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地域文化4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49
一、人文地理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海门市辖19个镇、1个乡:海门镇、三和镇、三星镇、德胜镇、三厂镇、常乐镇、麒麟镇、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四甲镇、货隆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刘浩镇、东灶港镇、临江镇、王浩镇、树勋镇、海永乡。
2008年末总人口100.12万。
车牌号码:苏F-Q、R、S 、Y 、W 出租车号码:苏F-Q、苏F-BQ 海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从海门出发去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只需2-2.5小时,乘飞机可达世界各地。
海门是苏东南离国际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地方;去南通机场只需三十分钟,可达国内主要城市;货物运输通过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可发往亚洲各大港口和西欧等地。
海门交通优势十分突出。
一是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即浦东到崇明的越江隧道和崇明到海门的越江大桥——崇海大桥。
目前大桥的立项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届时长江入海口将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通道,海门到浦东只需一个半小时。
海门将成为苏东南地区与浦东经济接轨的桥头堡,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是苏通大桥工程,即南通和苏州之间兴建长江公路大桥,该桥处于该市市区西侧,其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海门与苏南其它城市的距离。
三是宁启铁路工程,即南京至启东铁路。
四是宁通高速公路东延工程,该工程横穿该市全境,已正式通车。
二、历史名人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苏地域文化精读材料上编总论问题解答一、文化形态分类的四分说1、物态文化层,也称物质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例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等。
2、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规范,例如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官吏制度、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等。
3、行为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例如礼仪、民俗、风俗等。
4、心态文化层,也称精神文化、社会意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等。
二、江苏水文化的特征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实用文档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三、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