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练习题

五下观察物体练习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最多用()块小正方体。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

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

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

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

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A. B.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三、解答

1.下面图形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请你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该几何体的实际形状,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

2.用5个小正方体木块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

(2)如果要同时满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

4.如下图所示,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

(1)如果是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2)如果有6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

(3)最多可以摆几个小正方体

5.左图是一个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搭建而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小刚用小立方体搭建以后,认为右图中的三个图形都可以是该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1 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解析(附答案)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

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答案:8;10;9。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下层是6个小正方体,上层最少是2个正方体靠左边,最多有4个小正方体靠左边。摆法分析:下层是并排两行,每行3个小正方体,只需通过调整上层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和摆放位置就可以得到9种不同的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答案:4。 解析: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该几何体底层有3个,第二层有1个,即可得出该几何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引导学生掌握口诀“从上面看打地基,从正面看尽量搭,从左面看拆违章”,就能快速地得出答案。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答案:A。 解析:从前面看,是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2列2层;从上面看是2行,前面一行有1列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从右面看有2行,前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后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所以前面一行只有1个正方体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2层(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上层也有2个小正方体),一共有1+2+2=5个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60题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 1、一条水渠共6400米,前三个月平均每月修1200米,余下的要在2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至少要完成多少米? 2、王老师和李老师买同样的图书。王老师花了256元买到8本,李老师花了192元,王老师比李老师多买了多少本图书? 3、农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400件,技术革新后,9个月生产量就超过全年计划780件,现在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4、姐姐和妹妹沿环形跑道同方向跑步,姐姐每分钟跑212米,妹妹每分钟跑187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16分钟后,姐姐第一次追上妹妹,求跑道的长度。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70千米的地方,两人仍以原速行进,各自到底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地15千米的地方第二次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艘军舰不停地往返于两个军事基地之间巡逻。甲舰时速12千米,乙舰时速9千米,两舰从两个基地同时相向出发,第一次相遇时恰巧用了6小时。这两个军事基地之间有多少千米?

7、一列火车上午8 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上午10时距A 地180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540千米,行完全程共要几小时? 8、苹果有50筐,比梨的筐数的2倍少2筐。苹果和梨共有多少筐? 9、一批布原计划做服装1800套,由于每套节约用布0.2米,结果多做了100套,现在每套用布多少米? 10、甲乙两位工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20天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做3个,而乙在中途请假5天,于是乙所完成的零件数恰好是甲的一半,求这批零件的总数是多少个? 12、某机器厂计划30天里完成10800台机床,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8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13、有甲乙两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1.2倍,如果往乙袋中再加入5千克,两袋大米就一样多了。原来甲乙两袋大米各有多少千克? 14、一桶油连桶重4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剩23千克。如果这种油每千克卖4.5元,一桶油可以卖多少元? 15、一个圆形跑道,财长70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行。甲每秒钟跑7.5米,乙每秒跑6.5米,几秒钟后两人相遇?10、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0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魏慧敏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道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 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 状。 教学准备:小药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比谁的眼力好,看着屏幕,快速地说出照
片中分别是什么物品?(出示一组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
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1 的情景图,谈话引入 师:我们班的“卫生角”有一个小药箱,我们先来研究研究这 个小药箱吧。(出示实物小药箱)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说说你是怎么 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小药箱。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的不同的位置(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进行观察,说说看到的是哪几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 生看到两个面,也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 能同时看到小药箱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最少可 以观察到一个面)
二次备课
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年级数学 第一节小数乘整数练习 一、填空。 1.4×4=()+()+()+() 2、把3.67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 3、把560缩小10倍是(),缩小100倍是(),缩小1000倍是()。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2、用竖式计算 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三、根据13×3=39,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30×3= 13×30= 1.3×3= 1300×3= 130×30= 0.13×3= 1、不计算,在“ O ”里填上>、<或=

198×0.8 O 198 95×0.9 O 95 168×1.5 O 168 132×4.6 O 132 2、先计算下面的前三道题,然后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把其它算式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得数。 23×9= 234×9= 2345×9= ()×9= ()×9= 第二节小数乘小数练习 一、填空 1、6.3×16.789的积里有()位小数。 2、根据47×14=6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47×14= 4.7×14= 0.47×1.4= 47×0.14= 0.47×0.14= 470×0.014= 3、在”O “里填上>、<或= 196×0.8 O 196 35×2.5 O 35 0.78×1.1 O 0.78 6.2×0.99 O 6.2 若A×0.56>0.56,则A O 1。 若B×0.42<0.42,则B O 1。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黄山特产的盒子、圆柱形茶叶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感知。 1、师:我们的家乡黄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观看黄山特产录像。 2、引入课题: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样黄山特产,猜猜是什么? 课件出示盒子:一面写着“黄山特产”,一面写着“精美黄蜡石” (1)点面朝“黄山特产”字样的同学回答(答案五花八门) (2)点面朝“精美黄蜡石”字样的同学回答(答案只有一个)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同样一个盒子,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见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提炼生活原形,抽象单一几何体,升华新知。 1、课件展示特产包装盒。 2、观察实物圆柱形茶叶筒。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3、课件确认圆柱体从正面看是长方形的。

师: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光线的明暗造成我们视觉上的立体感,其实圆柱体从正面看是长方形的。 3、课件出示如果圆柱体缩短,从正面看会是什么样子? 4、如果圆柱体放倒呢? 5、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三、制造问题情景,进一步探究两个几何体的相对位置。 1、活动一:观察物体,确定观察角度。(播放课件: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有三个同学也进了特产店,猜猜看他们分别是谁? 2.活动二:出示图形,想象推理。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分数的意义 (2 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2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这里的单位“1” 是()。 (3)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m。 (4)女职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男职工占全厂人数的() 二、判断。 (1)分数单位是的分数有7个。() (3)一堆苹果的一定比另一堆苹果的多。() 三、选择。 (2)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锯下一段所用的时间是完成这项工作所用时间的() A、B、C、D、 (4)1kg糖溶化在水中,糖是糖水的() A 、 B 、C、 四、思考。 1、将分数这样循环排列下去,第50个分数是哪能个数。 2、把红花、黄花、紫花按红、红、黄、黄、黄、紫、紫的顺序排列。 (1)第101朵是什么颜色? (2)101朵花中有多少朵黄花? (3)黄花占101朵花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二) 一、填空 1、=()÷()()÷27= 5÷()= 23÷49= 二、判断。 1、把一个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每一小块占正方形的。() 三、选择

1、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第段是全长的(),每段长()m。 3、7分是1时的(),7kg是1吨的(),7个月是一年的()。 四、应用题。 五(1)班一共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7名。 (1)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四、思考题。 1、在100 m的道路两侧,每隔2m栽一棵树,按一棵柳树,两棵杨树的规律栽树。柳树、 杨树各占植树总数的几分之几? 2、6kg糖果,均匀地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kg 糖果?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袋糖果? 分数的大小比较 真分数、假分数 一、填空。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4、分母是7的最小假分数是()。 5、在中,a是自然数,当a小于()时,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是假分数;当a是()的倍数是,能化成整数。 二、判断。 2、m、n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m>n时,是真分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若干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练习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练习题100道及答案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 (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7.计算: 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 =50*(1/99)=50/99 8.

解:原式=(1*2*3)/(2*3*4)=1/4 9.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 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 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10.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 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11.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 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3.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4.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5. 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精品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物体 教具准备:照相机;正方形、长方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在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哪位同学愿意作一下自我介绍? 面对大家,落落大方,真不错!我们跟人打招呼就应这样正面对着大家。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讲台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调查好不好?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教室里的物品,并且说一说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问:你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讲台这面大家是正面,它的左侧或右侧的面都叫侧面,台顶的一面是上面。 学生互相说一说。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老师请大家准备了,拿出正方体像我这样放好! 请生找出三个面分别在哪?自由发言。 说明: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已经约定俗成了,但是像正方体模型这样,没有明显的标志,就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称为正面。 指名说说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 3、认识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做87页第一题,指明回答。 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活动中质疑。 谈话:请自己来进行一次观察活动,拿出正方体,先选择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解析(含答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解析(含答案)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答案:8;10;9。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大全(共84道题)

至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大全(共84道题)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 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 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 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 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 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 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 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 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 小时注满B池? 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 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 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8.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 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 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 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例2。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单元的主 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 立体图形以及集合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 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 合体,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例1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 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 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图。 学生经过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 角度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的学习,以及四年级下册从3个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已经掌握了 一些观察的方法、培养了一些操作的能力,积累了较丰 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 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活动

经验,同时侧重积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 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 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新闻:郑州。。。(播放纸片楼新闻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为什么有人会看到纸片楼呢?(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 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 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5(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 1 / 22 精品文档 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判断题.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5(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选择题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 B(体积大C(容积大 D(无法比较大小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A(200立方厘米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平方厘米B(54平方厘米C(90平方厘米D(99平方厘米 2 / 22 精品文档 4(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四(填表. 长宽高底面积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厘米厘米0平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及练习一第1~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练习题

五下观察物体练习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最多用()块小正方体。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 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 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 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 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 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A. B.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

三、解答 1.下面图形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请你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该几何体的实际形状,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 2.用5个小正方体木块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 (2)如果要同时满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有几种摆法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 4.如下图所示,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 (1)如果是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小学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2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 1、填空。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叫做它的表面积。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 1.5分米,高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0.5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 ),表面积是( )。 2、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3、用36厘米的铁丝折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棱长是多少?如果用纸糊满框架的表面,至少需要纸多少平方厘米? 4、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做20个棱长为30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硬纸? 6、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3米,现在要用涂料粉刷它的四壁和顶棚。如果扣除门、窗和黑板24平方米,求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1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7、水泥厂要制作10根长方体铁皮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子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8、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5米,深2米,现要将它的每个面先抹上水泥,再贴上边长4分米瓷砖,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要用去多少水泥?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3 一、填空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4.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5.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尽可能小的正方体,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一个房间长5米,宽3米,高2.8米,现需油漆四壁和天花板,扣除门窗的面积4.5平方米,求油漆的总面积有多大? 三、要做一种管口周长40厘米的通气管子10根,管子长2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四、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是多少? 五、有一个长方体木箱,长0.7米,宽0.5米,高0.3米。怎样放,这个木箱占地面积最小?最小是多少平方米? 六、一种长方体铁皮烟囱,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高4米,制这样一节烟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七、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八、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九、张大爷制作了一种卖苹果用的长方体木箱(无盖),它的长是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做这种箱子至少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十、一个卫生间长2.4米,宽1.8米,高2米。 (1)如果在四壁贴上花墙砖,贴墙砖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2)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花墙砖贴墙,需要多少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观察物体并指出物体的正面,反面和侧面。 难点: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乐乐,乐乐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

趣的新闻。(播放多视角艺术品视频。) 师: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多个角度看这件艺术品,看到的面就不一样。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有趣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球)是这样吗?(兔子抱着蘑菇)到底是什么呢?(储存罐) 师:看来想要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他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板书课题) 二、探讨新知 1、出示长方体教具 (1)观察这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分别是上、下、前、后、左、右。 小组活动:4人为一小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在不移动长方体的情况下,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完成学习卡上第1题。 生1:我看到了长方体1个面,是x号面。 生2:我通过观察,看到了长方体的2个面,分别是x号x号面。 生3:我看到了长方体的3个面,分别是x号x号面。 师:这个小组观察的是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看到的面不一样? 教师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就不一样。(板书)技术:随观察随投屏用了手机拍照学生观察到的面的照片投屏。(2)有没有人看到了4个面?5个面?6个面?谁想上来挑战一下,找到一个位置可以看到长方体的4个面。 学生活动,30秒时间上台观察长方体。

新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

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 1 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知识结构】【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