的证据出现,国际指南不断更新,“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也在不断丰富及完善,并历经2005、2007、2011和2016年多次修订[1]。
在2020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新生儿生命支持学组对新生儿复苏指南更新、证据解读[2-3]的基础上,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参考2020年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2],结合中国国情再次修订。
本指南重点关注分娩时的新生儿复苏,并可延伸至所有0~28 d的新生儿复苏。
本指南使用对象是参与分娩和新生儿救治的所有医护人员。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快速对新生儿进行评估:主要是看孩子是不是足月、肌张力的情况、神志的情况、反应的情况等等快速做出评估。
2.清理呼吸道:如果呼吸道内有异物、分泌物,要及时给予清除。
3.正压通气:呼吸道的异物清理后如果仍然不能正常呼吸,就可以通过正压通气维持呼吸平衡。
4.胸外按压:正压复苏的同时做胸外按压,频率是胸外按压90次,正压通气30次,总共是120次,按照比例1:3进行复苏。
如果新生儿做完以上4个步骤,心率或者肤色仍未恢复,可能要应用药物,比如肾上腺素。
如果新生儿仍未恢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处理,要分析原因,做相应的处理。
国际新生儿复苏教程更新及中国实施意见(完整版)一、复苏前的准备工作《新生儿复苏教程》第7版增加了“复苏前的准备”一节,按2015年新生儿复苏国际指南的要求,新流程图增加了“产前咨询、组成团队、检查物品”。
1.产前咨询:分娩前要问产科医务人员4个问题以识别高危因素:孕周多少?羊水清吗?预期分娩的新生儿数目?有何高危因素?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应该配备的人员及准备的复苏物品。
2.组成团队: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负责处理新生儿。
如果有高危因素,则需要有多名医务人员在场,组建一个完整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团队。
复苏团队组建后,先确定团队领导。
任何经过正规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的医务人员都可以作为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不但要熟知新生儿复苏流程,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但并非是高年资或者行政职务很高者。
复苏过程中,团队领导应站在能直接观察和指挥团队成员工作的位置。
当团队领导需要集中精力直接参与某一具体操作时,最好把领导工作交给其他有资格的组员,并用清晰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一变化,避免混乱。
复苏开始前,团队人员要开一个简短的准备会,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和所负的责任,做好复苏计划。
3.检查物品:准备复苏所需要的所有仪器和材料,确保齐全且功能良好。
使用复苏器械快速检查表核对器械和设备,见表1。
二、初步复苏1. 2015年新生儿复苏国际指南[2]中快速评估3项包括“足月吗?”“肌张力好吗?”“有呼吸和哭声吗?”,而不再推荐评估羊水。
对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的新生儿除气道有阻塞外,不再常规推荐气管插管吸引胎粪,用吸球清理口鼻分泌物后,如无呼吸或心率<10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3]中新生儿生后快速评估仍定为4项(“足月吗?”“羊水清吗?”“肌张力好吗?”“有呼吸和哭声吗?”),当羊水胎粪污染时,仍首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新生儿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在20 s内完成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